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滿:關于“非關稅措施”和稀土問題,我再談幾點想法!
2025-05-15
2025年5月12日,中美就日內瓦經貿談判發表聯合聲明,聲明內容非常簡單,但有些內容仍然模糊,不能不再說幾句。
我想說的主要是關于中國的第二條“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一條內容比較模糊,容易引發不必要的猜測。
那么自4月2日起中國到底對美國采取了哪些非關稅措施呢?當時有一個對美“11箭連發”反制美國的說法,看著挺激勵士氣的。但這11箭到底哪些跟對美關稅反制有關,哪些沒有關系,恐怕還需要弄清楚。否則會引發一些不必要的誤讀,甚至會讓國家遭受損失。
這11箭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一是對美加征34%報復性關稅,二是在世貿組織就美國對華產品加征“對等關稅”提起貿易訴訟,三是對進口醫用CT球管發起產業競爭力和反傾銷調查,四是對原產于美國、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立案調查,四是對釤、釓、鋱、鏑、镥、鈧、釔這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五是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六是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七是暫停美國2家禽肉企業產品輸華,八是暫停美國C&D (USA) INC.企業高粱和American Proteins inc.等3家企業禽肉骨粉輸華資質,九是對杜邦中國公司開展立案調查,十是對美國光纖產品進行反規避調查,十一是暫停進口美國原木。其中第十、十一項為4月2日以前的事項,因此4月2日以后的應該只有九項。
這里我們需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這九項中哪些跟關稅反擊有關?哪些跟關稅反擊沒有關系,只跟中國安全、跟臺灣問題有關?二是哪些是需要暫停的,又有哪些是需要取消的?弄清這兩個問題非常關鍵,也非常重要。
仔細看,這里面真正跟關稅有關的只有第一項和第二項,即對美加征34%報復性關稅和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國,其他的都沒有直接關系。再放寬一點,對醫用CT球管發起反傾銷調查、暫停美國禽肉產品輸華、暫停3家企業禽肉骨粉輸華資質也可算上,再放寬一點,對杜邦立案調查也可算在內,而暫停進口美國原木、對美國光纖產品調查從時間上來說并不在4月2日以后這個時間內,可以排除。
剩下的三項是對釤、釓、鋱、鏑、镥、鈧、釔這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這其中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控名單是因為“這些實體存在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行為”,將11家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是因為這11家公司“不顧中方強烈反對,與臺開展軍事技術合作,嚴重損害中國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對釤、釓、鋱、鏑、镥、鈧、釔這七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是為了“更好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
我認為,對與國家安全、對臺軍售有關的對美措施本來就跟關稅戰沒有關系,不管有沒有關稅戰,中國都會采取這些措施,都會使用這些手段。因此我認為這三項是無論如何都不應該被納入中美關稅談判的,也不應成為“暫停或取消的非關稅反制措施”的范圍。
因此對“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項內容的解讀應該是有原則、有底線、有邊界的,不是4月2日以后中國對美國采取的所有反擊措施都是這一條涵蓋的內容。
美國對中國發動的是一場全面的綜合戰爭,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戰爭,比如美國一直在臺灣問題上挑釁中國,從未停止對臺軍售,甚至還將對臺軍售升級為對臺軍援。中國對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反擊也不是從4月2日以后才開始的,這之前中國已多次對洛馬等美國軍工企業實施制裁和禁運。
再比如美國一再加大對中國高端芯片的制裁、封鎖和禁運,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科技戰,已對1500多家中國的公司、大學、機構實施制裁,中國一直也在采取多種手段對美反擊。2024年12月3日中國對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限制對美出口,2025年2月4日又宣布對鎢、碲、鉍、鉬、銦等相關物項進行出口管制。
因此,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出口管制、禁運并非針對美國發動的關稅戰,而是針對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芯片戰和軍事挑釁,是出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利益。
“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這一項內容中美兩國都沒有過多解釋,顯然是雙方有不同的解釋,甚至并未就其內容內達成共識。至少我認為,從中國戰略利益上講,上述三項是不應該納入關稅談判議程的,更不應包含在兩國聲明中。
我們可以設想一起,如果將臺灣問題跟關稅談判進行綁定,顯然是對中國主權的干涉,臺灣問題是主權問題,是不容談判和交易的,更不會在關稅談判中把對美國對臺軍售進行的反制措施作為關稅談判的籌碼進行談判和交易。而稀土正在成為當今全球競爭的核心要素和戰略高地,被稱為戰略礦產,是事關國家戰略安全的事項,同樣是不容在關稅談判中作為談判和交易的事項。
暫且不談拜登時期美國對中國的各種極限絞殺,僅特朗普2.0之后的美國就從未停止對中國的遏制和絞殺,比如啟動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業301調查,逼迫中國公司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比如5月13日,也就是中美發表聯合聲明的第二天,美國商務部就宣布一系列強化全球半導體出口管制的新措施,內容包括在全球禁用華為昇騰芯片、限制美國AI芯片用于中國AI模型等等。最新消息,特朗普政府計劃利用關稅談判向美國貿易伙伴施壓,要求其限制與中國的貿易。美國官員計劃與70多個國家進行談判,要求它們禁止中國貨物的轉口運輸,阻止中國企業在其領土設立工廠以規避高額關稅,并且不能在本國經濟中吸納中國的低價工業產品,而該戰略的幕后策劃者之一正是跟中國談判的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
因此我們應該特別注意,當前中美在多條戰線和多個戰場作戰,并不僅僅是關稅戰,稀土、國家安全、臺灣問題都是中美激烈博弈的關鍵戰場,關稅戰只是其中的戰場之一,甚至都不是最核心最關鍵的戰場。因此,中國對美國的反絞殺、反遏制、反圍剿是在多個戰場進行的,我們不能把對美反擊的所有手段都認為是關稅戰中的對美反制手段。
中美戰爭是嚴峻和復雜的,也必是持久的,不要想著我們會在一個戰場上、一場戰斗中就能把美國打倒、讓美國崩潰,這樣想是幼稚的,只會讓我們輕視敵人的冷酷、殘暴、無人性,讓我們忽視中美斗爭的殘酷性和持久性。
歸結到這次中美關稅會談,我想說的是關稅戰還遠遠沒有結束,美國對中國加征的關稅仍然高達50%左右(10%“基礎關稅”+20%“芬太尼關稅”+2018年美國對華貿易戰加征的20%關稅左右),仍有24%的“對等關稅”處于暫停90天狀態,我們仍應保持戰爭思維和戰斗狀態,不應有絲毫松懈麻痹,更不能妥協退讓,戰斗仍在進行,對抗仍在持續,我們一定要繼續堅守陣地,直到取得最后的勝利。
還是那句話,特朗普不可信,美國不可信。對美斗爭除了需要智慧,更需要精神與意志,雖然我們習慣了后發制人,但我們更要習慣下先手棋,主動發起進攻,在進攻中打亂對手的節奏、沖破敵人的防線,奪取戰場主導權,爭取戰略主動。
我曾在上篇文章提出,由于稀土是國家戰略礦產,不管有沒有關稅戰,中國都應該加強管控,不允許戰略礦產出口到美國等西方國家,以后應該出臺相應法律,全面禁止所有稀土出口。
還是我在上篇文章中說的,我們要有痛打瘋狗特別是要有痛打落水瘋狗的精神,否則必會被瘋狗所咬,甚至會有生命危險。臺灣問題是我們的底線,絕不能放棄,稀土是戰略礦產,是我們維護國家安全的終極大殺器,也絕不能放棄。無論是臺灣問題還是稀土都是不是關稅問題,都是政治問題。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轉編自“李光滿說”)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