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全面整修的江西省政府大院一角,一座三層住宅的一樓突然起火,當時家中無人,大門緊鎖,現場施工人員不得不破窗而入進行滅火。好在救火及時,只燒毀朝北的一間書房,但其它房間由于濃煙彌散及消防液體的浸泡,墻壁和天花板都變成了黑色,地板翹起,家俱和被褥都被煙塵及污水浸染。
據了解,這家的主人就是早已退下來的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九十八歲的老人——朱旦華。幸虧失火當時老人住在醫院,不然的話,僅是有毒的濃煙霧汽對她都是致命的。據現場調查,這次火災的原因,責任完全是省政府房管處負責的樓上裝修嚴重違章作業,由電焊火花掉到一樓所引起的。
我在讀高中時,就多次從這個院子的大門外展覽路騎車經過,只聽說是省委大院。望著高高的圍墻,紅漆的大門,威武的哨兵,總給我一種既神秘又好奇,還參雜著某種莫名的,想說又說不出的感覺。這大院里住的都是省級高官,想必里面環境優雅,設施豪華,是我等南昌草民絕對可望不可及的殿堂。
由于朱旦華老人的家已無法居住,她的親屬及身邊的工作人員,只得將家中的物什收拾到一些廢舊紙箱中,準備搬到附近一間空房臨時存放,以便對房間進行必要的重新維修。這次被迫不得已的搬家,省里并沒有派人幫忙,應好心朋友的要求,我單位的領導親自率領十來個人趕來幫助搬運。我也就第一次跨進了這座神秘的大院。
走進老人的家中,眼前的景象令我們驚訝得目瞪口呆:除了一臺新的平板電視機(據說是她兒子的一位朋友剛剛送給老人的98歲生日禮物),再沒有一件象樣的家具。沙發、桌椅、櫥柜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東西,早已破舊不堪,加上煙薰水澆,即使扔在馬路上都不會有人撿回去;窗簾是由薄到半透明的最便宜的的確涼藍布拼軋起來的,上面居然還有不少手縫的補丁……
難道這真是1937年只身奔赴延安并被黨中央派往新疆工作,后被軍閥盛世才投入監獄,受盡磨難,文革期間又被誣為叛徒嫌疑,接受批判審察下放勞改,最后從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位置上退下來的朱旦華老人的家嗎?就連我單位一個小小科長的家都比這里強得多了啊!
然而,掛在客廳墻上,已經被濃煙薰得黑糊糊的兩幅照片,卻說明了一切:一幅是毛澤民烈士和朱老抱著兩歲兒子的合影,一幅是江西省原省長方志純同志的遺像。這兩個人曾經是朱老一生中最親密的戰友和革命伴侶。
毛澤民烈士是毛澤東主席的弟弟,1922年入黨,曾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任國家銀行行長,他參加了長征,負責保管運送黨中央及中央紅軍的全部錢財,紅軍到陜北后,他任國民經濟部部長,手握共產黨中央和工農紅軍的全部家當,卻從來沒有為自己多花過一分錢,1943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新疆。
方志純同志是方志敏烈士的堂弟,1925年的黨員,方志敏烈士于1935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南昌。方志純同志繼承了堂兄那篇歷史名篇《清貧》所述的真正共產黨人的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據說1993年他去世時,全家的積蓄只不過四萬元人民幣。
再想想我們自己現在的生活,我和幫助搬家的同事們的心都為眼前的景象深深震顫!
“同志們幸苦了,來喝點水吧。”一位高個子満頭銀發的老人提著一大包礦泉水走過來。向我們老總一打聽,此人是這個家庭年約八十的老司機,他是這次搬家的總指揮。
我主動靠上去和老司機攀談,從他那沒有牙齒的嘴里,又從我們老總的嘴里,我得知了有關朱旦華老人更多的情況:
省委為了照顧老干部,在風景優美的青山湖畔修建了一片副省級以上干部的別墅樓房,給朱旦華老人分了一套省級干部的別墅樓,老人家只需花十萬元左右,就可買下屬于自己的別墅樓,而這套別墅目前就價值270萬。在許多干部都爭著購買別墅樓時,朱旦華老人給省委書記孟建柱同志寫信,說感謝省委對老同志的關心,但明確表示自己不要,還說把這個指標分給更需要的老同志吧。
省里曾派人來作朱老的工作,說這套房子可以作為遺產留給子女,勸她還是買下來。朱老卻回答說:我參加革命時,連自己的命都交給黨和人民了,根本沒有想過自己還要什么財產。至于說給子女留下遺產,毛澤民烈士為革命事業不惜獻出生命的精神,方志純同志一心為人民利益奮斗,一生正氣,兩袖清風的精神,就是留給子女最好的遺產。據說,孟建柱同志要求有關部門要好好照顧老人的晚年。
朱老對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曾說過:從報刊上看到,一些過去自己心目中十分崇敬和尊重的老同志去世后,他們的子女為了爭奪遺產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鬧上了法庭,真給他們的父輩丟臉,也給我們共產黨臉上抹黑呀。好象老一輩人革命一輩子,就是為了給自己子女弄這點財產?實在太令人寒心了!
朱旦華老人在給省委的信中還說:我現在住的房子(就是這次起火燒了的房子)是公家的,等我死后,全部交公。我在銀行還有點存款,等我死后全部用于我的后事花銷,不要給組織再增加負擔。
我問老司機:“朱老的子女能接受她的決定嗎?”老司機笑了笑,指著旁邊一位正忙著指點保姆在捆好的舊紙箱上做標記的人說:“你去問他,他就是朱老的兒子老李。”
我沒有當過記者,始終沒敢直接去向老李問這個問題。
當老李幫我們放倒一個三合板釘的大立柜,準備抬出門時,我問他:“為什么整個大院所有房子都在重新整修,唯獨你們家不整修呢?”
老李說:“能住就行了,老太太說不愿意浪費國家的錢。要不是這把火……”他搖搖頭,沒再往下說。
我說:“價值二百多萬的別墅不要,老房子整修又怕浪費國家錢財,這樣的干部現在打著燈籠都沒處可找!”
一個同事說:“這把火燒的,不重新整修也不行了。我看吶,恐怕是連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
抬立柜另一頭的同事大聲嚷了句:“應該請那些貪官們來幫助朱老搬家,要他們看看,共產黨的官應該是什么樣的!”
老李抬頭看了我們一眼,沒說一句話,又去忙別的了。
回到單位,我就從網上查找朱旦華、毛澤民、方志敏、方志純的相關資料。
當晚,我失眠了。下午在朱老家里的情景,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從我眼前閃過,雖然我從來沒親眼見過朱老,但又好象那么熟悉,那么親切。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無論是在敵人的監獄里還是在自己的家里,她心里只有國家利益,只有人民利益,她就是這樣既普通又偉大的人。
從朱旦華老人,我想到了毛澤民,想到了方志純。又從毛澤民想到了毛澤東,從方志純想到了方志敏。正是由這樣一批人組成的共產黨,才能夠率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才能夠率領中國人民建設起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我小時候,在課本上就讀過方志敏的《清貧》,那是他犧牲前,在敵人牢房里親筆寫下的共產黨人的“正氣歌”,是秘密托人經魯迅先生之手轉給了黨組織。文中最后一段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在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朱旦華老人不正是這種作風的優秀代表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