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習總的博士論文看他治國理政思想的形成
在清華大學圖書館的學位論文閱覽室,可以查詢到一篇十三年前的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1998至2002年,習*近*平在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讀了4年在職博士研究生,專業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全文共169頁、159010字,淡黃色封皮,指導教師為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教授劉美珣。
論文的作者是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對于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當時學界和理論界存在爭議,他在論文中堅持認為,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
十三年間,習*近*平從福建調到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任職。在不同的位置上,他曾多次表示要推動戶籍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進行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在總體上仍未脫離‘離鄉不離土’的模式。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習近平當時在他的論文里給出了一條具體而清晰的戶籍改革“路線圖”。
本文節選自2001年12月清華大學的一篇博士論文——《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
從他的博士論文看“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孕育
習近平在他的博士論文《 中國農村市場化研究》里有35處論述中用了“全面”一詞,可見習近平同志今天的“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有很長的孕育過程。我們摘錄習近平同志博士論文中含有“全面” 的語句,從中體會習近平“全面”思想體系的形成過程。
1、本文擬通過對農村市場化問題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使之在理論上趨于完善和系統化,在實踐上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為加快推進中國的農村市場化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對策。
2、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確立,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促進了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全面發展。
3、專家學者們也認為,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畢竟是在計劃經濟的大環境中進行的,還很不全面和完善,仍有許多基礎性的理論問題和實踐中的難點問題亟需解決,通過深化農村改革,盡快建立一個健全、完善的農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4、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國農村市場化建設理論問題研究不夠全面。
5、由于在全國范圍內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很深,因而對農村市場化的研究要受到宏觀體制因素的制約,不可能取得全面、深刻和系統化的理論成果。
6、從而也較少對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農村市場化建設的內在規律、農村市場化與農業現代化其他方面的關系和如何加快農村市場化建設等更為重要和關鍵的問題,進行深入、全面地研究和探索。
7、要研究一件事物,首先必須對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和當前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全面、清晰的準確認識。
8、本論文擬以農村市場經濟建設和發展中存在著的探索先行而發展滯后這一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從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農業現代化建設、歷史文化傳統、自然地理環境、經濟、政治、歷史、文化、自然條件等對農村市場化建設的影響入手,對農村市場化問題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力圖科學地解決如何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和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歷史條件下,加快農村市場化建設這一重要課題,從而使農村市場化的研究在理論上趨于系統化、科學化,在實踐上更具針對性和指導性,為加快農村市場化建設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和實踐策略。
9、農村改革首先廢除了政社合一、高度集中、機制僵化的人民公社體制,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從體制上解決了人民公社“一大二公”、“一平二調”的問題,極大地激發和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熱情和積極性,全面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生產力。
10、特別是黨的十四大后,全國進入了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時期,工業和第三產業等領域建立市場經濟體制進展很快,有的甚至是“后來居上”。
11、全面推進農村市場化建設階段(1992年至今)。
12、1998年5月,國務院又在《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對轉換糧食企業經營機制、實行政企分開、全面落實糧食省長負責制、完善糧食儲備體系、建立和完善政府調控下市場形成糧食價格的機制、積極培育糧食市場等問題做出了規定,加強了對糧食等農產品流通的宏觀調控。
13、農村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已有20多年時間,而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四大決定在全國全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前14年中,農村的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是在計劃經濟體制的大環境中進行的,是大環境中的小氣候。
14、農業商業化階段:農業市場化的全面發展階段(20 世紀 20 年代~50 年代)。
15、農產品的全面商品化使農產品市場體系趨于完善,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銷售技術不斷發展和創新。
16、農業商業化高度發達階段:農業市場化全面實現階段(20 世紀50 年代至今)。
17、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刺激、擴大了對農產品的市場需求,加速了農業市場化的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說,沒有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就不可能有西方發達國家農業市場化的全面和高度發展。
18、同時,我國也將以成員國身份全面參加國際農業多邊貿易安排,有利于在新的國際農業規則中體現我國的立場,遏制少數發達國家的單邊貿易行動和農業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國際農產品貿易秩序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長遠利益。
19、加入 WTO 后,我國可以通過共享這些情報資料,全面了解國際農產品貿易規則和世界農業經濟的發展動態,及時調整我國農產品結構、市場和營銷策略,提高市場效益,減少市場風險。
20、福建省從2001年開始大力治理“餐桌污染”,建設“食品放心工程”,提出要用3年時間在全省 23 個城市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用 5 年時間在全省范圍內基本消除主要食品的“餐桌污染”,并將畜牧產品、種植業產品、水產品、加工食品、飲用水五大類食品列為治理重點,全面建立起食品安全生產體系、食品安全流通體系、食品衛生質量標準和認證體系、食品衛生質量檢測體系、食品安全法規保障體系、食品安全組織保障體系、食品安全社會輿論監督體系、食品安全消費體系等八大體系,這將會對提高福建農產品進入市場特別是進入國際市場的競爭力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21、當前,各級政府應對現行的與 WTO 規則不相符合的有關政策文件進行一次全面清理。
22、應以農村小集貿市場和農民創辦的零售商店為基礎,建立起遍布于廣大農村的消費品零售網點,為農村消費品市場體系的全面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23、這一觀點似不夠準確和全面,不能說明農產品價格陷阱的根本性質。
24、全面、準確地認識和把握農產品價格陷阱的涵義,有利于我們正確把握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規律,防止因價格的大起大落和供求關系嚴重失衡而使農產品價格長期處于低谷之中。
25、放開糧食市場,實行糧食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全面放開糧食零售市場,常年開放糧食集貿市場,鼓勵農民自產自銷糧食。
26、農產品流通體制改革主要是通過制度、機制、形式、利益層面的改革,來全面促進農產品流通。
27、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在推進農村市場化建設中充分發揮作用。
28、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作為一種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互交織的社會再生產過程,作為一種事關人民生活、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的戰略產業,特別是我國農業是國民經濟諸產業中的弱質產業,決定了國家必須通過對農村市場化建設進行適時有力的宏觀調控,使之能夠不斷與人民生活、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提出的特殊要求相適應,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快速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9、同時,還要根據農村市場化不同階段的具體要求和各地的具體實際,確定農村市場化的分步實施方案,制定相應的配套政策,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以引導農村市場主體、農村經濟諸產業、涉農部門和各地朝著國家預定的目標發展,確保全省農村市場化建設規劃的順利實施和發展目標的全面實現。
30、這還需要研究和探索建立一種能夠根據農村市場化建設的實際,適時進行全面或某一方面、采取多種或某一種手段進行調控的工作機制。
31、只有大力推進農村市場化建設,才能充分利用農村市場化在農業現代化建設中所處于的基礎性位置,促進農村工業化、科技化、集約化、高優化、持續化、社會化、城鄉一體化等農業現代化其它方面內容的全面發展。
32、三是在大量占有和深入分析研究各類參考文獻和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對推進農村市場化建設中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了比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取得積極的研究成果。
33、近年來雖然有些專家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為止,只有一些從某一角度和某一方面研究農村市場化問題的文章散見于報刊,一直未形成比較全面、系統的論述。
34、在研究工作中,作者根據自己的理論認識和實踐經驗,對學術界、理論界目前尚無定論或不夠全面和正確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形成了若干新的理論觀點。
35、在加強對農產品的質量全程監控方面,提出了作者在工作中已經付諸實施、并初見成效的全面建立“食品安全生產體系、食品安全流通體系、食品衛生質量標準和認證體系、食品衛生質量檢測體系、食品安全法規保障體系、食品安全組織保障體系、食品安全社會輿論監督體系、食品安全消費體系”等八大體系的對策措施。
論文:堅決剔除粘附在戶籍上的社會經濟差別
“有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進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在總體上仍未脫離‘離鄉不離土’的模式。”在2001年12月提交的博士論文中,習近平認為:“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并未真正融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
當時,對于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學術界、理論界也有爭議。
習近平在論文中說,“無論從農村市場化建設的角度看,還是從市場經濟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從人們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農業人口和農業人口兩種不同身份的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大膽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堅決剔除粘附在戶籍關系上的種種社會經濟差別,徹底消除由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的分割。”
他認為,改革要慎重、穩妥,分階段積極推進,可先讓那些符合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諸如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居住時間達到一定年限的進城經商和務工的農民,獲得合法的居住身份。
論文提出了戶籍改革“路線圖”:可在一些小城鎮實行不再有城鄉限制的新的戶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層次循序推開。
論文:按城市規模不同層次推進
習近平說,推進人的城鎮化重要的環節在戶籍制度,加快戶籍制度改革,是涉及億萬農業轉移人口的一項重大舉措。總的政策要求是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
戶籍改革按城市規模不同層次循序推開,這也是他十三年前博士論文所持的觀點。
下文為習近平論文節選內容(擴大和完善勞動力市場):
據統計資料顯示,1997年全國共有農業剩余勞動力1.48億人,1998年農業剩余勞動力增加到1.52億人。據專家預測,到“十五”期末,全國農業剩余勞動力將達到1.8億人。要解決好如此眾多的農業剩余勞動力的重新擇業問題,就必須大力發展和完善農村勞動力市場。
從農村勞動力市場建設的實踐看,當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農村普遍建立農村人才市場,或農村勞動服務中心及服務站。縣一級可建立農人才市場或農村勞動服務中心,鄉鎮一級應普遍設立農村勞動力流動服務站,主要職責是幫助準備去城市務工的農民選擇就業的城市和崗位,對他們進行專業技能培訓、文化培訓和職業教育,以增強他們的就業適應能力,使他們能夠順利地進入就業崗位。福建省縣鄉兩級已基本建立起人才流動服務機構,2000年全省勞動力市場提供勞動力供求達到733946人次。南平市還于1999年組建了全省第一家市級農村人才市場——閩北農村人才市場,并以此為龍頭建立完善農村人才市場網絡體系,初步形成了以閩北農村人才市場為龍頭,縣級人才市場為主體、鄉鎮人才服務站與農村人才信息服務點為補充,上下銜接、運轉靈活的農村人才服務網絡。
二是,在城市中廣泛建立指導和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擇業的勞動力市場和職業介紹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就業選擇是雙向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城市務工后,經常會面臨著再就業的選擇。這就要求,各個城市都要建立指導和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擇業的勞動力市場和職業介紹所,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就業中介組織,幫助他們及時就業,減少因盲目流動遭受的損失。1999-2000年,福建省僅福州市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就收集各類超級市場、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家政服務等2萬多個空崗信息,共推薦求職人員1.6萬多人。
三是,盡快建立勞動監察、勞動仲裁等必要的管理機構,使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時,合法權益能夠得到保護,不當行為受到約束。當前,一些城市政府為緩解大規模農村剩余勞動力流動給交通運輸、城市基礎設施、社會治安和計劃生育等造成的壓力,出臺了嚴格的限制外來勞動力的政策,有的城市由于經濟不景氣,下崗工人增多,為給本城居民騰出就業崗位,規定一些行業不許使用外來農民工,城市政府和有關管理部門,必須堅決廢除這些“不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城務工”的政策規定,努力為他們順利就業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是,積極開拓國外勞務市場。各地勞動力市場和服務組織,應廣泛收集國外對勞動力需求的信息,及時加強溝通,并按照國外勞務市場的需求加強對應聘者的業務技能培訓,不斷為國外勞務市場輸送適用的農村剩余勞動力。
在促進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勞動力市場建設方面,有一個重要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就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進行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在總體上仍未脫離“離鄉不離土”的模式:絕大多數在城市務工的農民,并未真正溶入城市,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戶籍制度的限制。
對于要不要取消戶籍限制,各方面有不同的看法,學術界、理論界也有爭議。作者認為,無論從農村市場化建設的角度看,還是從市場經濟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看,取消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從人們出生之日起就分成非農業人口和農業人口兩種不同身份的戶籍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政府應理智而又勇敢地面對這一現實,大膽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堅決剔除粘附在戶籍關系上的種種社會經濟差別,徹底消除由戶籍制度造成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的分割”。
當然,改革要慎重、穩妥,分階段積極推進。在現階段,可先讓那些符合一定的條件和要求,諸如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居住時間達到一定年限的進城經商和務工的農民,獲得合法的居住身份。同時,還可在一些小城鎮,實行不再有城鄉限制的新的戶籍管理制度,取得局部突破后,再分為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等不同層次循序推開。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