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三五”規劃是本次會議的一大看點。回顧上幾屆五中全會,制定五年規劃都是主要議題,本屆五中全會略為不同的是,到十三五末,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就是目標已經確定,就看路線圖如何繪制。
人民日報26日發文稱“十三五”規劃將是本屆中央領導集體主持編制并完整實施的一個五年規劃,將是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發展階段邁進的艱難躍升,將是迎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最后沖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復興之路上的社會主義中國的關鍵一程。“十三五”是國家的宏觀規劃,同樣也與小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10月26日,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發文《我說“十三五”:普通人還有機會當富二代他爹嗎?》,指出“十三五”規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臨門一腳,這一腳踢得好,第二個一百年的“下半場”才有個好的開局。
作者秋水一泓指出,是時候好好總結下“中國模式”了,因為沒有一個崛起的大國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中國要真正自立于世界,必須要用思想影響世界,不能再“摸著石頭過河”。
作者也表達了隱憂,改革開放帶來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但時至今日,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馬太效應”已成為中國腳下可見的致命陷阱。這個社會還有沒有機會讓普通人做“富二代他爹(媽)”?這是問題的關鍵。這種上升機制,其實包含了教育制度改革、城鎮化改革、新興產業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等在內的多種機制的組合與整合。“十三五”規劃能否再次創造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這才是國家繁榮和發展的基礎。
全文如下:
今天,全國人民都在罵那個可恨的4000多公斤的“揚州炒飯”,就為了吉尼斯世界紀錄那一紙破證書,白白浪費了大好糧食。無論這背后是無良商家的炒作,還是當地官員扭曲的政績觀,這種期望通過低智商的挑戰,來贏得宣傳上的優勢,進而助力當地經濟的做法,早已沒有了十多年前的風光,反而讓越來越多的人覺得反感。
因為這種粗放經濟時代保留下來的土豪作風,跟這個時代很有點格格不入了??梢姡袊碾p腿開始爬坡過坎,但有些人的腦子還深度欠費。
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們聊聊正在召開的五中全會。中央全會,這是中國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會議之一,主要就是執政黨高層“頭腦風暴”,為未來做整體規劃。這一次五中全會,最大的看點自然是“十三五”規劃。
用習總的話說:“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一個規劃管5年,解決的就是思想先行的問題。
這次“十三五”規劃還有點特殊。怎么特殊?時間點。用官方的提法,“十三五”規劃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的規劃,是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規劃。“兩個一百年”是當年鄧小平提出來的,也是執政黨對老百姓的一個“軍令狀”。還有5年,第一個一百年就到點了。所以,這個“十三五”規劃,可謂是“臨門一腳”。這一腳踢得好,第二個一百年的“下半場”也會有個好的開局。
雖然是“雙非”人員(非中央委員、非中央候補委員),但咱也想提這么幾個問題。
一、還要摸石頭過河嗎?
在過去的幾十年發展中,中國明智地沒有照搬現成的任何模式,而是堅定主張走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盡管這幾十年篳路藍縷,一路坎坷,但畢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世界創造了一個新詞——“中國模式”。
在很多老外眼中,“中國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中國模式”的代名詞,怎么說?一個字,快!即使增長率從改革開放初期的百分之十三四,掉到前幾年的百分之八九,雖然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放慢了增速,但這種快速膨脹的經濟體量,足夠讓很多低增長的國家羨慕不已。發展雖然帶來了很多問題,但“風物長宜放眼量”,不發展,解決問題的門都沒有。
我們也創造了一個新詞——“摸著石頭過河”,這在很長一段時間被我們當做重要經驗到處宣揚。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顯現出我們對于復雜現狀和形勢解釋的乏力。全天下都知道,中國功夫講的是“唯快不破”。然而,在此基礎上,大多數人難以窺破中國“功夫”刀光劍影背后的“深厚內功”,是源于少林《易筋經》,還是道家的小無相功?其實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說不清楚。這就是說,我們在快步跑的同時,忘記了思考。
所以,當中國進入戰略崛起期,面對更為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及老百姓越來越清醒的利益訴求,我們的決策再不能搞“粗放經營”了。提高決策水平和效度,必須在發展的實務基礎上不斷提煉出理論,為進一步發展做出戰略性前瞻。
事實上,美國、德國等每個發達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都因其歷史階段、社會環境、政治背景、經濟基礎的不同而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并根據這種模式和自己文化的特點,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價值觀。沒有一個崛起的大國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中國要真正自立于世界,必須要用思想影響世界。
所以,石頭還可以繼續摸,但這個“中國模式”要好好總結,這就是中國思想最鮮活的成功案例。
二、政府要管多少才合適?
這幾十年的發展歷程,對于政府來說,與其說是從大政府變成小政府,還不如說,從包打天下,到安守本分。中國人講究“分”,你該干什么就干什么。對政府來說,簡政放權,就是找到自己在市場經濟中的準確定位,不是大也不是小,而是最合適。
中國的政府從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為主的定位,到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建設為主要目的的“經營”的定位,都有著一個相同的核心特點,那就是,政府始終還是在面對一場“應試教育”。
“應試教育”并不一定就一無是處,它對于如何集合儲備力量的要求很高。但是,“應試教育”的最大特點是它相對單向化。即,目的可量化,標桿明確,容易衡量。因此其缺點也很明顯,只劃定終點的競技運動,路徑和方式都自選,難免會有各種“盤外招”的出現,從而影響了比賽的可持續性。不僅如此,隨著賽事的不斷擴大,各種因素都在出現,政府已經不可能像過去那樣集合所有個體力量一起跑,也不可能輔佐或者教會每個人跑,更不可能保證所有人都跑贏。政府突然發現,自己的目標已經隨著大家目標的多樣化而變得無法再單一化了。“應試教育”的能力不夠用了。
所以,新常態下的政府,不能再做“婆婆”,天天碎碎叨叨地管著管那,社會和市場這兩個子女,遲早要“成家立業”,這“應試”能力得趕緊提高到“社會治理”能力。為社會和市場運行立好規矩,劃好底線,其他的事,盡可以放手。
三、幸福能來得更猛烈些嗎?
一年多前,某著名電視臺街采,問路人甲乙丙丁“你幸福嗎?”一時成為坊間笑談。其實,這個有點像哲學家思考的問題。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幸福也就是一堆瑣事,工資漲了,老婆生了,父母健健康康的……富人有富人的煩惱,窮人也有自己的幸福。
幸福這事兒,有時還真關乎心態,而不是物質的欠豐。
如果我們做點哲學思考,幸福是什么呢?答曰:幸福往往是一種確定性。大多數人生活的穩定來自于社會規則的公正透明,表現在你對未來的可預見度上。
比如說,我需要做什么能夠獲得嘉獎,做什么會受到懲罰,做什么不會受到阻力,做什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如果不能有這樣的確定性,比方說,群眾去辦事,依照正規程序辦不成,他無所適從的同時,就會產生不穩定感,可能會希圖通過非正常手段“辦事”,個人行為也會變得不穩定。如果這種情況較普遍,那么所在地的社會當然普遍幸福感和社區穩定性都會比較低。如果采取非正常手段“辦事”成功,則會呈現出“劣幣驅逐良幣”形勢,所謂穩定性的成本會不斷攀升,從而壓低個人幸福感。
因此,依靠對于社會行為邊界的理性、審慎界定,能夠保證大多數個人對未來可預見,從而也會使他們的行為變得整體可預見,是保證群眾個體幸福的重要基礎。確定性使人們之間的關系就變得更為清晰,人們的訴求變得更為理性,個人和社會都不需要附加額外的精力和成本去達到自己的目的。個人穩定了,社會穩定度就會變得更強,人民生活幸福度自然也會增強。
四、還有機會做富二代他爹嗎?
最近幾年,每到高考,總會出現一個心酸的話題:“寒門難出貴子”。本來千百年來,中國的考試制度就是社會階層流動的階梯,為很多家庭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窗口。這是社會維持公平正義的重要制度。
改革開放為中國營造了寬松的創業環境,讓很多人改變了命運。所以整個社會階層流動起來,充滿活力。
結果是中國在短短幾十年中,涌現出許多財富成功者。他們的背景和經歷各自不同。有的人含著銀湯匙,有的人出身草莽,有的人游歷五洲歸來,有的人純正本土出身,有的人白手起家……社會變革中,必然震蕩出英雄人物。
不過時至今日,更多社會輿論談論“富二代”“窮二代”。富人越富,窮人越窮,“馬太效應”成為中國腳下可見的致命陷阱。我們沒必要懷念一窮二白的時代,仇恨一切財富。財富只要來得干凈、正當,都值得尊敬。
關鍵是這個社會還有沒有機會讓普通人做“富二代他爹(媽)”。這種機制,其實包含了教育制度改革、城鎮化改革、新興產業發展、制造業轉型升級等等在內的多種機制的組合與整合。有了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每個人都面對通暢的上升通道,代際傳承和代際競爭都能夠永不停歇又有條不紊的完成,這才是市場活力和動力的源泉,這才是國家繁榮和發展的基礎。
以上是咱的幾點期待。所謂“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未形”。十三五是規劃,眼中有隱微,方可解決人之所忽;十三五是戰略,胸中有千秋,才能決勝又一個百年。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