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按語】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總書記把“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列為新時代十年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之一。在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總書記說,在脫貧攻堅斗爭中,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當天,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發表《一封寄不出去的信》,“學習強國”以“獻給把生命定格在脫貧路上的中國共產黨人”為題在首頁推薦,兩天閱讀量超過200萬。該文寫的是一名犧牲在脫貧攻堅征程上的共產黨人。這是一名畢節的年輕干部。畢節曾被稱作“貧困的標簽就貼在畢節臉上”。在全國脫貧攻堅表彰大會上,畢節有19人獲先進個人、15個集體獲先進集體,是全國受表彰數量最多的地級市。這一定程度上反映畢節脫貧攻堅戰的艱巨。全國數百萬干部深入窮鄉僻壤,為消除億萬人的貧困,離別妻兒去戰斗!這樣的精準扶貧遍及中國一切窮鄉僻壤,我以為這是新時代農村工作最大的善政。在我們走過那十年,走向新征程的時候,不能忘記烈烈地獻出生命卻又是默默無聞的英雄,他們與歷史上為保家衛國而犧牲的英雄是一樣的。以下轉發《一封沒有寄出去的信》。全文如下:

《學習時報》

《學習強國》
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謹以此文獻給把生命定格在脫貧路上的中國共產黨人
王宏甲
她說,也許是天意吧,本不在同一個車廂,卻走到了一起。那時還沒有“高鐵”,加上是五一節前夕,車廂里十分擁擠。他們都沒座位,從不同的方向走到兩節車廂的連接處,兩人都停下來了。為什么停在這里?不知道。只記得那時彼此都看見了對方。她說出于禮貌,看著對方笑了笑。然后問起對方的家鄉。他的家鄉在浙江,一個很富的地方。“你的老家呢?”他問。“我老家很窮。”她說。一個陌生的地方。既然彼此的家鄉一富一窮,不聊這個了,換話題。就這樣聊著,四個半小時的車程竟不覺得遠……這就像電影里的情節。可是,這年頭還有人會這樣發生戀愛嗎?憑什么相信對方呢?那是在從武漢開往長沙的列車上,那年她還在武漢上學。他們互相留下了聯系方式。留了,會聯系嗎?她矜持地注意著有沒有他的信息。他聯系了,在QQ上。她感到自己的心在呼應。那以后,他們每天都會互相問候。他多次問,畢節真的很窮嗎?她說她從未想過他會來畢節。暑假到來,她回畢節了。他在QQ上隨口一句“我來畢節看看好嗎”,她也隨口一句“好呀”。第二天他就上火車到了貴陽,然后轉客車。那時貴陽到畢節還沒有高速公路,四個半小時才到畢節。她在汽車站接到了他,見面,他第一句話:“畢節還真是山區。”她帶他去游覽了織金洞,那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她還帶他去走了畢節市區的街道,她想著要把家鄉不錯的地方讓他看……沒想到就是這次,他決定了要來“支援西部”。短暫的見面后他回到浙江,馬上參加了國家公開招募的“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愿者考試,工作目的地就選畢節。他的家鄉在浙江省玉環市,畢業于寧波工程學院,在校時入了黨。2011年8月,他25歲告別家鄉來到畢節七星關長春堡鎮成為一名“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愿者。她說沒見過這樣的雷厲風行,這年她的暑假還沒結束,他已經在畢節的鄉鎮上班了。那個暑假的最后幾天,她目睹了“他穿梭在村里褲腿上都是泥巴”的模樣。“他一點一滴都打動著我。”

“這個暑假,我們戀愛了。”說是戀愛,卻沒有多少在一起的時間,他總在鄉下,而她則有一個女孩的矜持。再去上學,他在畢節,她在武漢。她感到自己挺想念他了。
“我們隔著1000多公里戀愛,靠著電話、QQ聯系。”她說,“戀愛得好辛苦”。2013年6月,她畢業了,毫不猶豫回到畢節。7月他生日那天,他向她求婚:“嫁給我吧!”她看著他的眼睛,感覺從那年火車上“互相看見”的那一刻開始,他的目光就沒有離開她。2014年8月,他們的女兒出生了。她說在那前后,他每天出門之前會給她燉好排骨湯,深夜回家會給她燉魚湯,工作再忙再累都會堅持照顧她。晚上女兒哭了,他就抱著哄孩子。女兒7個月后,她也上班了。2016年他調任畢節經濟開發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工作更忙了。女兒已經會講話了,每次通話,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爸爸很忙,媽媽帶你去玩好不好。”她開始抱怨他,家庭聚會他也經常缺席。她身體不舒服,給他打電話,他說我在開會,你自己去醫院看看。他自己生病了半夜去醫院打吊瓶,第二天一早還是去了單位。她常常責備他為什么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顧。他就笑著說快了,馬上就脫貧了,忙完就帶你和女兒出去彌補這幾年沒有陪你們的時間。
2019年10月18日那天和往常一樣,他對她說“我先走了”,就走了。中午他們還通了電話,“今天你爭取早點忙完早點回來帶我去看電影”。沒想到這就是最后一個電話。
那以后,她不記得自己是怎么過來的。但是,她對出事那天的每個細節都刻骨銘心,她在心里一遍一遍地把她接到消息后經歷的分分秒秒都告訴丈夫……直到一天深夜,她知道自己如果沒把想告訴丈夫的話寫下來,心里不會安寧,于是坐起來,在臺燈下給丈夫寫信。那天,接到消息之前做了什么,她已經沒有記憶,只記得接到消息的時候,是在一個工地上……是的,記憶只有那個電話,對方的聲音從手機里傳出來,手機就在她的耳邊,這非常清晰……現在,她的手在發抖,寫,只能從這里寫了……我腦子里一片空白,我不知道車開了多久,只感覺好漫長。等我到了殯儀館,我還報一絲僥幸,心里想肯定不是你,直到見到你,天塌了!你就在那里躺著,我叫你你不回答。我想要爬過去抱著你,可怎么都過不去。只看到所有人哭著對我說堅強點。我感覺做了很長的夢,夢醒了你就在我身邊。我不知道怎么熬過那三天,你就在那兒靜靜地躺著,無論我怎么哭怎么鬧你都沒有回答我了。女兒看著你,問我,媽媽,以后爸爸再也回不來了是嗎?我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只是哭,除了哭我不知道我能怎么辦了。我想送你走后我跟著你走吧,你說過你也怕孤獨。送你走后我回到了我們的家,我把自己關在房間不吃不喝,我想不明白怎么你就這樣撒手走了。如果我也撒手走了女兒怎么辦,四個老人怎么辦?對不起,我不能走。為了孩子為了父母我要站起來挑起你的擔子。你走了半年多了,239天了,我變了,沒有再開心地笑過……她的信,起初寫得仍像是記憶的碎片,接著就傾瀉而出。內心依然是一種期待,就像他還在這個世界上,就像往常一樣,如果她不開心了,他回家就會哄她愛她。然而,這是一封永遠也寄不出去的信。2020年貴州省七一表彰大會,追授六位獻出生命的“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畢節有三位,其中之一就是她的丈夫耿展宇。我沒有見過展宇,不知道他在大學入黨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一個東部青年,在火車上遇到一位西部貧困地區的姑娘,因此而來到西南最貧困的山區?這是個浪漫故事嗎?他在這里不是一年兩年,8年了。他不僅有自己心愛的妻子、女兒,有自己的家,還有他白天黑夜都牽掛著,并為他們服務的千戶貧困人家。他就像一粒種子,種進了這片土地,在這里扎下根,生長起來了。他好像長成了一棵樹,而且就像這片喀斯特地貌上的樹那樣,既重要又普通。他生前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畢節七星關區碧海云天殯儀館,政府給展宇布置的靈堂里,近千名干部群眾自發地來送別展宇,那情景你看一眼就永遠不會忘記。她叫馮倩。只在這時,馮倩才知道,在自己和女兒總在盼著他回家的日子里,展宇為很多農民做了很多事情。青龍街道有7個社區、72個居民小組,7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展宇跑遍了他們的家。他是在前往金海湖新區交警大隊查詢貧困戶車輛信息的途中,發生交通事故不幸遇難的。此時他的職務是金海湖新區青龍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兼河尾社區黨支部書記。一位名叫孫春的貧困婦女,她的三個孩子都得到了展宇幫助。這位婦女聽到噩耗,大哭,請人寫了一塊牌匾送到靈堂,上書:

無數人在此牌匾前鞠躬,淚下。悼念這個25歲離開故鄉浙江來支援畢節的大學畢業生,感念他在畢節扶貧8年,把生命永遠留在了烏蒙山。再看看這些悼聯:“青春過而立,拳拳守初心。浩氣存天地,殷殷擔使命。”“軍令急,日夜無休戰脫貧。魚水情,青龍布衣泣別君。”這都是平民的悼念。2020年1月7日是臘月十三,離過年不遠了。這天下午5點多,貴州省委書記和畢節市委書記,在畢節的蒙蒙細雨中,一起來到七星關某小區耿展宇家,看望耿展宇的妻子馮倩。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習總書記說,在脫貧攻堅斗爭中,1800多名同志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生動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脫貧攻堅殉職人員的付出和貢獻彪炳史冊,黨和人民不會忘記!共和國不會忘記!在畢節艱難卓絕的脫貧攻堅戰中,將生命定格在脫貧攻堅征程上的不止是2020年貴州省委七一表彰大會上表彰的3人,而是超過30人,他們中有24位是共產黨員……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宏甲文章”微信公眾號,修訂發布)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