圖144超音速客機
剛剛落幕的印巴空戰中,殲10CE打下了至少三架法國陣風戰機,一戰成名。
按照道理,法國人這時候應該低調點,讓全世界都盡快忘記這件事。
結果讓西方媒體大跌眼鏡的是,法國高調發來邀請,請中國殲10C攜帶霹靂15空空導彈來參加6月的巴黎航展。
對此很多國內網友都挺興奮,覺得這可是個揚名立萬的好機會,說法國人怎么變得這么善解人意了,莫不是被我們打服了?
但是我覺得吧,對法國人這突如其來的熱情,還是要冷靜,還是要多長個心眼。
法國人不可能真的服你。人家不會是幫你揚名立萬去的,大概率是挖坑埋你去的。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歷史上有過現成的例子。
1973年6月3日,位于法國巴黎的布爾歇機場,第30屆巴黎航展正在火爆舉行中。這天是航展的最后一天。
當時歐洲研制出了協和式超音速飛機,同時蘇聯研制出了圖144超音速客機,這天的重頭戲就是兩架超音速客機同場較勁。這回來的是剛出廠一年的第二架圖-144S(注冊號77102),這是一架非常新,狀態非常好的飛機,它在6月2日順利完成了第一場飛行表演。這天圖-144S還是排在“協和”之后登場,先是在機場上空進行了10分鐘的繞圈通場,展示低空低速下的飛行性能,然后沿著看臺前的跑道方向迅速爬高。就在現場30多萬觀眾面前,上升中的77102號機突然發生側傾,隨即變成向下俯沖,接著左翼有部分脫落并起火。飛機很快失控解體,最終墜落到跑道盡頭5千米外的古森維爾鎮,造成機上6名機組人員和地面8人罹難,另有26人受傷。
空難發生后,法國和蘇聯雙方立即展開了聯合調查工作,然而對事故的真正原因一直沒有明確的定論。特別蹊蹺的是,這架圖144的“黑匣子”也就是飛行記錄儀始終沒能找到,這又引發了不少傳言。據說是美國特工捷足先登拿走了記錄儀。時隔25年后,當年參與調查的部分人員打破了沉默,向媒體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信息:當天早晨,一架法國空軍的達索“幻影”IIIB雙座戰斗/教練機從施特拉斯堡空軍基地起飛,奉命在CCCP-77102號機低空飛掠布爾歇機場時拍攝一些航拍照片。
在CCCP-77102號機沖到1650英尺(約500米)高度時,“幻影”IIIB戰機正位于CCCP-77102號機上空約200米的前上方。這架戰斗機的出現可能分散了CCCP-77102號機機組的注意力,他們認為兩架飛機之間距離太近了。
幾秒鐘后,“幻影”IIIB機組接到指令準備撤出。于是“幻影”IIIB戰機開始向左側轉彎,而在CCCP-77102號機機組看來,這架飛機似乎突然變大,認為兩機可能會發生相撞。作為應對,CCCP-77102號機機長操縱飛機進入俯沖,大約是打算規避“幻影”IIIB,這個中等幅度的俯沖讓飛機承受負向過載——數據記錄儀記下的負向過載并不算大:只有1G多一點。而飛機的左側機翼也就是在此時脫落,飛機從正向大過載快速轉入較大的負過載可能是造成機翼脫落的重要元兇。
根據圖波列夫設計局解密的設計資料,TU-144客機的設計過載其實存在問題,該機可以承受5~7G的正向過載,而負向過載極限卻只有1G。而機組作為規避動作的俯沖機動,讓負過載一下子超越了TU-144的設計極限。
不過根據事后的測算,TU-144和“幻影”IIIB的位置和距離,就算CCCP-77102號機不規避,也不大可能撞到一起。不過,法國官方在對此次事故發出的最新新聞稿中也承認:“盡管調查證實兩架飛機之間沒有真正的相撞風險,但蘇聯飛行員可能會對兩機之間的距離感到意外和不安全”。
此次空難事件是超音速客機的第一起墜機事故,直接導致圖波列夫設計局被迫修改了TU-144型客機的設計,為了加強飛機結構致使飛機空重增加,經濟性能大大下降。也直接使蘇聯民航對TU-144型客機的熱情迅速冷卻,使得這型超音速客機的商業運營成績只能用“慘不忍睹”四個字來形容(TU-144整個商業運行過程中總共只執行了102架次的商業航班,其中55架次是載客航班,載客量僅為3284人次)。
之所以要重提這段歷史,就是想說,對于這種潛在對手遞過來的橄欖枝,還是要多留個心眼。
巴黎航展舉辦的次數還是挺多的,但是其中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就是俄國飛機似乎特別喜歡在巴黎航展上墜毀。
這其中有沒有什么人為因素,不好說,但是,多留個心眼總沒錯。
咱們自己的航展,是主場,自然會全方位搞好保障,做到萬無一失。
但是到了人家主場,人家不給你明著使絆子就不錯了。暗地里下絆子的事,難免。
酒無好酒,菜無好菜。
個人覺得,如果法國人真的發來邀請,去還是要去的,但最好是以靜態展示為主,甚至干脆就放一個全尺寸模型就好。飛行表演什么的,盡量不要搞。
要神秘,要高冷,沒必要太打算怎么展示自己。
畢竟參加這個航展的,大部分也不是咱們的目標客戶,還要擔心主辦方給使絆子,得不償失。
既無好處,主人又沒安好心,沒必要太積極。
作者:行山手記收款號;來源:聆風手記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