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內部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形勢,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時明確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斗爭,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這一重大決策是建立在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科學研判和精準預見之上的,是我國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全球經濟動蕩不安之際作出的戰略抉擇。
當前,地緣沖突加劇,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非傳統安全挑戰增多,特別是近期美國政府輪番升級關稅措施,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為世界帶來更多不確定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堅定辦好自己的事,是今天我們應對一切艱難險阻的關鍵所在,也是我們參與全球治理的底氣所在。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加強對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清醒預判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將遇到的艱難險阻和外部環境所面臨的逆風逆水,堅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堅持把國家和民族發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點上、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正因為有了這些預判和布局,提前下了一些“先手棋”,我國才能在當前外部環境的急劇變化中保持定力、應對從容,才能為不斷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應對不確定性挑戰,做好經濟工作,根本要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高質量發展迫切要求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這不僅能夠增強經濟的韌性和穩定性,也能增強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使我們能夠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以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各種挑戰。越是環境復雜,越要錨定戰略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心無旁騖做好自己的事。不管國際風云如何變幻,都矢志不移地堅持以高質量發展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把中國式現代化的美好圖景一步步變為現實。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必須著眼暢通國內大循環,使內需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多措并舉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筑牢我國經濟基本盤,從而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努力煉就百毒不侵、金剛不壞之身,確保發展的穩定性、確定性。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對外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外部條件。堅定不移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經濟合作,推動資本、人才、技術、數據等依法有序跨境流動,促進全球生產要素高效配置,以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創造更多合作機遇、拓展更廣闊合作空間。
“不為一時一事所惑,不為風高浪急所擾。”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就是最好的應對。我們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謀定而后動、厚積而薄發,在不斷戰勝風險挑戰中爬坡過坎,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不斷推動我國經濟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也為世界經濟的復蘇和發展提供可靠的穩定錨。
作者:梁朋;來源:學習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