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互聯網對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進一步深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結合中國國情及全球發展新形勢,多次就網絡信息安全治理等發表重要講話,其中蘊含了以下四大主線:
1 網絡信息安全與國家主權
2014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巴西國會發表演講時強調,“當今世界,互聯網發展對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認真應對”。在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賀詞及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再次就網絡主權問題進行闡發。他強調,“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和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不搞網絡霸權,不干涉他國內政,不從事、縱容或支持危害他國國家安全的網絡活動”。
近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我國網絡主權的維護和發展,習近平強調,“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一樣,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同樣要講法治,同樣要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自16世紀馬基雅維利(N.Machiavelli)提出“國家”的概念以來,各界對國家主權及權力的討論就沒有停止。網絡主權是國家主權的重要組成部分,輿論安全是網絡安全的核心。2015年7月1日,我國正式頒布實施新國家安全法,“網絡空間主權”寫入法律,上升為國家意志層面,這也意味著我國并未像諸多全球化倡議者或技術烏托邦主義者設想的那樣會削弱或放棄權力,反而將借助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進一步增強國家能力。
當下,網絡信息安全在某種意義上也將對國家關系產生挑戰,習近平指出,“在信息領域沒有雙重標準,各國都有權維護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習近平總書記還前瞻性地將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提升到了國家整體安全的戰略高度,在2014年4月主持召開的中央國安委第一次會議上明確提出了“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新思想,將信息安全視為國家安全體系中的關鍵因素之一,要求“準確把握國家安全形勢變化新特點新趨勢,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2 網絡強國問題
建設網絡強國是我國網絡安全以及國家整體安全的基本保障之一。針對建設網絡強國的具體要求,習近平強調:“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面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要有高素質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隊伍;要積極開展雙邊、多邊的互聯網國際交流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多次強調要著力提升國家軟實力,促進科技創新,保障我國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在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提出了“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的總目標。提出建設“網絡強國”的設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客觀分析當前我國互聯網發展基本國情及全球發展新形勢基礎上做出的重大部署。由“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的轉型,不僅表明了我國互聯網治理的戰略機遇和發展路徑,而且將對未來互聯網全球新秩序的形成和規則制定產生深遠影響。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由習近平親任組長的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更是表明了我國的網絡安全及信息化建設將從更高的國家意志層面推進。習近平總書記科學闡釋了網絡安全與信息化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將兩者視為協同互動的“一體之兩翼、驅動之雙輪”,并戰略性地將網絡安全與信息化納入國家重點建設領域。
3 網絡謠言問題
借助于互聯網平臺,網絡謠言具備了傳播速度快、范圍廣、途徑多、危害大等特點,容易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穩定、國家形象造成嚴重影響。網絡謠言輕則侵犯公民或社會組織的個體權利,重則造成社會恐慌,危害國家安全。習近平曾指出,網絡謠言對公眾危害巨大,宣傳工作中要注意甄別信息,及時辟除謠言。
目前,網上惡意傳播虛假信息已成為一個極為龐大的產業,這些謠言大多是有組織有預謀而為之,背后隱匿的是不良信息的產業化。而且,在境內外某些勢力的支持下,一些別有用心者經常通過議程設置,試圖在意識形態領域搞破壞,通過散布謠言不斷攻擊我們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抹黑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和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要讓民族精神屹立不倒,就要把網上意識形態陣地牢牢掌握在手中。
在互聯網時代,文化侵略和輿論心理戰更是“靜悄悄戰爭”的高級模式;“非接觸”攻心侵蝕的企圖,依然是同化分化民眾,摧殘其精神意志,奪取下一代,瓦解民族根基。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提出的“持久戰”今天仍在持續,中華民族的精神長征依然沒有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使網絡空間清朗起來”。
4 非法信息管理
互聯網為人們日常生活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也為網絡犯罪網絡暴力提供了平臺,尤其近年來惡意人肉搜索時有發生,個人隱私的安全問題受到極大威脅。在網絡正日益滲透到人們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個人數據能否得到有效的保護,已經成為關涉網絡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致辭時強調,“世界范圍內侵害個人隱私、侵犯知識產權、網絡犯罪等時有發生,網絡監聽、網絡攻擊、網絡恐怖主義活動等成為全球公害”。在網絡虛擬空間中,公共信息與私人信息同在,人們在共享他人信息的同時,經常要以犧牲個人信息為代價。自我國1994年引入互聯網技術以來,逐步確立了對互聯網的系統性管理,其中包括通過技術手段過濾非法信息內容。
隨著互聯網應用程序的不斷普及,個人隱私的安全保護以及非法獲取個人信息的監管問題將比以往更加突出。我國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雖然涉及到網絡空間個人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問題,但缺少操作細則。云計算、大數據應用的進一步深入,使個人隱私的安全問題繼續面臨極大的挑戰。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確?;ヂ摼W能夠依法可管可控,“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依法規范網絡行為”。
(作者是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毛偉對此文亦有貢獻;來源:《人民論壇》雜志)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