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隨著李克強總理記者會的結束,今年兩會最終落下帷幕。在當天早上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式同時,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春秋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觀察者網專欄作者張維為教授做客央視新聞直播間,同步解答和評析閉幕式。
直播結束后,觀察者網第一時間連線張維為教授,談及今年兩會帶來的感觸,張教授認為:
“這次兩會使人進一步感到,我們的人民民主模式基本站住腳了。對于中國這么一個超大型的國家來說,如何反映民意,整合民意,體現絕大多數人的意志,應該說我們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我們實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我們通過廣泛的調研和各種民調,了解人民最關心哪些問題,然后在人大政協進行討論,形成最大的公約數,并在這個基礎上推動問題的解決,推動整個國家的進步。比較美國國會,各種游說組織金錢的大量卷入,基本可以左右議程設置,難怪美國國會這些年的支持率只有10%左右,就這個民主水平,美國還好意思向全世界推銷自己的民主模式。
這次兩會還有兩個給我印象比較深的事情,一是在兩會期間,習近平主席就兩岸關系和新型政商關系分別發表了分量很重的講話;二是兩會期間設立的‘部長通道’,讓部長們直接回答記者的任何問題,我們的高級干部直面媒體,這是很好的事,應該得到鼓勵。”
提到西方媒體對人大態度,張教授補充到:
“西方對中國人大和政協制度的態度,總體沒有太大的變化。比方說,他們現在還是用‘橡皮圖章’來形容中國的人大,這說明他們整體上還未能擺脫意識形態的偏見。但對于每年召開的兩會本身,他們更關心如何從中得到更多的新聞線索,畢竟在十幾天內,他們可以近距離觀察甚至直接接觸中國許多領導人,可以接觸到中國方方面面的許多精英,對西方記者來說,這也是難得的機會。此外,我們兩會本身也越來越開放,他們可以獲得的信息也比過去要多得多,這樣一來,他們的抱怨可能就比過去少了一些。”
本文為直播實錄部分內容,觀察者網整理發布,以饗讀者。】
3月16日,張維為教授做客央視新聞直播間,點評人大閉幕式
主持人:今天兩會閉幕時有一項議程是審議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對于這個草案,大家討論的都非常認真,甚至到了較真的程度。張先生您覺得這樣一個過程是不是恰恰也是我們尋找共識的過程,是不是也恰恰是一個凝聚信心的過程?
張維為:實際上,從中國發展道路、中國模式來看,這種戰略規劃能力和執行能力是中國最大的優勢。國外企業有中長期、短期規劃,但國家很難制定這樣的規劃。中國是新型的民主集中制,我們現在這個決策過程確實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幾上幾下,五年計劃的制定那是經過了成百上千次的協商、磋商,到了兩會期間繼續協商、磋商,這個決策質量相對要高一些。
主持人:您剛才提到,我們國家現在制定的戰略規劃,包括做年終計這樣一個能力,恰恰是我們制度設計的一個特點。
張維為:對,我們現在已經不是蘇聯時期那種五年計劃,而是一種戰略性、導向性規劃。當年蘇聯沒有市場經濟,我們現在是市場經濟,再加上政府有一些戰略規劃,這兩者結合起來很厲害。
主持人:今天閉幕式還有項議程是審議慈善法草案。說到慈善法,這兩天大家在聊的時候也會提到,因為以往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年這個大會上來進行審議的法律草案,通常我們概念當中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憲法修正案、刑法修正案,包括去年的立法法。說到慈善法,是否跟我們剛才說到的那幾部法律,會有同樣的重要性和分量嗎?為什么會拿到今年的大會上來討論?這部法律的立法重要性體現在哪里?
張維為:中國現在的民間財富隨著改革開放的成功已經大量聚積,而且中華民族有人心向善的傳統,這種文化基因非常強,所以怎么把這個事情規劃好、規范好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現在互聯網很發達,各種慈善事業名目有點亂,所以我覺得之所以用大會來討論這樣一個法律,恐怕就是為了強調它的意義非常重大,對全民都是一個教育、一個普及。
主持人: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的決議,在這個工作報告中我們也看到了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工作的推進,同時也看到了2016年全國人大包括常委會的工作計劃,當然是圍繞著全國人大重點的職能,就是立法和監督這兩個方面,張先生您怎么看在過去一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包括各級人大常委會工作表現出來的的這樣一個特色?
張維為:總體上我覺得去年一年人大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立法方面。我感覺立法主要是圍繞兩個方面,一個是國家的安全,一個是民生的改善,比方說國家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等等,我覺得這正好說明了我們這個階段非常重要的兩個任務:國家安全非常重要,而且現在是五維空間,陸、海、空,還有太空和網絡的安全,需要立法來規范;民生有大量的事情也需要通過立法來完善。
主持人:我們一直在說2016年,但接下來我們不能光看這一年,還要看未來五年,因為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的開局之年,同時也是推進結構改革攻堅的一年,所以在這一年里我們局開的好不好,攻堅戰第一戰能不能打得贏,可能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您怎么評價今年的兩會?
張維為:首先兩會現在已經是中國人民民主模式的一道風景線,你可以從會議看到中國的走向,包括中國的現在、過去、未來。我經常比較中國這種新型的民主模式和西方的民主模式,我們是接地氣的,老百姓關心什么問題,我們就討論什么問題,而且是在大量的民調基礎上,排出一二三四五進行討論,非常的務實,這一點超越了西方民主模式。另外我覺得有必要指出,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第一次創造了,按照購買力平價,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如果按照官方匯率,在五年十年內也將成為最大的經濟體,我們還創造了世界最大的中產階層,這一切的意義怎么評價都不過分。
主持人:在這次兩會上,3月3日政協開幕當天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就去了民建和工商聯總工會,在這個過程中也特別提到了我們會毫不動搖地堅持我們國家的基本經濟制度來推動各種所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兩個關系,一個就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核心就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兩只手都要用好,同時他又提出我們在現在發展階段,要建立新型政商關系。張先生您覺得在目前這樣一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的情況下,習近平總書記他對于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爬坡過坎,他又傳遞一個什么樣的信息?
張維為:中國現在確實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我先要說幾句,實際上一切在國際比較之中,過去二十多年西方國家都沒有做好,如果你看老百姓的實際收入,多數國家都沒有升反而是降,包括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相比之下比他們要好得多,實際上中國多數家庭經歷了一場財富革命。今天確實我們需要上新的臺階。今天的美國需要改革,日本需要改革,歐洲需要改革,中國也需要改革,但實際上能夠進行改革的只有中國,這和我們的政治模式和經濟模式的優勢有關。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就是從改革這個角度來理解,把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進一步理清楚,政府這只手和市場這只手都要發揮獨特的作用,兩者共同推進中國經濟的崛起,還有一個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兩者都要做大做強,互相補充,相得益彰。
新型的政商關系強調兩點:一個是“親”,一個是“清”,對政府官員來說,要確實為民營企業做事情,幫助他們,同時在人與人關系中要清清爽爽,這是一種新的要求,也是一種品位,中國已經發展到了現在這個階段,不能像過去原始階段那樣的做法了,應該是這樣一個法治階段。同時他對民營企業也提出要求,你對政府也要接觸,反映你的問題,同時不要搞官商勾結,真的把事情做好,依法辦事,這是一種對中國經濟態勢的重塑。
主持人:中國經濟的發展應該講我們確實面臨著很多的困難,但是我們手里的工具,也就是我們可以使用的政策、制度包括我們說建立新型的政商關系來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活躍度,其實我們還是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真的有信心,我相信總理在記者會上對這個問題會同樣傳遞這樣一個信心。
說到總理記者會上的熱點,除了經濟之外,民生在每一年記者會上占比也非常高,我們做了前幾年記者會的統計,涉及到民生問題的占比在16.5%,也是相當高的一個數字。說起民生,因為可能大家每一年關注的熱點變化不大,但每一年都會關注到這些問題,其實也表現出我們在民生的改善、在民生的保障方面,這些年也一直在推進,每一年的推進大家看到了,就會對民生的改善期待更高,于是這個熱點會持續下去。您覺得,我們今年的民生熱點,尤其已經十三五規劃綱要已經在人大會上表決通過了,在未來這五年,怎么樣實現和改善民生的升級版?
張維為:我自己關注兩會,也關注中國發展道路,這次涉及到民生的一些問題,記者很可能會問的,包括脫貧、住房、教育、養老、醫療等等。以脫貧為例,我最近這兩年去過中國不少貧困地區,實地考察過,對解決中國的貧困問題有信心,相信我們能夠完成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個目標。道理比較簡單,因為我們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進行過土地改革,我們農民有地有房子,不像一般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民處于赤貧中,即便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中國的這些人也屬于貧困,但實際上他們有地有房子,吃飯也是三個菜一個湯,只是沒有錢。
主持人:每一年記者會也會有港澳臺媒體提問,尤其像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馬上要進行更換,臺灣政局會發生一些變化。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在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的時候,特別對兩岸關系談了看法,也說到我們對臺的大政方針是明確的、一貫的,不會因為臺灣政局發生改變而改變。張先生您覺得如果在記者會上臺灣媒體提出關于兩岸關系的問題,會有哪些信息繼續傳遞給他們?
張維為:我想恐怕臺灣媒體會提一些問題的,習近平總書記講話非常重要,已經傳達了非常清晰的信息,就是必須回到九二共識,而且不是一般性的回歸,而是回到它的實質內容,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臺灣有識之士應該看到,臺獨是沒有任何希望的,以今天大陸的實力和發展的勢頭,臺獨即自殺,所以我對這個問題看得比較開,不管是誰上臺,都要回到九二共識,真的要搞臺獨的話,對不起,恐怕不需要我們出動中國人民解放軍,他的股市就垮了、房市就垮了、經濟就崩潰了,因為他完全是依賴大陸在發展。兩岸真的是血濃于水,大陸真誠地希望臺灣能夠清楚地看到這一點,有些人說,我們的民調多數不贊成統一,我說形勢比人強,歷史歷來如此,一個大勢一旦形成之后,誰也阻擋不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