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蔣高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導致的食物危機
點擊:  作者:蔣高明    來源:北京東博書院  發布時間:2015-07-15 14:26:02

 

1.jpg

 

   伴隨經濟危機的就是食物危機,是生存危機。
  筆者在上高中時,上政治課時遇到經濟危機這樣的詞匯。印象中,老師講解經濟危機發生時,說資本主義國家的小女孩家里很冷很潮濕,而他們家是煤礦工人,天天挖煤為什么沒有煤燒呢?當時對于政治老師的解釋是不能接受的。更不理解的是后面的現象,很多人家庭吃不上飯,但資本家將牛奶倒進海里,牛奶是農民辛辛苦苦養殖并擠出來的,為什么傾到海里呢?
  筆者前后到多很多發達國家,也即當年的資本主義國家,發現經濟危機還隱約存在著。尤其我們也緊跟其后,學資本主義的樣子(今天我們也發生了倒牛奶、倒油桃、倒芹菜、倒火龍果事件),才體會到當年的經濟危機是怎么回事。那就完全是馬克思判斷的那樣,是資本的貪婪,才造成市場的無序競爭,嚴重打壓生產力造成的。如果危機不轉嫁,災難性的后果就會在本國出現,如果經濟危機轉嫁別國不成功,還可能引發世界大戰。
  伴隨經濟危機的就是食物危機,是生存危機。我們前文介紹了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是因吃不飽飯而造反,而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則因經濟蕭條,生產無法繼續進行下去而出現社會大變革。正如農民起義存在周期律一樣,經濟危機也存在周期律,甚至周期更短,其爆發的時期長短與資本貪婪的程度成正比,即資本越貪婪,危機就越存在,爆發起來越快。
  人是生物學上的動物,動物的生存就是要獲取食物。無論農民在土地上生產食物,還是市民在市場上購買,那必須得有一定的機制,保證食物能夠生產出來,并能夠銷售出去。在市場經濟下,生產得多,賣出去的少,或者價格不足以支持農民生產,那么食物市場就會崩潰。在經濟危機下,有土地的農民或許能逃過一劫,但依靠食物供應的市民,如果失去了工作,沒有了經濟來源,手頭拮據,那么他吃飯就有問題。資本主義國家有高稅收,對窮人有救濟,但危機如果持續,政府的收入也會下降,加上等待吃飯的人增多,經濟危機造成的食物危機,乃至社會動蕩就發生了。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告訴我們,經濟危機根本原因在于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在于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早在簡單商品生產中就已經存在了,是同貨幣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相聯系的,如果是以物易物就不會出現危機,大不了各有所需,唯有鈔票才是欠條,不能兌現實物尤其食物時,就會出現危機乃至社會動蕩。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統治地位以后,危機的可能性才變成了現實性。隨著簡單商品經濟的矛盾──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之間的矛盾發展成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就使經濟危機的發生成為不可避免了。
  在追逐高額利潤的驅使下,所有資本家都拼命發展生產,加強對工人的剝削,農場主也不例外。結果是勞動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落后于整個社會生產的增長,商品賣不出去,造成生產的相對過剩。我們來看看,當食物也是商品的時候,食物所滿足的就是為資本服務而不是為活命服務。在所有資本主義國家,食物恰好是活生生的商品,這個特殊的商品還是其他商品的載體,如包裝物、農藥、肥料、激素等等。
  人類經歷的兩次世界大戰所面臨的問題都是:商品滯銷,利潤減少,導致生產急劇下降,失業大量增加,企業開工不足并大批倒閉,生產力和產品遭到嚴重的破壞和損失,社會經濟陷入癱瘓、混亂和倒退狀態。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由于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采取了通貨膨脹政策及其他措施,致使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危機中出現了生產停滯與通貨膨脹同時并存的現象,這個被掩蓋的繁榮背后很可能醞釀著著更大的危機。
  經濟危機使社會財富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在30年代的大危機中,被毀壞的煉鐵爐,美國達92座,英國為72座,德國為28座,法國為10座。在農業領域,1933年,美國有1040萬英畝的棉花被毀在地里,巴西有2200萬袋咖啡被銷毀,丹麥有117000頭牲畜被消滅。
  美國在1973~1975年的經濟危機中,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兩天內,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牛奶壟斷組織就把 38000多加侖的優質鮮奶倒入水溝中。當千百萬人飽受失業痛苦的時候,當廣大人民仍在貧困線上掙扎的時候,資產階級竟如此毀壞由勞動人民辛勤創造的社會財富,充分反映了它的腐朽性、反動性和歷史局限性。
  放在今天,如果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到來時,糧食危機會怎樣?中國有主流經濟學家,經常鼓動政府放棄農業補貼,甚至突破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食物供應任由市場調節。他們最津津樂道的是,進口的農產品價低于國產糧食價,中國本土生產存在著“地板價高于天花板價”,中國每年進口大豆相當于利用了國外兩三億畝耕地。即使不考慮我們吃的進口食品包括了轉基因、僵尸肉、草甘膦殘留高等健康因素,僅就糧食庫存而言,如果中國糧食自給率低于10%的警戒線,到時候連國際市場也遭遇了糧荒,我們怎么辦?國際市場上,能夠作為商品的也就那么一兩億噸,不能給都留給我們中國吧?前面說過,經濟危機爆發時,生產的動力是降低的,連美國農民都一蹶不振了,我們到哪里買糧食呢?事實上,聯合國糧農組織警告說,目前全世界的糧食儲備只夠維持人類吃57天!
  比饑荒更恐怖的是,人類的食物品種越來越少!許多食物資源已經滅絕或處于瀕危邊緣。世界著名環保活動家范達娜·席瓦在《失竊的收成:跨國公司的全球農業掠奪》一書中指出:“隨著全球市場取代地方市場,單一種植也就取代了物種多樣性。以前,中國種植了上萬個小麥品種,到20世紀70年代就已下降到1000種;今天,存留下來的墨西哥玉米品種只有20%;在美國一度生長著7000多種蘋果,其中6000多種現在已經滅絕;在菲律賓,農民過去培植了數以千計的傳統稻米品種,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兩種綠色革命改良品種就占據了整個稻米生產區域的98%。”在過去的100多年,全世界已經滅絕了3萬種蔬菜,平均每6個小時就有1種蔬菜品種絕跡。
  如今的愛爾蘭富庶發達,而160年前,這個國家曾經歷了一次令人恐懼的災難,人們稱其為愛爾蘭大饑荒(Great IrishFamine,1845—1852)。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引發大饑荒的原因是當時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受到病菌影響而大幅減產。然而,最近有學者披露,因經濟危機的造成非人道的冷漠,才是大饑荒得以蔓延、肆虐并最終導致100多萬人喪命的根本原因。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埃德蒙德·羅杰斯(EdmundRogers)曾在《英帝國及英聯邦歷史雜志》(The Journal of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上撰文指出:“這是一場無可辯駁的人類悲劇。”大饑荒讓100多萬人失去了生命,并且迫使100多萬愛爾蘭人背井離鄉,移居他鄉。此后,愛爾蘭的人口數量一直維持在400多萬,至今也沒能恢復過去的輝煌。
  對于大批愛爾蘭農民以馬鈴薯為口糧的歷史,美國經濟學家杰里米·里夫金認為,英國統治愛爾蘭后,為了滿足其國內市場對牛肉的巨大需求,便將愛爾蘭作為其牧場。愛爾蘭農民為了生存,只能用小片土地種植馬鈴薯糊口。愛爾蘭海兩岸的居民在生活水平上竟出現如此巨大的差距,無疑是殖民時代宗主國對殖民地不公平政策的悲劇。
  愛爾蘭大饑荒是一次現代饑荒,與古代饑荒等生存危機不同,這是在資本主義體系中發生的,是資本貪婪造成的惡果。而貪婪的資本,正是導致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能夠造成經濟危機的因素,如果放在食物生產與供應上,造成食物危機,并引發現在人類災難,這樣的教訓,即使放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也是依然尤其現實意義的。
  鏈接愛爾蘭大饑荒:1845年,擁有800萬人口的愛爾蘭還是英國的一部分,經濟上以農業為主。在當時,大批愛爾蘭人喪失了自己的土地,成為英國地主的佃農。為了生計,近半數愛爾蘭農民不得不在農閑之余種植馬鈴薯以填飽肚子。這種當初作為園藝植物引進愛爾蘭的高產農作物,一英畝土地產出的馬鈴薯足以滿足一個貧困的六口之家一年的口糧需求。1845年9月,愛爾蘭的馬鈴薯大規模枯萎,造成很多人口糧短缺;1846年夏,愛爾蘭涼爽濕潤的天氣“助長”了誘發馬鈴薯枯萎病病菌的傳播,最快時病菌以高達每周50英里的速度在愛爾蘭境內的馬鈴薯種植園間傳播。馬鈴薯產量的急劇降低,致使愛爾蘭境內餓殍遍野。這場大饑荒一直持續到1852年才結束,最終導致100多萬人喪命。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