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幾千年的傳統,都是以小農經濟形態和宗法家庭的父系統治為社會基礎,婦女遵循的是“三綱五常”、“三從四德”等男權規制,受到的說教也是“夫唱婦隨”、“女子無才便是德”,婦女在舊時代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政治地位、經濟經濟和社會地位,完全淪為男人的私有品和附屬品。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伊始,就積極倡導男女平等,早在1922年的中共“中共二大”上,我們黨就發表宣言,公開宣示自己的奮斗目標之一,就是“廢除一切束縛女子的法律,女子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權利。”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不啻是乾坤挪移、石破天驚的一場思想和社會革命。
習近平主席這樣說過,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堅持把實現婦女解放和發展、實現男女平等寫在自己奮斗的旗幟上,始終把廣大婦女作為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始終把婦女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領導我國婦女運動取了歷史性成就,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
新中國建立后,仿佛一夜之間,廣大婦女翻身做了主人,她們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得到翻天覆地的改變,沖破幾千年來“男尊女卑”的落后意識和陳規陋習,婦女的身影出現在各個行業、各條戰線上,她們身上蘊藏的巨大潛能也被充分釋放出來,毛澤東同志形象地將之概括為:“婦女能頂半邊天。”這是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也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個劃時代的進步。與此相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才興起女權運動,呼吁消除性別歧視,為婦女爭取更廣泛的社會權利。
從上世紀40年代解放區興起的木刻水印年畫開始,婦女就以煥然一新、完全平等于男性的形象出現在世人面前,建國后,婦女主題的宣傳畫創作更是日新月異。在這些表現中國當代婦女工作、生活場景的宣傳畫中,題材廣泛,手法多樣,刻畫生動,涵蓋了婦女解放、婦女自強、婦女經濟獨立、消除性別歧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婦女發展諸方面。縱觀新中國“前三十年”(1949年至1979年)的宣傳畫創作,女性形象出現的頻率和比重,絕不亞于男性,婦女“半邊天”的說法恰如其分。活躍在各條戰線上的婦女,能夠作為主體形象,密集出現在宣傳畫的畫面上,本身就是婦女地位的現實映照,同時,宣傳畫作為意識形態的工具,它又起到一種正面的輿論導向作用。
所有這些誕生于新中國的婦女題材宣傳畫,無不思想健康、藝術上乘、給人鼓舞、催人向上,客觀展示了新時代中國女性的清新形象,寄托了民族騰飛、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美好理想,從一個側面真切見證了“中國夢”一步步化作現實的奮斗過程。
更多佳畫欣賞:
宣傳畫《錦繡河山》,作者黃錫齡,遼寧畫報社1958年出版。夸張的畫面和語言,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明顯帶著“大躍進”的時代氣息。畫中的女性正是廣大勞動人民的化身,她用手中小小的針線,編織著美好的未來生活,畫中配詩:“我們的兩只手,要啥啥就有,能叫山搬家,能讓水倒流,能叫荒山披錦繡,能讓大地穿彩綢”,好一派改天換地的英雄氣概,兼具女性的秀美和靈巧,給人感覺兩者沒有絲毫的沖突。
宣傳畫《向陽花,朵朵紅,知識青年喜務農》,韓書彧作,天津美術出版社1964年出版。這幅早期知青題材的宣傳畫,主角選定了三位扎根農村的女知識青年,她們純真的笑容里還略帶青澀,但對艱苦的新生活充滿樂觀,對美好的前程無限向往。
宣傳畫《媽媽從縣里開會回來》,田辛甫、包恩梨作,河北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畫面上的這位婦女,顯然是作為基層群眾的優秀代表,在新生的人民政權里參政議政或榮獲表彰,而她的丈夫,只是個再普通不過的鄉村農民,這種夫妻角色轉化帶來的反差,在共產黨成立之前的中國,自然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宣傳畫《我們的隊長》,郭志明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畫面中,女生產隊長作為先進代表,被推舉在大會上發言,村里的男女老少競相圍著電視機觀看新聞,為他們的女隊長的出色表現感到自豪。
宣傳畫《媽媽開著拖拉機來了》,張大昕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1年出版。畫面上這位年輕的媽媽,開著拖拉機路過幼兒園時,和她的孩子親切地打著招呼,場面十分自然和溫馨,畫作寄托了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社會理想。
宣傳畫《萬紫千紅》,趙幼華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斑斕的色彩,燦爛的笑容,象征著這些平凡的女紡織工在創造美好的新生活,她們在平凡的工作崗位,編織著絢麗的“中國夢”。
宣傳畫《農奴的女兒》,上世紀70年代出版,作者不詳。這幅畫表現的是西藏的百萬農奴在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獲得新生,昔日農奴的女兒,而今被培養為光榮的人民空軍飛行員,這樣的人生跨越,只能用“恍如隔世”一詞來形容。
宣傳畫《我們都是神槍手》,趙淑欽作,人民美術出版社1974年出版。 在冷戰格局下,毛澤東號召“大辦民兵師”,全國出現“七億人民七億兵,萬里江山萬里營”的壯觀景象,在數千萬的民兵隊伍里,處處可見婦女的矯健身影,巾幗不讓須眉,毛澤東曾經為首都女民兵賦詩:“颯爽英姿五尺槍,曙光初照演兵場,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
宣傳畫《西沙女民兵》,裴建華作,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出版。這是當年在國內外產生較大社會反響的一幅宣傳畫,到今天猶具現實意義。衛國護疆,人人有責,千千萬萬的巾幗英雄,握緊鋼槍,擔負起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神圣使命,在激情燃燒的歲月,這是高尚,也是時尚。
宣傳畫《你追我趕》,龐亦鵬、龐卡作,浙江人民出版社1964年出版。畫面里的那位若隱若現的男社員,完全成為一個陪襯,在你追我趕的勞動競賽中,他明顯處于下風,被大步邁在最前面的女社員遠遠地甩在身后,只留下一個模糊的身影。類似的場景還可以舉出很多,傳統上占主導地位的男性,在眾多的新時代宣傳畫里,卻只能委屈地退居配角,這似乎有點乾坤大挪移的味道了。
宣傳畫《多出化肥,支援農業》,天津市化工局美術創作學習班供稿,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72年出版。畫面中的女職工,神采飛揚,擁有和男人一般的健壯手臂。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特別是“文革”時期,在很多表現婦女題材的宣傳畫中,女子常常和男子一樣擁有強壯的體魄,在工作、生產中表現出不輸于男人的肌肉感和力量感。畫作在刻意塑造女性高大形象的同時,也折射出那個年代膜拜革命、崇尚勞動的審美情趣。
宣傳畫《媽媽參加了籃球隊》,何春曉、盧寶童作,山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畫面中的這位媽媽在工作之余,參加了籃球隊,健康的業余文娛生活,使得她的精神格外飽滿。這其實也是新中國婦女走向自立和自信的形象寫照。
宣傳畫《群英會上的好姊妹》,李慕白、金雪塵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年出版。在共和國的各個領域和工作崗位,無數的女中豪杰盡顯風流,他們作為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贏得了黨和政府授予的殊榮,并受到全社會的廣泛尊重。她們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相連,她們的個人夢想和“中國夢”亦密不可分。此畫刻劃人物神韻獨到,堪稱海派擦筆畫的經典之作。
宣傳畫《革命的女戰士,生產的紅旗手》,劉秉禮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62年出版。畫面上,活躍在各條戰線的女同志意氣風發,眼神中流露出作為勞動者的自豪,她們有理由為自己的今天喝彩。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三八紅旗手”是婦女界的崇高榮譽。
藏品提供:秦紅光(紅色收藏家,紅色文化學者)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