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僅是某一學科或某一行業的技術革新,它是一場影響全社會全人類的科技革命。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說,這場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態勢向我們席卷而來,它發展速度之快、范圍之廣、程度之深絲毫不遜于前三次工業革命。
18世紀以來,以科技進步為基礎的三次工業革命,為人類社會帶來了顛覆性的變革。科技的爆炸式發展,如潘多拉魔盒一般,在極大的改善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條件之外,同樣也帶來了未知的危機與挑戰。在前幾萬年,人類科技增長的速度緩慢到一代人看不到明顯的結果;在最近一百年,一個人一生內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科技的巨大進步;而從二十一世紀開始,大概每三到五年就會發生與此前人類有史以來科技進步的成果總和類似的變化;而在我們有生之年,科技進步的速度將超出個人的理解能力極限(科技進入魔法階段)。瑞·庫茨維爾對于科技歷史所做出的分析讓他得出了關于科技的增長以幾何級數進行的結論,他把這個結論稱作“加速度回報定律”。Morris等人對東西方人類社會發展歷史軌跡進行了大量研究,并量化為人類社會發展指數,同樣也表現出了爆炸式的趨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但與科技發展正相關的不僅是人類的生活質量、平均壽命、財富這些美好的字眼,同樣也有難以預知問題和災難。
我們不應妖魔化科技進步,但也不應放松對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相關危機的警惕。前三次工業革命,已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首先,最突出的是資源及環境問題,從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全球人口總量以及化石燃料的碳排放量,同樣符合圖一所示的發展規律。在這兩個世紀的時間里,科技的發展也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繁盛,不斷的有新的商品和新的需求被逐利的資本家創造出來,人們在衣食住行得到滿足和改善的同時,卻也難以避免的開始過度追求物質享受:越來越大的房子和電視、奢侈的衣服和汽車、精美的食品和玩具。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對資源能源的掠奪和對環境承載能力的透支上。如今的人們已經越來越意識到可持續問題的重要性,在即將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勢必會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排放,并伴隨環境的治理和新型清潔能源的開發。但我們仍然需要警惕炒作概念的技術堆砌,大膽假設而小心求證。例如新能源汽車的領軍品牌特斯拉,因為其完全使用清潔的電力資源,在美國能享受聯邦政府高達7500美元的購置優惠,但在新加坡卻被開出了使用化石能源的車輛才會有“排放超標”的罰單,這是因為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認為特斯拉電動車在使用時所消耗的電能,換算為火力發電所產生的排放時,甚至高于同級別燃油車輛。同樣,在我國如今大肆流行的電動車,也存在類似問題。這也反應出,目前我們急需形成科學準確,能夠反映產品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的評價方法,來客觀的衡量新技術、新產品的環境效益,而非簡單的炒作概念。
另一方面,在科技發展的同時,我們是否做好了相應的文化、教育、司法以及意識形態的準備。第一次工業革命催生了資本主義,封建王朝的帝王們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資本主義無約束的肆意發展,則催生了對烏托邦和共產主義的構想。而這樣的轉變往往不是和平自然的,歷史的車輪碾過時,那些大時代的理想和奮斗固然波瀾壯闊,其下的血腥和丑惡更是民族之殤人類之殤。即將到來的技術革命浪潮,會對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造成深遠影響,現有的政治、經濟、宗教、文藝體系都可能會產生巨大的變化,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去面對這樣的沖擊。譬如,隨著制造業的智能化、自動化、信息化以及人工智能的介入,會有更多的人力從體力勞動甚至腦力勞動中釋放出來,那么這些從工作中“解放”出來的人怎樣安置。當今的世界已經面臨這樣的問題,金豬四國的失業青年,美國的底層黑人,歐洲的敘利亞難民,在現行的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下,這些人的基本生存和生活是可以得到有效保障的,但仍然引發了各類社會問題。科技的發展終究還是要為人服務,以人為本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技術革命,更需要理論和哲學層次的智慧。阿西莫夫在其著名科幻小說集《我,機器人》中提出了機器人三大定律,由此引領發展出了“機械倫理學”并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劉慈欣在《三體》中探討了人類與外星文明的相處模式及宇宙的“叢林法則”。雖然只是文學作品,但也顯示出了人類對科技發展的看法,正如電影《我,機器人》的主演威爾史密斯所說:機器人沒有問題,科技本身也不是問題,人類邏輯的極限才是真正的問題。
正視危機并不是要裹足不前,每一次面對未知探索未知的勇氣和智慧正是人類之光,不畏懼更不驕矜,面對將要到來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