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政策法規 > 閱讀信息
王義桅:如何跟歐洲人講"一帶一路"?
點擊:  作者:王義桅    來源:觀察者網  發布時間:2015-07-17 10:18:02

  

640.webp (4).jpg

 

  6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同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布魯塞爾舉行第十七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正是“一帶一路”與“容克計劃”的對接。遙遠的歐洲人之所以對“一帶一路”充滿興趣,有兩大原因:一是絲綢之路是德國人李希霍芬1877年命名的——迄今國際上對“一帶一路”研究最深入的就是德國智庫,如席勒研究所,可以說,歐洲人擁有絲綢之路的“知識產權”。“一帶一路”的“五通”也學習了歐洲一體化“四通”——商品、資本、勞務、人員自由流通的經驗。二是歐洲人越懷疑和不滿TTIP,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就越感興趣,希望在大西洋關系之外有新的選擇。筆者日前參加保加利亞斯拉夫基金會舉辦的“歐洲向東看”國際研討會,對此就印象深刻。中國與中東歐國家“16+1”合作機制集中納入“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更是互聯互通引領中歐合作務實推進的鮮明寫照。

 

  總體判斷,大凡對中國友好的,便積極評價“一帶一路”;大凡對中國不那么友好的,便多懷疑之。大凡期待從中國崛起獲益的國家,多看重“一帶一路”可能帶來的好處;大凡保守、害怕變化的國家,多質疑“一帶一路”的動機與后果。總體來看,歐洲人對“一帶一路”有兩大期待,一是符合其自身利益——幫助歐洲企業公平競爭進入中國市場和“一帶一路”項目,二是符合其價值觀——人權、民主、法治,借助“一帶一路”提自己要求。

 

 640.webp (5).jpg

  王義桅教授多年深耕于“一帶一路”國家,近期出版新著《“一帶一路”:機遇與挑戰》

 

  筆者曾多次赴歐巡講“一帶一路”,體會到對歐洲人宣介“一帶一路”,要切實注意“十少、十多”:

 

  第一,少講文明歷史,多講現實合作。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交流之路,我們也提出與歐盟致力于建立文明等四大伙伴關系,因此對歐洲人講“一帶一路”,我們也自然把“文明”“歷史”掛在嘴邊。但正如歐盟智庫“歐洲之友”中國問題專家莎達日前對來訪的中聯部代表團坦言的那樣,“歐洲人聽到‘文明’一詞,首先想到昨日輝煌,與帝國興衰相連,因而不舒服”。看來,要多講“一帶一路”給歐洲人就業、經濟增長、再工業化等帶來什么現實利益,才是根本。

 

  第二,少講歐亞,多講東西方。

 

  在今天的歐洲人看來,歐亞是俄羅斯的代名詞。烏克蘭危機之后,歐洲人可謂“談熊色變”,對普京力推的歐亞經濟聯盟十分敏感。因此,“一帶一路”對歐公共外交,要多講東西方合作,少講歐亞大市場。而對俄羅斯、馬其頓、土耳其、伊朗、蒙古這些曾經橫跨歐亞大陸帝國的國家,則可以多講歐亞。此外,《馬可波羅游記》曾流行于歐洲,激發歐洲人擔心中國是否會入侵歐洲的聯想。如今,除了對意大利人以外,“一帶一路”也要慎提馬可波羅。

 

  第三,少講戰略,多講計劃。

 

  現在對“一帶一路”存在“對內講戰略,對外講倡議”的現象,這當然是考慮到內外有別,避免外界對中國戰略企圖的擔憂,且戰略是單方面的。但是,全球化時代很難做到內外有別,而且在歐洲人的概念中,普遍覺得“倡議”太過空洞,不如“計劃”具體,便于參與。歐洲也有許多戰略如“里斯本戰略”的提法,但相比之下,歐洲人對“馬歇爾計劃”更感親近。因此,對歐洲人要多講計劃,不必急于將“一帶一路”與“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撇清。歐洲人民黨智庫馬騰斯中心日前在接待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一帶一路”調研組時,還提出中國“一帶一路”要學習“馬歇爾計劃”,比如在私有化、市場化方面的經驗等。

 

  第四,少講宏觀,多講微觀。

 

  中國人善于宏大敘事,往往上下五千年、縱橫千萬里,但歐洲無此雄心,多關心具體項目。依筆者多次在歐洲宣介“一帶一路”的經驗,歐洲人對“一帶一路”的誤解正如油畫理解中國山水畫:無法企及大寫意之境界!篤信“魔鬼在細節里”,歐洲人對抽象的不那么感興趣,而是更在乎細節和具體,關心自己是否涵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列。這里就存在一個問題,抽象講“一帶一路”,歐洲人不好懂;具體拿所謂新華“一帶一路”地圖講,不在沿線的歐洲國家又抱怨,甚至對你補充說明“一帶一路”堅持“開放、包容”的原則也充耳不聞。結合這兩方面情形,對歐洲人講“一帶一路”,總體上要多寫實,少寫意,對非沿線國家要多寫意,沿線歐洲國家多寫實。

 

  第五,少講結果,多講過程。

 

  隨比利時國王訪問武漢的歐洲友人告訴筆者,歐洲人對“武漢每天不一樣”宣傳口號見了就害怕。歐洲人心態不像中國人那么年輕,擔心變化,害怕不確定性。筆者曾任中國駐歐盟使團外交官,在布魯塞爾工作三年,走訪過歐盟28個成員中的23個,深感歐洲發展也不平衡,對華態度不一。歐洲人心態老而保守,對歐洲人要像對待老人和孩子,多哄著點兒: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和孩子相似之處,就是心態較脆弱,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多對歐洲人講“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實質”。同時,歐洲國家多黨制居多,很羨慕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說中國是“低頭想五年,抬頭想十年,心中想五十年”。因此,對中國人大談“兩個一百年”、“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時,可謂羨慕加嫉妒。歐亞中心主任卡梅隆告訴筆者,中國想得大而長遠(China thinks big and long),讓歐洲人擔心會上“一帶一路”圈套。這樣,我們就不能對歐洲人講“一帶一路”將來給世界帶來什么結果,而照顧歐洲人對程序、規則、法治的鐘情,多講過程:“一帶一路”基于21世紀的全球化與地區合作理念,是綠色、環保、可持續的。

 

  第六,少講頂層設計,多講基層參與。

 

  歐洲社會黨智庫——歐洲進步中心提醒來訪的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一帶一路”調研組,一定要汲取TTIP教訓——歐盟領導人靠頂層設計,走上層路線與美國談判,結果惹急了歐洲人,引發歐洲議會反彈,給歐委會下達談判建議,與美國談判的每條內容都要歐洲議會逐一審議表決,導致進展緩慢。“一帶一路”不能搞中國人習慣的自上而下(Up-dawn)那套,要入鄉隨俗,對歐洲人強調自下而上(button-up),強調基層、地區、行業全程參與,有利于爭取民眾支持和議會批準合作項目,這也是中歐人心相通的重要內涵。

 

  第七,少講推進,多講分工。

 

  推進“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一帶一路”,已成為我們的口頭禪,一些人還對“西進戰略”念茲在茲,不僅讓人擔心,還誤導我們自己。其實,以國內搞經濟建設那套搞“一帶一路”是不行的。對國際社會講,應突出分工、分責。一味推進是軍事擴張行為,強調地緣政治效應,什么改變世界經濟地理和地緣政治格局之類的話,會嚇壞歐洲人。對歐洲人就應多講經濟合作,將安全問題包含在地區治理環節,突出市場分工。對于自己分工參與的項目,歐洲人才放心,才有積極性、責任心。

 

  第八,少講機遇,多講風險。

 

  筆者在米蘭、布魯塞爾、布達斯迪拉伐、索菲亞等地講“一帶一路”給歐洲帶來八大機遇時,歐洲人的普遍反映是——作為過來人,深知擴張之風險,我們過去都未做到,中國今天能做到?因此,對歐洲人講“一帶一路”恐怕還得多講風險,少講機遇——講機遇也多講共同機遇,講風險應對之策,講共擔風險之道。強調“一帶一路”之“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外,還要強調“共擔”。只有戰略才是自己擔風險的,“一帶一路”是地區合作倡議與發展計劃,強調“共擔風險”不僅符合市場化原則和國際規范,還能讓人放心,增強合作的成就感。

 

  第九,少講國別,多講歐洲。

 

  筆者常拿重慶-杜伊斯堡的渝新歐鐵路,講“一帶一路”給歐洲帶來的便利。布魯塞爾的朋友就提醒說,不能突出國別,尤其是德國,因為其他歐洲國家擔心中國就盯著德國等發達經濟體,嫌棄歐洲窮國,如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發展中國家,對此十分敏感。何況希臘債務危機把德國放在火上烤,“笨豬國家”對德國都有情緒呢。甚至像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6+1),可以放在“一帶一路”框架下講,但要強調互聯互通是地區融合之道,尊重歐盟整體治理、法律體系,支持歐洲一體化,避免給人留下中國借助“一帶一路”引誘、分化歐洲的錯覺。

 

  第十,少講中國,多講國際。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深深烙在不少人腦海,甚至將“一帶一路”當作西部大開發的延伸或中國對外援助與經濟擴張。歐洲重要智庫歐洲對外關系委員會(ECFR)就曾發表“一帶一路”是中國新的“大躍進”的報告,正是受到這些輿論的影響。一些人更是對中國主導、爭奪規則制訂權十分上心,甚至把“亞投行”說成是中國的,服務于“一帶一路”的,不僅讓歐洲人擔憂,也有違常識。“一帶一路”是中國的國際、地區合作倡議,并非中國戰略。

 

  這“十少十多”,歸結為一句話,就是要尊重歐洲人的心態和關切,不能以己度人、一廂情愿。不同于中國強政府弱社會模式,歐洲是多層治理產物。向歐洲人宣介“一帶一路”,主張對接“一帶一路”與“容克計劃”時,要多層溝通,既要跟歐盟機構接觸,也要跟歐盟國家接觸;既要跟中央政府接觸,也要跟地方政府接觸;既要跟精英接觸,也要跟民間接觸;既要跟企業接觸,也跟行業接觸,重視行會、商會的作用。只有讓歐洲徹底失望于美國,徹底信賴中國,才能贏得歐洲,而得歐洲者得天下。不妨借鑒歷史上的“老子化胡說”以接納佛教,我們也應強調“一帶一路”對古絲綢之路的繼承與發展,是歐洲價值觀的折射,是歐洲重新塑造世界的機遇。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