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央國企輿情熱點主要圍繞央企降薪、軍工央企證券化加速、央國企合并重組、百余家中企入圍世界500強企業榜等話題。其中,中國移動降薪事件帶動央企降薪輿情熱度升溫,成為本周最大看點。央國企輿情態勢總體平穩。
中國移動降薪方案出臺 央企降薪需重視兩大輿情效應
據報道,中國移動近日正式發布降薪方案,方案顯示,中國移動二級正以上官員年薪將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員降40%,處長一級管理人員降20%。另據了解,中國移動的本輪降薪范圍在處長以上層級,并非之前所傳各級同等比例降薪。
研判與建議:
上半年來,隨著央企薪酬改革的逐步推進,降薪有關話題屢見報端,成為眾多央企輿情管理的重要內容。目前來看,降薪對央企經營管理等方面具有直接和間接兩方面影響:
首先,降薪或將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工作熱忱和積極性,造成人才流失,增大企業經營管理困難。目前,在大部分央企經營領域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前提下,不管全員降薪還是領導層面的降薪,其對企業員工的影響是比較明顯的。“氣可鼓不可泄”,積極宣傳降薪的節支增效、改革圖新等積極意義,維持企業員工思想穩定,是降薪下的首要選擇。
其次,間接影響方面,降薪還存在敏感輿情的放大效應和串并效應,使原有敏感輿情更加復雜,企業輿情環境惡化。一方面,降薪起到“放大作用”,或導致已有負面事件關注度升高,加劇輿論被動,同時誘發內外部輿情隱患。另一方面,降薪或發揮串并效應,使得一些與降薪關聯度本不大的敏感事件,引發輿論與降薪的聯想,使事態復雜化。典型如能源化工企業的安全生產問題等,容易被聯想為降薪導致企業管理水平下滑。
在此條件下,央國企雖無法阻止輿論的聯想,但能通過三方面努力降低輿情風險和隱患:第一,事前評估規避敏感點,切斷可能的輿論聯想渠道;第二,及時引導輿論,消除敏感事件的不確定性,壓縮輿論聯想的空間,有效降低輿論風險。第三,主流觀點對以降薪約束央企高管的效果持保留意見,涉事央企還需適當約束高管言行,防止在敏感事件上的表態等引發輿論爭議。
中船重工軍工資產證券化提速
據報道,中船重工目前已經通過旗下上市公司中國重工實現軍工資產上市,下一步將按照國家部委要求進一步推進軍工資產證券化。中船重工相關人士表示,通過軍工資產證券化在更廣的層面、更多的平臺上實現國有軍工資本和社會資本的融合發展,有可能將軍工資產“分板塊”推向資本市場。
同期,湖南省國企改革首批試點企業之一湘電股份向軍民融合路線的轉型也引發輿論關注。報道稱,湘電股份的控股股東湘電集團計劃通過軍工資產注入,為湘電股份注入軍工資質,使后者借此正式開拓軍品市場,實現業務模式的轉型。
研判與建議:
近期,部分龍頭軍工企業紛紛在軍工資產證券化上或提出發展理念和規劃,或進行實質性資產重組,掀起了一波軍工資產證券化潮流,引發輿論廣泛關注。在輿情風險和隱患方面,因軍工領域的封閉性和敏感性,軍工資產證券化在輿論場也存在國有資產流失和軍事秘密泄露等方面擔憂。這兩方面問題均較為敏感,容易引發媒體關注,給企業造成不利輿論影響。
目前,軍工資產證券化在西方國家已經得到成熟的運用,被證明是軍工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在我國自身條件來看,軍工資產證券化可以拓寬軍工企業融資渠道,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解決制約軍工產業發展的資金瓶頸。通過并購重組可以進行產業整合、降低發展成本、減少重復建設的浪費。因此可以說,證券化是軍工資產的發展大勢。
這一過程中,軍工企業和與其有合作關系的企業,首先應加強軍工資產證券化對推動軍工企業結構重組,借力資本市場實現跨越發展,促進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積極意義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基本面;同時,也應加強國資監管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規范等方面宣傳,化解公眾疑慮,維護企業輿論環境。
央國企合并重組 輿情應對當以事實說話
近日,《法治周末》推出報道,討論“央企參與一帶一路面臨的挑戰與國際化經營”等話題,引發輿論關注。多位專家在報道中表示,央企在走向國際化經營的過程中采取合并的方法,有利于拓展海外市場、增強競爭力,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例如有可能遭到國外反壟斷調查、大而不強等。網民對合并重組的潛在弊病也有較高關注。
研判與建議:
總體而言,輿論對央國企合并重組的共識較高,主流觀點認為,以合并重組獲得更強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是在當前改革局勢下,縮小國際競爭中央企在規模和發言權上的差距的最有效辦法。與此同時,輿論對合并重組提升競爭力的做法存在的潛在弊端和危險也有充分認識,如目前較普遍的對于合并重組加劇壟斷,導致國內國外服務不平衡等,類似觀點容易借助熱點事件升級為負面輿情。因此,央國企合并重組首先需在提升自身服務質量上下功夫,合并重組在“做大”之外,還須“做強”、“做優”,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在輿情引導上,央國企應注重以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等事實說話,緩解輿論質疑。
106家中企入圍財富世界500強 輿情環境不樂觀
據報道,《財富》雜志社官方網站7月22日晚公布了2015年度《財富》世界500強排名,有106家中國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其中,中國石化以4468.11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在世界500強排名中列第2位。位居排行榜前10的另外兩家中企是中石油和國家電網。
同時,世界500強中的虧損50強榜單也引發輿論關注。其中,中國鋁業、中國化工等14家中企上榜,占比高于中企入選世界500強的比例。榜單顯示,鋼鐵金屬和煤炭能源成為虧損最為嚴重的兩類企業。
研判與建議:
最新世界500強企業榜單中,中國企業占比超五分之一,僅次于美國,超越日本、德國、英國等老牌工業強國。但這一看起來正面的消息在輿論場卻沒有引發過多積極解讀,反倒再度引發網民和部分意見領袖對央國企壟斷和經濟結構等方面的質疑。類似的輿情演變規律值得央國企重視。
輿論認為,該榜單按照營收排名的計算方式,以經營規模為主要考察對象,是中國企業在榜單中占比較大的主要因素之一。能源、鋼鐵金屬等領域央國企龐大的體量更有利于入選,但相關企業同時也成為虧損大頭讓人難言樂觀。同時,入選世界500強的中企,民營企業占比較低,且精密制造、科技創新類企業較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緊迫性。
從傳播角度看,《財富》此次發布世界500強排名引發負面輿論觀感的主要原因是,網絡輿論對央國企壟斷、低效等方面的負面認識依然比較穩定,此次排名成為輿論借機宣泄情緒的出口。涉事企業應對這一輿情環境有充分認識,避免宣傳工作觸及傳播敏感點造成輿論被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