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強軍當有高度文化自信
點擊:  作者:余愛水    來源:中國軍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5-05-29 08:04:54

 

 

1.jpg

 

  習主席強調:“體現(xiàn)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


  回顧我軍80多年的歷史,正是因為強烈的文化自信,我們才會在內外交困的艱難處境下堅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會在日寇的血腥屠殺下堅信“抗日戰(zhàn)爭是持久戰(zhàn),中國必將取得這場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才會在武器裝備極為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展現(xiàn)出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概。文化自信不僅是先進軍事文化的鮮明特質,也是我軍不斷壯大的力量源泉。


  同時也應該看到,在歷史虛無主義與文化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影響下,時下部分人表現(xiàn)出“自卑自棄”的文化心態(tài),對西方強勢文化頂禮膜拜、言必稱西方,而對本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特別是革命傳統(tǒng)文化則抱有成見,認為是過時的、守舊的文化。這種不自信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到軍營,對強軍事業(yè)極為不利。


  自信才能自尊,自信才能自強。強軍路上,我們只有具備革命先輩那樣高度的文化自信,才能展現(xiàn)直面挑戰(zhàn)、披荊斬棘的魄力與膽識;才能向著心中的夢想不斷走向超越。


  ——編 者

 

 ?。ㄒ唬?/strong>

 

  軍隊乃至戰(zhàn)爭的較量,最終是文化的較量。

 

  一個有著高度文化認同的民族,必然是凝聚力、生命力強大的民族;一支有著強烈文化自豪感的軍隊,必然是自信力、戰(zhàn)斗力強大的軍隊。我們打造強軍文化,實現(xiàn)文化強軍,首先要對中華民族及人民軍隊的優(yōu)秀文化懷有深知深愛和無比的自信。唯此,強軍的底氣才更充足,根基才更牢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令世人驚嘆。加文·孟席斯在《1421:中國發(fā)現(xiàn)世界》一書中敘述:“當朱棣指示姚廣孝率領2180名學者進行包羅萬象、長達4000卷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編纂工程時,處于文藝復興前夜的歐洲,對印刷術還一無所知。”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曾多次感嘆:“當我們還不知道如何認字書寫的時候,中國已經(jīng)到處都是書籍了。”他對儒家更是推崇備至:“那個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視清高,是人類的立法者,決不會欺騙人類。沒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對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從中國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軍事文化,亦是卷帙浩繁、光彩奪目、光耀后人?!稘h書·藝文志》記載,黃帝及其臣下封胡、風后、力牧等人就留有兵書數(shù)十篇,以后歷朝歷代都有大量兵書著錄。及至近代,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更把軍事文化發(fā)展到一個新的高峰。

 

  中華文化是文明的集大成者。從天文地理到政治經(jīng)濟,從兵家謀略到戲曲文藝,諸子百家熠熠生輝,儒釋道和諧共生。中華文化經(jīng)受了曲折歷史和時代的磨難與考驗,經(jīng)受了各種異域文化的沖擊與碰撞,卻巍如泰山、綿延不斷、魅力四射。即便是在科技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中華傳統(tǒng)文化所體現(xiàn)出的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尚和合、求自強等思想,依然閃耀著奪目的光芒,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和民族推崇的文化典范。其傳承之悠久,內涵之豐厚,生命力之旺盛,至今,世界上還沒有一種文化和文明能與之相媲美。

 

  回望過去,我們的文化一度遙遙領先、引領潮流,只是到了近代,比封建制度先進的資本主義出現(xiàn)以后,我們在轉型和創(chuàng)新上放慢了腳步。今天,中華民族迎來新一輪的蓬勃振興,新一輪的文化長征號角已然吹響,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和自豪:一個充分發(fā)揚中華文化、實現(xiàn)文化強軍的歷史機遇再次光臨。

 

 ?。ǘ?/strong>


  梁啟超說:“中國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

 

  文化植根于歷史,又影響歷史。軍事文化,體現(xiàn)著軍隊及社會對待軍事的價值取向、觀念意識和精神風尚,更深刻影響著民族和國家對于安全威脅的因應方式。

 

  中華民族自誕生起,就以昂揚雄健之氣概,敢于開拓之勇力,青春蓬發(fā)之精神,創(chuàng)造著屬于民族的榮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

 

  翻閱史書,春秋時代,俠客遍地、武士風行,貴族圣賢講求文武雙修,大都下馬能文、上馬能武??鬃映珜У牧?ldquo;禮、樂、射、御、書、數(shù)”,其中射(射箭)和御(騎馬)均為當時重要武藝。那時候的中國人,不喜歡一步三搖弱不禁風的白面書生;那些逐鹿爭雄的大國,個個強悍善戰(zhàn)。伍子胥頭懸國門,荊軻易水訣別,項羽力拔山兮,田橫五百壯士殺身成仁,無數(shù)氣吞山河、慷慨悲壯的故事千古傳頌。

 

  及至強漢,尚武之風日盛,衛(wèi)霍橫掃大漠,張騫西域鑿空,班固投筆從戎,耿恭絕域逞雄。公元前36年冬,大漢王朝西域都護、騎都尉甘延壽,副校尉陳湯統(tǒng)率4萬漢胡大軍,奔襲三千里擊滅北匈奴,斬郅支單于于康居城下,留下千古強音,“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正是中國人骨子里血性剛強的展露,是中華民族激昂豪邁的回響。

 

  盛唐富國強兵。氣度恢弘的詩歌,不少反映出建功沙場為當時人所熱衷。“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功名只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等等。

 

  與這種剛勁之風相伴而生的,是輝煌的軍事文化。百家爭鳴、千川匯聚。“兵家”獨樹一幟,被譽為“世界第一兵書”的《孫子兵法》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近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一部軍事著作。英國空軍元帥約翰·史來瑟曾驚嘆道:“孫子引人入勝的地方,是他的思想多么驚人的時新——把一切詞句稍加變換,他的話就像昨天剛寫出來的一樣。”老子、墨子、管子、荀子等學派也有自己的“兵學”見解。儒家認為,立國之本是“足食、足兵、民信”,“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與西方所不同的是,中國的尚武并非唯暴力論。從我們的先人造字“止戈”為“武”即可看出,使用“武力”是為了制止、消滅暴力。中華武德崇尚“義戰(zhàn)”與“人和”,孫武認為“有道”是奪取勝利首要條件,管子也認為“舉之必義”,吳起強調“先和而造大事”,孫臏主張“以人為貴”?!妒酚?middot;五帝本紀》記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就是說,早在上古炎黃氏族融合時代,黃帝之所以能最終被諸侯尊為“天子”,就在于崇尚武功的黃帝把“修德”與“振兵”結合起來,不僅尚武,而且善于聯(lián)合和兼容其他氏族部落。“武”與“德”“強兵”與“和平”統(tǒng)一起來,這是中華民族武德的大智慧。

 

  從制敵謀略到治軍思維,再到崇仁尚義的戰(zhàn)爭觀,以及充盈其間的愛國憂民之情懷、舍身報國之擔當、忠肝義膽之氣概、勇猛無畏之血性、昂揚豪邁之精神,千年歷史波瀾壯闊,創(chuàng)造了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軍事文化,哺育了歷代忠貞為國的錚錚將士和民族英雄,至今仍具有穿越時空的生命力和持續(xù)不衰的魅力。

 

  (三)


  如果說,先秦時期的百家爭鳴和尚武之風,造就了中國軍事文化的第一座高峰;那么,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則迎來了中國軍事文化發(fā)展新的“黃金時代”。

 

  有軍史專家統(tǒng)計,人民軍隊自建軍以來,共打過大小400多個戰(zhàn)役,敗仗僅有10個。

 

  這支軍隊,起家一窮二白,卻像“大熔爐”一樣,有著能夠熔化一切的無窮力量。解放戰(zhàn)爭期間,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和接受和平改編共188萬人,包括將領1500余名,涉及陸軍240個師,海軍大小艦艇97艘,空軍飛機128架。188萬來自敵對營壘的官兵,全被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人民軍隊轉化、改造了。解放軍派去一名指導員,就能徹底改造百十人的一個連,派去幾百人的工作團,就能徹底改造幾萬人的一個軍或一個兵團。這在世界五千年戰(zhàn)爭史上,獨一無二。

 

  這支軍隊,一度只有“小米加步槍”,卻勇猛無畏、令敵膽寒。1900年,兩萬多人的“八國聯(lián)軍”便可橫行中國直入北京;可是在1950年,打著“聯(lián)合國軍”旗號的“十六國聯(lián)軍”剛接近中國東北邊境便被志愿軍打得大敗而逃。朝鮮空戰(zhàn),美空軍飛行員有相當一部分參加過二戰(zhàn),飛行時間均1000小時以上。年輕的人民空軍飛行員,個人飛行時間僅100小時左右,飛噴氣式飛機的時間平均只有20多小時。就是這樣一支軍隊,以“空中拼刺刀”的豪氣,迎擊世界頭號強敵。美國飛行員后來心有余悸地說:“他們好像要跳出飛機和我們近身格斗似的。”松骨峰戰(zhàn)斗,志愿軍戰(zhàn)士邢玉堂被美軍凝固汽油彈擊中,他帶著呼呼火苗撲向敵人。在這個“火人”面前,美軍士兵只能看見那把尖頭帶血的刺刀,他們由于恐懼而渾身僵硬。邢玉堂連續(xù)刺倒幾個敵人后,緊緊抱住一個美國兵,咬住他的耳朵,兩條胳膊像鐵鉗一樣箍住敵人肉體,直到兩人都燒成焦炭。一次又一次殊死搏斗,志愿軍以落后裝備頂住了強敵進攻,創(chuàng)下世所罕見的壯舉。斯大林得知這一仗的情況,不禁感慨:中國軍隊真是一支偉大的軍隊!

 

  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大渡河精神、南泥灣精神、抗大精神、狼牙山精神、老航校精神、上甘嶺精神,到空中鐵拳精神、海上猛虎精神、神威精神、“兩山”精神,從南沙精神、紅其拉甫精神、甘巴拉精神,到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載人航天精神,從黃繼光精神、邱少云精神,到雷鋒精神、王杰精神,等等,每一種精神背后都是一卷史詩、一座豐碑、一個寶庫。正如毛澤東所言,“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

 

  80多年的非凡征程,人民軍隊造就了一個個至今難以復制的奇跡,不僅開創(chuàng)了中國革命和軍隊建設的新局面,對于世界軍事舞臺也已產(chǎn)生并將繼續(xù)產(chǎn)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ㄋ模?/strong>


  思往日深者,見未來遠。

 

  文化的力量,是最持久最頑強發(fā)揮作用的力量,也是能最終制勝的力量。那么,人民軍隊制勝的文化基因是什么?

 

  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勝利之魂——

 

  “在解放軍那里,‘黨指揮槍’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美軍如是感嘆,“在戰(zhàn)爭中還從未發(fā)現(xiàn)一支健全的共產(chǎn)黨軍隊陷入解體。不管這支軍隊如何遭到慘敗,損失如何嚴重,或者近期根本看不見勝利的前景,他們總是能從暫時的失敗中恢復過來”“只要黨組織還保持完好,他們就有抵御能力,避免在肉體和精神上陷入崩潰”。

 

  三灣改編開始了一個創(chuàng)舉,毛澤東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這一創(chuàng)舉一經(jīng)建立就顯示出巨大威力,成為我軍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重要源泉。毛澤東在總結井岡山斗爭的經(jīng)驗時就講,“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zhàn)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陳云也曾說過:“我們的軍隊也會打敗仗,但是打不垮。被人家俘虜去,還一個一個跑回來。在別的軍隊里頭,一個連長、團長、師長反水,就可以把隊伍帶走,可是我們的軍隊不是這樣。某個什么‘長’反水,下面的戰(zhàn)士可以把他殺了,不跟他去。這是什么力量呢?這是黨的力量。”

 

  官兵一致、尊干愛兵、實行“三大民主”,激發(fā)出無窮戰(zhàn)力——

 

  抗戰(zhàn)相持階段,蔣介石準備效仿共產(chǎn)黨,宣布派前線1/3的兵力到日軍后方開展游擊戰(zhàn),“以打游擊起家的中共亦為中國人,中共可以打游擊戰(zhàn),國軍當亦能打游擊。”但這么多的國民黨軍進入敵后,對日游擊卻沒有打成。為了訓練游擊戰(zhàn)的干部,蔣介石于1939年在湖南衡山開辦了“南岳游擊干部訓練班”,主要請第18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所率的一批八路軍教員任課。

 

  共產(chǎn)黨的教員們坦率地介紹,打游擊戰(zhàn)的根本前提是軍民打成一片,官兵同甘共苦,并列舉了八路軍從總司令到士兵都吃一樣的伙食、穿一樣的衣服的例子。國民黨軍官聽后無不嘆息:“不要說軍長、師長,就是要求自己部隊的連長與士兵過一樣的生活也辦不到。”

 

  依照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借鑒西方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結合我們的實際,發(fā)展形成了以政治、軍事、經(jīng)濟“三大民主”為主要內容的人民軍隊的民主制度,一以貫之地堅持下來。官兵們所享有的民主的深度、質量及氛圍,都是其他任何軍隊不可比的。

 

  把人民利益舉過頭頂,使勝利有了最深厚的力量之源——

 

  70多年前,延安寶塔山下一篇《為人民服務》傳頌至今,道出了這支軍隊的宗旨本色:“我們的共產(chǎn)黨和共產(chǎn)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人民軍隊不僅用熱血和生命保衛(wèi)人民幸福生活、詮釋著宗旨本色,也時時處處體現(xiàn)著為民之情和愛民之心。

 

  朝鮮戰(zhàn)場一次激烈山地防御戰(zhàn)中,志愿軍從正面一次次發(fā)起沖鋒,傷亡慘重卻攻勢不減。開始韓國軍人不理解,中國軍人為什么不改換一個進攻方向。后來才發(fā)現(xiàn),山頭兩側下方是朝鮮村莊,中國軍隊如果從側面發(fā)起進攻,很容易傷及無辜朝鮮百姓。這一發(fā)現(xiàn),使韓國軍人的良心受到極大震撼。

 

  2011年3月日本地震,在遭受核污染威脅的福島附近地區(qū),日本自衛(wèi)隊官兵以自己健康為由拒絕進入災區(qū)。當?shù)厥虚L非常氣憤,指著日本軍人說:“中國的解放軍救災時怎么都能處處沖在前面呢?”

 

  對人民的無限忠誠,自然贏得了最廣泛的擁護與支持,這樣的軍隊如何不能取得勝利?陳毅說,淮海戰(zhàn)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廣大老百姓“最后一碗米當軍糧,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件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后一個兒子送到戰(zhàn)場上”的故事,至今令人動容。

 

  植根于中華文化的深厚土壤,人民軍隊還總結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思想理論、方針原則和戰(zhàn)略戰(zhàn)術,游擊戰(zhàn)“十六字訣”、解放軍“十大軍事原則”等,無不閃耀著深邃智慧的光輝。

 

  縱觀古今中外,不論是軍事思想、優(yōu)良傳統(tǒng),還是制度設計,人民軍隊獨特的文化都走在了世界前列,是世界軍事文化的瑰寶,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靈魂命脈。

 

  (五)

 

  1924年冬,留學美國的聞一多在給友人梁實秋的信中,憂心忡忡地說:“我國前途之危險不獨政治、經(jīng)濟有被人征服之慮,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禍患。文化之征服甚于其他方面之征服千百倍之。杜漸防微之責,舍我輩其誰堪任之!

 

  時間走過了近一個世紀,如今,聞一多先生的憂患卻更為真切。

 

  地球越來越“小”了,文化的交流融合越來越多了。一些西方國家以“歷史終結論”自居,不無得意地認為,他們的制度已成為主導世界發(fā)展的大趨向、是唯一的一條道路,并幾乎是強制性地向世界推行他們的文化價值標準。

 

  西方分化瓦解蘇聯(lián),就是從否定蘇共蘇軍歷史開始的。敵對勢力不斷對我實施西化、分化、丑化、妖魔化,企圖通過歪曲、篡改、抹黑我黨我軍歷史,動搖我們的價值觀,動搖共產(chǎn)黨領導的歷史根基,最終達到推翻共產(chǎn)黨領導、搞垮支解中國的圖謀。網(wǎng)絡上對黃繼光、邱少云、雷鋒的詆毀,就是西方意識形態(tài)領域滲透輸入的表現(xiàn)及結果。

 

  防范和解決這些問題要靠我們自己。在西方主導的話語體系里,我們發(fā)聲不夠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近代以來的“西學東漸”造成文化輸入思維慣勢,以為西方標準就代表世界標準,缺乏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及文化自信。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精神,文以鑄之。一個民族的文化精髓,核心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也不應該改變。在文化趨同的全球化浪潮中,亦不例外。我們需要持續(xù)改革開放,但東方的智慧,不但不能在全球化現(xiàn)代化當中迷失,還應當繼續(xù)傳承和發(fā)揚,這是我們民族的血脈。站在時代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的文化,我們當有客觀的心態(tài)和認知,有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豪的底氣,有面對西方“文化攻心”而屹立潮頭的政治定力,有辨別真?zhèn)?、批判抵御不良外來文化的深刻洞察力?/p>

 

  面對網(wǎng)絡上一些不懷好意者歪曲我黨我軍歷史、選擇性解讀歷史,我們要敢于亮劍,爭奪制網(wǎng)權、制言權;面對有的大國的對外霸權,西方媒體閉而不言、一葉障目,我們要率先主導發(fā)聲,讓世界聽到正確的聲音,以文化的力量回擊文化的“進攻”,在軍事軟實力的較量中決戰(zhàn)決勝。

 

  (六)

 

  國際社會紛紛擾擾。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漸漸不得人心,覺醒過來的人們發(fā)現(xiàn),中國倡導的和平發(fā)展模式才是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才是社會發(fā)展的“最大公約數(shù)”。

 

  有一種現(xiàn)象令人深思。當年,我們打不過別人時,被別人無情地打過,打得很厲害,而且長期挨打;然而今天,當我們已經(jīng)具備打擊別人能力的時候,我們并沒有采取粗暴的方式,開動戰(zhàn)爭機器,用武力去解決問題。我們用行動為全世界作出了示范和榜樣,與一些國家的霸權主義形成了鮮明對照。一個民族的崇高和偉大與否,高下立現(xiàn)。

 

  中國文化骨子里是勇敢的、堅毅的、頑強的,從不存有怯懦與屈服。最集中、最深刻的體現(xiàn):中國人死都不怕,還怕什么?但是,我們文化的血液里還更具有包容與和諧。我們應對少數(shù)國家的公開挑釁,完全可以采取非常強硬的姿態(tài),但這是否是最理性、最科學、最對我們和對世界有利的方式呢?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國際社會有問題坐下來商談,用時間換空間,用時間化解各種矛盾沖突。許多問題并不是靠強硬就能解決的。當然,也不是靠一味妥協(xié)退讓就能解決。我們需要懂得,在解決相互間矛盾爭議中,不能簡單地用強硬與柔和這兩種標準來衡量,除此之外還有諸多方式手段可供選用。

 

  我們應當超越或強或軟的思維定勢和觀念束縛,運用更高的智慧、更多的途徑、更豐富的工具、更創(chuàng)新的理念,來勇敢地、理性地、科學地、有效地面對和處理各種復雜局勢、重大問題、尖銳矛盾和兩難困境,從而把我們處理國際事務和利益爭端的格局帶向一片新的天地。這就是我們在古老傳統(tǒng)文化土壤之上孕育出的當代中國的嶄新民族文化和嶄新軍事文化。

 

  當然,軍事功能有其天性,從而國家處理矛盾沖突的方式手段選擇有其合理區(qū)間,既有上限,也有下限,一旦觸碰下限時,無疑會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不必擔心的。

 

 ?。ㄆ撸?/strong>

 

  亨利·基辛格博士在《論中國》一書中如此表述:把現(xiàn)實變?yōu)闅v史,人人都可以做到,因為時光在流逝;但是要想反轉過來,讓歷史變?yōu)楝F(xiàn)實,卻只有中國人可以做到。

 

  66年風雨滄桑之磨礪,特別是30多年改革開放披荊斬棘的探索和披堅執(zhí)銳的創(chuàng)新,給古老的中國添加了無限的青春活力,不斷再現(xiàn)歷史的輝煌。

 

  習主席深刻指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全軍政工會上明確要求,加強軍事文化建設,打造強軍文化,培養(yǎng)部隊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英勇頑強的戰(zhàn)斗作風。

 

  我們要教育年輕官兵對自身文化有很好的了解,在深化認識中傳承紅色基因。當下,一些官兵不能保持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因為對我軍文化發(fā)展形成歷史、根源知之不多、理解不夠,不懂蘊含其中的寶貴價值,乃至產(chǎn)生模糊認識。讀懂了我們的過去,才能深刻理解人民軍隊的文化內核,才能從內心深處洋溢出無比的自豪;同時,要善于鑒別比較,認清域外對我文化輸出的侵略立場、政治圖謀,不為浮云遮望眼,培塑具有中國精神的軍人品格,以更自信的姿態(tài)奮進在強軍路上。

 

  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內涵、延續(xù)優(yōu)勢,增強文化的生命活力。正如列寧所言:“仿佛是向舊東西的回復,但它實質上是和舊東西根本不同,是更高級的東西。”文化自信不是沉湎于以往的故事,而是要在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出更大的自信。弘揚軍事文化并不是復古,目的是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在傳承好人民軍隊的紅色基因和血脈的同時,吸納外域軍事文化的有益成分,豐厚自身文化素養(yǎng),使之成為人民軍隊現(xiàn)代化建設的精神戰(zhàn)斗力,繼續(xù)不斷地塑造忠誠之師、智慧之師、神勇之師、嚴明之師、正義之師。

 

  我們的文化要不斷漂洋過海,不斷放射出永遠的、嶄新的、鋪天蓋地的光芒,照耀人類前行步伐,引領影響世界。要構筑出強軍所需要的空天文化、海洋文化、網(wǎng)絡文化,在這些方面展現(xiàn)我們文化的魅力,使我們的文化始終站在世界的頂端和前沿,讓國際社會認知我們的文化自信,不由自主地為中國文化“叫好”“點贊”,從異域的聲音中感受另一種文化的高尚和先進,由此而產(chǎn)生一種絕妙的自信。

 

  放眼全球,中國魅力日益展現(xiàn)。“一路一帶”的開辟,惠及沿途諸多國家,吸引全球目光。亞投行的發(fā)起創(chuàng)設,引來五六十個國家踴躍加入,涵蓋除美國、加拿大、日本之外的主要經(jīng)濟發(fā)達國家。高鐵縱橫萬里,正向國外奔馳。亞丁灣護航、也門撤僑行動,一聲令下,人民軍隊毅然拯救危急,世界為之贊嘆。盡管中國始終堅持和平發(fā)展道路,從未有過稱霸意愿,但中國必然強大起來卻是不可阻擋的趨勢和世界必須接受的結果。

 

  穿越80多年歷史的天空,一道道“興國之光”正照耀著我們的前進之路。持續(xù)糾風除弊,洗滌了塵埃污垢,人民軍隊更加煥發(fā)生機;新一輪改革大幕已然拉啟,為我們注入新鮮血液和活力。我們應朝氣勃發(fā)、敢破敢立、開拓進取。文化強軍,正逢其時;強軍文化,當立時代潮頭。

 

責任編輯:中國夢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