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華外國人的超國民待遇和其高調甚至囂張的態度,引起了廣大網民的極大關注和憤慨。這些問題不但損害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嚴重降低大家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對我們的國家形象也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采取掩耳盜鈴的方式忽視這類問題存在,是極其不負責任的表現。據網友不完全統計,引發全民關注的至少有以下事例:
1輾轉多國回到上海的英國籍女婿不愿集中隔離,社區人員不但提供了貼心服務,還動員其上海家人進行逆向隔離。
2 上海某隔離點工作人員為近20個德國人加床加沙發,提供咖啡、面包、果醬、浴巾、水杯、礦泉水,以及刀叉、紅酒、披薩、吃西餐的專用餐巾等個性化服務,甚至連夜給他們運送要喝的礦泉水。
3 南京為684個外國人提供一對一的全方位暖心服務,面包確保每天吃新鮮的,桶裝純凈水要幫他一桶一桶從小區門口扛到樓上,有買了大物件的,派兩個人抬上4樓、送進家里,有愛淘寶的,就一天幫他送20多趟。
4一名外籍男子返回北京市朝陽區住所后,在自行居家隔離期間不聽居委會和警方勸誡,多次不戴口罩沖出房門,還私拆報警設備。
5西安市南飛鴻廣場一名外籍男子拒絕戴口罩,并且侮辱、攻擊商場防疫人員。
6 CBA一名外援集中隔離期間由于“過度疲憊”“過于思念家人”,在凌晨3點大鬧酒店,辱罵工作人員和對他勸阻的其他隔離人員。
7青島嶗山某社區組織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時,3名外國人直接插隊,把中國人的表格扔到地上并叫囂:中國人出去!而社區工作則要中國人給外籍人士“一個面子”。
8 廣州市某醫院ICU一名護士請一外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抽血檢查時,不但沒有得到配合,還被其推倒在地毆打并咬傷臉部,經法醫鑒定為輕微傷。網傳該ICU主任要求被打護士閉嘴。
不數不知道,一數真是嚇一跳,而且這還只是網絡廣泛報道的部分事跡,如果要再仔細搜集的話,可能更多。這一連串事跡,一個接一個,從網民的反應看,每一個事例都讓人們把八國聯軍、上海租界回想了一遍,義憤填膺地把走狗、缺鈣、膝蓋軟了、跪久了站不起來等詞句重復一遍又一遍,除了網民和自媒體群情激奮外,許多主流大媒體都進行了多次譴責和表態,結果事情還是那個樣。
這是為什么?是像網友所斥責的那樣:有關部門太軟弱,有些人太賤?原因真是這么簡單那就好解決了,直接把那些軟弱的人換掉就行了。但事情并不像我們看到的那么簡單。
關于有關部門的立場問題,外交部有關部門負責人針對疫情期間在華外國人的待遇問題多次強調:“中國對外國公民和本國公民一視同仁,無差別地執行相應措施”。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答記者關于此類問題的提問時指出,她對此心里非常難過,并且強調所有在華外國公民都應該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和各地疫情相關規定,對于那些拒絕執行防疫措施,擾亂防疫秩序,危害公共健康和安全的外國人,中國有關部門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因此,說政府部門軟弱,故意放縱外國人是不可能的。
至于說有些人下賤、軟骨頭也缺乏依據。每個人都有起碼的自尊,不會毫無目的地去迎合屈就別人,更別說素不相識的外國人。就算某些外國人有錢有勢,一次服務保障,也不可能從外國人那里得到額外的利益。而且,這些工作人員都是經過考核選拔,素質不會低于社會的平均值,絕大部分人所譴責厭惡的事他們也不會主動去干。
看起來表面、直接的原因不可能存在,但事情的發展確實又是這么一個結果,那么一定存在更深層次的原因。
馬克思認為,物質利益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列寧也曾指出,物質利益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整個世界觀的基礎。從某種意義上講,利益邏輯是最深刻的邏輯,一切事物都能以此邏輯來分析其來源及發展走向。運用利益邏輯分析外國人在我國超國民待遇的雙方互動關系,原因可以一目了然,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在這一系列事件中,有關職能部門(單位)與外國人之間構成了推動事件發展的互動關系。其中,外國人是主動的,比如,外國人不服從隔離規定、外國人插隊、外國人打人等等;國內職能部門或人員是被動的,被要求提供額外服務、被騷擾、被襲擊。
為什么外國人到了中國會主動鬧事,提出他在本國不敢提也不可能得到滿足的要求?答案是利益驅動。只有主動鬧,才能獲得額外利益,如果循規蹈矩,只能得到平均收益。應該說,能夠飄洋過海到國外學習工作的人,一般都具有很強的觀察和適應能力。這些到了我國的外國人,發現我國在某些方面存在“按鬧分配”的社會習性以及對外國人的制度慣性后,自然會為了利益而鬧鬧不休。
為什么國內某些部門碰到中國人時能夠嚴格把關,遇到外國人卻網開一面?也是利益使然,并不是這些部門政治覺悟有多高,能夠主動站在國家外交上看問題。在正常的社會管理中,穩定和按部就班是最大的規矩,基層尤其如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是很多基層管理者的心態。在前幾年全城幫日本人找丟失的自行車,福州某大學外國留學生襲擊交警被寬大處理等事件中,網絡中也是一片譴責之聲,也有人站出來為一線人員叫屈,以自身經歷說明在中國拘留處理一個外國人有多難,成本有多大。因此,在規章制度和工作程序沒有大的改革的前提下,很多領導者會根據成本將這類情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是為這些人辯白,有些人當然很自私,但也不要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任何人,不要強求個人利益為國家或社會利益買單,畢竟每個人背后都是一個家庭,都有掙錢的需要和升遷的愿望,就像每個成年人都有為了工作而隱忍和負重。當然,這兩者的層次并不一樣。
既然基層缺乏主動處理外國人違法違規的積極性且程序繁瑣,能不能從高處著手,下放權力,簡化程序,加大處理力度?這可能是將來要干的事,但現在肯定不是時候。隨便舉一例子。4月1日,有外國記者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有些中國的超市、健身房、酒吧、酒店、SPA以防疫為理由拒絕接待外國人,這是針對中國國民在海外被妖魔化的報復行為嗎?華春瑩只好告訴他,在當前疫情形勢下,這類公共場所應該是不開放的。你想,因為正當的防疫措施而關門歇業,某些人都能解讀為報復行為,還有什么不能當成抹黑工具的。
這么說,這事就沒法解決了?只能靠網絡熱度,關注一起解決一起?辦法當然有。實話實說,外國人超國民待遇的問題已經在多個方面存在多年,以前曾經多次引發熱議,只不過現在因為疫情更加受到關注。對于這類持續存在的疑難問題,一時沒有很好的抓手和措施的話,依靠群眾,問計于群眾是最好的辦法。畢竟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現在能夠很好地控制疫情,取得初步勝利,靠的也是人民群眾的創造力和能動力。因此有必要發起一場解決外國人超國民待遇問題的群眾活動。這個活動可以由某個民間團體或組織發起,也可以是無中心的分布式自發行動。由于這類問題主要是因外國人提出不合理要求引起的,因此活動的主題就是幫助來華學習工作的外國朋友樹立正確的權利觀。活動的具體籌劃有許多細節,總體上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一是要把國內職能部門與外國人結合起來。以前出了這類事群眾們總是罵國內的職能部門,給他們施加壓力,而鬧事的外國人總是超然于事態之外,一般情況下頂多手寫個檢討,網上道個謙。從前文的分析看,這種做法有失偏頗,當前形勢下也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在保持對職能部門關注的前提下,也要加大對有關外國人后續處理的關注。
二是要把正面宣揚和反面曝光結合起來。實事求是地說,到我國學習工作的外國人大部分都遵紀守法,真誠寬容,以鬧求利甚至囂張跋扈的只是少數。對于整個在華的外國人群體來說,這些少數人也是他們所反感的,損害了他們的整體形象。因此,在活動過程中,不但要把那些惡劣行徑曝光出來,也要積極宣傳外國人中的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良好行為。
三是要把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目前許多此類事件的關注和解決,主要是通過線上的活動。線上活動有傳播廣、影響快的特點,也熱點消散快、持續效果差的缺點。而且,許多外國人并不太關注國內的網絡,線上的熱度有時與他們絕緣。因此,在保持線上力度的同時,還應加大線下現場活動的力度,在外國人學習、工作、生活比較多的學校、單位、社區,組織開展多種活動,引導正面行為,約束負面行為。
四是要把中國群眾與外國群眾結合起來。搞這個活動不能是國內群眾“剃頭挑子一頭熱”,必須要把在華的外國群眾也擺進來,因為主要是解決他們的問題。入鄉隨俗,是每一個到國外學習、工作、生活的人的第一守則。要教育引導來華的外國人適應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和道德風尚,不要讓他們拿什么“自由、個性”作為破壞規則的幌子。因為,某些人真的是以這個為幌子。要形成一定的氛圍,使外國朋友真正重視中國、了解中國、尊重中國,主動融入中國。
搞這么一個群眾活動,絕對是有利無弊。起碼可以減輕職能部門的壓力,增強解決此類問題的動力,維護社會安全穩定,激發群眾的愛國熱情,提高來華外國人整體形象等等。好處很多,不一一列舉,當然,如果真有人非要曲解成什么“挑起中國人與外國人的矛盾”,那也沒有辦法,只好讓人看看他的底色。
來源:昆侖策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