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九三學社市委舉行上海高校論壇第56次會議,來自本市各高校的九三學社社員們就“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問題激蕩起頭腦風暴。
去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強調要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激發高校內生動力和活力,推動一批高水平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世界一流大學是一個國家強盛的標志,發達國家大多擁有世界一流大學。我國要提高綜合國力必須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必須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以全面提高我國的科技、教育的國際競爭力。
但是“雙一流”建設卻存在著不容回避的難題和障礙。一流學科建設標準難以制定就是一個較為突出的難點。通過梳理國內外具有代表性評價指標體系,來自九三學社上海財經大學支社的廖穎林認為,當前主流的學科評價往往從兩個層面展開,一個層面是學術層面,另一個層面是實踐層面。應當效仿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和《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排名等國外先進經驗,將兩個層面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僅包括學術聲譽、研究實力等反映學科學術水平的指標,還要包括畢業生質量、學生選擇、學生成功等反映實踐能力的指標。
“現在流行的大學排行榜并不能完全承擔這一職能。”來自九三學社東華大學委員會的方建安卻有不同意見。他說,排行榜無法將一些大學內涵發展狀態的因素排位出來,如體制機制、大學文化等內涵因素是難以用量化方式作簡單排名,而這些內涵因素對于一流學科建設又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相關部門應科學設定一整套適應中國國情的、更能反映各高校學科真實情況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
以立足本校實際為出發點,謀求學科特色發展;以一流師資建設為抓手,助推創新人才培養;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引領科技創新;以高端智庫建設為端口,促進優質社會服務,是方建安所探求的實現“雙一流”建設路徑。
能否以開源、開放為導向,逐步建成一體化的智能高校信息平臺?來自九三學社同濟大學經管支社的郭孔穎建議,一流的信息系統對于“雙一流”大學的建設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他建議以大數據、云計算為基礎,改革高校信息系統管理機制,重新規劃高校信息系統,逐步建立一個數據、功能與界面均一體化的智能高校信息平臺,從而改變高校信息系統建設被單一供應商綁架的局面,解決信息孤島林立、用戶界面繁多、用戶重復填表等問題,使用戶對于能夠獲得的信息、服務一目了然,以此助推我國“雙一流”大學的建設。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