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朱亞夫:理想書房的三種模式
點擊:  作者:朱亞夫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3-02-14 10:37:52

 

上海書展中的理想書房

 

現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小康社會已經全面到來,于是,從幾年前的 “小康不小康,主要看新房”,近年來已逐漸演變成了“小康不小康,是否有書房”。理想中的書齋終于成了生活中的現實。正如有本《理想書房》序文中所說的:“每個愛書的人,都想擁有一間自己的理想書房,‘坐擁書城’永遠是一種誘惑,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現在,擁有書房是容易的,達到‘理想’的境界卻有些困難。”對此,我們建筑設計不能不察,我們購房、選房、裝修房時不能不考慮。

 

“理想”,同“夢想”一樣,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詞匯。它是對未來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俄國大文豪列夫·托爾斯泰說過:“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書房取名“理想”,說明人們現在有理想,有追求,有憧憬。追求什么?追求書房!因為世上最有“書香”之處,莫如書房。書房是文明的搖籃,生命的綠洲,創作的溫床。書里乾坤大,齋中視野寬。書房,這小小的一方天地,能包含浩瀚的大千世界。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說:“喜歡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了巨大享受的時刻。”是的,世上沒有比讀書更廉價的娛樂,沒有比讀書更持久的滿足。因此,我們古時流行“四時讀書樂”。書齋幽敞,書聲瑯瑯,確實平添了一派書卷之氣,翰香之味。

 

 

王禹偁黃岡竹樓 潘谷青畫

 

讀書人都想擁有自己的理想書房,那么,什么樣的書房才是理想書房呢?

 

我們翻檢我國書房發展史,看了上千個古今人物的為自己和親友書寫的書房記,發覺理想書房大抵有這樣三種模式:

 

一是崇尚清雅。自從清代文學家鄭板橋自撰書房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之后,“清雅書房”便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理想書房。書房不在于寬敞,擺設也不在于繁華,而是貴在清雅。如何清雅?我們且看鄭板橋自家的書房:雍正十三年(1735),年過不惑的鄭板橋來到鎮江焦山別峰庵靜心攻讀。在《焦山讀書復墨弟》的書信中,曾談及來此讀書的緣由:他原居鬧市揚州,名列士林,交友甚廣。但是,其間意氣相投,道義相合,堪以切蹉琢磨者,幾如鳳毛麟角。于是,與其濫交招損,不如閉門攻習,故他別離親人,赴焦山發憤讀書。當時鄭板橋讀書的書屋只是幾間不起眼的低矮平房,小小的院落,圓洞門外綠樹森森,鳥鳴聲聲。他曾寫自己山居讀書的情景:“當旭日初吐,野露尚滋,暑氣未濃之際,科頭跣足,起自竹榻,輕披敞衣,獨憑山窗,展卷讀杜少陵《秋興》詩,字字尋味,句句咀嚼,如啖冰瓜雪藕,心肺生涼,一日之中,暑氛任何毒烈,不能侵我半點也。前人屢言夏日山居,如何至樂,今身嘗之,可喜無量!”翌年,正是乾隆登基之年,鄭板橋赴京會試,果然金榜題名,榮中進士。

 

 

清著名書畫家鄭板橋書齋聯

 

清雅書房深受古今讀書人的歡迎。有人說過, 清雅書房的雅味有三:一為書齋之貴,在于養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二為書齋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馳神游;三為書齋之靜,在于隔絕塵世,使人心寧神靜。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這樣描述清雅書房的環境:“窗外四壁,薜蘿滿墻,中列松檜盆景,或建蘭一二,繞砌種以翠蕓草令遍,茂則青蔥郁然。旁置洗硯池一,更設盆池,近窗處,蓄金鯽五七頭,以觀天機活潑。”

 

明代學者桑悅的書房:學圃中筑一軒,大如斗,僅容臺椅各一,臺僅可置經史數卷。賓至無可升降,弗肅以入,因名之曰“獨坐”。盡管書房只能“獨坐”,卻環境清雅:“軒前有池半畝,隙地數丈,池種芰荷,地雜植松檜竹柏。予坐是軒,塵坌不入,胸次日拓,又若左臨太行,右挾東海,而蔭萬間之廣廈也。”書房大有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那樣“塵坌不入”,一塵不染。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理想書房是“梅花書屋”:“西溪梅骨古勁,滇茶數莖,嫵媚其旁。其旁梅根種西番蓮,纏繞如纓絡。”在他心目中,梅花書屋好比“恒在清涼世界”。清代學者吳敏樹與清松為伍,倍感清雅:“于是與云松對設榻樓上,庋書而讀之,而名其樓‘聽雨’也。”現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有書房“雅舍”,是清雅書房典范。試看他在重慶的“雅舍”:簡樸而單薄,內部陳設堪稱風雅,一幾一椅一榻,足夠作者“酣睡寫讀’,而且灑掃拂拭,不使有纖塵染指。“雅舍”最雅于賞月。因為它地勢較高,得月較先。梁先生是這樣描寫的:“看山頭吐月,紅盤乍涌,—霎間,清光四射,天空皎潔,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灕而下,地上陰影斑瀾,此時尤為幽絕。”此情此景,引發了作者不少雅興,于是他把這一時期所寫的散文小品,定為“雅舍小品’,晚年又出“雅舍小品”續集。他的小品寫得清麗委婉,樸實雋永,一如其書房。

 

 

海端:讀圣賢書,干國家事

 

二是追求德磬。這種理想書房模式來自于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仙、有龍就可以出名;書房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能聲名遠播。“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點出書房之美,在于“德馨”二字。由此表現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和生活態度。全文只八十一字,卻寫盡書房之妙,由此開書房追求德磬之先聲。

 

正如黑格爾所說的:“理想的人物不僅要在物質需要的滿足上,還要在精神旨趣的滿足上得到表現。”書房追求德磬,后來者不少。稍后就有北宋詩人王禹偁《黃岡竹樓記》:描寫他的書房生涯:“公退之暇,被鶴氅衣,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止于貯妓女,藏歌舞,非騷人之,吾所不取。” 黃岡之地本來多竹,用之代陶瓦,價廉而工省也。因此平常的黃岡竹樓,是作者潔身自好的人格和高遠情志的載體,是作者人格力量、人格理想的象征,也是追求德磬而已。更可貴的是文末作者說:“后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呼喚“同志”,以讓德馨書房后傳有人。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劉伯溫為好友章溢書齋所作的《苦齋記》,全文在“苦”字上做足文章,不僅書房苦齋位處苦地,而且連四周的動植物都具苦性的特點,在無所不苦中,主人卻樂在其中,從而睿智地道破書房苦樂相倚相伏的辯證關系,將追求德磬推之極致。

 

書房追求德磬當代也大有人在。著名報人丁法章在《我和我的書房“踔厲齋”》中這樣寫道:“我素來把善待自我、磨礪自我、超越自我奉為圭皋,視為自己的人生追求。故此,用‘踔厲’作為我的齋名,真是再適合不過了。”注重德磬,乃命書房為“踔厲齋”。上海著名學者潘頌德更是“德磬”派。他說:為給寒齋重取齋名,什么“一得齋”啦,“博雅齋”啦,都想到過,但都感到不甚妥貼。于是就請南社傳人、文化名人姚昆田先生命名。昆田先生根據《論語·顏淵》孔子所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命名我的書齋為“景風樓”。孔子所說的話意思是,君子的德行猶如風,小人的德行就像草,如果上面有風吹,草自然就會順風倒伏。┅┅這里的“風”,我們不妨解釋為“風范”、“風操”,而“景”,則是“景慕”,“景仰”。這樣,“景風”就是仰慕高尚的“風范”、“風操”。而且:“‘景風’兩字,正與你的名字‘頌德’相配呢!”姚先生得意洋洋,其實潘先生更是樂在其中。

 

三是回歸自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回歸自然,率性而為,天然本色,這也是“理想書房”的一種模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是提倡書房回歸自然,本色呈現的帶頭者。他在廬山筑有書房,曾作《草堂記》,內云:“三間兩柱,二室四牖,┅┅木斲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磩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纻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 草堂筑于山上,親近自然不說,就是所用柱木,不加油漆;四面墻壁,不刷白;“磩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纻幃,率稱是焉”,全部本色。北宋詩人陸游鐘情的書房是“書巢”一樣的率性隨意:吾室之內,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因此他的書房記就是《書巢記》,自得之狀,溢于言表。清初文學家鄭日奎更是性情中人,他撰有《醉書齋記》,云:“于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素壁,泊如也。”書房淡泊如素,不事修飾。他在書房中更是率性而為,任性張揚:“有時或歌或嘆,或哭或泣,或怒罵,或悶欲絕,或大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真是“醉書”模樣。               

 

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書房“項脊軒”,是“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簡樸得可以。他寫書房記,是經典名文,其流露出的真摯親情,令人叫絕。其曾孫歸莊標榜自己 的書房為“己齋”,即“我之所居”,更是我的書房我作主,回歸本性。當代畫家于學波,出生安徽,客居上海。他雖身居大城市,卻對故鄉情有獨鐘。有一年,他回故鄉 ,“剛踏進村頭,便被草堂前的三株鮮紅的柿子樹吸引了。在萬木搖落的深秋,在凋零的枯樹殘果間,三棵滿掛碩果、紅彤彤、赤如金丹的柿樹,在秋陽的照耀下,疏籬庭院,閑靜草堂,都被著了一層赭色。心中頓時涌現了一股創作的欲望,立刻速寫了這些景物,心中蘊釀著《三柿草堂圖》。”回歸自然,讓他創作靈感萌發,理想浮現,由是作《三柿草堂記》等。

 

2017年年底,北京國家大劇院曾舉辦“書齋追古——中國生活藝術展”。漫步展廳,我們見到了九間中國式書房,它們是王維“竹里館”、陶淵明“歸去來館”、白居易“三然草堂”、蘇軾“雪浪齋”、朱熹“達觀軒”、趙孟頫“松雪齋”、文征明“玉磐山房”、董其昌“畫禪室”、曹雪芹“悼紅軒”以及空白的“未來書房”十個單元。雖然名稱為古人的書房,但是這間書房的主人卻是由一位當代生活藝術家來擔任。借助這些古代文人墨客的書房號,書房主人從他的視角和情懷出發對書房進行詮釋與設計,從而形成一場今人與古人跨時空的精神對話。“書齋追古但不泥古,更不是在陳設細節上的糾結,它追逐的是古人靈魂的聲音,更是一次捫心自問。”其實 這也是一種對“理想書房”的追慕。

 

當然,以上理想書房的模式,不可能窮盡理想書房的所有模式,有人心目中的理想書房可能是庭園,也可能是藏書樓等等;同時理想書房也可能并不是單一的,而是清雅兼有自然的,或德馨兼有自然等等。鞋子穿著是否舒服,腳最有發言權;書房是否理想,主人心中有數。只要自己滿意,那就是合適的書房。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書房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原載美國南方出版社《中華書房誶》一書)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烽火HOME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