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時期,紅一、四方面軍的會師,本來是一件天大好事,但對毛澤東卻成了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會師大大增強了紅軍的力量,兵力達到10 萬多人,但會師也帶來問題,紅軍向哪里去?選項有三個:向北、向西、向南。這涉及未來的出路以及背后的領導權之爭。
這一回決賽選手是毛澤東與張國燾。毛澤東的意見是北上川、陜、甘;張國燾意在向西去青海、新疆,或暫時向南進攻。張國燾的意見中顯然包含有依靠俄國人的意味。
毛澤東和張國燾都是中共“一大”的代表,張國燾這個在黨內資格一直比毛澤東高的北大高才生,從中央紅軍的破衣爛衫中看到的是獲得最高權力的機會,他沒有將張聞天等放在眼里,他知道這時候的中央是毛澤東說了算,所以他把矛頭指向毛澤東。為什么毛澤東說這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因為蔣介石沒能力傷害他,他的黨內的其他同志也已接受了他,但張國燾卻有資格和資本與他較勁,其他的領袖已經證明自己錯了,但這不適用于張國燾,張國燾沒有這樣的包袱。最糟糕的是在這次較量中,毛澤東甚至沒有回旋余地,不像對待蔣介石,他可以跑,他的部下肯定跟著走。但面對張國燾,他沒有把握他的同志會支持他,而與張國燾翻臉。
中央紅軍號稱三萬多人,其實會師時人馬不在一起,而且疲憊至極。張國燾的四方面軍八萬以上,這主要原因是四方面軍有一個天才的軍事家徐向前,他們在反“圍剿”的時候沒有什么損失,算得上是兵強馬壯。如果張國燾合兵北上,僅僅就拿股份說事,他也應該是數一數二的地位啊。即便要爭,他只要把矛頭只對著毛澤東一個人,其他人什么態度都尚未可知。但張國燾注定成不了大氣候,他將矛頭對準了所有人。這樣不光是得罪了毛澤東,也把博古、張聞天、周恩來、朱德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中國共產黨剛剛換完領導人,就又遇到黨內最激烈的斗爭。毛澤東提出的北上目標就是中國歷史上周朝和秦朝興起的地方,緊挨著中原。而張國燾指出的地方則是少數民族地區,對中原的影響力小得多。周恩來支持北上,提出迅速北上攻打松潘,走大路直奔川陜甘,這顯然也是毛澤東的意思。張國燾含糊其辭,毛澤東強調:今天決定,明天即須行動。
當機立斷是多么重要的一個素質。因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戰爭往往是一念之間,云泥之別。張國燾人多勢眾,給官吧,張國燾成了軍委副主席,徐向前、陳昌浩成了軍委委員。張國燾還不滿意,一面伸手要權,一面拖延北上計劃。妥協是必要的,周恩來擔任的紅軍總政委改由張國燾擔任,但戰機已被張國燾貽誤,胡宗南得以集中兵力扼守松潘,紅軍只得從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大草地也就是大沼澤地北上。
也就是說,長征中的過草地是拜張國燾之賜,本來抓住機會奪路而走是有可能的。沒有張國燾打橫炮就不會有后來大眾熟知的雪山草地之歌,因為大沼澤地本是可以不用走的。
經過七天六夜的艱苦跋涉,毛澤東同部下一道走出荒無人煙的草地,到了班佑,在這里殲滅國軍5000余人,這是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取得的第一個大勝仗。領兵的是許世友。這樣許和尚進入了毛澤東的視野。
毛澤東距離他的目的地不遠了,他和徐向前、陳昌浩聯名致電朱德、張國燾,要他們快速靠攏過來,這時候的張國燾邁出了不可饒恕的一步,他自己原地不動,反而密電陳昌浩率右路軍南下,并且企圖以武力裹挾中央。這是紅軍歷史上最令人難過的一幕,黨內斗爭是很激烈,但無非就是看誰水平高,能帶來勝利,失敗者自然被淘汰,從來沒有過大規模的軍事對峙。避免這一危機的關鍵人物是葉劍英,據說葉劍英先于陳昌浩看到張國燾的電報,立刻秘密向毛澤東報告,毛澤東迅速抄下電文(后來,毛澤東講到電文中有:南下,徹底開展黨內斗爭)。
當晚,毛澤東同張聞天、博古、王稼祥和病中的周恩來等率紅一、三軍團迅速脫離第四方面軍范圍,自行北上。毛澤東想說服徐向前一起走,由于言語閃爍,徐向前似乎沒有明白。這是最沒有辦法的事情,該怎么表述呢?沒有辦法,毛澤東自己走了。至此,本來兵合一處的紅軍分成了三部分,張國燾統領大部分,陳昌浩、徐向前一部分,毛澤東一部分,毛澤東的人數最少。四方面軍的一些人沒有跟著毛澤東走,毛澤東說:“捆綁不成夫妻,他們要走,讓他們走吧!以后他們自己會回來的。”
筆者注:這是毛澤東一個很大的變化。他意識到,求著不是買賣,不光是對敵勝利求不來,合作也是求不來的。這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從這一天起,毛澤東依然與所有人合作,但合作的基礎變了,再也不是無條件的了,而是堅持以我為主的合作,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基礎上的合作。人少了怕什么?關鍵是我已經全會了。所以當張國燾再玩這一把戲的時候,分開就是必然的,各過各的,看誰對。
危險沒有了,可人變得更少了。不過,毛澤東這一邊人數雖然少,但總書記和多數中央委員們在這里,所以他們就能以中共中央的名義做出決議,不給張國燾總書記職位的決策此時顯示出高明了。會議通過《關于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此舉在政治上給張國燾判了個緩刑,給他留了一條路,看他怎么走。
張國燾這個北大畢業的怪胎,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不是先考慮怎么勝利,而是想著要權。虛位不要,要實權,實權有了還要全權,為了自己的私欲居然敢使用武力裹挾中央,危害毛澤東和其他領導人的生命。這種私欲將自己墮落到地獄之中,他給革命帶來巨大危害。
張國燾
毛澤東更關注他那些長期合作的戰友——張國燾帶走的那部分紅軍。這時候,毛澤東已經擁有大功率電報,所以他們一直保持著聯系,毛澤東在爭取他們早日重新北上。
朱德在與張國燾斗爭中表現了對毛澤東的忠誠,他在遵義會議上表態將追隨毛澤東,雖然有點遲,但朱德人品高尚,說過的話就不再變。劉伯承也堅定地站在毛澤東一邊。朱老總沒有兵權,人身安全都不能保障,待在張國燾身邊就是不走,說我是中央派來的,不聽你張國燾的,張國燾氣急敗壞也沒有辦法。
張國燾一意孤行,宣稱他才是中央,領袖們集體不干。毛澤東請張浩出面做張國燾的工作,因為張浩代表共產國際,張浩明確告訴張國燾:共產國際支持的是毛澤東,但為了給張國燾面子,他建議張國燾可成立西南局,這樣名分就好說多了。最后,張國燾與毛澤東之間的爭論,“可提交共產國際解決”。這三招很厲害,第一當然是打擊,第二是退路,第三是安撫,不把張國燾逼到死路上。
隨后,因為南下失利,張國燾手下的紅軍已由原來的八萬人銳減為四萬多人,其中還有一方面軍的人馬,沒有名分,沒有出路,又遇到任弼時和賀龍率領一萬人馬前來會合。他們可是奔著毛澤東而去的過客,在這樣的上下擠壓和外力推動下,張國燾不得不服軟。
傷心總是難免的,徐向前等四方面軍領導人肯定想起了毛澤東說過:南下是絕路。什么叫戰略眼光,什么叫非凡氣魄,這些后人看上去是奉承之詞,被百戰之余的將軍們說出來容易嗎?這一切來自無數次的正確論斷。真的有人做到了,你會吝嗇贊揚之詞嗎?面對價值連城的寶貝不贊美是無欲之人,面對人類思想的光華不拜服除了僵尸就是虛妄之人。
要知道多數人的一生錯誤遠大于正確,只有少數人能做到對多錯少,幾乎不犯大錯,那只能以天才稱之,因為正確意味著勝利,勝利意味著成功,成功意味著更大成功。
徐向前
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共產黨的其他領袖們也將奔赴陜北,賀龍成為新成立的紅二方面軍總指揮,任弼時為政委,他們的隊伍里加入了原來屬于一方面軍的那些人,二、四方面軍決定共同北上。毛澤東作了安排,奪占通道,紅軍三大主力終于會師。全中國的主要的紅色力量集聚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就意味著一切皆有可能。抗日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燃起的時刻,毛澤東的力量增大了好幾倍,當然意義重大。
很多人納悶張國燾最后的命運為什么那么落魄,除了他前面做的,他還有更大的罪責,而且這是一段有名的公案,誰是誰非,責任到底在毛澤東還是張國燾?有人爭論不休。
這一段公案叫西路軍慘敗。三軍會師后,張國燾、朱德帶領人馬直接向寧夏進軍,這時候的張國燾依然軍權在握,隨意指揮,不服從中央軍委指揮。毛澤東再三告誡要注意先阻止胡宗南的南敵,然后才能北上,否則將十分被動,張國燾不聽,結果在渡過黃河時,被胡宗南抄了后路。河東和河西兩岸的紅軍被國民黨軍隊割斷。
隨后中央下令彭德懷領軍,試圖恢復與西路軍聯系的機會依然被張國燾斷送,直接造成后來西路軍的失敗。
所以這里面有兩個問題,一個西路軍是聽從中央的命令出發的,也就是毛澤東發布的進軍寧夏的命令,這一點是確定的,問題出在要先阻止胡宗南抄后路,張國燾沒有聽,結果造成失誤,為了彌補這一失誤,毛澤東派出彭德懷接應,張國燾依然不做配合,丟失了接應西路軍的機會,這樣西路軍失敗的責任只能是算在張國燾頭上,沒有辦法翻案。張國燾既然如此不合作,毛澤東也就不再客氣,因此,中央軍委下令:“一切作戰行動絕對服從彭德懷之命令。”奪了張國燾的軍權。彭德懷指揮主力東移,待機殲敵。由于張國燾的兩次錯誤,導致紅四方面軍三個軍21800 人孤懸河西,改稱西路軍,西路軍開始獨立作戰。
這是毛澤東掌握軍權以后遭遇的較大失敗之一,是什么原因導致毛澤東沒有親自披掛上陣呢?據說毛澤東在看了《三國演義》的“失、空、斬”后曾說過諸葛的最大錯誤在于這么關鍵的戰役自己不親自上陣。那么為什么毛澤東沒有親自指揮寧夏之戰呢?有人根據毛澤東已經掌握軍權,西路軍是聽從中央軍委的指令采取行動的這一條,認為西路軍失敗是毛澤東的責任,這個結論是很難成立的。
我們參照張國燾的回憶錄就能知道:
第一,張國燾主動承擔了責任,他在晚年寫的回憶錄里也沒有指責別人;
第二,陳昌浩的責任很大,這也是陳昌浩沒有歷史地位的關鍵原因;
第三,徐向前軍事水平很高但過于服從政委的指示,這是資歷和性格諸多方面造成的。
這一公案的結論是,寧夏之戰雖然是毛澤東下令進行的,但具體執行過程中,需要調整時受到張國燾的干擾,軍令無法下達,就是說毛澤東當時指揮不動張國燾的部下,周恩來也沒有在前線,也是此理,當然他們還有別的更重要的事情。
河東部隊的指揮權掌握在毛澤東手里,他的作戰方針是:逐次轉移,誘敵深入,求得在有利地區,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民黨軍一至兩個師,還是老辦法。胡宗南似乎沒有嘗過太大的苦頭,居然驕橫不可一世,其中一部孤軍深入,正好進入毛澤東給他們設置的有利地區——山谷。這辦法永遠有效,其實你要是知道了就會覺得實在是沒有什么新鮮的,可是它就是有效,彭德懷指揮、周恩來壓陣,滅了胡宗南手下一個旅加兩個整團,迫使胡宗南部全線后退。這一仗叫山城堡戰斗。名氣不大,但很實用。
山城堡戰斗是贏了,可西路軍卻輸慘了。大河與胡宗南擋住了毛澤東與西路軍的聯系,毛澤東不是沒有做出努力,但無效。西路軍的勇士們在彈盡糧絕的極端困難條件下孤軍奮戰四個月,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慘敗。
徐向前幾乎是孤身回到延安,毛澤東安慰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全能軍事泰斗毛澤東和共軍最會打仗的元帥徐向前不得不咽下慘敗的苦果,這賬沒法子不算!在漫長的黨內斗爭中,毛澤東從來沒有過像對待張國燾這樣的毫不留情:張國燾路線毫無疑義是全部錯誤的。
張國燾的哲學,一言以蔽之是混亂:在軍事上,張國燾缺乏戰略頭腦,會合后,中央要迅速北上,他按兵不動,他要用槍桿子審查中央的路線,干涉中央的成分和路線,這是完全不對的,根本失去了組織原則。張國燾在分裂紅軍問題上的做法是他最大的污點和罪惡。毛澤東痛快淋漓地指責張國燾,不過他在全盤否定張國燾后,依然做出姿態說:張國燾還是做了一些工作的,我們應該用誠懇的態度要求張國燾轉變,拋棄他的錯誤,今后從頭干起。
張國燾的錯誤導致幾萬紅軍的犧牲,是不可饒恕的!因為他不同于博古他們,博古他們至少在組織上是最高領袖,他們是不懂、不會指揮打了敗仗,離開指揮位置即可。張國燾則不同,他不是最高領袖,他拒絕聽從上級的指示,違反了最基本的組織原則。對照毛澤東我們就可以看出,他倡導下級服從上級,即使他反對上級的意見,他也是遵守規矩的。
而北大出身的張國燾似乎更相信拳頭說話,甚至惡毒到以軍力威脅毛澤東等人的生命。除了1927 年被民團抓住,毛澤東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危險。以至于毛澤東后來說起這一段,認為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葉劍英也因此擁有救駕之功。張國燾不但得罪毛澤東到了深處,他幾乎得罪了所有的共產黨上層,數萬紅軍的血殺死了張國燾的政治生命,毛澤東要清算張國燾,沒有人替他說話,就這樣張國燾被扔出了共產黨的上層。
延安時期,發生了張國燾叛逃事件,據張國燾回憶錄里說他的叛逃是毛澤東逼迫的。說毛澤東私下里曾當面羞辱他,說他是豬八戒。不管什么原因,張國燾跑了,跑到武漢,毛澤東等致電張國燾:“希早日歸來,不勝祈盼。”張國燾以書面形式聲明脫離共產黨,公開投靠國民黨,成了國民黨的一個小特務。于是,中共決定開除張國燾黨籍,毛澤東要求全黨把這件事作為教訓:“每個共產黨員應該不像他那樣,半途放下旗子,要堅定政治方向,犧牲一切而奮斗到底,反對開小差。”
毛澤東借張國燾事件給那些過于傾向于國民黨的同志敲了警鐘。毛澤東沒有暗殺人的興趣,張國燾活了很久。并且毛澤東還派去了張國燾的妻子和孩子,公開的說法是勸說張國燾回來,最后的結果是放了張國燾的家人。
張國燾的叛逃,并沒有引發什么震動,張國燾是孤身一個人跑路的,連個警衛員都沒有跟著,毛澤東則是借此機會開個批判會,毛澤東并不排斥四方面軍的干部戰士,只是希望大家在思想上統一到他的旗幟下,其中說服許世友就很有代表性。
原先在四方面軍中當軍長的許世友在受到抗大校長林彪批判后,想帶人離開延安去上山打游擊,被發現后受到處分。毛澤東去看望他的時候,許世友很沖地說:要不是中央把我們甩了,我們的損失也不會那么慘。康生表示,干脆斃了許世友。毛澤東則請朱德和徐向前出面解釋,在這正反兩方面的合力之下,許世友接受了毛澤東的召喚,“活著是您的兵,死了是您的鬼。”
毛澤東心靈中最閃光的一面,不是他的性格,事實上如果不認可他是領袖,他的性格并不是叫許多人喜歡的,他最光輝的是他渴望勝利。他為了勝利可以犧牲一切,他為了勝利愿意團結一切,只要你不是他的死對頭,他就會想方設法接近你,這樣我們就發現了一個現象,它對于理解毛澤東有十分重要的幫助,就是你要是喜歡他,認可他為領袖,你就會發現他絕對是個天才人物,他幾乎可以在任何方面表現出杰出的才華,但要是你不喜歡他,他又是叫人絕對不愉快的,甚至是叫人難以忍受的,他的個性就像是鋒利的刀刃,只要你站在他的對面,你就會感到悚然與不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關山遠:井岡山迎來毛澤東和朱德后,為什么沒有變成梁山泊、瓦崗寨?
2017-08-02中國最大的威脅,主要來自美國和日本,毛澤東半個世紀前精準預言
2017-06-12?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