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7月底,紅二、四方面軍左路縱隊從阿壩出發經紅原度過嘎曲,踏上了日干喬大沼澤。途中因為天氣寒冷及糧食、藥品缺乏,許多紅軍戰士倒在了這里。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士,當地縣委縣政府于2003年在這里矗立了“紅軍過草地紀念碑”。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拓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21日電 “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人民群眾有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終相信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凝聚起眾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在今日上午召開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這樣強調人民在漫漫長征路上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會后,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了原國務院副總理、國防部長、時任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團長耿飚之孫耿巍。
耿巍表示,習主席如此強調人民對于長征勝利的決定性作用,正說明我們的黨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能夠牢牢記住要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
他說,正是爺爺給自己講過的兩個百姓在長征途中幫助紅軍渡過難關的故事,才讓自己對習主席的講話有如此深刻的感觸。
1935年1月7日,紅軍在長征途中占領遵義。貴州軍閥王家烈、侯之擔聞訊,慌忙調兵遣將,在婁山關一帶設防,以保老巢。為了確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義建立新戰略根據地,確保主力部隊在遵義休整和遵義會議的安全,中革軍委命令紅一軍團第二師第四團追擊向北逃竄的敵軍,奪取婁山關。
于是,耿飚率領的部隊還未來得及好好休整,便馬不停蹄地直奔婁山關,并在當天下午到達了板橋鎮。
耿巍回憶,爺爺告訴他部隊到了板橋鎮后,按照紅軍的傳統向百姓宣傳共產黨的主張和政策,揭露國民黨的欺騙、地主老財的剝削、軍閥的掠奪。于是當地百姓紛紛痛訴苦情,要求紅軍為他們申冤報仇,還有許多青壯年紛紛要求參加紅軍。
就在這時,當地的一位老獵人聽說紅軍要打婁山關,打軍閥,便主動找到耿飚,指引了一條曾經是從遵義到桐梓唯一路徑的羊腸小道。于是,根據這個重要情報,紅四團一部繞到了婁山關后,在戰斗中包抄守關之敵的側后,前后夾擊,以最小的代價,奪取了號稱黔北第一險關的婁山關,為紅軍大部隊又一次打通了前進的道路。
習近平在紀念大會中強調:“偉大長征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斗的精神。”
耿飚講的另一個故事,詮釋了這種偉大的精神。
還是第四團在板橋鎮休整期間,有一位拄著拐棍的老人提著一包東西主動找來,說是要見團長。
老人對耿飚說:“我見您的軍隊是這樣的好,不罵人,不打人,說話個個都和和氣氣,像對親戚一樣,我從心里佩服,特地送來一袋云南白藥,表達我和我全家的敬意。”
當時,紅軍物資匱乏,缺醫少藥,這一袋白藥變成了團里的“寶貝”。長征途中,這袋云南白藥和與它配用的被百姓稱作“救命丹”的“保險子”救治了許多紅軍傷員,后來在陜北甘泉的戰斗中,耿飚身負重傷,也是用這袋藥救急才保住了生命。
耿巍對中國青年網記者感嘆道,兩個故事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和黨領導的工農紅軍,正是代表了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獲得人民的擁護,才能克服萬難,獲得長征的勝利。
“試想,紅軍所到之處,受苦人有了飯吃,有了衣穿,有了尊嚴,這些被解放的人們怎能不為此而拿起刀槍同一直以來盤剝欺壓他們的惡勢力拼死一搏呢!”
耿巍表示,今天我們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緬懷先輩,不忘初心,就是要教育我們廣大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牢記與人民間魚與水,水與舟的關系,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利,時刻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勇于擔當,勤勞政務,多做實事,做好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繼續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奮勇前進。(記者 李拓)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