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相繼制定出臺了容錯糾錯機制,鼓勵黨員干部改革創新、擔當作為,引起各界關注和媒體熱議。筆者認為制定好、落實好容錯糾錯機制需要正確把握處理好四個方面的辯證關系。
正確把握和處理容錯與糾錯的關系
容錯是手段,是為了保護大膽創新、銳意進取的干部,有利于激勵黨員干部勇于擔當、大膽創新、積極作為;糾錯是目的,是建立配套的糾錯機制,促使黨員干部在“犯錯”后,認真查找癥結所在,及時發現錯誤、中止錯誤,避免重蹈覆轍、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給黨和國家的事業造成更大損失。容錯不代表可以一直犯錯,有錯誤必須立即糾正,有錯不糾,即為失職;只容不糾,就是放任。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既敢于容錯又積極糾錯,才能發揮預期作用,引導干部既勇于擔當、大膽創新,又注意改正錯誤、少走彎路。
正確把握和處理容錯與縱錯的關系
要準確把握容錯的度,不能跨過可容的界限,過度容錯就會變成縱錯。如果容錯免責的門檻設定太過抽象和寬松,容錯機制很可能變成一個筐,成為某些有過錯官員免責的“擋箭牌”。容錯免責要堅持陽光操作,申請、核實、認定、公示和報備等流程要嚴格細化,接受群眾監督。建立科學有效的評估機制。制定完備的權責清單和負面清單,重大事項必要時應當邀請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委員會進行評估,對責任人的動機、決策程序、執行過程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查清錯誤原因,弄清損失大小、危害程度。建立容錯糾錯復核機制。由上級主管部門進行定期復核檢查,對在制度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偏差或問題要予以糾正,并視情節對具體執行人員給予問責。
正確把握和處理容錯免責與從嚴執紀問責的關系
應當注意,容錯免責是嚴格執紀問責前提下的容錯免責,沒有從嚴執紀問責,也就不存在從寬容錯問題,容錯免責只是從嚴執紀過程中應該考慮和把握的一個特殊情況和問題。從嚴執紀問責是為了維護紀律的權威,懲戒“不干事”“干錯事”的黨員干部;容錯免責是從嚴執紀問責的一個方面,是為了更加嚴格、更加科學、更加客觀公正地執紀問責,為的是“既不放過一個壞人,也不冤枉一個好人”。二者目的都是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推動黨員干部切實把責任扛起來,積極糾正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誤”,確保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
正確把握和處理“三個區分”之間的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要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要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其內在邏輯關系,真正把“三個區分”落到實處。首先看程度,將失誤、錯誤與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二要看動機,是為公的無意過失,還是為己的謀取私利,把敢想敢干與胡干蠻干區分開來,把固步自封與謹慎前行區分開來;三要看條件,是因為客觀條件不具備導致的失誤和錯誤,還是主觀故意的違紀違法行為;四要看程序,是否經過集體民主決策,是否經過調研論證和風險評估;五要看政策,是否符合國家改革方向,是否有關政策法規明令禁止;六要看后果,有無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損失。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