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AIGC(人工智能生成技術,AI Generated Content,也叫做生成式AI),就是利用互聯網已有的文本、音頻、視頻、圖表、圖像或數據庫中的數字數據等產品,通過搜索、抓取、提取、綜合、歸納、套用固定模板等形式,生成的模型及相關技術。
任何新技術的誕生,首先都被運用于軍事領域。AIGC也不例外。
印度武裝部隊2025年5月7日對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發動代號為“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的軍事打擊,以此回應2025年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爾旅游區發生槍擊造成26人死亡(含1名尼泊爾人)事件。印度國防部聲明指出,打擊目標均為“策劃指揮對印恐襲的地點”,特別是針對涉嫌制造帕哈爾加姆血案的虔誠軍(LeT)據點。此次行動標志著2019年巴拉科特空襲以來印巴最嚴重軍事對抗升級。
巴基斯坦軍方2025年5月10日表示,一架印度空軍戰斗機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錫亞爾科特(Sialkot)附近地區被擊落。印度飛行員被俘虜。另據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巴基斯坦空軍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哈吉拉(Hajira)俘獲一名隸屬于印度空軍第17中隊“陣風”戰機的飛行員。哈吉拉地區在錫亞爾科特附近。
2025年5月11日晚,巴基斯坦軍方表示,在印度從2025年5月6日夜間開始對巴基斯坦發起攻擊后,巴基斯坦三軍協同啟動代號為“銅墻鐵壁”的軍事行動,使用了包括“法塔赫系列”精確制導導彈、精確遠程火炮等,對印度本土和印控克什米爾境內的26個軍事目標發動了襲擊,印度阿丹普爾和布吉空軍基地的S-400防空系統被摧毀,印度布拉莫斯導彈儲存庫也被摧毀。同時,巴基斯坦軍方澄清,巴基斯坦沒有俘獲印度飛行員。
2025年5月10日,印度軍方表示,巴基斯坦試圖持續進行惡意的虛假信息宣傳,聲稱印度S-400防空系統被摧毀以及蘇拉特和錫爾薩的機場被摧毀,對此,印度明確予以否認,此類消息均為假消息。
由此可見,運用AIGC制作視頻,可以人為制作有利己的虛假視頻,也可根據主題自動搜索抓取生成互聯網已經有的圖片或視頻。
2024年8月6日,烏克蘭對俄羅斯庫爾斯克州等地發動了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進攻行動,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之后,俄烏雙方各執一詞,烏方說襲擊俄軍增援部隊。12日,烏方稱控制了俄羅斯約1000平方公里的領土,庫爾斯克州共計有28個定居點;俄方說已成功阻止烏軍在庫爾斯克州一線的推進。同時,社交媒體也流傳該地區作戰戰場態勢相關的視頻,讓網民質疑。
2024年8月9日在社交平臺Telegram上俄語和烏克蘭語頻道流傳的視頻中,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似乎在說,“俄羅斯方面愿意考慮將扎波羅熱核電站移交給基輔代表控制,以換取烏克蘭武裝部隊自愿撤出庫爾斯克州。”2024年8月10日,俄羅斯外交部表示,近日社交平臺上流傳的一段視頻“純屬偽造”,扎哈羅娃從未發表過這種聲明。俄羅斯外交部稱,這段視頻是根據扎哈羅娃在7月份一場新聞發布會上的錄像片段“匆忙拼湊”出來的。“烏克蘭特勤部門在西方監管者的協助下,繼續積極使用深度偽造以及其他基于人工智能的技術,傳播有關我國邊境地區局勢的虛假信息。”
針對2024年8月12日夜間,烏克蘭媒體發布的一段視頻中,一名烏軍士兵已經抵達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利戈夫市,2024年8月13日俄方說有關烏克蘭武裝部隊已抵達利戈夫市并距離庫爾斯克核電站僅有15公里的消息不符合事實,這是烏軍利用圖像處理軟件和假標牌偽造的向俄羅斯縱深挺進的假消息。
巴以新一輪沖突爆發后,以色列一位數字創作者就利用AIGC創作了十幾幅宣傳插畫,主題為“以色列全民皆兵、團結一心”,為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已經處于戰爭狀態”,以色列軍方宣布征召30萬預備役部隊,發揮宣傳鼓動作用,也給襲擊后遭受驚嚇的以色列人帶來安慰和振奮,但批評者也聲稱這些畫面不利于解決沖突。
隨著沖突升級為戰爭狀態,以方及其支持者使用AIGC在社交平臺上推送大量讓網民觀看時真假難辨的針對哈馬斯、伊朗的插圖,畫面大都反映哈馬斯武裝人員利用醫院、難民營等設施進行軍事活動,為以軍誤傷貧民辯解。
同樣,巴勒斯坦及其同情者利用AIGC創作出了數量龐大的生成式產品,主要反映了加沙巴勒斯坦人缺水、少糧、重病患者無法就醫等悲慘遭遇的現實。值得注意的是,一幅反映以色列民眾因沖突轉移并搭建帳篷城的生成式插畫被阿拉伯社交賬號廣為傳播。有的AIGC圖片看起來與戰爭中的實際圖像十分相似,甚至于被網站用作新聞照片。當然,也有自媒體進行現場直播。如,擁有300萬粉絲的加沙網絡影響力人士薩利赫·阿勒賈夫羅(@saleh_aljafarawi)直擊以軍空襲現場,發布了大量無辜平民喪生戰火的悲慘視頻,這些不做馬賽克處理的畫面內容較專業媒體發布的更為慘烈和直接,加上該主播富有悲情的解說,在網絡世界引發對巴勒斯坦人的強烈共情和憐憫。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各種數字技術日新月異,人類社會進入數字社會,人類地球進入數字地球,人類媒體進入數字媒體,互聯網進入移動互聯網,終端隨人走、手機隨時看,機不離手、手不離機,眼不離屏、屏不離眼,網絡戰力量結構、網絡戰部隊任務也將隨之發生質的變化,爭奪制網絡權不僅局限于網絡空間,還正向由AI+各種大模型一鍵生成的移動網絡終端產品博弈拓展。如此發展下去,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交戰雙方同時在線上線下同時展開,線下與線上高度融合、相互配合,呈現出高度的分布式特征,社交媒體(自媒體)不知不覺分布式參與戰爭中來,未來戰爭就猶如一場線上數字媒體新聞信息欺騙戰、線下陸海空天電等多維空間戰場軍事實力戰,數字媒體線上“軟殺傷”與線下戰場交戰雙方“硬打擊”一體化。交戰地區的所有網民都是戰地記者、都是戰爭小喇叭,幾乎所有作戰行動都暴露在陽光之下、終端各種平臺之中。
作者:孫立華;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