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問題在中美之間會成為一個長期矛盾,就像臺灣問題一樣。我們不認為南海問題在短期內會有解決的可能性。而且,這個問題還會在一定時間內變得更加復雜。現在南海問題和臺灣問題不交織;蔡英文上臺之后,很可能兩個問題發生深度交叉,使得問題更難處理。例如,不能排除臺灣方面邀請美國在太平島附近進行聯合行動的可能。解決南海問題需要能力,中美都無這種能力,中美在南海的沖突會長期持續。
至于南海沖突的管控,中美已經探索出一種有效方式,就是加強透明度。例如,美國向這一海域派遣軍艦,采取了提前半個月宣布的做法,且不斷釋放有關進程的消息。中國也開始采取類似做法。雙方在南海行動的透明度越高,沖突升級的可能性就越低。有可能形成這樣一種局面——戰略競爭加劇,但競爭不導致戰爭。中美建立危機管控制度,應重在加強透明度,誰在這里干什么都不使對方覺得意外。
朝核的危險態勢似乎已經到頭了,再升級也升級不到哪里去。朝鮮已經進行了四次核試驗,都沒引發戰爭,那么朝鮮進行第五次、第六次,甚至第一百次核試驗,會引發戰爭嗎?朝鮮進行的第一次核試驗是引發戰爭危險最大的,次數越多越難以引發戰爭。東北亞隨著朝鮮核能力的發展,隨著朝鮮彈道導彈能力的發展,發生戰爭的可能性是在下降的。
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后,朝韓之間不斷發生軍事沖突,今后這種沖突還會不斷發生,但是哪起沖突是因朝鮮核項目引起的,則難以判斷。其實,自冷戰結束后東亞就一直延續這一狀態——沖突不斷,沒有戰爭。跟歐洲比,東亞地區的和平持續得更長久。歐洲是沖突比東亞少但戰爭卻不斷。比如科索沃戰爭、格魯吉亞戰爭和烏克蘭戰爭。沖突少但有戰爭與沖突多而無戰爭相比,何者更為可取,我想這不難作出判斷。
一些西方媒體及學者認為,當朝鮮核彈道導彈射程能覆蓋美國時,會突破美國的“心理門檻”,到時美國可能會對朝鮮發動戰爭。我們不這么認為。當初美國擔心蘇聯彈道導彈對美國的威脅,只發生了古巴導彈危機,后來又擔心中國核能力,但連個危機都沒發生。為什么美國會為朝鮮核能力而發動戰爭呢?美國采取“外科手術”式軍事行動定點清除朝鮮核設施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但這不必然形成戰爭。
日本實施新安保法不會增加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但會增加南海和臺海地區的緊張。蔡英文上臺后,日本與臺灣方面進行軍事合作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而日本與美國在南海進行一些軍事合作的可能性正在加大。相對來說,日本通過新安保法與韓國進行軍事合作的可能性不大。總之,日本實施新安保法,會加大我在臺海和南海的困難。
(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 閻學通)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