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王文教授與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副總裁包道格交流。
【摘 要】從“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調研來看,“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需要厘清基于長遠考量的諸多基本概念,需要不斷調適中外之間的相互預期,需要避免對“一帶一路”的無序競爭。應重視“一帶一路”中國方案的品牌理念,通過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綜合服務機制、研究評估機制,管理和提升“一帶一路”品牌價值,實現“一帶一路”未來可持續發展。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3-5年將成為世界最大的消費市場。所以,中國希望給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產品。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起了“一帶一路”倡議,這意味著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希望在和平、雙贏、避免沖突和戰爭的前提下為世界作出貢獻。
沿線各國不同的利益訴求與心理預期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筆者先后調研了近50個國家、國內上百個縣市,積累了大量“一帶一路”推進情況的一手材料。這些情況包括:
第一,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給沿線國家帶來諸多實際利益,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支持與擁護,但一些國家“隱性”的防范之心與不少國家“顯性”的奢求之心也同樣存在。
美國、日本和印度等國家對“一帶一路”態度各異。美國和日本的態度受制于雙邊關系,印度則偏向于地緣政治的考量。包括俄羅斯、土耳其等沿線大國均實現了與“一帶一路”的戰略對接,一些國家還設立了“絲路大使”等專職負責與中國的對接,但如何落實既有項目且實現可持續發展,仍需要較為漫長的時間。
還有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的期待過高。筆者曾在中東調研,對方最關心的是,“一帶一路”能給當地帶來什么實際利益。筆者還曾參與某“一帶一路”沿線大國的雙邊“共建一帶一路備忘錄”最后文本談判,可以說,“一帶一路”意向項目多,很多項目還有待落地。
第二,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已然具有一定聲勢,各國多數政治、經濟精英都已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力,但要使“一帶一路”在全球深入人心,塑造真正的中國軟實力,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一些基本概念還沒有完全成為共識。比如,許多人至今對“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的概念認識不清,許多人會問,到底是哪60多個國家呢?西非、拉美算不算?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在“一帶一路”的定位是怎樣的?再比如,對“一帶一路”的英文翻譯,不同國家使用的也不盡相同和統一。
2016年美國國務院負責中國事務官員就“一帶一路”話題向王文教授提問。
2016年,筆者兩次調研美國的“一帶一路”看法。一次是在美國國務院給部分中層官員講解“一帶一路”,另一次則是與著名美國智庫的交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問題就在于,“一帶一路”倡議和長期以來“中國走出去”戰略到底有什么區別?在印度調研時,有人質詢“中印孟緬走廊”是出于怎樣的地緣戰略考量?這些問題都需要更多令人信服的綜合解答。
第三,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在國內已經形成普遍共識,寫入各省(區、市)和絕大多數地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但是有些地方出現項目無序競爭的苗頭,一些重大項目缺乏可持續盈利性,個別地方政府“寅食卯糧”,甚至為政績和財政補貼跑馬圈地。
綜上所述,雖然“一帶一路”的初期階段產生了巨大的效果,但研究與認識還需要精細,個別政策與項目還有些粗糙,仍需增進雙邊多邊溝通。作為基于市場化的中國對外新倡議,尤其是針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議題所提供的中國式解決方案,“一帶一路”必須著眼于可持續發展,在漸進的過程中學習總結。
著眼未來運營管理好“一帶一路”品牌
歷史上任何一個大國的發展,都會有著眼于國家長遠發展的對外大戰略。以美國為例,始于1948年,旨在推進歐洲復蘇、強化美歐關系的“馬歇爾計劃”一直延續到20世紀70年代。在這個進程中,該計劃也一度受到過巨大的爭議甚至挫折,但對美國20世紀國力發展領銜世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背景與運作規則均有別于“馬歇爾計劃”,從覆蓋范圍與全球影響來看,也大大超過“馬歇爾計劃”,但美國政府推進“馬歇爾計劃”的戰略耐力、定力與運營經驗卻值得中國借鑒。
“一帶一路”已經形成了中國“品牌”,但是針對目前的品牌管理機制尚未跟上。如上文所述,一些西方媒體常從地緣政治角度來解讀,一些發展中國家則有超常期待,國內個別地方的過度營銷也會損害“一帶一路”的品牌。
為此,唯有著眼于未來,從各國經驗中尋找借鑒,更深層次地看待“一帶一路”的下一步進程。
對于“一帶一路”各項規劃的落實與推進,我國需要建立實體化的統籌協調機制,綜合考量各部委發起制定的各項“一帶一路”政策文本,防止各部門之間政策沖突,抑制各地方政府互相爭奪資源和權力,平衡各對外企業之間的無序競爭。
對于“一帶一路”各大項目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需要支撐企業“走出去”的整體服務機制,特別是包括投行、信托、法律、咨詢等方面的大投資服務機制,以及服務當地民生、融洽中外關系等方面的大宣傳服務機制,與應對突發事件、保護駐在國僑民、防止海外財產遭破壞等的大安全服務機制。
對于“一帶一路”整體品牌運營管理,我國需要具有思想深度、實踐精神的研究評估機制。特別是以“一國一策”為基礎,對“一帶一路”建設進展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第三方評估,總結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風險和挑戰,提出下一步重點推進的方向。
總之,充分認識到“一帶一路”的品牌價值,規劃、提升、管理“一帶一路”品牌價值,充分闡釋“一帶一路”的內涵和外延,進而形成我國引導全球治理與國際合作的一面旗幟,也是刻不容緩的一項任務。只有這樣,全國上下才能形成對“一帶一路”建設的統一認識,進而凝聚成共建合力;才能消除或減少國際社會對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政治化傾向,進而促進共商共建大局的形成。
實現“一帶一路”長遠發展的思考
中央對“一帶一路”的推進進程是謹慎與穩重的。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重要場合多次闡述“一帶一路”,循序漸進、娓娓道來地講述“一帶一路”故事。
2015年初,中央成立了“一帶一路”領導小組。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三個部委聯合推出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闡明了“一帶一路”戰略的時代背景、共建原則、框架思路、合作重點、合作機制、中國政府為之作出的積極行動和中國各地的開放態勢。在此基礎上,可以期待,5月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會有更權威、更全面、更深入人心的聲音與合作進展。
實現“一帶一路”長遠的發展需要潤物細無聲,放長遠眼光。
第一,設立“一帶一路”共同研究基金,吸引全球智庫、學術機構共同參與到“一帶一路”的研究,促進“一帶一路”研究的理論化、學術化。在國際思想學術領域設立“一帶一路學”,既能重新總結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歷史經驗、重新闡釋中國與世界互動的發展現狀、重新評估中國影響世界的未來前景,更能在決策支撐體系的提升、輿論引導方式的改進、制度性國際話語權的增強和復合型人才培養方式的完善等多個方面,推進中國引導的全球治理進程。
第二,發揮互聯網時代的新媒體技術優勢,通過多軌道的交流方式塑造“一帶一路”區域的國際民意。“一帶一路”傳播的目標群體不應僅僅是外國政府,更要面向商界群體以及社會大眾;在手段和方法上,不應僅僅依靠主流媒體,也應重視社交媒體的強大力量。在這方面,筆者曾參與“中國大V南美行、非洲行”,產生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在發揮主流媒體影響力的同時,社交媒體也是推進“一帶一路”國際民意建設、得“一帶一路”民心的重要方式。
第三,緊抓重大文創項目,以“一帶一路”故事為載體,挖掘創作資源。目前,數百萬人為“一帶一路”建設從事開創工作,為新時期的中國影響力“開疆拓土”。21世紀需要更多關于“一帶一路”的經典著作。我們應鼓勵中生代的國際暢銷小說家,特別是對中國有客觀認識且作品有國際穿透力的外國學者參與。他們是宣傳動能的新力量。
第四,加強對“一帶一路”精細化人才建設,出臺“一帶一路”版的“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吸引全球各類人才。現在,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工作的中國人超過百萬,許多都是熟悉當地文化、語言、投資方法,有深厚人脈的難得人才。在各個領域、各個國別派出真正了解當地的專門人才,甚至可以專門設立“專員”“特使”,深入各個行業和區域協會,立足于長遠,繼續堅定不移地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與對接。
秉持合作開放的理念,實事求是地闡述共同開發、共擔風險的市場化理念,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共同利益終將驅動各國越來越重視與中方的配合和合作。這樣,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未來“一帶一路”進展會取得更多豐碩成果,“一帶一路”之路將會越走越寬。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一帶一路”百人論壇.“一帶一路”年度報告:從愿景到行動(2016)[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來源:本文刊于《前線》雜志2017年第5期)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張文木: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兼談青藏高原對“一帶一路”關鍵線路的安全保障作用
2017-06-07?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