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保監會主席助理梁濤介紹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和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以下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現場講話整理。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的政策吹風會。6月24日,國務院常委會審議通過了“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策性文件,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各位把這個文件的框架和主要內容做一個簡要的介紹。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而且互聯網時代對人類的生活、生產、生產力的發展都具有進步推動作用。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制定“互聯網+”行動有關文件,并且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指出“互聯網+”具有廣闊的前景和無限的潛力,對提升產業乃至國家綜合競爭力將發揮關鍵作用,要順應未來市場趨勢,大膽探索,積極推動。國務院其他領導也都分別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體要求,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決策部署,3月份以來,國家發改委聯合工信部、財政部、網信辦一共10個部門,在廣泛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共同起草了《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堅持以改革創新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強調要充分發揮我國互聯網的規模優勢和應用優勢,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優勢和新動能。
這個文件一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行動要求,系統闡述了實施“互聯網+”行動的總體思路。概括起來就是“一條主線、四個著力點、五條原則、四大目標”:
一條主線,就是要大力拓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發展。
四個著力點,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著力做優存量,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著力做大增量,培育新興業態,打造新的增長點。著力創新政府服務模式,夯實網絡發展基礎,營造安全網絡環境,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
五條原則,一是要堅持開放共享,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二是堅持融合創新,打造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三是堅持變革轉型,推動傳統產業和公共服務轉型升級。四是堅持引領跨越,構筑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競爭新優勢。五是堅持安全有序,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方式,保障網絡安全和市場安全。
四大目標,通過實施“互聯網+”行動達到:一是經濟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積極進展,基于互聯網的新興業態不斷涌現。二是社會服務進一步便捷普惠,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不斷優化。三是基礎支撐進一步夯實提升,網絡設施和產業基礎有效鞏固加強,應用支撐和安全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四是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包容,互聯網融合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有效破除。
第二部分主要是行動任務,對“互聯網+”行動做了具體的安排,提出了包括“互聯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等11項具體行動,并根據互聯網與相關領域融合的特點和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明確了40項重點發展任務。當然,我們大家都知道,當今世界已經進入了萬物互聯的時代,“互聯網+”的應用領域十分廣泛,指導意見確定了11項行動很難覆蓋所有的領域,在今后的具體實踐中我們還是要用開放的理念、發展的眼光來推動這項工作,隨著互聯網的不斷拓展會產生更多融合應用。
第三部分是行動保障,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舉措,從夯實發展基礎、強化創新驅動、營造寬松環境、拓展海外合作、加強智力建設、加大引導支持、做好組織實施等方面,明確了25項保障措施。
下一步,在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后,國家發改委將會同工信部等有關部門按照指導意見的工作任務分工安排,抓緊實施相關行動,推動互聯網與各個領域的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用“互聯網+”來助推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謝謝大家。下面我愿意回答各位的提問。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于2015年6月26日(星期五)上午10時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保監會主席助理梁濤介紹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和中國保險投資基金等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請問林主任,我們看到《“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中涉及一、二、三產業,都有具體行動,其實對老百姓來講,大家很關心將來對生活、社會服務有什么影響和改變,請詳細說一下,“互聯網+”行動對老百姓可能會帶來那些很具體的、實實在在的好處。
第二個問題想問梁主席,看到這個基金之后,您剛才透露了一些可能的模式,能不能再詳細說一下將來具體的運營和運作,會投什么樣的項目。您剛才講到京滬高鐵項目,將來給這個基金的運作提供了哪些經驗?謝謝。
林念修:
前面我已經介紹了,這個《指導意見》一共提出了11項具體行動安排,這11項具體行動安排既包括經濟領域,同時也涵蓋了社會服務領域。其中有一項行動叫“互聯網+”益民服務,主要是針對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做出部署,包括政務、便民、醫療、教育、健康五個方面,這也是老百姓特別關心的五個領域。實施“互聯網+”益民服務行動的目的,是讓老百姓通過互聯網享受到便捷、高效、高質量、個性化的社會服務。比如,在政府管理服務方面,“互聯網+”為政府改善社會治理提供了新思維,為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提供了新渠道,為密切政府與群眾的關系提供了新橋梁,有助于加速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模式的創新,大幅提升社會管理水平。
《指導意見》在政府管理方面提出了五個方面具體措施:一是推動公共服務創新供給和信息資源開放共享。二是積極探索公眾參與的網絡化社會管理服務新模式,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簡政放權。三是充分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應用平臺,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政策的響應速度。四是鼓勵政府和互聯網企業合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豐富社會公眾信息的服務。五是利用大數據手段提升各級政府社會治理能力。要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運用好互聯網,這對改善政府服務非常重要。
在便民服務方面,《指導意見》注重發揮互聯網開放、平等、互動、高效的優勢,通過互聯網與便民服務體系深度融合,大幅提升服務能力和普惠水平,使服務方式更加多樣,使服務內容更加豐富,使服務供給更加高效,使服務途徑更加便捷。一方面,大力發展基于線上線下互動的商業服務新業態,包括基于互聯網的體驗經濟、分享經濟、社區經濟,還有旅游經濟等等,圍繞居民生活,打造全方位的線上生活服務圈。另一方面,積極開展網上社保辦理、個人社保權益查詢、跨地區醫保結算等等。這些行動對方便老百姓都是實實在在的具體舉措。
在醫療服務方面,一方面,積極發展移動醫療服務,為患者提供在線的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款、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通過互聯網,將大大減少患者排隊等候時間,非常便捷。另一方面,積極鼓勵建立跨醫院的醫療數據共享交換體系,推動醫學影像、健康檔案、病例、檢驗報告等數字化。比如,我們以前在甲醫院做的化驗結果、CT片子等,到乙醫院就不能用,將來這些問題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信息共享都會得到有效解決。再如,因為我們的優質醫療資源不足,高水平的醫生稀缺,通過引導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可以促進醫療資源優化配置,幫助緩解老百姓看病難問題。
在健康養老方面,也部署了四項工作,一是支持健康智能產品應用和創新,推廣全面量化的健康生活新方式。鼓勵發展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和延伸醫囑、電子處方等網絡醫療健康應用。二是鼓勵有資質的醫學檢驗機構、醫療服務機構聯合互聯網企業發展基因檢測、疾病預防等健康服務模式。三是依托現有互聯網資源和社會力量,搭建養老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提供護理看護、健康管理、康復照料等服務。四是鼓勵養老服務機構應用基于移動互聯網的便攜式體檢、緊急呼叫監控等設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健康養老在中國未來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互聯網+”在這方面的應用大有可為。
在教育服務方面,一方面,鼓勵互聯網企業發展新型的教育服務模式,教育服務不僅是教育界的事情,互聯網企業也可以從事教育活動,提供個性化教育服務。同時,鼓勵互聯網企業與教育機構合作,發展在線開放課程,探索建立網絡學習、學分認定和學分轉化制度,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普及范圍。另一方面,鼓勵學校整合數字教育資源,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教育資源對接,探索新的公共教育服務提供方式。
上述五個方面,都是通過推進“互聯網+”行動來改進服務、方便群眾的重要方面和領域。大家都注意到,當前線上線下結合,產生了很多新興服務,涉及到出行、家政、洗衣等諸多方面,很多人都有切身感受。一些O2O平臺企業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便捷、快速的網上下單和快速配送業務,讓我們的吃穿住行都非常方便,很多群眾體驗后都說方便好用,這既提高了效率,還降低了支出。所以“互聯網+”行動中明確提出,要鼓勵發展這樣的新興業態,讓大家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同時還能夠促進就業,增加收入。我們相信,“互聯網+”益民服務行動將給老百姓帶來切切實實的實惠,這點大家現在已經感受到了,未來將會感受更加深刻。
中國日報記者:請問林主任,“互聯網+”戰略除了發揮BAT大型互聯網巨頭的作用外,怎樣激發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的熱情?謝謝。
林念修: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也很重要。我們認為,推動“互聯網+”行動的實施,一方面要發揮好大企業的作用,全世界前十家互聯網企業中我國占4家,要發揮好這4家企業引領作用,但同時絕不能忽視中小企業的作用。我們認為,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始終是推動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是我國互聯網保持創業創新活力的重要來源,中小企業、創業者和大企業一樣,都是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力軍。充分發揮好中小企業和創業者的作用,也是“互聯網+”行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指導意見》專門部署了“互聯網+”創業創新行動。該項行動包括三點:一是鼓勵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向小微企業和創新團隊開放資源,為小企業提供“找的著、用得起、有保障”的服務,打造創業創新的支撐環境。因為中小企業創新資源相對缺乏,讓大企業、基礎電信企業向他們開放平臺和資源,這個非常重要。二是支持創新工廠、創客空間等新型眾創空間發展,推動傳統創業孵化機構轉型,鼓勵國家創新平臺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在線開放,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載體。三是支持中小微企業利用互聯網創新組織方式和發展模式,由中心化、封閉式向扁平化、開放式轉變。
第二、在政策支持上努力營造寬松活躍的創新創業環境。我們再三強調,為創業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非常重要。《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在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流程、優化融資環境、加強人才培養,提供財政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方面,要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和創業者的支持。比如,文件提出要制定實施各行業互聯網準入負面清單,允許各類主體依法平等進入,最大限度的減少事前準入限制,同時,加強事中事后規范管理;支持開展股權眾籌等互聯網金融創新試點,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降低創新型、成長型互聯網企業的上市準入門檻,支持處于特定成長階段、發展前景好但還沒有盈利的互聯網企業在創業板上市等等。我想這些政策都有利于構建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開放包容的環境。
第三、利用互聯網優勢支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一是要發揮好電子商務的平臺作用,我們將大力推進農村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面向全國,甚至全球的銷售平臺,來緩解線下宣傳推廣成本高、見效慢、渠道有限等制約。二是要發揮好大數據分析的支撐作用,為中小微企業準確預判市場,及時獲得市場反饋信息來提供技術和數據支持。通過采集和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瞄準未來趨勢,挖掘潛在用戶,拓展發展空間,助力中小微企業快速成長。懷部長剛才講到個性化定制,未來將更多依靠中小微企業發揮作用。三是發揮互聯網金融的保障作用,剛才梁主席講了,沒有金融保障,企業很難發展得快,通過互聯網金融拓展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的門檻和成本,比如通過網絡借貸、眾籌等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可更好的滿足中小微企業,包括創新型企業、個人投融資的需求。最近我們做了一些統計,到2014年底,我國已經有128家眾籌平臺,覆蓋17個省市,這些眾籌平臺有力促進了小微企業的創業創新。國內一些主要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和信用大數據,已經累計為80多萬家小微企業放貸超過2千億元,為解決我國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融資難問題進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作出了很大貢獻。下一步,“互聯網+”行動將對小微企業的發展給予更多關注和支持。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