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社會調查 > 事件揭秘 > 閱讀信息
看你政府急不急:扶貧“大包大攬”,農民就是不干
點擊:  作者:李華 姜辰蓉    來源:半月談  發布時間:2015-06-01 13:16:47

  

6.jpg

 

  在陜北革命老區,隨著國家扶貧力度加大,各項優惠政策不斷落地,老區發展脫貧的基礎逐漸好轉。但一些基層干部和群眾表示,政策好了,政府包攬也多了,部分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動性降低、依賴性增強;有的項目實施只重考核,忽視農民意愿和實際,效果不盡如人意。

 

  “政府要是年年扶持就好了”

 

  在陜西省延安市,棚栽、蘋果成為政府大力推廣的農業產業。延安市農業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36萬畝,產量113萬噸;蘋果總面積為340萬畝,產量288萬噸,位居陜西省首位。

 

  在延安的許多縣區,政府修建大棚,免費或低價租給農民經營;在經營初期,政府往往還會對購買草簾、機械等進行補貼。很多地方的果樹栽種,也由政府進行前期投入。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伴隨扶貧力度的加大,“等靠要”、過度依賴的苗頭也開始出現。

 

  30歲的胡志英是延安市志丹縣金丁鎮胡新莊社區的一位農民,種植大棚已近4個年頭。作為村里最年輕的大棚種植者,目前他經營11個大棚,一年能有十幾萬元的收入。

 

  當地政府免費為農民修建大棚,提供免費的肥料、菜苗,還有技術服務。一期承包5年,他只需要掏三、四千元的承包費。胡志英表示,政府應該再加大扶持力度。“我這些棚的草簾子明年也該換了,希望政府能免費給換。”胡志英說。

 

  記者問,為什么認為自家棚換簾子是政府的事?胡志英表示,政府投錢建棚還給補貼,農民就更想“開車不加油”了。

 

  志丹縣順寧鎮白草臺村的任志洋也有同樣的想法。種草莓每年收入六七萬元,但他不愿意追加投資,“草簾子一塊80塊錢,政府給個三、五十塊錢的扶持就好了;當然,政府要是年年扶持就好了。”

 

  “除了產業發展外,一些人在生活上對政府依賴性也很強。”志丹縣雙河鄉鄉長王春艷說,“有的人不愿發展產業,總是指望政府救濟、補貼,時不時跑到鄉政府來要錢,不給就不走。”

 

  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黨委書記武治建說,過去吃救濟會感覺沒面子,現在有些人卻隔幾天就來鎮政府要個30元、50元的,還覺得很驕傲、很光榮。政府為了息事寧人,只要有百姓來鬧,就會給些錢打發走人。

 

  “不下地干活,也會有干部代勞”

 

  在采訪調查中,延安市多名基層干部表示,農民這種依賴思想普遍存在。武治建說,一些農民不愛鉆研,遇上病蟲害,只問打什么藥能解決問題,不主動了解為什么,“這就好像吃飯,有飯吃就行,不想了解飯是怎么做的。這樣的話,水平很難提高,很難實現科學種田”。

 

  有基層干部反映,有的地方發展了大棚和果園,但農民不愿種。迫于上頭的考核壓力,鄉鎮干部只得親自上陣。甚至出現干部種大棚、上街賣黃瓜,進果園打藥、拉枝,而農民寧愿打麻將也不種地的現象。

 

  武治建說,種蘋果需要管護,短期內來不了錢,一些農民寧愿外出打零工。但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辛辛苦苦建成的山地蘋果園,又不能眼看著荒廢了,沒辦法,干部只能幫忙管護、打藥。久而久之,一些農戶就認為,即便他們不下地干活,也會有干部代勞。

 

  多位基層干部表示,農民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抓住了基層干部考核的軟肋。政府想出政績,干部重視考核,農民就是不干,看你政府急不急。長此以往,很多基層干部心中都有怨言。

 

  “政府大包大攬的項目,鮮有成功的”

 

  延安市子長縣楊家園則鎮黨委副書記魏安定已在基層工作近9年。他說:“多少年了,凡是政府大包大攬的項目,鮮有成功的。”

 

  魏安定說,地方大棚種植有兩種模式,一是小農小戶,基本靠政策扶持,一旦不扶持就發展不下去了;一是種植大戶,政府投入占比不多,反而主動性強,大棚運轉良好。

 

  子長縣楊家園則鎮吳家寨則村,33歲的苗遇春是棚栽大戶,從最初的2個大棚,發展到現在的28個大棚,年純利潤四五十萬元。他認為,目前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但長遠來看還是要靠農民自己的致富意識和勤奮程度。往往政府管得太多,反而沒有管到“點子”上。比如大棚種植前期靠投入,后期就靠技術,政府要把握每個階段的節奏,不是什么都能“一補了之”。

 

  一些基層群眾還表示,有些農業項目存在上得太快、規模太大等問題,沒有引導、示范的過程,農民一下子接受不了;還有的項目本身選址有問題,由于偏僻或者人口搬遷,不便農戶經營。在延安一些地區,就出現過剛剛建成的大棚大面積撂荒的現象。

 

  多位基層干部表示,政府扶貧不應“大包大攬”“推著抱著”,而應引導農民更多參與,多征求農民意見,激發農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使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中國夢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