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湄公河行動》,我在微博上給出了四個字的評價“差強人意”。有粉絲抱怨說“我剛買了電影票,你就說差強人意,那我還看不看啊?”我趕緊回復說“差強人意的意思就是還可以,去看吧,不會太失望的。”
開個玩笑。
一部以英雄為主題的電影,最關鍵的是要有明確的價值觀,以解釋英雄人物的動機。這種價值觀應該有源之水,而不是無源之水,就是說它應該是歷史或現實當中真實存在的、真正發揮過作用的,而不是矯揉造作的,無厘頭的。
比如好萊塢電影中的美國英雄,支撐他們的價值觀,要么是美國的愛國主義,比如《倫敦陷落》;要么是對“自由”的維護,比如施瓦辛格的終結者系列。雖然好萊塢表現的極度夸張與自戀,但由于其邏輯是自洽的,并且有美國霸權和消費社會作為真實背景,所以還是在全世界俘獲了不少觀眾。
《湄公河行動》作為主旋律電影,我之所以說拍的差強人意,能夠看的下去,主要原因也在于故事的基本邏輯是自洽的,基本線索是可信的。具體原因有兩點:一是故事取材于真實的事件,影片是根據2011年10月發生的金三角中國船員遇害的國際案件及其破獲與審理改編的;二是故事的主題是清晰的,價值觀是完整的,那就是愛國主義。中國公民在境外遇害,中國警方取得相關國家的同意后,派出特警歷經千難萬險,在境外抓捕罪犯并押回國內審判。支撐特警出生入死的價值觀非常自然——這事關國家榮譽、警察職業榮譽、也是警察理所當然的責任與義務。中間沒有任何牽強、拼裝、裝模作樣之處,觀眾看了就比較舒服。
除了愛國主義之外,《湄公河行動》中還有更為普世的“為民除害”的內容:當張涵予飾演的緝毒特警高剛在臥底線人方新武(彭于晏飾)的陪同下進入金三角后,車窗外閃過了一些失去雙臂、雙腳的村民。方新武介紹說,這些村民因為不愿意按照毒梟的命令種罌粟,所以被砍去胳膊或雙腳。這個交代非常重要,它使得高剛,乃至中國政府和警方的行為具有了解救人民的道義高度,而不僅僅是“犯中華者雖遠必誅”的報復行為。
當然影片也有敗筆,比如方新武常年在金三角臥底,其性格應該堅忍老練,但遇到一個曾經誘惑女友吸毒的毒販之后,突然變得沖動起來了,這種沖動對一個臥底警察來說極端致命,這就破壞了人物性格的完整性。
主旋律電影能夠體現出真實可信的價值觀,這是我的觀影經驗中很少遇到的。只要價值觀可信,人物就可信,這個大前提確立了,即便個別細節有些破綻,觀眾也會接受或者原諒。
現在說說《我的戰爭》為什么失敗。
《我的戰爭》上映后,落了一個票房和口碑雙輸的結局,這不是偶然的。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價值觀的缺失。觀眾看到了激烈的戰斗場面,但導演和編劇卻沒有交代志愿軍戰士為什么愿意舍生忘死,結果劉燁和他率領的那些戰士也就成了一群沒有靈魂的戰爭機器人。
本來支撐志愿軍戰士英勇作戰的動機十分清晰,那就是“為了祖國,為了和平”,“為了幫助朝鮮人民戰勝美國侵略”,但由于自由派幾十年來在這些問題上的不斷解構,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反而變成了某種“政治不正確”,都被導演和編劇回避了,于是志愿軍的的英勇行為就變得無法理解——無法理解的行為自然不能感動觀眾,其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更糟糕的是,近年來一些涉及革命歷史題材的電影,在屏蔽掉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支撐英雄人物的動機與價值觀——比如對領袖的熱愛與信仰、對社會主義的向往、對敵人的痛恨、土改之后喚起的保衛勝利果實的熱情等等之后,為了使人物顯得可信,硬性拼裝一些當下流行的“普世價值”,比如2014年版的《智取威虎山》,居然把主題設定為反戰,這就貽笑大方了——楊子榮如果反戰的話,他為什么又要冒著生命危險打進威虎山呢?而座山雕對夾皮溝人民的壓迫,正需要通過人民革命戰爭來加以摧毀——反戰,豈不正是座山雕想要的?
《湄公河行動》的初步成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希望。但文藝作品畢竟只是現實的反映,中國電影能走多遠,最終還是取決中國核心價值觀能不能形成與確立,只是這一點現在看起來還是任重道遠。
2016年10月5日星期三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出手了!中國此舉將奪回“石油定價權”!成功拿下亞洲金融中心?
2017-11-14李斌、季小波:總書記眼中的“供給側改革的成功案例”,究竟是一家怎樣的企業?
2017-09-25?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