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并不是“線性的”“直接的”,而是有著復雜的內在邏輯,需要頂層設計,通盤考慮,整體推進。因此,要真正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就必須盡快探索出一條科學的嬗變之路。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的經濟發展舉世矚目,中國在方方面面受關注程度日益提高,在中國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同時,鼓吹“中國威脅論”等的負面聲音也隨之響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已成為一個必須回答的時代問題。
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并不是“線性的”“直接的”,而是有著復雜的內在邏輯,需要頂層設計,通盤考慮,整體推進。因此,要真正把中國的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就必須盡快探索出一條科學的嬗變之路。
在改革開放獲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國內出現了部分黨員道德滑坡、貪污腐化的現象,一些地區貧富差距拉大、干群矛盾激化等問題也不容回避。隨著黨中央從零容忍反腐、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等方面發力,全面從嚴治黨,使黨的領導凸顯更強大力量,也日益體現出強大話語優勢。
早在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同志就在黨的十八大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強調指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代表新一屆黨中央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抓住了全黨、全國人民最關注的問題,且毫不回避黨自身存在的問題,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零容忍反腐的開展深得民心。為實現全面從嚴治黨,除了要把黨的反腐倡廉建設、組織建設抓好,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同樣要抓好。
在意識形態領域,習總書記提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不僅是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理論、中國共產黨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揚,更是把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是一次理論上的突破和創新。
反意識形態滲透斗爭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尖銳性的特點,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內外環境更加復雜,我們必須對此有清醒地認識。習近平指出,西方敵對勢力始終把香港、澳門、臺灣作為對我們進行牽制遏制的砝碼,近年來香港、澳門、臺灣所發生的一些事件背后都有他們作祟。
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國文化更多為外界所了解,中國國家軟實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國內外敵對勢力是絕對不愿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風景這邊獨好的”的,全國人民都要清醒地看到國內外敵對勢力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平演變,企圖在中國推行“顏色革命”的險惡用心,不僅要提高警惕性,而且要大力加強意識形態能力建設,積極采取科學、有力的應對措施。
我黨長期高舉思想建黨的旗幟。從1921年正式成立開始,中國共產黨就非常重視加強思想理論建設,尤其是古田會議正式確立思想上建黨的原則更是標志著黨對思想理論建設的重視達到一個新高度。
習總書記提出,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思想教育要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抓住主要矛盾,不搞空對空。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思想教育,使得加強思想建黨和加強制度治黨相融相生、相互促進。
今后,我們必須長期把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下去,這是中國走出一條從發展優勢到話語優勢的嬗變之路的重要保障。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之一,共產黨的黨性和人民性之間的統一關系,是關乎前進方向的一個重大問題。但當下,有人故意把黨性和人民性人為地割裂開來、對立起來。
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具有較大的迷惑性和欺騙性,不僅不少群眾被蒙騙,就連一些黨員、干部也被誤導,這已成為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因此,從理論上廓清、糾正對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錯誤認識,講清楚黨性和人民性相一致、相統一的關系,非常必要。
毛主席不僅特別重視黨性問題,也非常重視人民性問題。始終堅持人民性是毛澤東思想最鮮明的特色之一。他提出并得到全黨公認的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鮮明指出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統一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性和人民性從來都是一致的、統一的。堅持黨性原則,必須加深對黨性和人民性關系的認識。我們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體現黨的意志就是體現人民的意志,宣傳黨的主張就是宣傳人民的主張,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那些把黨性和人民性對立起來的論調,在思想上是糊涂的,在理論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上是有害的。
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國文化更多為外界所了解,中國國家軟實力進一步得到提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無論是大力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還是扎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就是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堅決克服有些黨員、干部脫離生活、不接地氣、同群眾貼得不夠緊等問題,而且要堅決克服一味迎合市場、盲信市場、迷信市場帶來的盲目追求所謂“政績”以及違背、損害甚至踐踏群眾利益等行為、現象,堅決把黨性和人民性的內在統一貫穿于全部工作之中,使廣大人民群眾發自內心地支持、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既站在全黨的立場上,又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引導大家深刻認識到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堅定黨的立場和人民的立場的一致性、對黨負責和對人民群眾負責的一致性,從而始終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真正實現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體現出黨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統一性,從而推動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沿著統一方向大力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作為把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的一個重要標志,話語體系和話語權建設是近年來國內外關注的焦點之一,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努力的重點。
當前,中國不少學科的話語體系嚴重“西化”,話語優勢自然無從體現。在這種背景下,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勢在必行。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話語權、話語體系建設,不僅警示全黨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牢牢掌握在手中,提出要著力加強話語體系建設,強調要努力提高國際話語權,致力于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改革,推動中國探索科學有效的從發展優勢到話語優勢的嬗變之路。
構建中國的國家文化軟實力理論體系,是把發展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內容。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一中全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我們要繼續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習近平還特別指出,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點。這是決定文化性質和方向的最深層次要素。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國際話語權作為中國國家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包含議題的設置、規則的制定等具體內容,更在一定程度上標志著一個國家、民族在世界上的形象和地位。世界上不少國家和地區的民眾對中國的發展還不夠了解,有的甚至還存在不少誤解。要大力、精心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建設好、發揮好新興媒體陣地的重要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親和力、創造力、說服力、感召力和公信力等,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