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明鏡》在線6日爆料稱,德國美因茨地方檢察院周三(4月6日)宣布,對德國電視二臺諷刺節目主持人波默曼(Jan Böhmermann)展開調查,因為他涉嫌侮辱外國機構及代表。同時,德國檢察院表示,此次事件的發生,德國二臺也難辭其咎。
3月31日,在德國二臺播出的諷刺節目"Neo Magazin Royal"中,主持人波默曼讀了一首語句粗俗的打油詩,里面出現埃爾多安"對庫爾德人和基督教徒拳打腳踢、同時看著兒童色情片"以及"變態、骯臟、戀獸癖"等字眼。
埃爾多安諷刺詩
4月3日晚,默克爾曾致電土耳其總理達武特奧盧,向其指出,德國電視二臺已收回了這首諷刺詩。默克爾在電話中批評這首詩屬蓄意中傷,但她同時強調,德國政府高度重視新聞和言論自由。德國政府發言人賽博特在引述默克爾表態時亦補充指出,上述自由并不是“無限制的”。
如果對波默曼的指控成立,將涉及德國刑法第103條,"侮辱外國國家首腦"波默曼可被判處最高3年的監禁。但這一司法程序的一項前提是,有關國家向德國提出刑事處罰的要求,并授權德國政府進行司法追究。
波默曼在自己的Facebook上以調侃的語氣寫道:"……如果我傷害了一位徹頭徹尾的民主主義者的感情,那我衷心地請求原諒。"并自嘲說:"我們終于形象地揭示了德國諷刺作品的紅線在哪里。"
波默曼的Facebook
3月中旬,德國電視一臺著名時政諷刺節目Extra 3播出的一段視頻就曾對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進行了毫不掩飾的嘲諷。土耳其政府3月22日緊急召見了德駐土耳其大使。據德媒報道,德國駐土耳其大使今年之內已三次因類似理由被土方召見。
波默曼“諷刺詩”事件在德國引起巨大轟動,從4月1日開始,媒體便一直在關注此事的進展。此事不僅牽扯到主持人波默曼個人,德國二臺也難逃責任。網民紛紛議論,此事標志著德土兩國圍繞新聞和言論自由的爭論進入新階段。
網友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角度:
1、“諷刺”和“侮辱”的界限,以及“言論自由”的界限。
大部分網友留言稱,雖然詩歌庸俗低級沒有笑點,但仍屬于言論自由所保護的范圍,不至于違法。也有人認為,這已經超越了“諷刺”的界限,在電視節目中公然詆毀一個國家首腦,這是誹謗和侮辱。
我既不喜歡埃爾多安也不喜歡波默曼。但一首諷刺詩引發這么大動靜,我覺得很可笑。
這已經超過了諷刺詩的界限了。
這和諷刺詩歌沒有關系,要是這樣,那我可以對任何一個人用最惡心的方式去侮辱,然后說這是諷刺。
事情很簡單:媒體自由可以是言論可以是批評,也可以是挑釁。超過了界限就構成人格侮辱。波默曼心里清楚這已經超過了那個界限,可能他只是想看看或者想證實,接下來會發生什么。現在他看到了,我們也看到了。就好比在足球比賽中,嚴重犯規沒什么,但故意傷人和缺乏體育道德就會受到懲罰。當一個人通過故意犯規來試探這個界限是什么,裁判自然會吹口哨。
德國人總是對“冷嘲熱諷”的技能引以為傲,把這看做是言論自由的一種高級境界。世界對于德國人的印象通常是嚴謹和缺乏幽默感,但有時候德國人“幽默”起來,會產生極其嚴肅的后果。比如,為中國網友熟知的德國二臺辱華事件和周星馳德國受辱事件。
2009年10月20日,在德國國家電視二臺的“今日秀”報道法蘭克福書展的專題中,該臺記者利用中國書展商聽不懂德語的弱勢,歪曲翻譯并編造解說詞,用低級庸俗的手法嘲弄書展的中國工作人員,詆毀中國形象。隨后,該臺把報道的視頻放到了網站上,并在德國各視頻網站廣為傳播,引發華人網友的批評潮。獲悉有關情況后,中國外交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分別向德國電視二臺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該臺就此正式道歉。該臺臺長夏希特十一月三十日致函中國駐德國大使吳紅波,就此事向中國道歉。
10年前,周星馳在德國宣傳電影《功夫》的時候,也曾遭遇德國主持人的百般刁難和嘲諷。
2、如果這超出言論自由,那《查理周刊》呢?
查理周刊沒有侮辱國家元首,而是侮辱了一個神或者先知。查理周刊侮辱了一個宗教,當時我就疑問,這為什么沒有違背法律第166條。
2015年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于巴黎的總部內發生槍擊事件,造成12人死亡,多人受傷。該雜志社曾多次發表詆毀丑化穆斯林先知的漫畫。11日,法國總統奧朗德、德國總理默克爾等40余位國際政要手挽手,參加巴黎反恐大游行,捍衛言論自由和新聞自由,同時展示歐洲團結。
3、指責默克爾的“屈服”,稱默克爾好似“土耳其第一夫人”。稱默克爾忌憚德國和土耳其的關系,向埃爾多安屈服,出賣自己國家的人民和言論自由。
德國明鏡周刊封面《可怕的朋友》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評論文章《默克爾插手了》
如果我們的總理不依賴這個獨裁者的話,她就不會這樣了。幾個月以前默克爾還指責土耳其的新聞自由問題,現在默克爾好似土耳其的第一夫人。
當然這三種討論都是很有意義的,歐洲在變化、整個世界在變化,傳媒和大眾自然也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世界,與時俱進。歐洲難民潮爆發后,歐洲經歷了很多事情,從《查理周刊》事件到德國科隆跨年夜案,再到布魯塞爾連環爆炸案,焦頭爛額的歐洲遇到很多困惑,也讓歐洲被迫審視自己的政策、標準和價值觀。
筆者作為一個局外人,既不支持埃爾多安,也不支持波默曼,不會帶有偏見去評判。只想說,任何自由都是有前提的,言論自由也有界限。言論自由有標準,但絕不能有雙重標準。嘲諷可以是一種藝術,但也可能是一種侮辱,最保險和最有水準的嘲諷往往是自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