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好多話想寫成文字,一可以總結自己的心思,二可以示人以獲得些同識,三可能對建設有些益處,但有時竟無暇,使一閃而過的思考難以撿回,又深感遺憾,人之不如意事也在這些虛渺之中竟也不放過。比如最近有兩事,經追思一番,就寫在下邊吧。
一
有新聞報道,中國向來西來的海運路徑是過馬六甲海峽,如華山一條路,非過馬六甲海峽不可,而11月13日開始,中國在巴基斯坦經營的瓜達爾港開航,就是說海運未來將主要經瓜達爾港轉成陸運,直達中國境內,不僅大大縮短了運程,而且不再受制于人了,并且說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率先實現了突破。
看地圖,明眼能看到,瓜達爾港開港,的確是一件大好事。從瓜達爾港起步,一路的鐵路穿過巴基斯坦全境,就到中國新疆境內了。這段運輸不知要比經馬六甲海峽的航運要便利多少倍,除了運輸上的便利,更主要的是中國的生命線有了第三條,打破了中國地理上的限制,不再專一依靠經馬六甲海峽的航運,而空運又總是嚴重有限的。一旦以瓜達爾港為基地的中巴鐵路運輸線繁忙起來,中國的戰略格局就實現了飛躍,世界格局也不得不跟著發生大變化,由此也就明白了“一帶一路”戰略的高明。
巴基斯坦是中國的好朋友,今天能實現經營瓜達爾港,是得益于新中國開國領袖們的國際主義精神,如果沒有他們對第三世界國家的真心幫助和對世界各民族人民解放運動的支持,一些后來的事就不大會有好的基礎,這就是前人為后人所積下的恩德,而中巴友誼就是其中最好的一個榜樣。當年基辛格取道巴基斯坦訪華,中間提供一切便利和幫著秘密安排的就是巴基斯坦。另一個友誼的見證,中國花費十四年時間建成了中巴之間的喀喇昆侖公路,這是世界上最險峻的公路之一。在我們中國后來“嫌貧愛富”交國際朋友的日子里,所幸的是中巴友誼還延續了下來,今天能借道巴基斯坦打通“西出戰略”的中巴鐵路運輸線就是結出的又一個友誼之花。
中國是大國,是發展中的大國,同時也是石油等資源貧乏的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中西方間的貿易運輸量巨大。而巴基斯坦是小國,經濟落后。瓜達爾港的開航和中巴鐵路運輸線的建成,一定能使這條運輸線繁榮起來,同時帶動運輸線所能輻射的巴基斯坦的部分地區跟著經濟發展起來。中國能得借道之利,巴基斯坦也能得借出之利,兩利相合,其利長久。可以設想,兩利相合長久,這條運輸線只會越發牢固和長久下去,是不會輕易有所改變的。
這條運輸線的建設,是中國港口建設和鐵路建設的成就。中國西部地勢歷來是保護中國安全的最可靠的防線,在世界地勢最復雜的帕米爾高原地區的崇山峻嶺中間建設鐵路,也只有曾建設了難以想象的寶成線和成昆線的中國鐵路建設大軍能夠承攬和建成這條戰略通道。
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中巴友誼是牢固的,巴基斯坦人民深情地友愛中國人民,中國人民無私援助巴基斯坦人民,兩國之間的深情厚誼,也必將遭到某些國家的嫉妒和仇恨,加之中國西出戰略的實現,嫉恨之上再添嫉恨也是必然的。中巴兩國是要做好應對各種破壞的各種準備。
中國西北是伊斯蘭地區,瓜達爾港開航和中巴鐵路通行,中國西北地區將直接與阿拉伯國家和伊斯蘭世界相連,中華文明與伊斯蘭文明將不再有高山峻嶺的天然阻隔,兩種文明兩個世界將直接碰撞。“西出”能實現沿線經濟上的繁榮,但并不能就此忽略文明上的碰撞,不能只看其一,而不想其二,未來的碰撞結果尚不能預測,但是據本人研究,在伊斯蘭世界擴張的歷史進程中,即使有中亞高山峻嶺的阻隔,伊斯蘭教還是侵入了原是佛教地區的中國西北,而一旦某個地區伊斯蘭化,是很難再非伊斯蘭化,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打通西出通道,必將帶動中外穆斯林間的流動,而從近些年國內伊斯蘭宗教極端勢力的發展勢頭判斷,曾經中國化的伊斯蘭文化將有可能加劇其轉向阿拉伯化。
西方宗教在中國城鄉的發展很快,而并沒有見到政府嚴厲有效的控制措施。世界上的三大文明,西方文明、伊斯蘭文明、中華文明,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已對西方文明死心塌地地崇拜,以學習之名而行了跪拜之實,中華傳統文明在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上已輸于了西方文明,如果中華傳統文明在未來與伊斯蘭文明的碰撞中,以現在中國人的道德而言,是很可能要輸于伊斯蘭文明的。這不是在杞人憂天,而很可能會是事實,中國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同時,是急需解決好中國社會的道德危機。
二
說了西北,再說東北。提出的西北大開發在前,東北振興在后。西北和東北如同中國的兩翼,但西北大開發基本上還處于口號期,也許西出通道打通后,能實現西北的發達,起碼現在可以見到曙光了。而東北,論地理、資源、社會條件遠好于荒涼的大西北,東北振興的口號也已經喊了許多年了,但是東北的振興卻還看不到曙光。東北是新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有汽車、鋼鐵、煤炭、機床、石油、精密機械、重型機械,中國的大糧倉也在東北,東北的工人人口密度和數量曾是中國各省中最高的,但自國企改革以來,東北工業急速衰落了,現在不得不再要振興起來。
東北工業的基礎,是日本侵占東北時期建起來的。當年日本侵占了東北,真以為東北成了日本領土,除了殘酷壓榨和剝削虐待中國東北百姓為它服勞役之外,對于它的工業廠礦卻是盡心竭力地建設。即使早在1909年,日本滿鐵在對東北的侵略中已經開始著手侵占后的建設了,對這種建設的描述,感興趣者可以看看日本大作家夏目漱石的《滿韓漫游》,他夸耀這些侵略者說:“日本人具有進取精神,雖然還不富裕,但是往各個領域發展的事實以及與此呼應的經營者氣魄,使人在游歷滿韓后就覺得日本人的確是前途有望的國民。”他說電氣化工廠、電氣化公園、中央實驗所、公司員工的住宅等現代化設施都比日本本土先進。抗戰勝利,中國全面接管了東北工業,解放后,在蘇聯援助和我們自己自力更生之下,又全面加快了東北工業的建設,而成為了新中國的重工業基地。可以說,新中國的第一代工人和科技知識分子,對東北的工業建設付出了全部心血,涌現出了王進喜等無數勞動模范。那個時代,東北工業如騰起的朝陽,誰又會料到衰落的時光呢。
東北國企改制,工人下崗,沈陽鐵西成了中國最大的度假村,東北企業如同東北氣溫一樣進入了漫長的寒冬。失去了國有企業的東北人,成了松散的自由的流民,紛紛出關南下,東北大量人口南流,東北好像又回到了從前的地廣人稀的時期。南遷的東北人,很多集中在北京、東部沿海,以及南及海南三亞,旅游到三亞的人,通常感覺三亞已經成為東北老人們的城市了。
在計劃經濟時代,每個人都有歸屬感,為企業工作,有企業可以依靠,還有一份責任和義務,而且全國各地之間、人與人之間沒有懸殊的貧富差距,在哪里都一樣光榮,一樣工作和生活,人們沒有遷移的必要,但是人失去工作成為純粹自由的人之后,人的趨利性得到了極大釋放。在這種自由之下,東北冰天雪地的氣候條件,也許是真不大適合漢人定居,便紛紛南遷,定居到氣候溫和的地區。我曾遇到東北人問過還想不想再回東北老家的問題,他們回答我的都是內地已經有家了,肯定不會再回去,回去也不適應東北的氣候了,更喜歡暖和的內地。在東北不斷流失人口的條件下,需要人口來支撐的工業重地,又靠誰來上工建設呢?我也曾聽人講,談到東北振興,每省每市每縣都有宏偉的振興藍圖和偉大的設想,都給人充滿了無限美好的期待,但是就是沒有一個領導能談及到東北人口外流嚴重的這個大問題。
東北要振興,必須要重建升級轉型工業建設,除了東北,其他省份與東北比,各種條件都不如東北,中國要實現強國夢,最最根本的在于實實在在的工業,沒有實體工業的存在,房地產、金融、互聯網+,統統都是海市蜃樓,說散就如霧一樣消散了。所以東北必須振興。即使為著一口氣,也要跟日本鬼子比一比,看看日本鬼子在侵占的別人的國土上是怎樣建工廠建公園建住宅的,而我們在自己的國土上卻都逃離而放棄建設我們的東北,為此我們每個中國人特別是東北人,難道不該感到臉上已是火辣辣的嗎?
東北的振興,首要的要解決好東北留住人的核心問題,沒有人談何振興,沒有人又談何發展呢?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研究員;【原創】來源:昆侖策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駱鐵軍:中國鋼鐵發展智能制造,要產、學、研、用結合
2017-06-04張嘉國 安家康 胡冬梅:國防科技工業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幾個問題
2017-04-0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