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新快報》報道,不少企業甚至勞動者都存在一種觀念上的誤區,以為高溫津貼只是一項福利,企業可發可不發。這項調查還真有點意思,因為提到了從觀念層面上看問題,從觀念的誤區上看高溫補貼難兌現的現象與原因,不會沒有啟發。
“高溫補貼”喊了很多年,“高溫補貼”的相關政策、規定甚至是法規也都出臺了很長時間;看起來,天底下沒有比應該發放“高溫補貼”更清楚的道理,也沒有比必須發放“高溫補貼”更明確的法規,但是“高溫補貼”對于廣大勞動者來說,仍然只是天邊的一朵云,甚至還比不上偶爾吹來的一陣風那么真實和實惠。
為什么高溫補貼兌現這么難?原因可能不少,比如企業效益差、老板無良、監督乏力、法規不完善等等,但是更根本的原因還是在目前的社會分層和勞資關系之中,廣大勞動者實際上是處于相對弱勢的地位。不少論者都反復說過這樣的意思:“高溫補貼”難兌現,只因工人太弱勢,這的確是大實話——如果規定官員也有高溫補貼,試問誰能克扣呢?
所謂“弱勢”,當然就是指沒有力量,別人不怕你。而且,問題還在于不僅工人對于老板來說是弱勢,而且對于官員來說也是弱勢。在這種情況下,呼吁老板發善心和呼吁官員依法制裁老板的違法行為,都很難奏效。
報道稱,關于很多老板和勞動者都以為高溫補貼是福利、可發可不發的問題,實際上,說企業在觀念上存在誤區可能本身就有誤區,恐怕不少老板其實是心知肚明,被你調查組問到當然是裝出一副天真的“觀念誤區”狀。而工人的“以為”,則更有可能是比較多見的。原因很簡單,管理部門所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的傳播渠道常常與底層打工者的生活界面隔了一層;在高溫工地上,不會缺少類似“安全第一”的標語口號,而斷不會有“不依法發高溫補貼是違法行為”這樣的巨幅標語。
我們管理部門卻似乎很害怕把有關工人合法權益的法規堂堂正正地、醒目地以標語口號的形式標示在勞資雙方的活動環境之中。應該追問的是,管理部門看起來是三令五申在媒體上要求企業不能克扣高溫補貼,為什么就沒想到來點標語,使老板和工人一抬頭就可以走出“觀念的誤區”呢?
說到這里,我們不難發現所謂觀念的誤區其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況:一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無論是某些老板還是官員;二是常常還在為老板是否按時發工資而忐忑不安的工人,什么高溫補貼即便想到了也權當是太奢侈的訴求,干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
應該深究的是,在所謂的“觀念誤區”中隱藏著什么樣的真實心態和行為預設。比如,廣州市人社局提醒,該發不發屬于違法行為,最高罰1萬元。但是不排除有些老板的“觀念”是如此有針對性:這么多企業,你們這些在辦公室嘆空調的“調查員”能跑幾家呢?你們自己不是也常常吐槽說“監管不過來”嗎?而且,最高才罰1萬元,處罰與收益如此不成正比,誰不寧肯被罰款呢?又比如,你說工人不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是當他們真的起來要維護的時候,你們又在干些什么呢?
問題最后還是要回到合法權益受到剝奪損害的勞動者,他們的真正的誤區不在于不知道有什么權益,而在于不相信自己可以爭取到這些權益,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力量,當然,還有不相信可以通過工會來獲得這些力量。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