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款經典飛機,
它是孕育了數代解放軍飛行員的空中搖籃。
有這么一款經典飛機,
它是從設計到原型機首飛僅用了72天的“奇跡”。
有這么一款經典飛機,
它是新中國第一代航空大師集體智慧的結晶。
有這么一款經典飛機,
它還有一些令人狂熱的故事你可能從未聽說...
這段傳奇,
從59年前的那個夏日開始
...
? 59年前的那個夏天,首飛之日,傳奇誕生之日…
1958年8月27日,一架代號“紅專”502的教練機在南昌第一次飛向天空。在那個夏日,或許很少有人能意識到,這架名字里頗有時代氣息的教練機,在日后成為了一大群狂熱的民間航空愛好者追捧的對象。
這架教練機的名字就是——初教6。
在進入人民空軍服役歲月里,初教6培訓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飛行員,還出口或者援助了不少第三世界國家。比如阿爾巴尼亞、孟加拉、坦桑尼亞、贊比亞這些“窮兄弟”。
?初教6,飛過半個世紀,依舊追風少年
很多人難以想象——初教6最大的海外用戶國家竟是大洋彼岸的美國。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初教6教練機開始以各種各樣的渠道進入美國,在美國航空圈中被習慣稱為CJ-6A。目前有注冊號,可飛行的數量高達249架。考慮到初教6原本是一款軍用機的特殊性,在民間市場上賣了如此之多,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爆款機型”了。
初教6能在美國這種民間航空異常發達的地方賣得好,有鐵粉,自然背后得有點道理。
?美國飛行愛好者們的初教6編隊飛行
小編看了不少美國初教6愛好者的文章。大概可以歸納為這么兩點。
首先作為一款初級教練機,初教6先天就對飛行新手來說特別友好。一些俱樂部的新手指南是這么講的——“滾轉率120度/秒,機體輕快,操縱起來一只手就能搞定”;“擅長低G筋斗、殷麥曼機動、滾筒等等動作,表現優雅,就算是菜鳥都能體驗到特技飛行的快樂”;“前三點起落架加上很低的著陸速度,讓你幾乎不會出現著陸失敗的囧況”。
?機動爬升中的初教6
不僅僅對新手友好,初教6在資深飛行員中同樣受歡迎。今年7月《飛行員》雜志上的試飛報告就能說明不少問題。
“初教6在特技爬升中能量損失很小,你操縱它這樣飛,它就能這樣繼續飛下去,真是太棒了。初教6非常符合我的‘紳士飛行’風格。跟蹤天空的一條優雅航跡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對我來說,兩架安裝了激光指示器和接收器的初教6將能玩一把酣暢淋漓的模擬空戰。”
? 標準的八一軍徽、我國空軍涂裝的初教6,翱翔在美國上空
另外一個大優勢是成本。初教6在美國最早賣到一架7萬到8萬美元。現在這幾年價格有所上漲,一些機況特別好,性能改造特得力的初教6能夠賣到17萬美元以上。不過這個價格相對于其他軍轉民教練機來說,還是便宜的親民價。而且維護起來相當便宜,維持一架可飛行的初教6,一年也就是5000美元上下,采購中國原廠發動機外加運費,這比在美國買一個同級別的發動機換上還要便宜。而同級別的其他教練機,比如常見的T-34要一年10000美元,而再“高級點”的T-28一年要至少50000美元。
?漂洋過海的初教6,征服了美國飛行愛好者
除去這些飛行和成本優勢外,初教6還有一個大優勢——自由改裝
這些飛行愛好者手中的初教6或多或少都經過改裝。比較經典的玩法是換大馬力發動機,把原廠活塞6A(280馬力)換成俄羅斯的M14P(360馬力)或者M14PF(400馬力)發動機,讓動力更澎湃,更符合美國飛行愛好者的“大馬力”需求。還有就是拆除中國原廠無線電,換成21世紀現代化的無線電系統。把飛行員后面的空間改成小行李艙,方便平時開著飛機跑展會上耍。
?“魔改”后的初教6,個性化定制升級改裝后,如此酷炫
當然了,更有趣的玩法就是更容易操作的各路個性涂裝了。刷八一機徽的我軍涂裝是其中一大流派。不過相比我們記憶中的綠色經典涂裝初教6,美國這些初教6愛好者們顯然腦洞更大了!比如,藍天迷彩配八一機徽、中國紅機身配八一機徽,至于,二戰美國海軍涂裝的初教6赫然涂上了八一機徽,這也不算意外。
?“中國紅”初教6,停在美國飛行愛好者自己家機庫里
這么一款培養了成千上萬人民空軍飛行員,又在海外市場賣到爆款的飛機,它的誕生同樣是在中國航空工業大師們手中創造的一場“奇跡”——從詳細設計到首飛只用了72天。
?中國航空工業大師們手中創造的一場“奇跡”
1957年7月,國營松陵機械廠(現航空工業沈飛),就開始了對“紅專”502型飛機的技術設計,1958年初確定由國營洪都機械廠承擔該機種的研制任務。由徐舜壽指示,派屠基達、林家昌,協助國營洪都機械廠進行設計并參與試制。該機種在指導思想上明確了要適合我國國情,使“紅專”502達到國外同類飛機先進水平,替代雅克-18成為我軍新一代初級教練機。
?等待擁抱藍天……
“紅專”502飛機,就是日后初教6的原型機。它的機體采用前三點式、金屬薄蒙皮半硬殼結構,飛行重量1400千克,翼展10.18米,機長8.5米,最大平飛速度287公里每小時,航程640公里。在設計的時候,如何在保證飛機強度的前提下減輕結構質量,成為了設計工作最突出的矛盾。設計機翼時,前兩起落架接頭附近有一側向力不好傳,就提出加一個斜撐桿,問題解決了。后發現發動機整流包皮下部有個前起落架艙門收放不協調,就決定把艙門取消。雖然遇到了種種困難,但各個部門都為試制工作開綠燈,大家爭相為試制做貢獻。
?初教6,中國飛行員的搖籃
1958年8月27日,從開始詳細設計后的第72天,第一架“紅專”502飛機平穩的飛上了藍天。1961年,正式批量生產。1964年11月,重新被命名為初教6。1979年初教6獲得國家質量金獎。初教6連續生產40多年,總計生產了2300多架,已成為我國飛行員培養中的“必修課”。
本期部分素材來自《中國航空工業老照片》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