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兩會的大幕已經拉開,政協委員們帶著建議與提案上京,準備共商國是。
今年是香港回歸的20周年,港區政協委員的提案不免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據環球時報3月6日報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副主席彭長緯5日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他帶來了“如何提升香港公民的國民身份認同”的提案,希望國家能給港澳公民“無差別國民待遇”。
全國政協委員、民建聯副主席彭長維(資料圖)
在兩會開幕之前,香港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2月24日召開記者會時,民建聯幾名代表委員共同公布了6方面、共24條建議及提案,其中包括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高身份認同、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打擊跨境罪案、治理海上及空氣污染,以及保障水質與食物安排等。
環球時報報道稱,彭長緯在3月5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希望香港公民能在生活上跟內地完全打通。他以香港人購買內地高鐵票為例,“(港人)身份證上是繁體字,但繁體字進入不了內地購票系統,會拿不到票”。
彭長緯希望國家能給港澳公民“無差別國民待遇”。他提出,5日在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全國要在年內取消漫游費,他希望港澳也能包括在內,取消長途和漫游費。
彭長緯還說,“比如香港公民也應該能考內地公務員、參軍、在法院任職,福利、醫療都應該有相應安排”。他表示,這些都是體現“一國”的措施,可以讓港人享受“無差別國民待遇”。
此前,在被問到是否認為港人會有興趣入伍參軍時,彭長緯答稱,“一定有”。他表示,他曾探訪過在北京留學的香港學生,有修讀國際外交的學生十分有興趣入伍。
在加強香港與內地兩地交流方面,彭長緯5日說,除了兩地學校、青年的交流,內地企業家也應多來香港。“不少香港人以為深圳很落后,這是存在很久的觀念,一下子扭不過來。所以要多一些企業家來香港講講內地的發展”。
2015年兩會期間,彭長緯接受香港大公報專訪
在上個月24日記者會上,彭長緯表示,今年是香港回歸20周年,但香港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并沒有增加,更發生了占中、旺角暴亂等分離思想。因此他還建議要加強推廣中國傳統文化,將更多內地的珍貴歷史文物運到香港,作公開展覽。
此外他還希望,能讓香港中學生更全面和深入地參與國家的航天發展項目,在航天專家的指導下,研制衛星并發射上太空。
據了解,彭長緯是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民建聯副主席,香港沙田區議會副主席。從1991年起,他就任沙田區議員。曾經還任香港環境保護運動委員會委員、區域市政局議員、臨時區域市政局議員等職務。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