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1日,上海證交所發生了一起“秒停”,新上市的海天味業方一開盤即大漲44%,觸發臨時停牌機制。當天,以收盤價計算,海天的總市值超過497億元,如今這個數字更攀升至840億元。
海天上市后,其董事長兼總裁龐康榮登當年度福布斯富豪榜,位列第46名,凈資產達159億元,其后兩年,這個數字則穩定在250億元左右。
海天的主要產品是醬油,一瓶醬油卻做到近千億市值,這背后究竟藏著怎樣的人和生意?
有人煙處,必有海天
海天官網上寫著一句話:有人煙處,必有海天。這并非吹牛。
目前全國有15%的醬油產自海天,這些醬油又通過約336000個終端銷售網點送到千家萬戶。截至2011年底,海天的營銷網絡已覆蓋全國31個省,300個地級市,近1000個縣級市。除了國內市場,海天還把產品遠銷到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華人聚居區的一個標配。
對于海天而言,這種暢銷景象并非今天才有,而是持續了三百年。
三百年前的乾隆年間,廣東佛山誕生了大量醬園,生產醬油等調味品,產品遠銷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一帶、另包括港澳、東南亞和歐美地區。彼時,在悉尼唐人街,佛山產醬油甚至會限購——每人限購3瓶,而且不送貨。
佛山之所以聚集了大量醬園,是因為那里的氣候最適合釀制醬油。佛山位于北回歸線之上,氣候溫暖,陽光充沛,全年日照時間長達300多天,而晾曬是釀制醬油最關鍵的一環。
憑借這種地理優勢,佛山醬園一直興盛不衰,到民國時期,新老醬園數量達到40多家。
1955年,佛山的古醬園迎來了新歷史。當時,有25家古醬園響應國家號召,合并為佛山市公私合營海天醬油廠,后更名為珠江醬油廠,1994年則又改名為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公司。
“海天”是25家古醬園中的旗艦,其工藝最講究、產品口感最醇厚、規模和影響力也最大。2006年,商務部公布第一批“中華老字號”品牌,“海天”則赫然在列。
海天立廠之后,其產品廣受全國人民喜愛,供不應求。不過,其真正的發展卻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因為它迎來了一種新體制和一位新掌門人。
走進新時代
龐康的履歷干凈得幾乎沒有故事:他1956年出生于廣東,1982年進入海天,擔任副廠長,之后再未離開。
龐康進入海天那一年26歲,正趕上改革開放初期,他的主要工作是適應新形勢,學習新業務。
彼時,對于海天和龐康而言,發展的最大障礙是傳統的國企經營體制。好在,這種體制經過1988年、1994年和2007年三次“改制”,發生了根本改變。
1988年的“改制”主要是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賦予管理層更多的職權;1994年的“改制”則主要推行現代企業制度,并把70%的股權出售給企業職工;2007年的“改制”則是在1994年改制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將海天徹底變成一家民營企業。
改制期間,龐康歷任副經理、總經理、董事長兼總裁,逐步成為一把手。20世紀90年代,他大力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并擴展產品品類,逐步涉足耗油、調味醬、醋、雞精、小調味等領域。資料顯示,他曾斥資3000多萬元引進一條耗油生產線。
2000年以后,由于需求的迅猛增長,龐康開始帶領海天加大在產能方面的投資,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hstl8888)查閱的資料顯示,海天于2005年建成總投資10億元、產能超過100萬噸的綜合生產基地一期工程;2014年又在A股上市,所募資金則主要用于建設一座產能150萬噸的生產基地。
經此擴建,海天發展成為中國以及世界最大的調味品生產和銷售企業,其2015年年營收超過110億元。
取得如此令人矚目的成就,離不開海天對于傳統工藝的堅守,更離不開龐康為海天確立的三大戰略,包括規模戰略、技術戰略和品牌戰略。
向規模要效益
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hstl8888)之前報道過娃哈哈董事長宗慶后(《42歲創業的大叔,在天王老子也幫不了忙的行業做出首富級事業》),這位老爺子通過一瓶一瓶地賣飲料賣成“中國首富”,其成功的法寶之一就是規模化。而龐康也在多種場合強調:傳統產業要發展,規模化是關鍵。
要實現規模化發展,需要在兩個方向擴張,一是建立更的大產能,二是建立更廣的營銷網絡。
產能方面。
擴大產能的第一步是擴大天然曬池。
醬油的原料是黃豆,從黃豆到醬油,要經過清洗—浸泡—蒸煮—制曲—釀曬—壓榨—滅菌澄清—灌裝等環節,其中釀曬是極為關鍵的一環,關系到成品的口感。不過,做醬油不是必須經過釀曬環節,通過配制也能生產出醬油,就如同生產可樂。但是海天堅持釀曬,因為這是它的核心競爭力,如此以來,海天就必須建立大規模天然曬池。
目前,海天建立了超過30萬平方米的天然玻璃曬池群,有42個足球場那么大。而且,海天會讓黃豆原料在玻璃曬池里待足半年,以保證每一滴醬油都蘊含著陽光的味道。
除了釀曬環節,包裝環節也很影響產能,一個高效的包裝生產線可以讓成品盡快出廠。目前,海天有10多條從德國引進的全自動包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每小時能包裝48000瓶醬油。
醬油是海天的主打產品,其銷售額約占總銷售額的60%,其全國市場占有率則穩定在15%。在這種情況下,單單發展醬油品類已不足以快速提升銷售額,而必須向相關品類拓展,比如增加耗油和調味醬。
目前,海天的耗油和調味醬發展得都很不錯,已經是其第二大和第三大業務了。其中,耗油的銷量居全國第一,是第二名的8倍。2015年,海天銷售了超過40噸耗油,銷售增長率為29.96%,是醬油銷售增長率的7.7倍。調味醬的發展也很喜人,其首款調味醬——海天招牌拌飯醬于2011年上市,到2015年,銷量就達到了21.15噸,同比增長13.11%。
可以想見,如果沒有耗油和調味醬的強勢補充,海天今天會面臨什么樣的局面。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龐康的產品布局能力。
產能提升之后,營銷網絡必須要跟上,而海天在這方面做了嚴密布局。目前海天的營銷網絡覆蓋全國31個省,300個地級市,近1000個縣級市,有1500家經銷商,5000家分銷商,336000個終端銷售網點,包括便利店、連鎖超市和農貿批發市場。
為了維護這個龐大的經銷商網絡,海天總部向全國派出了超過1000人的專業團隊,指導和管理大小經銷商。
依靠這支經銷隊伍的高效運轉,龐康將價值110億元的海天產品送到千家萬戶,自己則成了富豪榜的常客。
醬油里面也有科技
海天能將規模做到如此之大,離不開“中華老字號”的招牌和工藝,但更重要的憑仗是其在科技方面的精進。
2012年3月,時任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考察海天時稱贊,“醬油里面也有科技,這是轉型升級的競爭力。”
海天在科技上的投入是全方位的,體現在生產、包裝和物流等環節。
生產環節,以制曲為例。
制曲是指培養有益微生物來進行醬油發酵的過程,該過程的優劣直接決定醬油的收得率和品質。傳統工藝不容易控制好制曲,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很容易干擾制曲過程中菌種的生長。海天則依托大數據建立起一套生產標準,使菌種能在恒溫、恒濕的環境中可控地生長,大幅提升了醬油的收益率和蛋白質的轉換率,既節省了成本,又加強了成品的口感和營養。
包裝環節。
在生產線上,瓶子灌裝之前要經過熱水沖洗、潔凈蒸汽殺菌和潔凈空氣吹干三道消毒程序,瓶蓋也要經過負離子除塵和紫外線殺菌兩道程序,醬油則要經過巴氏滅菌和超細過濾雙重滅菌等程序。據報道,灌裝車間的潔凈程度已達到10萬級標準,幾乎與藥品行業的潔凈標準相媲美。
海天的灌裝生產線也是高科技的結晶。該生產線引進自德國,共有10條,為全封閉環境,由計算機控制,每條生產線每小時最高可灌裝48000瓶醬油,但卻只需要四五個作業工人。該生產線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它完美避免了因人工接觸帶來的衛生問題。
物流環節。
從2011年開始,海天應用物聯網技術建立了產品追溯機制。具體而言,海天首先將原來分散而獨立的包裝設備互通互聯,并建立起一套“智能包裝生產線管理系統”,同時通過無線射頻識別及條碼識別技術,將每一條生產線的數據進行匯總,最終形成一個數據信息鏈條。通過這個鏈條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每一瓶醬油是哪一天、哪一條生產線,以及通過哪一個訂單生產的。
海天立體倉庫
以上網絡,還可以應用于生產的總體把控、倉儲監控,以及相關設備檢修。據報道,一個小零件的損壞都會很容易查到,因為系統會及時發出警報。
海天品牌總監張欣自豪地說:目前,海天的生產智能化、精益化管理樹立了中國調味品行業的新標桿。
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海天科研人員的努力。截至2011年底,海天建立了一支平均年齡30多歲的科研團隊,其中,專業技術人員有600多人,博士后、外聘專家顧問、科技特派員、中高級工程師則有數十名。此外,海天還建立了20多個實驗室,并與中科院、牛津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承接了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
2014年1月,國務院為海天頒發“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肯定了其在科技上的成就。
海天大型儲罐群
品牌是個大戰略
海天是“中華老字號”品牌,但海天人并沒有躺在這份家底上坐享其成,而是不斷緊跟時代,推出一些新動作,讓品牌始終常新。
早在1992年,龐康就啟動了海天的品牌戰略。彼時,調味品行業品牌眾多,每家各占一隅,海天則是“廣東味”的代表。為了使“廣東味”升級為“中國味”,海天于1994年推出新的企業識別系統,申請了大量商標和設計專利,并通過改變傳統外包裝來突出“海天”品牌。為了保護品牌,也是為了擴展海外市場,海天還陸續在美國、加拿大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商標。在當時而言,這些布局是非常領先的。
近幾年來,龐康領導海天在品牌戰略上再度發力,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氣息的品牌行動。
第一項行動是在佛山總部建立了“婭米的陽光城堡”。“婭米”是英文“yummy”的譯音,是人吃到美味時發出的感嘆詞。“婭米的陽光城堡”是一個工業旅游項目,歷時3年建成,于2013年5月對外開放。
整個旅游區通過實景展示、超大屏幕、3D影院、3D繪畫、創意設計、全息影像、古代實景雕塑等形式,向游客全面展示海天的歷史、文化、生產、研發等情況。此外,城堡內還設有一條長達3公里的環廠區走廊,可以讓游客從全局上觀察醬油的釀造過程。
第二項行動是于2014年聘請湖南衛視主持人汪涵做品牌代言人。汪涵的人氣自不必說,其個人形象也與海天所追求的品牌形象非常吻合——親切、熱情、夠味兒。
除了做電視廣告,海天還邀請汪涵打造了一檔名為《和汪涵一起參觀海天醬油陽光工廠》的大型活動,強力宣傳“365天就這樣曬”、“好醬油,不僅曬足180天哦”等廣告語,以民眾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示自身。
新的品牌戰略還非常注重年輕群體。2015年六一節,海天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一則“憶童年”的廣告,通過一個打醬油的孩童形象,勾起70后、80后的兒時回憶。此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海天甚至以“專業打醬油300年”作為品牌口號,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
此外,海天還推出了一則面向年輕群體的動畫廣告,以輕松、詼諧的語言,讓受眾了解海天的發展簡史,以及海天人對于品質的堅守。
《屌絲男士》風行之后,海天更是緊跟收視熱潮,把“海天招牌拌飯醬”的廣告植入《屌絲男士4》,玩了一把娛樂營銷。
應該說,海天這家古香古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已經摸到了流行文化的門徑,不足在于,步子小了點。
今年3月海天發布2015年年報,其后,一些分析人士對海天發出了一些質疑,稱其醬油品類增長乏力——僅增長了6.62%,遠低于綜合品類15.05%的平均增長率。這些分析人士還指出,造成這種現象的首要原因是“營銷投入不足”,據他們稱,海天在廣告上的投入只占其全年營收的大約2%,而同為快消品的伊利、露露,則均高達8%。
目前,對于海天而言,加大品牌建設已經成了一項重要任務,乃至重大戰略。前文提到,海天醬油的全國市場占有率約為15%,這個數字雖然在國內已經可以稱王,但與國際同行相比還差距甚大。比如,在日本醬油市場,排名第一的是龜甲萬,其市場占有率高達31%。
此外,海天也不是沒有強勁的競爭對手,廚邦、李錦記、欣和、千千等品牌,都開始在不同的地區市場向海天發起挑戰。對于海天,加大品牌建設已經刻不容緩,而且是提升銷售額的關鍵舉措。
龐康對此已心中有數,他表示,將會打造一個“天然、健康、輕松、高品質”的品牌形象,同時加快開發子品牌和子品類,最終將所有品類都做到同業第一。
海天不是一天建成的
在佛山所有上市公司中,海天的市值(840億元)僅次于美的和碧桂園,與碧桂園的差距更是僅剩65億元。即便與當紅的IT公司相比,海天也不弱,要知道,樂視的市值也不過874億元。
在一個最傳統的行業,卻做出堪比地產商和IT公司的市值,這個案例格外具有象征意義。
那么,海天做對了什么?
看上去,龐康領導的海天并沒有做出什么驚世之舉,其規模戰略、技術戰略和品牌戰略都是一般人能想到的,其品牌戰略甚至稍顯不足。不過,他們在一些關鍵問題上做出了正確選擇,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hstl8888)將其總結如下:
首先,海天通過三次“改制”完成了從傳統國企到現代民企的轉變,釋放了企業活力,使得“決策”和“激勵”不再成為一個問題。
其次,海天始終堅守主業,只做調味品,而不去參與各種風潮。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需要企業一把手有足夠的定力,龐康做到了——因為他的夢想不是成為一個什么都要做的財團,而是全球最大的調味品生產王國。
再次,海天很早就建立了長遠戰略規劃,并按部就班地推進各項工作。每一個成功的產品都需要一套體系的支撐,企業與企業的競爭表面上是產品和產品的競爭,實際上是體系與體系的競爭。海天人愿意用一種篤定的精神建立和升級這套體系——無論是占地3000畝的高科技生產基地,還是遍布全國的336000個終端銷售網點,都不是一天建成的,那是幾十年的心血。這套做企業的辦法,讓人想起了曾國藩的著名戰法:結硬寨,打呆仗。
最后,海天有一個賺錢的好產品。不要小看醬油生意,據海天2015年年報顯示,醬油品類的毛利率為44.33%,而相關品類的毛利率也很高,比如調味醬是44.09%,耗油是36.89%。正是因為有這么一個盈利能力強的產品,海天才能按部就班地推進以上既定規劃,并抵御外界誘惑——要找一個比賣醬油更賺錢的項目,不容易呢。
回顧海天的發展,外界能得到這樣一個啟示:對于創業者而言,與其東張西望地“找風口”,不如在最擅長的領域“高筑墻”,不要高估了一年能做成的事情,也不要低估了十年能做成的事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