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絡文明宣言
(謹以此文向先哲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致敬!)
作者:張昭明
2008年,一場比上世紀30年代更為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再次降臨于世,共產主義的幽靈再次籠罩地球。
1848年,當先哲馬克思發表《共產黨宣言》時,我們看到了資本主義必將滅亡的結局,也看到了共產主義必將降臨的光明前景。
100多年過去了,人們對共產主義從熱衷、膜拜到實踐,轉而嘲諷、否定,以至于不再對共產主義抱有幻想,并把民主資本主義奉為歷史的終結。
但是,一場危機將人們的黃梁美夢毀于一旦。
現在,我們自豪向世界宣布:共產主義不再是空中樓閣,共產主義有著實現的歷史必然、理論邏輯、具體路徑。我們同時向世界宣布:仍未實現的共產主義并不是人類的終極目標,人類有著更加光明的前景。
同樣,我們堅定向世界宣布:在不遠的將來,社會主義必將成為世界的新潮流,社會主義運動的高潮必將來臨,而且必將成為世界主要政治經濟形態。
一、科技發展奠定共產主義物質基礎
這一切,都源于科技發展。網絡等技術的驚人發展,使我們隱約看到了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
一切都在加速。每增加一個互聯網接入者,整個互聯網的聯接不是數量相加,而是呈指數增長,這就是互聯網的威力。同理,基于互聯網的科技創新也在指數式地快速發展著,我們處身大爆炸式創新的新時代:萬物互聯、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共享經濟、共享金融、大數據、云儲存、云計算……我們無法揭示未來科技引起的變化,但是,越來越明顯的是,由于科技的加速發展,將把一些看似遙遠、虛無飄渺的未來更快地帶到人類面前。
萬物互聯,將人和自然共同納入同一張大網之中,它帶來了萬物信息交流的零成本化。信息流通不再有障礙,其直接的結果,就是信息不對稱性的持續減低。從這一基本原理推導可知:隨著萬物互聯不斷發展,信息不對稱性不斷降低,按需生產將逐步成為可能,交易鏈條會壓縮,市場成分會越來越少,而計劃成分會越來越多,最終,計劃將取代市場。
資本對利潤的追求,必然推動邊際成本不斷降低,引起資本主義生產從量變向質變轉變:這就是,邊際成本終有一日實現為零。我們已經看到這一不可阻擋的歷史大勢:各國在推動萬物互聯的同時,都爭先恐后發展智能制造。智能制造使按需定制化生產走入現實,這不僅使人類從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直接推動了邊際成本趨向零的方向發展,邊際成本為零的前景,我們可以預見到了。
萬物互聯攜手帶來了共享經濟的發展。從衣食住行等物質共享開始,向經濟、金融、文化、社會等領域不斷擴展。所有權向使用權轉變,市場交易向協同共享轉變,終有一天,使用權將替代所有權,共享制代替私有制,成為占主要地位的產權制度形式,資本主義產權制度的基礎將逐步消失。
二、網絡文明催生共產主義
我們看到:一個新型文明正在孕育。
一個社會形態,由能源、運輸、通信、經濟社會組織形式、上層建筑等構建而成,而能源、運輸、通信方式,決定了經濟社會組織形式和上層建筑,這也就是先哲馬克思提出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由新能源及能源互聯網、全電驅動無人駕駛、萬物互聯,以及所產生的共享經濟形態及上層建筑,我們稱之為:網絡文明。
隨著網絡文明的發展,支撐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私有權、市場、價格,未來將不復存在。資本主義生存的產權基礎,將被共享經濟主導的新型產權制度逐漸侵蝕。而所有權制度的每一次變革,都會帶來經濟社會形態的躍遷。從奴隸制到封建制,從封建制度到資本主義制度。當然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
隨著科技發展,人類將逐步達至能源自由、交通自由、勞動自由、財務自由。智能制造使人類從物質生產中解放出來,共享經濟使人類從對物質占有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共享金融使人類從資本的剝削中解放出來,新能源使人類從能源的控制中解放出來,萬物互聯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人類從被奴役幾千年的能源、產權、資本、分割的囚籠中解放出來,必定進入一個真正意義的自由開放社會。
共享經濟的發展,使人類從所有權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將引發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一系列重大變化。由于共享經濟代替資本經濟,排他性產權的經濟基礎不復存在,社會必由排他性競爭向協同性合作轉變。協同合作必然要求將奉行人性自私的個人主義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而奉行集體主義原則,實現以社群圈層為主的新型社會組織形式和文化。而共享經濟規模分布式特征,必然要求改造傳統等級化治理模式所代表的代議制民主,代之以分布自治式直接民主。
弦理論的發現,使我們看到了物質元素無限生產的未來,人類將以零成本獲取一切所需的物質元素。當信息不對稱性為零、邊際成本為零、物質元素無限生產時,未來一切消費品都是免費的。一切共享之下,人的價值將以勞動時間進行衡量,并以人類奉獻基本勞動時間作為基礎。對共產主義受制于資源有限性、人性自私和天生懶惰等質疑,可以休矣。隨著物質元素無限生產時代來臨,共產主義道路上最后一塊絆腳石將被徹底征服,共產主義物質基礎的拼圖將全部完成,共產主義之花將向人類怒放。那時候,我們可以高聲歡呼:共產主義終于來臨,人類終于解放啦!
“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正如先哲馬克思所言,私有制特別是家庭私有制仍然存在一段很長的歷史時期,決定了共產主義從誕生到全面替代資本主義,需要很長的時間。共產主義不可能一天建成,共產主義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但是,建設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更高等級社會主義,已經具備科技和物質基礎。每一段歷史都有其承載的歷史使命,我們這幾代人的歷史使命,就是要建設更高等級的社會主義,為實現共產主義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現在討論共產主義全面實現后是什么樣子,為時尚早,也沒有任何意義。我們現在要做的,是一步一個腳印砌好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奠基石。
三、資本主義無法再次引領人類發展
資本主義的誕生,源自于科技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滅亡,也源自于科技的昌盛。
資本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的重要成果,為人類帶來了一系列創新,極大促進人類發展:發明了現代產權理論,為社會化大生產奠定了社會組織基礎;私有制對增殖的渴求,引發了一輪又一輪的科技革命,資本對市場占有的天生欲望,使創新突破重重障礙,源源不斷地為全球注入新鮮血液;運輸工具的創新,使貿易突破了地區和國家的邊界,把工業文明撒播到全世界。燃煤、蒸汽輪機和新教倫理,為英國帶來了工業革命,發展了世界貿易文明,締造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石油、內燃機、電報電話和自由主義,為美國帶來了金融創新,發展了基于全球化的世界金融文明,成就了美國百年繁榮。但是,金融資本主義通過手握憑空印出實體經濟所需百倍的貨幣,掀起一次又一次金融狂潮,大規模把資金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造成一個又一個國家主權危機,成為吸附在危機重生國家身上的寄生蟲。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已經成為全世界無法繼續供養的吸血鬼。
互聯網的發明,為資本主義世界帶來了新的繁榮。但是,資本主義再也無法繼續依靠互聯網的發展茍延殘存了。隨著新能源及能源互聯網、全電交互式自動化運具、萬物互聯時代的來臨,網絡文明的新型科技,將逐步摧毀資本主義的經濟基礎,并塑造世界經濟和上層建筑。
當代經濟學家已經論明,隨著競爭和科技發展,邊際成本會越來越低,利潤也越低。最終結果,是終有一天一切商品利潤為零。眾所周知,利潤是資本的靈魂,當利潤降低到資本無法承受的時候,資本就不得不退出它霸占多年的領土。
資本主義根基在私有產權制度。隨著萬物互聯的發展,共享經濟所主導的使用權時代,將逐步替代現行的私有產權制度,一旦產權共享成為主流產權制度時,資本主義這一盛開幾百年的花朵,將逐步枯萎…死去…消失。
金融資本主義賴以生存的根本,是信息不對稱。當萬物互聯高度發展之后,信息不對稱將不復存在,或雖然存在但不足以影響信息對等。那么,金融資本主義這一大廈的根基將隨之崩塌。金融科技發展成型后,在它輕輕的一挑之下,金融資本主義的泡沫魅影即行破滅,金融資本主義所創立的用于全球剝削的名目繁多的金融產品,將會一文不值。雖然,金融資本主義一直引領世界文明的發展,但是,它成長為資本主義的最高形式,也必然成為了資本主義的最后形式,不得不接受自己的末日審判。
資本主義創生了貿易文明、金融文明和網絡文明,共產主義將在網絡文明中孕育發展,最終必然替代資本主義,成為主要經濟社會形態。資本主義所創造的網絡文明,意外成為了資本主義的掘墓機。金融資本主義的坍塌,將成為開啟資本主義退出歷史舞臺巨幕的標志性事件。
四、人類發展到了十字路口
我們必須警惕的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萬物互聯有遍布全球、惠及萬家的天然優勢,但也有贏家通吃、一網打盡的弊端。互聯網越是發展,服務越是集權。一批批覆蓋全球所有人的互聯網公司將會涌現并涵蓋從衣食住行到社交生活的一切。是的,資產階級極有可能依靠萬物互聯這張大網,通過人工智能,把全人類都納入他們的統治之下。那么,全人類的結局只有兩個:要么接受互聯網的奴役,在極極少數資本家和人工智能所操縱的互聯網的統治之下,絕大部分人成為奴隸,永世不得翻身;要么奮力抗爭,成為互聯網的主人,鳳凰涅槃走向人人自由、人人共享的共產主義。
人類重新站在了重大抉擇關口。擺在人類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條道路,是推動共享經濟發展,隨之發展經濟民主,資產階級逐步讓渡其產權,攜手進入共產主義;一條道路,是資產階級高舉萬物互聯殺器,發動兼并和戰爭,成為統治全球的巨無霸,人類最終群起成功反抗,踏入共產主義。
社會主義基于公有制國家政體,擁有天生體制優勢,使國家不會被互聯網霸主所左右,而是通過國家引導和全民控制,推動網絡文明向共產主義方向發展,永葆網絡文明的生命力。而資本主義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沒有因為經濟、科技發展而有本質的改變。由于資本貪婪天性,不可能全盤讓渡排他性產權和利潤,他們種種違反互聯網精神的逆行,不可避免成為萬物互聯發展的障礙,使他們決定性地走向滅亡。
五、中國的使命
先哲馬克思通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矛盾出發,得出資本主義終將滅亡的歷史定論。由于歷史限制,先哲馬克思預見了什么是共產主義,但無法解答怎么樣建設共產主義的問題。正是有了科技的發展,使我們對共產主義以及人類未來發展,有了更加明確的把握。而這一答案,必然是由從事共產主義偉大實踐的社會主義中國提出。
作為成功實踐社會主義的中國,他肩負光榮的歷史使命,就是帶領人類探索共產主義道路。而首要的任務,就是建設高等級社會主義。
作為共產主義的先行者,中國應當首先把共產主義的物質基礎框架搭建起來。用60-100年的時間,大力推動新型科技、萬物互聯、智能制造、自由能源、全電交互式自動化運具、共享經濟、共享金融、物質元素無限生產等生產革命,成長為與資本主義有著明顯區別、擁有強大生命力和無限光明前景的新型政治經濟形態。使全世界的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都看到,中國已經探索出了一條高等級社會主義的實踐道路,并進行著人類史無前例的共產主義偉大探索。
我們呼吁,社會主義中國,應當把共享經濟作為高等級社會主義經濟的主要形態。在推進萬物互聯的同時建設共享經濟。在萬物互聯共享的前提下,所有權通過分散的使用權體現所有權權益。高等級社會主義生產關系,應當主動服從和服務于這一先進生產力的方向,努力探索在邊際成本趨零的大勢下,以使用權代替所有權的經濟結構安排。這需要中國始終保持改革決心,不斷革除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在推進共享經濟道路上一路奮進。
我們呼吁,社會主義中國,請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力度,推動所有權的改革。我們也樂見,華為等一批杰出企業,已在探索新型集體經濟的所有權結構。中國應當把全員持股經驗有序推廣,實現推而廣之的全民持股。充分考慮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所有權比例,探索科學公平配置的產權制度。通過國家占有財務投資性收益代替稅收,不同經濟體和個人相互持股,實施不同社群利益的合理調配,實現更高水平的社會財富公平分配。
我們呼吁,社會主義中國,還必須成為適應新經濟的先驅,面對人類從勞動的徹底解放,動用國家力量推動移動互聯教育及全民終身教育發展,有序探索萬物互聯共享的社會和政治治理方式。萬物互聯共享必將帶來全球治理模式的巨變,世界對共治共享共贏的需求比以往更加迫切,中國應當義無反顧投入到全球治理改革中。
六、無產者的呼吁
我們呼吁:新興科技企業,請你們把更多的股權讓渡給員工,不要被金融資本所控制,保持對企業的決策控制權,跟隨公司發展不同階段,由不同企業、員工進行互相扶持,在互聯網金融的支持下,把你們從金融資本的控制中解放出來,并推廣到所有類型的企業。
我們呼吁:所有無產者加入到萬物互聯中來,成為共享經濟的主力,努力取得勞動自由,成為多職務勞動者,最終成為自由勞動者;努力取得金融自由,擺脫金融資本對個人積累的剝削,力爭實現個人自由。
我們高聲呼吁:全世界的無產者再次聯合起來。社會主義浪潮必將來臨,新生社會的太陽已經浮出水面,請拿起手中的武器,進行最堅決的斗爭,徹底打碎資本主義及代表資本主義的國家制度。越是發達的國家,無產階級實現共產主義的基礎越好,但面臨的斗爭也越堅巨。無產階級必須與之進行徹底的斗爭,直至取得最后的勝利。
七、共產主義的未來
共產主義之后,人類將從物質文明發展轉向精神文明發展,人類將從物質共產主義,逐步走向精神共產主義的更高形態。我們把這個社會稱之為:合一主義。
科學已經探索到了合一主義的理論邊緣。弦理論印證了我們身處一個充滿能量的世界,而非粒子世界。弦理論認為,唯心也是唯物的,唯物也是唯心的,所謂的唯心,是能量層面的科學,不再歸屬神秘哲學范疇。宇宙并非我們所目見的一切,而是由多重宇宙組成,不同宇宙之間,有著不同的文明形式。每個人都有背景宇宙——靈體,人不僅有肉身,還有靈魂,靈魂不死,生命不滅。
科學理論的發展,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萬物互聯共享將人類意識從個體到家庭、血緣關系,到宗教,再擴展突破地區、國家的界限,把個體情感擴展到世界,實現情感互聯,整個人類將納入同一個大家庭之中。在物質互聯網的基礎上,心靈互聯網逐步顯現,伴隨人類精神層面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我們不僅要發展物質互聯網,還要發展心靈互聯網,向精神共產主義邁進,人類將走向以精神科學為核心引領的發展道路,成為人類發展的新方向。
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人類解放萬歲!
(請自由轉載,僅請注明著者。網絡文明向人類未來展開了美麗無比的新畫卷,現組建網絡文明研究小組,請有意者搜索加微信群:網絡文明研究小組,請注明真實姓名及工作單位。)
作者:張昭明,聯系電話:13923393133,郵箱:13923393133@139.com,微信號:13923393133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