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義不到一個月,剛誕生的工農革命軍一個師四五千人就只剩下不足千人。應該說,敵我實力懸殊是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但隨著進程的發展,部隊暴露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是軍事主官各行其是,自作主張。總指揮盧德鉻曾擅自收編了一個團的土匪武裝,這個土匪頭子邱國軒是見財忘義之徒,為搶走第一團的物質,他謊報前方有敵情,以達到調虎離山的目的。第一團團長鐘文璋沒經核實、也沒有請示,就匆忙帶2個營前去“迎敵”。結果被邱國軒從后方把這2個沒有防范的營打散,等鐘文璋反應過來,土匪已將該團十幾箱彈藥和財務席卷一空。鐘文璋一時不知所措,邊哭邊說:“我對不起革命、對不起黨,我該死,我該死!”哭畢即讓勤務兵為他剃了光頭,換上便衣,不辭而別,此后再也沒有露過面。第二團團長王興亞在該團攻占瀏陽縣城后,松懈麻痹,不聽同志勸告,既不出城追擊殘敵,又疏于軍事防范,大敵當前,還帶全體干部參加商會的慰問宴,當晚許多軍官都喝醉了,導致第二團陷入重圍,全團覆沒。
二是部隊軍紀松弛,官兵交往隨意。第三團一營營長陳浩私下和土豪遺孀野百靈交往,不慎泄露了行軍路線,導致革命軍在行進中遭到敵重兵圍攻,在毛澤東的指揮下,雖大部分官兵沖出了重圍,但是年僅22歲的總指揮盧德銘壯烈犧牲。
三是失敗情緒籠罩著官兵,部隊減員嚴重。放棄進攻長沙后,一些急于勝利的官兵感到失望,一些當地的官兵不愿遠離家鄉,有些人開始動搖,逃跑事件時有發生。有一個炊事員說:“我們天天被敵人追得到處跑,這哪里像革命的樣子,還不如回老家辦農協,打土豪,又能出氣,又有吃有穿。”結果,整個炊事班除班長外全跑光了。由于傷亡、逃散,兵員大量減少,有的單位成了空架子。
四是部隊舊軍閥習氣嚴重,官兵待遇極不平等。革命軍當時采用的是舊式軍隊管理模式,軍閥習氣嚴重,軍官吃小灶,士兵卻是粗茶淡飯;當官的打罵士兵是家常便飯,“鳥是養出來的,兵是打出來的”這句話經常掛在一些軍官嘴上。毛澤東曾公開批評過一個叫郭天民的大隊長(黃埔四期畢業生,開國上將):“有一個姓郭的‘鐵匠’,把戰士當鐵來打,這是不允許的,是違反紀律的。”當時絕大多數士兵都是因為受盡壓迫被逼無奈才投奔革命的,他們到部隊后還遭受壓迫和剝削,感受不到溫暖,感覺沒有奔頭。
問題是一個接著一個,已嚴重威脅到工農革命軍的生存和發展。部隊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時,暫時擺脫了敵人的糾纏,毛澤東決定召開前委會,徹底解決存在的問題。
他說:“解決矛盾僅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是不行的,拖延調和也是不行的”,“部隊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我們只要抓住根本就行了。就像打魚的人那樣,提起漁網的總綱一撒,漁網上所有的網眼就全張開了。”
――著名的三灣改編就此拉開序幕。
三灣改編包括三個方面內容:
第一,縮小部隊編制。取消師一級編制,把部隊縮編為一個團,下轄兩個營七個連,另設軍官隊和衛生隊。編余的軍官,團級以上一律加入前委;團級以下編入軍官隊。傷病員統一編入衛生隊。堅持革命志愿的原則,不愿留的官兵可以走,并發路費。將來愿意回來的,還可以回來。
第二,建立部隊中的各級黨組織。在團、營設立黨委,重大問題由黨委集體決定。連隊建立黨支部,黨支部是連隊的戰斗堡壘;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
第三,實行民主制度。在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士兵委員會有權監督軍官的行為。軍官違反紀律,士兵委員會有權對其批評和處分。在經濟上實行官兵一致,同吃同住,取消軍官小灶。
三灣改編的意義體現在三個方面:
1、通過縮小編制,部隊的機體更堅強有力。
毛澤東說:“當前兵員大量減少,現有編制已經不適應實際情況。”
“原先我們的師機關那么大,作戰部隊少,這不適應打仗的要求。經過縮編,我們的機關縮小了,營連得到充實,戰斗力更強了。”
由此可見,通過縮編,部隊的機體更有力量了。
2、在各級建立黨組織后,既解決了由于軍事主官自作主張導致偏離方向的問題,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還解決了官兵看不到方向的問題。
(1)、各級黨委、支部相當于現代企業的“董事會”,軍事主官、政治主官相當于“總經理”,各級領導、黨員、骨干相當于“行政團隊”。關于部隊發展建設的方向、什么仗能打、什么仗不能打等重大問題,都由黨委、支部決定,軍政主官按分工負責落實“董事會”的決定,各級領導、黨員、骨干在具體工作中執行“總經理”的命令。
這樣設計的優勢在于:
一方面,防止部隊“因個人說了算”走錯方向。歷史上很多軍閥戰斗力都很強,但由于他們沒有長遠的目標,又沒有科學的決策機制,遇到有利益的仗就打,看到地盤就搶,結果是占的地盤越多朋友越少,最后都消亡了。
另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組織做出決策后,方向明了,責任清了,主官和領導骨干抓工作落實心中有數了,效率也提高了。
(2)、各級軍政主官和有關領導、黨員、骨干是本級黨委(支委)成員,他們熟悉本單位的實際,因此不論是執行上級指示還是本級黨委做決策都不會脫離實際。
(3)、黨委支部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程序做決策,既防止“個人說了算”,也避免了“極端民主”的困擾。其運行機理已在《談談西方的民主和決策》一文中描述,不再贅述。
(4)、連隊黨支部是基層的“戰斗堡壘”,除具有上述決策職能外,還是黨和群眾聯系的紐帶。群眾是力量的源泉,黨的生命力就在于黨永遠不會脫離群眾。各級黨組織和領導、黨員、骨干、士兵形成了一個樹狀結構的組織系統,這個網絡把黨和士兵緊緊的連在一起,士兵第一時間能知道黨的聲音,黨能在第一時間聽到士兵的呼聲,全軍官兵始終和黨一條心,就像毛澤東說的那樣:
“我們這個部隊是共產黨領導的,所以團營建立黨委,連隊建立黨支部,排有黨小組,班有黨員。大家時時處處都能看到共產黨,緊緊團結在一起。”
在各級建立組織實際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成為黨領導軍隊的根本制度。
3、實行民主制度,激發了官兵的動力。
在連隊建立士兵委員會制度,一切為了人,一切依靠人,讓普通士兵參加軍隊的民主管理,官兵平等,使官兵都成為真正主人,極大的激發了官兵的積極性。
毛澤東說:“我們實行政治民主,官兵一致,再不允許搞舊軍隊那一套了,官兵都是親兄弟,這樣就更團結一心了。”
軍隊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是由千千萬萬士兵組成的,要想成為無堅不摧的戰斗集體,就必須調動每個士兵的積極性,把大家擰成一股繩,正是這樣一種新型的人際關系、新型的文化使部隊戰斗力得到了空前提高。
三灣改編,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尋求建設新型人民軍隊的成功探索,是“實事求是和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創造性地確立了“黨指揮槍”、“支部建在連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嶄新的治軍方略,從政治上組織上保證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奠定了政治建軍的“紅色基因”。
做為政治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政治工作的學理機理,把“紅色基因”傳下去。現在很多同志只通過調查研究、總結經驗推動工作,長此下去,會陷入經驗主義、形式主義的誤區。學理研究薄弱已成為制約政治工作效能的主要矛盾,有理才能講理,講理才能服人,只要能服人,“紅色基因”就一定能夠傳承下去。
我們一定要牢記習主席的指示:“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作者系空軍航空大學副政委;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