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召開的高等教育改革創新座談會上強調,建設高水平大學要充分調動廣大教學和科研人員的積極性。而在15日考察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時,李克強詢問了科研經費中“人頭費”比例,得知該院僅占30%后,總理說,基礎科研關鍵靠智力,發達國家這方面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其“人頭費”占比很高,數學研究甚至達80%-90%。科研“人頭費”不要管得太死,否則很難吸引一流人才。
這都指向如何給科研人員更多經費使用權的問題。在這方面,我國的科研經費管理曾經面臨兩難處境:給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自主權,擔心科研經費被濫用、侵占;而嚴格限制科研經費的使用,則影響科研人員積極性,還違反科研經費規律,導致更大的經費浪費,比如購買并不需要的設備,以對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問題在于,我國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以及教師考核評價制度。要給高校科研人員更大的經費使用權,把更多經費用到人身上,而不是“物”上,需要改革我國高校的薪酬制度和教師考核評價體系。
發達國家的科研經費,確實有很大比例用到“人頭”上,但是,這不是用到提高項目負責人的收入待遇上,不是我國科研經費管理中的“提成”,而是用于資助研究生(主要是博士生)、聘請訪問學者上,參與科研項目的高校教師,并不從科研項目中領取薪酬(提成),他們的待遇,通過年薪制保障。就是有教授在大學里拿9個月年薪,也只能在科研項目中領取其余3個月的薪酬,總年薪不能超過約定年薪。這種年薪制,保障了教師的待遇,與此同時,也防止教師靠申請課題“致富”。另外,科研人員所有的科研經費開支,包括每個細目,都向師生和社會公眾公開,接受監督——不僅科研經費如此,所有辦學的財務信息,都全部公開。
而我國高校教師的薪酬制度,卻大多不是年薪制,而實行的是基本工資+津貼+獎金的制度,其中,津貼、獎金,主要來自教師申請的課題,所謂課題經費“提成”,換言之,教師們要靠課題經費養活自己、提高自己的待遇。這帶來兩方面問題,一是教師申請課題,并不完全出于學術研究興趣,很多時候是為了生存,學術變得很功利;二是申請到課題,還沒有開展研究,部分經費就進了申請者的腰包,在國家嚴控提成比例之后,有的教師就把精力用到怎樣折騰經費上。近年來,對于科研經費被擠占、浪費,媒體多有報道,科研人員貪污、侵占科研經費,也成為職務犯罪的高發領域。
針對科研經費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國家科研管理部門,嚴格科研立項審批,并加強科研經費使用過程管理,但是,這并沒有堵住科研經費漏洞,反而約束了科研人員的人手,很多科研人員把精力用到研究如何報銷上。這是行政治理思路,只能強化對科研的行政監管。要給科研人員經費自主權,又避免科研經費被濫用、揮霍、擠占,只有實行以學術為本的管理。具體來說,要借鑒國外對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實行年薪制和學術同行評價的辦法,進行教師薪酬制度改革和教師評價制度改革。如果不改革基本的薪酬制度和評價制度,只是局部借鑒國外大學的某些做法,這些做法很可能發生變異。
從我國對教育和科研的投入水平看,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已超過GDP的4%,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也達GDP的2%——已經完全有條件對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實行年薪制,當年靠科研提成來吸引教師、科研人員搞科研的做法已經過時。要讓不斷增加的科研經費投入,產出一流的研究成果,這需要激發科研人員的學術理想,而這必須讓學術擺脫行政化與功利化,年薪制與學術同行評價,這就是擺脫行政化與功利化的基本制度,應加快推進改革。這也是我國提出的行政放權改革的重要內容。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