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沒有國企就沒有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規律。社會主義派,千萬不要上了資產階級的當。正確的辦法是通過斗爭來保證它是社會主義事業過渡性的國企。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蘇聯建立起共產黨領導的國企經濟體制。世界社會主義事業認為,它就是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建立起來就是社會主義社會,事業就大功告成。
到了六、七十年代,戎馬一生到了花甲、古稀之年的毛澤東,對國企的社會主義制度性提出了質疑——這個社會“跟舊社會差不多”。九十年代初,蘇東在國企經濟體制、黨執政政治體制下,遭慘敗,完全復辟了資本主義。這就證明,毛澤東的質疑、預言是對的。現在,社會主義理論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重新解讀,黨執政的國企經濟體制的性質、作用。國企理論是瓶頸,把它搞清楚社會主義理論就豁然開朗
一、正確解讀國企經濟體制性質、作用的鑰匙
一是《共產黨宣言》里的一段話:“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馬恩選集 1972(下同)一卷 272頁)
二是馬恩又十分肯定地認為,社會主義是生產資料社會占有:
恩格斯在《反杜林論》里寫道:“自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歷史上出現以來,由社會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常常作為未來的理想隱隱約約地浮現在個別人物和整個整個的派別的腦海中”。實行社會占有的條件是:“某一特殊的社會階級對生產資料和產品的占有,從而對政治統治、教育壟斷和精神領導的占有,不僅成為多余的,而且成為經濟、政治和精神發展的障礙。”“在每次危機中,社會在屬于它自己而又不能為它自己所利用的生產力和產品的重壓下奄奄一息,而對著生產者沒有什么可以消費是因為缺乏消費者這種荒謬的矛盾而束手無策。”“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不僅會消除生產的現存的人為障礙,而且還會消除生產力和產品的明顯的浪費和破壞,這種浪費和破壞在目前是生產的不可分離的伴侶,并且在危機時期達到頂點。”“生產資料的社會占有”,“可能性現在確實是出現了”。(三卷321、322頁)
三是馬恩明確反對國家社會主義
恩格斯在給愛•伯恩施坦的信中寫道:對“國家等于社會主義”“這種捏造我們應當加以批判,而不應當相信。……這種所謂的社會主義不過是封建的反動,另一方面不過是榨取金錢的借口,而它的間接目的則是使盡可能多的無產者變成依賴國家的公務員和領養老金者,同時,除了一支有紀律的士兵和公務員大軍以外,再組織一支類似的工人大軍。在國家長官,而不是工廠監工的監視下舉行強制性的選舉—好一個美妙的社會主義。”(四卷 423頁)
恩格斯晚年給卡•考茨基寫信說:“如果有人肯花點力氣用爪哇(國家社會主義在這里極為盛行)的實例來說明猖獗一時的國家社會主義,那倒是一件好事。”(四卷 442頁)
四馬恩列的國家自行消亡學說
二、無收益權的生產資料社會、集體所有才能最終完全消滅剝削、階級
事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永遠沒有剝削、階級,人民當家作主生產、經濟、政治的大同社會,也就是建立起完善、成熟、鞏固的社會主義制度。核心是沒有也不會再出現剝削。
剝削,就是部分勞動成果即創造的部分新價值被生產資料所有者無償占有去了。為什么他們能無償占有?因為生產是他們的。所以,只要生產歸生產者所有,成果裝在創造者的口袋里,他人拿不走,就徹底消滅剝削。
生產歸生產者所有,那就不歸生產資料所有者所有。這有可能嗎?有。把生產資料交給不貪婪,不需要收益、收益權的“人”占有,就成了可能。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嗎?有。社會、勞動者集體就是這樣的“人”。這符合生產資料所有權常識嗎?生產資料所有權的內容不是永恒的,也是變化的,不能剝削的生產資料所有權自然就沒有收益權。
所以,從社會主義制度理論來說,它只能是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勞動者集體所有制,及繼續存在的個體所有制!初級階段社會主義也只能有一點私有資本制。
三、從生產資料私有制變革到社會所有制只有經過過渡才能完成
因為生產資料私有制即剝削私有制是不能直接變革成社會所有制的:
私人占有的剝削性生產資料,是不能直接變革為社會占有的。
社會,沒有自己特有的利益。他占有生產資料,是根據當下和今后整個社會的生產、生活需要的預計,把這些生產資料合理配置給企業無償使用,就像現在把土地無償配置給農民耕種一樣,就不再是資本;沒有收益權,當家管理權。然后,由生產者勞動者拿出自己創造、所有的價值即收入,來安排社會方方面面的需要及自己的生活。——近似個體戶給國家上繳稅費,過去農民給國家上繳公糧。
但社會占有,又有財產的保衛能力差,容易遭侵蝕被轉移的問題。
所以,必須有人們公有思想覺悟、意識形態、觀念等的保證。只有人們習慣、意識觀念了公有經濟體制,有了一定的集體主義思想、覺悟、精神,基本沒有自發資本主義傾向,自私自利的問題基本解決了,國家才能把生產資料,有步驟地交給社會占有。
如果沒有這些思想覺悟、意識觀念、精神,就實行生產資料社會所有制,就會被搶光,社會就會亂套。所以,只能是革命的國家先管理起來,國有國營。
為資本創造利潤生產方式,是不能直接變革為生產歸生產者所有方式的。
因為,社會實行生產歸生產者所有生產方式,也是有思想覺悟、意識形態、觀念等條件要求的;人民群眾必須有以上所說的思想、覺悟,而且還要有當家作主的知識、能力。沒有這些條件,采取生產歸生產者所有的生產方式,誰都不愿把自己勞動創造的一部分價值即收入上繳給社會,用于社會的各項所需;沒有管理,沒有發展進步,沒有積累的社會,必然亂成一鍋粥。南斯拉夫共產黨,就是在這里犯了致命的錯誤,造成社會主義事業完全失敗,亡黨亡國,民族大內戰。
雇主和雇傭勞動者生產關系,也不能直接變革為自由平等聯合勞動生產關系的。
因為社會是人群居的社會,人們關系起來從事各種活動的社會,所以,必須有自己的權威,否則,人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各行其是,那就會亂套。恩格斯明確指出:“聯合活動就是組織起來,而沒有權威能夠組織起來嗎?”(二卷 551、552頁)一個企業、單位、組織,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需要決定、決策,決議,大家總想聽聽自己心目中的權威是啥意見;總有矛盾需要調解解決,權威的調解,意見,大多數人才信服。所以,權威對一個群體是有很大的影響力的。但是,權威又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上面任免的,而是在實際活動中,群眾公認自然形成的。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的教育、培養、鍛煉,才能逐漸形成群眾自己的權威。有了公認的權威,才能實行自由平等聯合勞動生產關系。
按資分配方式,也不能直接變革為按勞分配方式。
因為,按勞分配必須有一定的集體主義思想、精神、覺悟,大家不不斤斤計較的為基礎;否則,為爭各自的利益就會吵翻天。道理很簡單,在一個生產集體里,每個人勞動創造了多少價值,是很難準確量化出來的。分配,只能是近似的按勞分配,不可能是絕對的按勞動量來分配。只有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長期的教育、幫助,企業的集體主義思想、精神、覺悟,才能逐漸形成,人的素質才會提高,才能實行按勞分配。
怎么辦?只有用一種臨時性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來過渡。
馬克思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為后者的革命轉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三卷 321頁)解讀:這里的共產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的第一階段,即只是生產資料共產的不完全共產制的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和成熟社會主義之間,就是初級階段,形象地說,“小孩”階段,實際是經濟體制、政治體制過渡階段。
所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只能是過渡階段。
四、從范疇來說共產黨領導的國企還屬于資本經濟體制的范疇
1、符合資本經濟體制的定義
生產資料是占有者財產不斷增殖、膨脹的資本,由此決定,生產者是為資本所有者創造無限多利潤即剩余價值而生產勞動,就是資本經濟體制。國有生產資料也要保值增值,企業工人也要為資本所有者國家創造利潤即剩余價值,所以,它屬于資本經濟體制的范疇。
2、列寧的權威定性:社會主義事業國有國營經濟是國家資本主義。
3、上面所列的馬恩前兩段話的正確解讀
奪取了國家政權后,必須依靠國家機器的力量,沒收剝削性生產資料歸國家所有,建立起國有國營經濟體制。但“成人”社會主義卻是社會所有制經濟體制,并不是國有國營經濟體制。為什么?只有一種符合他們本意的解讀:他們對社會主義事業國企性質的認定,和列寧的認定是一致的:國家資本主義;不是最終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
五、國企就是過渡性的經濟體制,沒有國企就沒有社會主義
1、國企,是既有傳統性又有革命性的一種經濟體制
生產資料所有者,既像“資本家”,又是革命的領導指揮者:這正是兩種社會制度之間,過渡體制的生產資料所有者的基本要求。
它除有傳統性的一面外,還有更主要的革命性的一面——是用革命手段取得的:是革命奪權了國家政權后,用革命國家這個強大的威脅力量,采取強制的或者贖買的辦法,把全部自然資源和剝削性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占有目的:變革到完全的、成熟的、人民自己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社會。
2、國企,除有資本主義性的一面外,還有更主要的社會主義制度雛形的一面
國家用這些生產資料及其它手段,盡力保證全社會的人,能勞動生活,即人們常說的,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即保證市場供應;領導組織職工參與企業的民主管理,使工人破天荒地有了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權利,學習、鍛煉、提高當家作主的知識、水平、能力;是有一定集體主義思想、精神的企業,并不斷發展,增強;除實行無太大差別的等級工資分配外,還有根據每個人勞動表現的獎金分配,有了按勞分配的雛形;職工對企業領導干部,有了批評、監督、建議給予獎勵、建議罷免的民主權利。
3、共產黨領導的國家占有生產資料,和剝削社會中的國家占有,又有所到不同。
占有目的不同:他是為徹底消滅剝削,人民完全當家作主而占有;占有時間不同:他占有的時間比較短,條件成熟后就交給社會占有;對生產資料的態度不同:實際不是自己集團的生產資料,而是全民的生產資料,企業。
沒有國企,就沒有社會主義!所以,第一位的是保衛國企。不管以什么理由,否定國企,瓜分國企,破壞國企,都是錯誤的,都是對社會主義的反動,必須作堅決地斗爭。
六、國企本身嚴重存在蛻變為官僚資本主義的自發傾向性
這是因為:
1、國企本身就屬于國家集團資本主義的范疇,并不屬于社會主義制度范疇的東西。社會主義事業只是借用它來完成生產資料所有制變革的過渡,所以,它很容易丟掉過渡的任務,完全恢復它本來的屬性——官僚資本主義。
2、在財產私有制社會環境里,國家官員掌握著國企的生產、經濟大權,很容易以權謀私,化公為私,把社會主義事業的國企變成腐敗的土壤。
3、受“兩個傳統”的教唆,官僚集團迷戀國企的經濟大權,把社會主義事業的國企,蛻變成官僚集團的國企,官僚集團是老板,工人是沒有什么權利的給官僚集團創造財富的雇傭者,打工仔,和資產階級的國企一樣。
不懂得國企本身存在嚴重自發官僚資本主義傾向性,以此為理由,要拆除國企的觀點、魯莽,是比官僚資本主義更危險的嚴重錯誤——出現了官僚資本主義,還可以通過整治,回歸社會主義事業過渡性;如果真拆除了國企,要重新建立國企就難得多。沒有國企就沒有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基本規律。社會主義派,千萬不要上了資產階級的當。正確的辦法是通過斗爭來保證它是社會主義事業過渡性的國企。
七、拿起斗爭的武器保證是社會主義事業過渡性的國企
為了抑制住國企的自發官僚資本主義傾向性,保證它是社會主義事業過渡的工具,黨必須緊緊盯著它,采取以下有效斗爭措施來保證:
1、以必須保持共產黨員稱號為總原則來建設黨
信仰還是不信仰、踐行還不愿踐行共產主義,是吸收新共產黨員的基本條件;是黨員隊伍純潔性的基本標準。只有這樣的共產黨組織,才能保證是社會主義過渡性的國企,而不是官僚資本主義的國企,模范地帶領人民實現成熟的社會主義。為此,必須不定期地整頓黨員的信仰、思想、作風,把不信仰共產主義的人勸出黨外。
2、鐵腕手段嚴懲腐敗
開國領袖毛澤東,為黨反腐敗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經驗,有人民贊不絕口的效果。習近平繼承發揚了他的經驗,對腐敗零容忍,長期高壓態勢。人民支持、擁護。
3、毫不留情反官僚主義
開國領袖毛澤東,背著罵名也毫不留情地反對、整治官僚主義,留下了十分寶貴的經驗。為了社會主義,就要繼承他的經驗,只能是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的干部,決不是官老爺。
4、節制資本,減少對國企的腐蝕、滲透
這是二十世紀兩位偉人孫中山、毛澤東的共同治國之策。因為人有自私惡的一面,剛搭建起來的、社會主義“小孩”的過渡性的國企,在泛濫起來的自私自利惡勢力的滲透、進攻、圍剿下,就會被資本主義吃掉,就沒有最終的社會主義,所以,從保衛社會主義過渡性的國企來說,也必須節制資本,少留點狼,絕不能支持狼泛濫成災。
5、發展、建設過渡性的國企
發展、逐步完善,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民主,發展、完善企業最高權力機關的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企業的重大決策,決定,決議,決定企業職工福利等決定。
大膽實踐摸索企業怎么按勞分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