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軍后勤一分部汽車五團官兵與赴朝慰問團成員合影。(作者供圖 )
1950年10月,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在交通部下屬中國建筑公司工作的我報名參軍,被分配到志愿軍后勤一分部汽車五團。
志愿軍入朝首戰告捷,初步穩住戰局。敵人不甘心失敗,每日出動大批飛機對朝鮮北部狂轟濫炸,企圖阻止我軍繼續入朝。鐵路運輸被迫中斷,作戰物資只能通過汽車運輸。后來,鐵路運輸恢復,也只能到達朝鮮中部,再往南運送還是要靠汽車。
戰爭中,后勤補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更是如此,因為很多給養物資無法就地補給,需要從國內運過去。隨著戰線南移,運輸線逐步延長,供需矛盾愈發突出。
戰士每次出征,除了攜帶盡可能多的武器彈藥外,只能背負夠吃幾天的干糧。這一“秘密”被敵人發覺后,他們便有意識地“適當”后撤,等志愿軍官兵斷糧后再發動反攻。志愿軍加強后勤補給迫在眉睫。志愿軍后勤官兵積極發揮聰明才智,與敵人斗智斗勇,粉碎了敵人的“絞殺戰”計劃,確保了前線物資供給。
“喬裝”改扮 放哨預警
入朝初期,我軍缺乏對空斗爭經驗,不知如何隱蔽偽裝車輛,遭受很大損失。
有一次,我們團一個連從國內接回40輛新車,白天分散停在一個山溝兩側,結果被敵機發現來回掃射,一下子就擊毀30多輛。
吃一塹長一智,白天休息時,如果旁邊有樹,我們就把車停在樹下,用樹枝覆蓋起來;停在村子里時,就用苫布、莊稼稈等把車偽裝成房屋;遇到下雪天,就用白布把車蓋起來……根據地形地貌和自然景色,我們靈活地把汽車偽裝起來,讓敵機難以發現。
能不能盡早發現敵機,預先報警?在兵站執勤的戰士想出一個辦法:在公路沿途一些制高點站崗放哨,夜間一聽到敵機的聲音,立即鳴槍報警。司機聽到報警槍聲后馬上關燈,摸黑行駛或停車等待。敵機飛過后,再敲響鐵器解除警報,汽車繼續開燈行駛。這樣既保證了安全,又提高了速度。
上級領導非常重視這個辦法,很快推廣下去。在敵機活動頻繁的主要運輸線上有組織地設立防空哨,根據地形每隔一兩公里設一個哨位,一個哨位發現敵情鳴槍后,鄰近哨位聽到后也跟著鳴槍,依次傳遞下去。
最初,防空哨只擔任對空監聽,后來發展為擔負指揮車輛、維修道路、搶救遇險車輛和傷員等多項任務的一支特殊部隊,為保證運輸暢通和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背光”而行 暗度陳倉
為避免遭遇敵機空襲,志愿軍后勤官兵白天幾乎無法進行有效運輸,大都只能在夜間閉燈或開小燈行駛。這不僅需要熟練的技術,更需要高度的專注和警覺。汽車行駛時,本身就有響聲,難以聽到外面的聲音。所以,不論天氣多么寒冷,副駕駛一側的車窗都要開著,坐在副駕駛的戰士把頭伸向車外,注意監聽有無敵機的聲音,一有異常立即把燈關掉。
這樣駕駛眼睛特別吃力,再加上營養不夠,很多司機患了夜盲癥,一時成為大問題。后來大家發現一種土辦法,用松針煮水喝,上級也緊急從國內運來蘿卜等蔬菜,給大家補充維生素,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月色也會影響汽車運輸。月有陰晴圓缺,月圓時月光明亮,不開燈也能行駛,但敵機活動頻繁,借著月光便可發現目標。特別是新車,油漆和擋風玻璃都會反光,容易被敵機發現。
司機們就用稀泥把車體涂成土黃色,在擋風玻璃上方用草苫子支起一個小遮光篷,有效解決了反光問題。月虧時略有月光,路況依稀可見,是行車的好時機。司機們還利用陰天、下雨、有霧、下雪等敵機難以活動的時機,在局部地段行駛,搶時間運送物資。
朝鮮河流多,水淺的地方容易通過,水深的地方沒有橋不行,但主要運輸路段的橋梁都被敵機炸毀,志愿軍工兵部隊頭一天修好,敵機第二天又炸毀,很讓人傷腦筋。
后來,工兵戰士想出一個好辦法:修水下橋。他們用粗鐵絲編成一個個大籠子裝上石塊,沉到河底作為“橋基”,上面鋪一層碎石,就成了一座水下橋。橋面離水面一尺多,從空中不易發現,河水也淹不了汽車的排氣管,可以放心通過。工兵們還故意在水下橋附近架個假橋迷惑敵機,假橋炸毀了,水下橋還平安無事。
隨機應變 軍民同心
敵人為了破壞我運輸線,不惜使用各種詭計招數,如炸坑、扔“雞爪釘”、投“蝴蝶彈”和定時炸彈等。
炸坑,就是把重磅炸彈投在公路上,炸出一個七八米深、直徑約十米的大坑,等里面滲出水就成了大水坑。要填平這樣一個坑,需要很多土石方和人力,常常是費了很大勁兒填好一個坑,別處又炸出一個坑。
后來工兵部隊預先準備好木料,在坑里打下木樁,架起橫梁,鋪上木板,架成便橋,幾個小時就可以恢復通車。
“雞爪釘”,是用直徑約半厘米的鋼管焊成的,呈雞爪形,不管怎么翻滾總有一根向上,切口是斜的,很鋒利,輪胎一軋上就刺進去,很快就漏氣癟了。
敵機在黃昏時撒在公路上,執勤部隊就協同當地群眾及時清掃,不會帶來多大麻煩。
“蝴蝶彈”是一個大彈殼里裝幾十個小炸彈,敵機投下后大彈殼打開,小炸彈落地后一被觸動立即爆炸,和定時炸彈一樣很有威脅性。
工兵戰友們又想出對策,兩個人在公路兩邊拉直一根電話線貼著地面掃過去,這些小炸彈乒乒乓乓就都炸了。
1951年夏季,敵人在發動夏季攻勢的同時,在志愿軍后方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絞殺戰”,對朝鮮中部東西地帶的鐵路、公路沿線進行持續轟炸,對重要橋梁、路線實行重點封鎖,企圖切斷我后方交通線。
我們團執行任務的路段上有個地區叫新溪,這里地勢平坦開闊,是通往前線的必經之地,成為敵機重點封鎖的目標。
夜晚,一架敵機沿著公路上空投下一串照明彈,懸掛在降落傘下徐徐降落,把二三公里長的地段照得如同白晝,另一架敵機在低空來回掃射。
司機們總結了一條經驗,遇到照明彈正投在上方時,必須加速通過,決不能停留,否則一堵車就會遭受更大損失。如果汽車被擊中起火,司機會迅速把火撲滅或把車開到公路旁,以免堵塞道路,影響其他車輛通行。
敵人的“絞殺戰”實施了近1年,阻滯了我們的運輸供應,但未能切斷我們的運輸線。我們團的一位班長沈榮國,創造了一夜跑300多公里的紀錄,被朝鮮人民政府授予特等功臣稱號。
這個成績在平時算不了什么,可那時是什么情況?貨場裝貨,摸黑行駛,應對封鎖,前線卸貨,返回貨場。這一晚上,太不容易了。
朝鮮群眾在當時極端艱苦的環境下,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護路、修路時總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司機來不及返回駐地,中途借宿在群眾家,他們總會幫忙把汽車偽裝好。要知道這樣做冒著很大的風險,一旦被敵機發現,一陣掃射就可能家毀人亡。
司機住下后,到了吃飯時間,村里的大娘或大嫂就會把司機交給他們的糧食做成飯端上來,有時還會端上來一碗泡菜。這可是他們有限的一點副食,是從他們自己嘴里省出來的。
千里運輸線上,志愿軍后勤運輸工作是在封鎖與反封鎖、“絞殺”與反“絞殺”的殘酷斗爭中進行的,敵人用盡招數,給我們造成很大困難和損失。然而,志愿軍后勤官兵不畏嚴寒、戰天斗地,依靠智慧和力量,總能找到辦法克服,把作戰物資源源不斷送到前線官兵手中。
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成員黃悌在我們團體驗生活后,就寫了一個劇本,后來還在北京上演,劇名就叫《鋼鐵運輸兵》。
(來源:“紅色文化網”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鳳岐 于沿波:一把軍號退敵軍 ——志愿軍特等功臣鄭起的故事
2020-10-24叮咚 | 央視發感人視頻紀念毛岸英:他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一位戰士!
2020-10-16苗長青 | 大水洞穿插戰——記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崔建國
2020-10-05?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