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理論研究  > 閱讀信息
江涌|體系性崩潰:金融資本主義的發展結局
點擊:  作者:江涌 高寅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6-09-13 11:30:09

 

 

 

       綜觀古今中外歷史,除自然災害、瘟疫、戰爭、叛亂之外,經濟危機乃至崩潰是屈指可數的能夠對人類經濟、社會、文化和心理造成至大至深損害的人禍。而經濟危機的前奏則是經濟泡沫的積累。縱覽幾千年經濟泡沫史,盡管催生要素與破滅誘因不盡相同,但是對實體經濟的摧毀、對大眾與社會財富的掠奪未曾改變。經濟泡沫上演的是實質相同劇本,只是以時代環境、人類文明以及技術進步為轉移,變換了藝術表現形式、選擇了隨機演員而已。“在資本主義社會,社會的理智總是事后才起作用,因此可能并且必然會不斷發生巨大的紊亂。”體系性崩潰將是金融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結局。

 一、反復催生與破滅的經濟泡沫

()商品泡沫,一狂熱的商品價格妙作

公元1世紀中葉,古羅馬奧古斯都時代,帝國版圖的擴張帶來統治階級財富的膨脹,暴富的上流社會將大量金錢用來投機獵奇。紅鰭魚進入了上流社會的視野。紅鰭魚不僅是用來品味的頂級佳肴,而且因為在死前通身不斷變幻色彩而成為餐桌上的欣賞佳作。在沒有法拉利和蘭博基尼的年代,激烈的競價將紅魚鑿魚炒至天價,3條紅鰭魚足以支付33名士兵一年的棒祿。但是,上流社會的需求有明顯的時尚特征,新奇不久必會厭倦,狂熱之后終有消停,紅鰭魚價格在頂峰后不斷下跌。到公元2世紀,曾經奇貨可居的紅魚留魚被端上了普通人的餐桌。

16世紀末一17世紀初,荷蘭憑借海外殖民擴張、商業貿易以及直接的海上搶劫,源源不斷地匯聚世界的金銀財富,成為西歐實力最為強大、資本主義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然而,暴富的荷蘭人開始追求奢侈新奇高雅的生活,珍稀的郁金香便成了人們競相追逐的國色天香。從購買郁金香及其球莖直至大量買賣郁金香球莖合同,依次經歷了正常消費、火熱投資乃至瘋狂投機的階段,郁金香價格不斷高漲,各種圍繞郁金香球莖的期貨市場、評估市場大行其道。16371月,1.5磅重的普通“維特克魯”嫩球莖,市價還僅為64荷蘭盾,但到25日就達到1668荷蘭盾,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輸像擊鼓傳花一樣,終有鼓糙停擊游戲終止的一刻,郁金香泡沫最終破滅,投機者血本無歸。

()證券泡沫——癲狂的虛擬財富投機

1711年,英國成立南海公司,被賦予南美洲貿易壟斷權。由于南海公司有英國皇家政府、世襲貴族以及大資本新貴的強力支持,且發行的股票可以與英國國債進行轉換,因此南海公司股票炙手可熱,股價不斷被炒至新高,半年間瘋漲700%。當南海公司賬面資產價值達到4000萬英鎊時,其股票急價格竟然高達4億英鎊,相當于當時英國年財政收入的6倍。在南海公司泡沫的帶動下,英國其他公司股價也瘋狂上漲。許多公司只是描繪了一一個虛構圖景,即可在資本市場上騙取大筆投資。面對由南海公司觸發的不斷擴大的股市泡沫,英國政府出臺了《泡沫法案》( English Bubble Act ),由此南海公司股價出現逆轉,一落千丈,并將整個股市拖入深淵。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因參與投機而損失滲重,不得不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的運行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們如此瘋狂。南海公司泡沫使英國人對股股份制非常恐懼并產生抵觸清緒,專家據此分析,英國取得世界霸主地位被延遲了100年。

法國密西西比公司與英國南海公司有著驚人相似—官方的權威背景、絕對的貿易壟斷、用國債直接兌換公司等值股票等。相同的條件與背景,相同的貪婪人性追逐,從17195月開始,法國股市開始飄升,歷時12個月,至17205月開始逆轉,又歷時12個月下跌,總市值跌去了95%。金融崩潰,財政破產。密西西比公司泡沫的主導者、十足的金融玩家、時任法國財政大臣約翰·勞畏罪逃竄。

20世紀前10年,類似的證券泡沫在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再次上演。自1886年世界上第一輛汽車在德國柏林成功申請專利后,汽車工業迅速興起,橡膠業成為朝陽產業。1909年年底,橡膠投資投機熱潮席卷中國,上海股票市場的橡膠公司股票炙手可熱,瘋狂暴漲。但是好景不長,1910年世界經濟的逆轉行情迅速波及國際金融市場,沖擊正在野蠻生長的中國市場,股票市場在橡膠股價帶領下像自由落體一樣坍塌,眾多參與投機的錢莊銀號血本無歸,紛紛倒閉,嚴重侵蝕清政府的財政去毓出。為獲取帝國主義融資,清政府收繳鐵路修筑經營權,誘發四川保路運動,清政府調動武漢新軍入月}鎮壓,武昌守備空虛,革命黨人隨即發動辛亥革命。

 二、經濟泡沫化與泡沫常態化

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種資金借貸和證券交易的場所,相對于貨幣市場(Money Market)而言,長期性是其主要特征。資本市場包括長期借貸市場和證券市場。長期借貸市場主要是銀行對個人提供的消費和不動產信貸;證券市場主要是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傳統金融市場以短期貨幣市場為主導;現代金融市場,無論是絕對的資產額度還是相對的資產比例,資本市場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成為20世紀后誘發金融危機的主導因素。

()經濟金觸化與泡沫化

出于對19291933年“大蕭條”的糾偏,世界主要國家普遍采取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政策—利率、匯率、資本跨境流動等悉數被管制。金融抑制成為金融資本擴張的重要障礙。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金融資本的意識形態一一新自由主義的金融發展理論被推出,以減少政府對金融的干預、充分發揮市場在利率匯率等領域的主導作用為核心的金融政策,先是被英美等西方國家而后是被一些發展中國家奉為圭桌。經過一系列聲勢浩大的新自由主義革命,以銀行、證券、保險等為主體的虛擬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不斷擴大,形成了所謂經濟金融化趨勢。如此,資本主義在經歷了商業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之后,昂首闊步邁向金融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的最明顯特征就是經濟金融化,最終導致經濟泡沫化。

經濟金融化使得金融危機成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形態。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中心”通過轉移風險,使得危機往往集中在“外圍”爆發。20世紀80年代拉美債務危機,90年代東亞金融危機,就是典型。但是,當“外圍”國家識破金融資本的把戲、紛紛采用金融管制(集中為資本項目管制)約束國際金融資本跨境流動后,“中心”的金融風險越來越難以轉移。2008年次貸危機就是美國風險淤積,不能有效轉移而最終爆發的事例。風險由美聯儲(Fed)長期操縱貨幣而不斷積累,寬松的政策使得次級借貸者可以輕易造假,銀行放貸者為獲取傭金甚至與借貸者配合共同欺詐,保險公司隨意擔保則造成風險盡在掌控的假象。如此,虛假的購房需求使得房地產價格不斷上漲,形成了樓市虛假繁榮。在數以百萬計的金融資產中,次級貸與次級債不到1%的比例,然而星星之火痛挫冬釀成燎原之勢,引爆系統性金融危機,名曰“次貸危機”。

然而,經歷生死大劫難的美國經濟,傷疤未好便忘了痛。2008年金融危杠健后,金融創新與資產衍生在稍息之后,很快便加速,規模在不斷膨脹,如今又到了令人咋舌的境地。經濟金融化使金融資產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不斷擴大,當比重超過一定限度,使得虛擬經濟越發游離于實體經濟時,就形成了經濟泡沫。其實,有泡沫并不可怕,適當的經濟泡沫就如啤酒上的泡沫,可以豐富飲用時的口感,使味道更好。適當的經濟泡沫能夠激發社會大眾以及企業的投資熱情,促進經濟增長。但是,當經濟泡沫不斷累積,持續發酵,甚至成為巨大堰塞湖時,就會逆轉惡化為泡沫經濟。在泡沫經濟中,為了追逐高額利潤,各類投資主體不斷進行大額、高頻、迅速投機。“資本主義生產的動力—用剝削別人的勞動的辦法來發財致富—發展成為最純粹最巨大的賭博欺詐制度”,現代資本主義社會逐漸演變成一個大賭場,賭場資本主義應運而生。

()金融市場投機常態化

1819世紀,金融市場處于發展完善階段,金融作為政府、銀行、證券公司和少數大壟斷資本的專業市場,是屬于少數所謂金融人士的高端市場。進入20世紀,伴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以及通訊技術的發展,金融開始直接面對千家萬戶。股票、債券、期貨、期權、信托等原本很專業的術語紛紛出現在尋常百姓的視野。大批投機者涌入使得市場投機行為常態化。

20世紀70年代,政府終于不敵金融資本的壓力,紛紛放松監管,當然也釋放人們的貪婪心魔。早些時候,社會大眾基本上都是銀行儲戶,他們把錢放到銀行里,獲取法律規定的少許利息。到了70年代,越來越多的銀行儲戶涉足資本市場的投資與投機。持有股票的美國人1965年為2000萬,1970年達到3000萬,1985年達到4000萬,1990年超過5100萬,1999年將近8000萬個人投資者直接擁有公開交易的證券,另有上千萬的美國人間接地通過退休金和共同基金進行投資。公眾參與的水平已經大大提高,超過30%的美國人和超也0%的成年人參與了股市②。美國三億人口,一億多股民,幾乎家家炒股;兩億五基金賬戶,幾乎人手一冊。

不僅持有股票的人越來越多,而且持有股票的時間也越來越短。20世紀90年代,一般投資者持有某只股票的時間2年多一點。到2002年,普遍的股票持有時間不足1年。到2004年,又創下了不足6個月的新紀錄。金融市場的傳統投資行為已經演變成為投機行為,而短期投機行為的常態化力口劇了市場的波動性以及波動的劇烈性。少數金融大鱷總是賺得盆滿缽溢,而無數小散戶基本上都是血本無歸。

()金融資產膨脹常態化

金融資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隨著市場交易不斷發展而持續膨脹。民眾的投機熱清帶動金融市場的繁榮,進而帶動金融資產的絕對數量上升和相對比重提高。世界經濟就像一個密閉的盛有一定容量的啤酒瓶,實際液體就是實體經濟規模,而其余空間則是為虛擬經濟準備的。虛擬經濟的泡沫氣體在搖晃中不斷膨脹,直至超過壓力閡值,啤酒瓶就會爆炸,經濟由此發生爆破式的毀滅。在上一輪泡沫破滅后,在莊家或金融大鱷的操縱下,金融市場在某個時點又會開啟所謂“機會之窗”,為下一次金融危機累積泡沫。金融市場是放大器,會使繁榮走向泡沫,使衰退走向危機。花旗銀行集團(Citigroup)前董事民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是這樣解釋的:“流動性就像音樂,一旦音樂停下,事情就會變得復雜。但只要音樂還在,舞蹈就得繼續。我們還在跳舞。”

在大多數國家,19世紀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金融資產和負債總額沒有超過45年的國民收入,加世紀70年代早期的金融資產和負債總量不到45年的國民收入,而到2010年則提升到1015年的國民收入(特別是在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在英國甚至達到了20年的國民收入的絕對歷史紀錄。需要強調的是,各國中央銀行與政府統計部門編制的報表只關注主要金融資產(票據、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還不包括衡生產品(這些產品類似于保險合同,以主要金融資產為指數來定價,也可以說類似于賭注,取決于從何種角度去看)。這些金融資產總額已達至」非常高的水平,根據采用定義的不同,為2030年的國民收入。由此可見,盡管歷經多次金融危機,但是人們在傷口愈合之后,便忘乎所以,不斷加大對金融資產的投資。金融資產持續膨脹業已成為金融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特征。

()統計數據失真常態化

“食物和衣服”,“正是這些,而不是貨幣,構成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世界各國和地區都設有經濟統計機構,其職能就是客觀統計經濟數據,為政府、企業、居民進行決策提供數據和智力支持。但是,經濟泡沫的產生與膨脹,使統計數據失去了應有的功能。虛擬經濟一方面對實體經濟會產生重大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其固有特質很不穩定,發生縮水與膨脹的交替循環。要不要將不斷膨脹的金融資產統計進經濟數據?需要進行多大范圍的統計?已經成為統計界的兩難問題。

經濟金融化的發展,給發達國家的中央銀行與相關政府部門在統計上出了一個極大的難題:無論是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GNP)抑或國內生產總值(GDP),都難以處理金融資產的膨脹。金融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把金融視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音陣分,甚至視為核心部分,如此金融資產(及其增加值)當然要被納入相關統計指標。但是,金融資產不僅包括不斷膨脹的票據、股票、債券和其他證券,而且還包括金融衍生產品。然而,金融衍生產品規模太過龐大,而且越來越龐大,使得其他資產尤其是工農業增加值,在龐大的金融資產面前渺小得近乎不值一提。這使得相關統計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或悖論:如果實行有選擇統計,不統計金融衍生產品,無視相關金融資產,那么可以被看作無視相關經濟理論與經濟科學;如果依照相關經濟理論與經濟科學的指導,對各類金融資產都進行統計,那么顯然是荒誕不經的,由此得到的國民收入或國內生產總值等統計數據,近乎毫無意義。金融資產階級政權當然很務實,選擇了“有選擇統計”,把相關經濟理論與經濟科學悄悄地扔到了一邊。金融資本主義的發展,相關經濟學家是重要推手,不僅虛化了資本與財富,而且正在虛化資產階級政治與政權,資本主義正隨著國民經濟一起走向泡沫化。

 三、體系性崩潰是金融資本主義的必然結局

()從經濟泡沫到泡沫經濟

金融市場的繁榮為經濟泡沫的產生注入了活性劑,而人險的貪婪則為泡沫經濟的爆破添加了最后一根稻草。客觀而言,經濟泡沫并不可怕,反而一定程度上激發了政府、企業和居民的投資熱情,擴大了市場消費需求的數量與范圍,客觀上且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增長。但是,當經濟泡沫不斷累積,遠遠超過實體經濟所能承受的范圍后,就會使正常經濟演變為泡沫經濟。而泡沫經濟猶如埋伏在經濟運行軌道上的一顆隱形地雷,行進的經濟列車在觸發某個機關后,迅即發生爆炸,經濟列車灰飛煙滅。

金融(Finance)、保險(Insurance)、地產( Real Estate)是現代經濟體系中的“三架虛擬馬車”—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保險為現代經濟提供安全保障、地產則是現代經濟直接依靠的運轉載體。這“三架虛擬馬車”取英文首字母,形象地拼湊成英文單詞FIRE—火。FIRE對經濟的摧毀作用在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中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美聯儲的長期寬松貨幣政策為“火燒”經濟添柴加油,導致嚴重的經濟泡沫;同樣,還是美聯儲,應對經濟失衡不當,倉皇收緊銀根,刺破泡沫經濟,導致次貸危機。

按照經濟分析家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的話說,“聯邦政府就是個樂此不疲的吹泡人”—先是在股票市場上吹起泡沫,然后是債券泡沫;接下去是房地產泡沫、抵押貸款泡沫。結果,消費者的支出扶搖直上,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可支配收入。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絕對不是真實的經濟增長。

()以新泡沫掩蓋舊泡沫

過去、現在乃至未來,在貨幣和資本借貸市場上,都會流行十口鍋九個蓋,借新債還舊債,持續不斷透支明天的消費能力,直至最后“借新還舊”無以為繼時,游戲結束,體系崩塌。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更是如此,經濟泡沫導致的泡沫經濟此起彼伏,在舊的泡沫經濟破滅后,金融市場的監管者從來沒有認真汲取教訓,痛定思痛,在莊家與金融大鱷的誘導下,謹慎的投資者又逐漸演化為放肆的投機者,開始新一輪“博傻游戲”。在新一輪游戲中,“借新還舊”的本質沒有改變,有所不同的是,用一個更大的新泡沫來掩飾已經破滅的舊泡沫。反反復復,但是無法以至無窮,因為危機一次比一次嚴重。

弗朗索瓦·沙奈說,金融交易與GDP的比例,1970年為15:1, 1980年是30:11990年為78:11973年,全世界每天的外匯交易量在100億一200億美元之間波動。外匯交易與世界貿易量之比從沒有超過2:1。到1980年,根據國際清算銀行提供的數據,每日的外匯交易量已經平均達到800億美元,外匯交易量與世界貿易量之比大約是10:1。至1990年,每日外匯交易量達8800億美元,與世界貿易量的比例達到了50:11995年,外匯交易量為1.26萬億美元,與世界貿易量之比為70:10缸世界資本主義中心,政府中無論是執掌財政的還是管控貨幣的,都是華爾街金融資本的門生或徒子徒孫,惻門頭腦中充斥著“如何把破碎的水瓶復原”以及“此次泡沫的破滅將在下一次泡沫的形成中自行修復,,這樣的想法,就像當年日本的例子一樣,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是不斷地重復過去犯過的錨吳。但是,錯誤不會再依照原樣簡單地重復下去,因為重復的成本越來越大。

()從繁榮到崩潰的金融資本主義

150年前,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生存和統治的根本條件,是財富在私人手里的積累,是資本的形成和增殖”,“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以生產和占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工業資本主義時代,工業資產階級是自身的掘墓人。“在一極是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另一極,即在把自己的產品作為資本來生產的階級方面,是貧困、勞動折磨、受奴役、無知、粗野和道德墮落的積累。”為了維持資本主義社會的運行和發展,服務現代化大生產和資本家渴望攫取超額利潤的需要,工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聯姻(這是委婉的說法,實乃更多的是金融資本控制了工業資本)。橫空出世的金融資本主義使得現代資本主義的生命又得以延續。但是,金融資本主義中的壟斷資產階級雖有金融與工業之表象差別,但是并沒有本質上的不同,也是自身乃至整個金融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

金融資本主義條件下產生的泡沫經濟終究會破滅,沒有例外。而每次破滅所帶來的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對現代資本主義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經濟也將受到巨力中擊。在每次泡沫破滅后,如果沒有政府包括中央銀行的積極伸手搭救,金融資本主義早就破產了。但是,每一次施救都會更加清晰地表明,金融資本主義已經無法控制自身所創造的虛擬財富的破壞力,更別談金融市場的自我修復和自我拯救能力。泡沫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其破滅坍塌后,政府包括中央銀行越來越難以直至最終無法兜底。“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就要響了。剝奪者就要被剝奪了。”金融資本主義本身持續的掘墓行為終將徹底埋葬資本主義。

摘錄自《國有資產管理》2016年第5期,注釋略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