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昆侖專題 > 塘約道路 > 閱讀信息
王宏甲:文學的意義在哪里——我為什么寫《塘約道路》
點擊:  作者:王宏甲    來源:王宏甲微信  發布時間:2017-03-12 11:18:00

 

      2017年1月16日中央黨校《學習時報》發表王宏甲署名文章——《文學的意義在哪里——我為什么寫《塘約道路》》

1.webp (16).jpg

        文 ——我為什么寫《塘約道路》

  這個問題,中國古代已有經典回答:“文以載道”。然而每一代人仍會遭遇同樣的問題,或者說遇到自己的追問。我是在從事文學創作很多年后,在自己感覺距離文學很近很近的時候,才清晰地領悟到——

 

(一)

 

  文學的意義不止在書本,繪畫的意義不止在筆墨,藝術的價值又豈止在舞臺。一個投身于文學藝術并孜孜以求的人,如果不能走出文學藝術本身對自己的束縛,是不會有大出息的。
   《人民文學》雜志在2017年第1期卷首這樣寫道:“報告文學《塘約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確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將地方與國家、人與時代、發展與守護、創新與前景熔于一爐,我們從中也真切地體會到了文脈與國脈、文運與國運的深刻聯系。”

 

1.webp (17).jpg

 

這里講到了一篇文章的血脈與國之脈動的血肉聯系,文藝的價值遠不止在文字音像本身,而總是在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中——有寬廣的民眾生活、命運、奮斗和情思。

我怎樣回答陸續而至的讀者之問呢:你怎么想到寫這本書?應該說,那片土地上發生的變化,一再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頭腦中儲存的記憶。我在寫完最后一章時,不知結尾在哪里。我感到了自己并不是在采寫一篇作品,這是貴州省安順市塘約農民正在跋涉的奮斗,這里有他們經歷了新中國60多年來農村建設和改革的實踐后,自覺自愿的道路選擇。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問自己,為什么非要寫這個村莊?我想,以下大約是促使我下決心要把它寫下來的重要原因。

 

(二)

 

我雖然在插隊歲月拿了八年的工分,但我是在離開農村40年后的今天,才真正從塘約農民的實踐中看到: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取得的偉大的制度性財富。稱之制度性財富,因為這是從制度上保障了防止兩極分化。
  我由此也理解了,對于當前農村改革,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說:“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中國社科院相關課題組近期發布的《土地市場藍皮書:中國農村土地市場發展報告(2015—2016)》顯示,從1996年的2.6%到2014年的30.4%,短短18年間,我國農地流轉率快速增長。
  農村土地流轉,流向何方?你不是農民,也不是商人,你會覺得這個問題跟自己有關系嗎?但是,這是當前各種資本深切關注的問題。出現的種種現象已引起種種爭議。我看到一批學者已經指出土地流轉中出現的嚴峻問題。我以為指出這些問題是有意義的。然則怎么解決這些問題?誰來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1.webp (18).jpg
     四川某縣(左)海口市(右)撂荒的土地雜草叢生

 

       塘約村農民正在積極解決這些問題。在遼闊的中國農村,塘約的實踐不會是唯一,但它已經做得很突出。僅就土地情況而言,有研究者指出,全國土地撂荒現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中西部地區,土地撂荒達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有的甚至更多。其中外出打工造成的土地撂荒是一個重要因素。還有,由于農田水利設施長久失修,個體農民無力修復,加上大水一來沖毀農田,沒有水利系統,毀壞的農田就沒法耕種了。

 

1.webp (19).jpg


1.webp (20).jpg


       今天,指出這些問題并不需要勇氣。

今天,能解決這些問題的則是當代英雄!
  塘約村的土地撂荒也曾達到百分之三十。它在成立了“村社一體”的合作社后,把土地全部確權流轉到村合作社,靠集體的力量,修復水利設施,把撂荒的土地全部種上。
  還有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塘約村在土地確權之前,全村的耕地面積是1572.5畝,從土改到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制時期,一直是這個數目。這次經過使用儀器精度測量和土法丈量兩種方法互相印證后,確認的全村耕地面積是4862畝。沒錯,多出了3289.5畝。這是純粹的耕地,不包括山林。 

 

1.webp (21).jpg

 

       塘約村丈量確權土地

 

       在貴州安順,開展土地確權的不止是塘約村。整個安順市在推行農村土地確權流轉中發現,安順原先在冊的耕地159萬畝,重新丈量后竟有444萬畝,多出285萬畝。這使我一時難以置信。多方詢問,這是事實——就是多出285萬畝。我確信,僅此一點,即土地確權后對土地的精確有效使用,對我國農村發展也意義巨大。
  這些都不是文學虛構。也許是虛構都不敢想象的。
  新華社2016年10月30日報道,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文件里說,這三權分置“是繼家庭聯產承包制后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我反復閱讀對照,看到塘約村已經這么做了。不僅如此,塘約在2016年春成為貴州省“七權同確第一村”。改革步伐走在全國前列。最可貴的是,塘約的“七權同確”全部落實在鞏固集體所有制,這就是將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村民。這是在基層筑牢共產黨的執政之基。

 

(三)

  

       我感到了,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有兩個“支部”發揮了巨大作用:一是“黨支部建在連上”,二是黨支部建在村里。今天,塘約村發生的變化,正是在村黨支部、村委會的領導下和上級黨委的支持下做出來的。
  在決定寫這個村莊的奮斗歷程之前,我還一再審慎地面對以下若干重要問題,比如:重新組織起來好不好?

 

1.webp (22).jpg


  塘約農民告訴我,你就看種菜。塘約村種菜要背到鎮上去賣,得走一小時。那里沒有他們的攤位,在路邊叫賣,跟人家一毛五分地討價還價,根本賺不了幾個錢。單打獨斗,成本太高。組織村合作社后,一輛車就把大家種的菜都拉走了。由于按照無農藥污染的要求種植,蔬菜直供學校食堂,這更大大節約了成本。單打獨斗不如走合作化道路,這是顯而易見的。
  塘約因成立了村合作社,得以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規模發展,嶄新的變局使外出打工的絕大多數青壯年返回家鄉重建家園。在外開車的回來了,組織起來竟有200多個駕駛員,成立了運輸公司。木匠、泥水匠、電工、油漆匠回來了,有800多人,成立了建筑公司。流水線上回來的女工有350人。農業專業隊把全村撂荒了30%的土地全種上。生產的組織化和產業化煥然一新,“留守兒童”的生活結束了,婦女們因家人的團聚而精神煥發。

 

1.webp (23).jpg
塘約村蓮藕種植基地

 

       由此,我看清了塘約的力量來自這樣三個方面:一是組織起來的農村勞動力,是第一大資源;二是集中起來的農村土地,這是第二大資源;三是上述兩大資源與市場結合,獲得綜合性大資源。上述三點,都需要組織起來。
  今天任何地方的農民,如果仍然單家獨戶地耕種,是無法進入市場的。換句話說,信息時代,如果不能把零散地塊里勞作的農民組織起來,就無法發展現代農業,就永不可能改變貧困。

 

1.webp (24).jpg
塘約村水稻試驗基地

 

       我相信我看到了:務必組織起來!不管是小規模的組織,還是較大規模的組織,或者像塘約這樣村社一體的合作社。只有組織起來,才有出路。
  接著,我需要面對:塘約道路,是不是塘約農民自愿的?采訪中我得知,因貧困欠著債的,村里有個說法叫“債民”,塘約村有30%的“債民”。這些“債民”都是最踴躍報名參加合作社的。還有一個事例,與塘約相鄰的大屯村,歷史上一直經濟比塘約強,現在看到過去比他們窮的塘約興旺起來,有60戶農民的土地確權后流轉給塘約村合作社,你說他是不是自愿的?樂平鎮黨委書記馬松說過一句話:“農民是用眼睛選擇前途的。哪里好就往哪里奔。”
  我也看到,多年來農村已有很多專業性合作社。應該說,專業性合作社,不同程度地把單家獨戶的農民聯合起來,是進步。以往扶貧通常考慮,扶貧資金投下去要見效益,就要有個項目,誰能做項目?能人。能人聯合比較有本事有資金的,這是強強聯合。經過這樣的強強聯合后,村里窮的就更窮了。塘約村合作社走同步小康的道路,正是像習近平總書記講的那樣:“在扶貧的路上,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
  我還需要面對:塘約道路可推廣嗎?如果其他村也這么做,有沒有阻力?有的。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村支兩委成員,也有村支書和村主任。如果像塘約那么做,他們中約80%的人會不同程度地成為阻力。因為他們期望的“奶酪”跑走了。于是我看到,深化改革,仍然是一場觸及靈魂和利益的深刻革命,農村黨組織的領導者們要有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理想信念,才可能使改革真正惠及全體村民。

  一個村莊最偉大的成就,不是出了多少富翁,而是沒有貧困戶。什么是政績?在黨支部領導下,聚全體村民共同發展,舉全村之力直至幫助最后一個貧困者脫貧,才是最大的政績。
  我看到了,我們重視科學技術,重視項目,重視發展經濟,這都很重要,但主要是技術性的,不是道路性的。走什么路,徹底地為什么人的利益而工作,才是最根本的。
  塘約道路,是不是走回頭路?塘約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肯定地說: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改革,我們是深化改革。
  我也看到了,土地確權流轉就是深化改革的組成部分,而流轉給誰,是否有利于鞏固集體經濟,保障農民當家作主的權益,這是道路性的。
  我還看到了,并不是貧窮落后的村莊缺少走集體化道路的條件,而是他們最有組織起來的愿望。塘約村就是在遭受一場大洪水洗劫,一貧如洗之后才組織起來,絕地逢生的。

 

1.webp (25).jpg
今日塘約村

 

       不論塘約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看到了最重要的兩條:一是鞏固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二是加強黨支部在農村中的領導作用,包括上級黨委的支持。前者是經濟基礎,后者是上層建筑,二者的高度統一,正是當今所迫切需要的。
  塘約道路說到底,是在農村加強黨建的過程中,凝聚起全體村民的內生動力,才有的奇跡。

 

(四)

  

2016年12月17日,冬日的暖陽才剛剛露出笑臉,安順平壩區樂平鎮塘約村的文化廣場上聚集的上千名穿著玫瑰紅T恤的徒步愛好者,將塘約村點綴得十分生動。

 

1.webp (26).jpg

 

       這是由安順市主辦的徒步走進100個“美麗鄉村”啟動儀式在塘約村舉行。來自安順各地,甚至貴陽、六盤水等地的千余徒步愛好者用“健康、綠色、環保”的健身方式,踏著村路,去感受新一輪改革在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
  文學的意義在哪里?現在,我是如此清晰地看到,文學的意義豈止在書本,它在陽光下的塘約村廣場,在安順、貴陽、六盤水許多中青年的腳步里。你看,當地媒體是這樣報道的:霞光映襯著美麗的塘約村,無人機在頭頂上飛旋,徒步愛好者們懷揣著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行走在風景如畫的美麗鄉村。

 

1.webp (27).jpg

 

       田野里綠油油的卷心大白菜是他們美拍的景物,大棚里種植的香菇散發著陣陣清香,新鮮的泥土氣息伴隨著和暖的微風,滋潤著徒步者臉上燦爛的笑容。他們走過洗布河、塘耀河,爬過高寨大坡,走入鳳凰林場、生態農業觀光園,全程14公里的路程,環繞了塘約所有的村寨。
  我看了是振奮的。貧窮并不可怕,人是需要精神煥發的。農民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村莊。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在這里看到的是一個村莊的新生。這就是意氣風發,就是欣欣向榮。這不是可有可無的。我們大家都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國家。我們個人,也需要一個精神煥發的人生。

 

1.webp (28).jpg

 

  文學的意義在哪里?我感覺到一種呼喚,感覺有很多被遺忘的窮鄉僻壤……我想,文學,它真正的出發點,并不是為了表現自己的寫作才華。我還想起了習近平總書記說:“長征永遠在路上。”我想,文學尤其報告文學,它的價值和意義,也該是永遠在路上。

責任編輯:紅星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