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資料庫 > 他山之石 > 閱讀信息
美國如何迎戰網絡戰時代
點擊:  作者:郝葉力    來源:中國國防報-軍事特刊  發布時間:2016-02-22 09:42:08

 

         強權國家要想實現帝國夢想,100年前是發動世界大戰,50年前是籌劃核大戰,現在則是策動網絡戰

美國如何迎戰網絡戰時代

 

 

核心提示

近年來,美國采取多項舉措加快網絡戰的發展。奧巴馬政府上臺以后,更是連續打出八個一組合拳,提升網絡戰能力。

由于美國在網絡空間秉持絕對安全的理念,這不僅會加劇美國的不安全感,而且還會在客觀上誘發不安定因素,造成網絡空間態勢的不穩定。

近日,外媒報道美軍在網絡戰方面的最新進展:美軍已經花了5年時間開發先進的網絡武器和數字作戰能力,可能很快就會將這些武器進行更公開部署,并考慮未來數年建立網絡民兵。美國加快網絡戰發展的舉措值得我們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

網絡戰時代已經到來

今天,全世界1/3人口使用國際互聯網,數十億人接受著網絡提供的各種服務。網絡戰的到來是不可阻擋的歷史必然,網絡革命也正在重塑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新格局。

多個領域迎來網絡戰。網絡戰已經突破傳統戰爭領域,使戰爭名副其實地在經濟、政治、軍事多個領域展開。一是經濟領域的網絡戰攻勢凌厲。特別是金融領域的網絡戰,被形容為現代版的搶銀行。二是政治領域的網絡戰愈演愈烈。社交網絡作為政治變革的工具體現了驚人的威力。從西亞北非動亂到華爾街之秋,處處都有社交網絡參與其中、推波助瀾。信息化條件下,網絡滲透的破壞力甚至超過軍事干預。三是軍事領域的網絡戰初試鋒芒。網絡改變了傳統戰爭模式,從海灣戰爭預埋病毒攻擊、到俄格沖突動用網絡蜂群攻擊,每一場戰爭都有網絡戰影子

網絡戰成為信息時代的原子彈。蘭德公司研究提出:工業時代的戰略戰是核戰爭,信息時代的戰略戰主要是網絡戰。網絡戰為什么能與核戰爭比肩?因為二者在裂變反應和破壞效果上極具相似之處。如果把計算機網絡抽象為點和線的編織,點就是計算機和路由器,線則是四通八達的網絡信道和TCP/IP傳輸協議,而木馬、蠕蟲等網絡病毒正是網絡中潛在的。網絡中的病毒為什么會產生裂變?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計算機體系結構的固有缺陷給病毒的產生提供了土壤和溫床。網絡戰的武器是木馬、蠕蟲(其實質是惡意代碼)等病毒。惡意代碼之所以能夠肆虐,是因為系統內存在可利用的漏洞,而漏洞的本源在于計算機采用的馮·諾依曼體系結構的先天不足。其原理是把數據和程序都統一存儲在讀寫存儲器(RAM)內,數據是可以讀寫的,程序也是可以改變的。當今世界發生的網絡安全事件,50%以上被利用的漏洞主要是源于這個機理。二是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為病毒的裂變提供了途徑和橋梁。《網絡戰:國家安全的下一個威脅及對策》一書明確指出,互聯網存在五大缺陷:脆弱的域名服務系統、不經過驗證的路由協議、不進行審查的惡意流量、非集中式的網絡結構以及明文傳送。這些缺陷一旦被利用,就可能形成對網絡的攻擊洪流,其作用類似于大規模毀傷性武器,威力不亞于工業時代的原子彈

在時代更迭、戰爭演變的進程中,誰能夠率先把關注點從人類活動的傳統領域轉入新的重要領域,誰就能獲得巨大戰略利益。可以說,21世紀掌握制網權與19世紀掌握制海權、20世紀掌握制空權一樣具有決定意義。

美國加快網絡戰發展的主要舉措

依靠網絡運營商競選成功的奧巴馬,對網絡空間的建設非常重視,一上臺就發表了“5·29”講話,認為保護網絡基礎設施將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的第一要務。在任期間,奧巴馬連續打出了八個一組合拳,使美國網絡戰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一是推出一個報告。其在《網絡空間安全政策評估報告》中強調:網絡戰事關國家安全、影響社會穩定、關乎經濟發展、決定戰爭勝負。

二是強化一個戰略。其確立了以核武器的威懾戰略、太空的搶先戰略、網絡的控制戰略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國家安全戰略。

三是組建一個司令部。2009年,美軍成立了以指揮網絡戰為主要職能的網絡空間司令部。20135月,美軍在各戰區總部組建聯合網絡中心,其網絡戰指揮體系日漸完善。同時,美軍還計劃將網絡空間司令部升格為正式的作戰司令部,使其成為與其他戰區司令部平級的機構。此舉將直接縮短美國網絡戰部隊與軍方最高層的指揮鏈。

四是制定一個路線圖。2010年,美陸軍正式出臺《網絡空間作戰能力構想》,這被認為是美軍制定的首份網絡作戰能力發展路線圖。

五是啟動一個靶場。2009年,美國防部啟動了國家網絡靶場項目,2012年正式交付使用,美國網絡戰演習訓練、武器測評擁有了逼真環境。

六是研發一系列武器。美軍已研發儲備了2000多種病毒武器,這些武器逐漸向體系化方向發展。主要有以震網病毒、數字大炮為代表的阻癱戰武器,以火焰”“高斯病毒為代表的情報戰武器和以影子網絡”“數字水軍為代表的心理戰武器。

七是策劃系列演習。從2006年到現在,美國已經組織了多次跨界跨國跨域網絡風暴演習。每一次都把互聯網列為攻防目標,瞄準的都是金融、交通、電力、能源、通信等關鍵基礎設施。這揭示了網絡空間的主戰場,是開放的國際互聯網而不是封閉的戰術網。

八是扶持一批社交網站。把推特”“臉書等一批社交網站變為干涉他國內政的戰略利器。這是組合拳中的一記重拳。20132月,在突尼斯、埃及政府被反對派推翻后,奧巴馬充分肯定了推特”“臉譜等網絡公司在其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據統計,僅臉譜社交網站的全球用戶已超過13億。

發表網絡戰宣言。奧巴馬執政后的舉措,表明美國已經正式將網絡戰納入戰爭范疇,把網絡空間列為新的作戰域,這反映出美國對未來戰爭的超前預測和搶先設計。其深層動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確保自身網絡安全———反映了美國對其信息安全的擔憂。二是確保全球網絡霸權———反映了美國戰爭的新理念。

2014年,美軍實案化推進《網絡空間作戰規則》和《網絡空間作戰聯合條令》,牽動國際戰略競爭向互聯網這一新全球公域聚焦。美國這些從國內到國際、從動網到動武、從宣言到行動、從殖民土地到殖民思想的行動舉措,反映出美國企圖通過互聯網,用美式價值觀格式化整個世界。正如一位記者所說:現代美國殖民的是思想,而不是土地

20154月,美國又發布了新版網絡戰略報告,對2011年美國國防部出臺的《網絡空間行動戰略報告》進行了全面修訂。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新變化:

一是為提升網絡力量建設重要地位提供新的依據。該報告進一步把美國在網絡空間的威脅上升為第一層級的威脅。同時,該報告還將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視為美國潛在的網絡對手,這是其對網絡威脅形勢做出的最新、最嚴峻的判斷。

二是為加快網絡戰力量建設提供新的指導。報告重點明確了國防部在網絡空間的三大任務和五大目標,并進一步細化133支網絡戰分隊的建設目標。

三是為維持全面的軍事優勢打造新的支柱。報告明確提出,當美國面臨針對美國本土或美國在網絡空間利益的攻擊時,美軍可以進行網絡作戰,實施網絡攻擊。這是此次網絡空間戰略最重要的調整。未來,美軍將把網絡攻擊作為重要的作戰手段使用。這是美國在網絡空間動網就動武理念的主要體現。

四是為重塑國際網絡體系創造新條件。報告強調,對內重點加強軍民協同;對外重點發展與盟友合作。合作的主要目標是分擔成本和風險,推行對美有利的國際行為準則,搶奪網絡空間規則制定的話語權和主導權。

 

 

美國加快網絡戰發展的三個關鍵支柱

美國加快網絡戰發展有三個關鍵性支柱:

技術支柱。棱鏡門事件進一步證實美國對全球網絡的監控達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美國占據了產業鏈上游,從基礎芯片到硬件應用,從操作系統到商用軟件,美都具有絕對的技術優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和信息鏈。技術領域的壓倒性優勢和在眾多核心市場的壟斷地位是美國能加快網絡戰發展的關鍵。

話語支柱。美國在網絡空間強大的行動能力決定了其在網絡外交上強大的話語權。無論它在網絡空間展現怎樣的雙重標準,都能在強大的話語支撐下影響全球輿論空間。要是沒有棱鏡門事件的出現,美國已在全球制造出兩個已經成為真理的謊言:第一,西方是網絡攻擊受害者;第二,中國是網絡攻擊源。這在國際社會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國家形象、信譽和國際地位,嚴重影響了中國的高科技出口,達到了利用貿易保護和WTO規則博弈難以實現的四兩撥千斤效果。即便是棱鏡門事件撕開了美國的正義面紗,它仍然表現出超強的戰斗能力,對外聲稱自己被監控;對內以反恐為名,將國家安全置于個人隱私之上,牢牢掌握著網絡空間的話語權。

戰略支柱。比技術支柱和話語支柱更高一層的是戰略支柱。美方的戰略支柱核心體現在先發制人的全球戰略和博弈力量的整體布局。一是多元力量的優勢互補。目前,美國積極培植火眼這樣的網絡安全企業,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和非官方背景在全球布控、長期跟蹤、搜集證據、充當先鋒,而政府和軍隊則躲在背后,水到渠成時再投入博弈,這為美國的外交贏得了進可攻、退可守的彈性空間。二是網絡攻防和竊取情報涇渭分明。清晰的戰略分工對美國帶來的好處是,即使棱鏡門事件的爆料讓美國國家安全局被世界吐槽,但是卻絲毫沒有殃及其網絡空間司令部,反而使網絡空間司令部以維護國家安全為借口,理直氣壯加速擴軍,高調發展。美國在網絡空間有兩條清晰的主線,即:國家安全局主管網絡獲情,網絡空間司令部主管網絡攻防。這種清晰的戰略思路為美國加快網絡戰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絕對安全:美國網絡安全觀的雙重標準及現實悖論

可以看出,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美國奉行絕對安全的理念,企圖通過動網就動武,實現對網絡空間的絕對控制。通過斯諾登的爆料可以看出,美國對國際社會的網絡監控是系統的、大規模的、不間斷的,但是其要求其他國家嚴格自我管控,不能越雷池半步。這是一種不對稱的思維,也是一種雙重標準。

方法上是否可行?網絡空間的問題非常復雜,處理方法不能過于簡單,處理這些問題需要有新規則、新方法、新思維。一是網絡空間行為體多種多樣,魚龍混雜。二是攻擊路徑、源頭可以虛擬偽造,溯源取證要靠多方配合。由于虛擬空間的復雜性、不確定性,用于實體空間的武裝沖突法的很多規則很難在網絡空間使用。例如:在網絡空間戰爭與和平如何界定?軍用目標和民用目標如何區分?中立概念如何適用?一個宣布中立的國家,很難控制他人的計算機惡意代碼不流經自己領土內的網絡設備,也很難躲避交戰方對其網絡設施的控制和利用。例如在外國發生的網絡攻擊事件中,中國境內的網絡設備也被黑客用作肉雞跳板,中國是無辜的受害方。如果以中立國標準追究沒有適時阻止經由本國發動的網絡攻擊的國家責任以武力毀傷摧毀網絡攻擊來源,中國可能會遭受無辜的非難。而美國有那么強的技術也難以完全阻止被利用、被攻擊、被控制。網絡空間不能輕易下判書、下戰書。適合實體空間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未必適合虛擬空間。隨意降低網絡空間動武門檻,同時會推高沖突升級的風險。因此,網絡空間發生的任何爭端應以和平方式解決,不應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

效果上是否可控?有兩種情況需要作后果評估。第一,誤判了怎么辦?簡單化地降低打擊門檻可能會讓中立國或無辜者蒙受災難。第二,能否解決問題?2014年,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等局部地區對抗導致網絡沖突不斷,大規模網絡攻擊事件持續上演。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銀行、企業進行制裁,導致對美金融行業的網絡攻擊呈明顯上升趨勢。由此可見,從效果評估看,不能說威懾和武力對問題的解決沒有效果,但它不是萬能的。如果美俄這樣的大國在網絡空間動武,這會給世界和平帶來什么樣的負面效應和惡果?

思維上是否可取?盡管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最先進的科技,但仍然在不斷尋找對手、渲染危機、夸大威脅。這讓整個世界缺少安全感,客觀上誘發不安定因素,激發負能量和潛在威脅。正是因為美國過度關注自身的國家利益,不愿意為了國際體系良性發展,調整戰略訴求,才導致美國從“9·11”事件以來,不斷陷入安全困境越反越恐的怪圈,這種現象值得美國深思。(作者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