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任58師172團2營副教導員吳金峰
吳金峰夫婦
2023年7月27日、12月5日,《江南時報》首次,《揚子晚報》詳細披露了一位志愿軍老戰士72年前從朝鮮戰場發回的一封情書。這位老戰士叫吳金峰,1942年參軍,曾擔任營里的文化教員,連指導員,營教導員和師宣傳科長,榮立過二等功。抗美援朝時是志愿軍20軍58師172團2營副教導員。
2022年底,吳金峰老人去世。曾任人民解放軍副師長、南京市臺辦副主任、2015年底退休的吳金峰之子吳鵬先生,在整理遺物時,意外發現父親72年前于朝鮮戰場寫給母親的一封信,隨后向媒體提供。這封抄正的信和所附影件,我都仔細辨認看了,這是苦難與輝煌歷史的最好見證,這是那個年代千千萬萬志愿軍官兵鐵血愛國的真實寫照。我建議將此信送到博物館或紀念館收藏、展示,用以永遠激勵后人。作為20軍后來者的一員,我不禁為吳金峰老前輩的這封情書叫好!
這是一封堪稱書法作品的長達5頁的戰地情書
看到這封信,我的第一感覺是“長”,無格白紙密密麻麻寫滿5頁2680字。這在和平條件下用鋼筆寫或許不算長,而在硝煙戰場,且以毛筆書寫,就不能說短了。第二個感覺,寫信者一定是有文化的人,不僅言辭優美,且一筆字非常漂亮,簡直稱得上書法作品。我發給幾位朋友看,贊不絕口。當然,也有個別提出疑問,朝鮮戰場那樣緊張,有時間寫如此之長的信嗎?寫如此之長的信不影響打仗嗎?我對前問的回答是肯定的,而對后問的回答是否定的。這是為什么?且看我分析:
吳金峰的信一開始就講:“我系于去年11月18日晚上乘火車越過鴨綠江到江界”,且第一句本是“離開祖國已經3個月了”,不知為何刪去,但刪去只是在這行字上劃了一條杠,照樣可以看得清楚。我想起,20軍58師跨過鴨綠江是11月7日,對照58師的入朝時間,吳金峰與大部隊要晚11天。吳金峰之子說,當時父親被抽調到上級編寫軍史,其間因病住院。吳金峰得知緊急赴朝時,部隊已從浙江寧波出發,于是他乘火車向東北追趕。從吳金峰只身入朝的時間和被刪去的那句話中披露的“離開祖國已經3個月”推算,寫此信的具體時間應是1951年2月20日左右。
第二次戰役(東線稱長津湖戰役)是1950年12月24日結束的,9兵團奮戰半月,雖然取得巨大勝利,由于志愿軍武器十分落后、糧食物資供應不上,加上遭遇罕見特大冰雪,氣溫驟降至零下40度,出現嚴重傷亡減員(主要是凍傷)。戰后1951年1月上旬,20軍奉命到咸興地區休整,一直到4月24日參加第五次戰役。3個多月的休整期間,主要是打掃戰場、治療凍傷、悼念烈士、宣傳教育、總結經驗、整編部隊、補充兵員等等,任務也是極其繁重的。但相比而言,這與前線與敵人面對面作戰,要輕松許多;且有了桌椅板凳,筆墨紙硯,寫信的時間和條件都方便多了。
另一方面,當時全國人民熱愛志愿軍,部隊收到不少慰問信。上級提倡官兵給祖國人民回信,給家鄉親人寫信,宣傳抗美援朝的意義,報告戰場殺敵立功的喜訊,鼓勵后方親友積極投身新中國建設。從一些抗美援朝老戰士的回憶中,就可以了解這樣的信息。比如175團團長洪定泰、179團3營副教導員楊石毅等等,他們都有寫給家鄉親人的信件,現在都保留著,而且文字都不短,這說明吳金峰寫信,既是個人的大事,又是政治任務。
這封信寫出了長津湖的“艱苦”但未寫出“卓絕”
從吳金峰前輩的信中可以看到,長津湖戰役是極其艱難的。它主要體現在兩段話中:
“在長津湖周圍的那一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天寒地凍漫天大雪,北風橫掃,在零下三十度進行戰斗。加上我們衣履不全,糧彈難繼,困難非常巨大。”
“在這半個多月中,我們日日夜夜的在山頂上澗溪邊進行戰斗,難得進一進房子避風。戰士們困了就在防空洞里睡著,醒來時身上蓋滿了厚厚的白雪。餓了就咽幾下口水,當炊事員同志在萬分困難中送來一點已經結成冰的熟馬鈴薯時,這是多么令人高興。渴了戰士們就抓著雪吃,或者到山溝里鑿開冰舀潔凈的甘露喝。半個月中可以說難得喝到一碗熱水。”
而最能體現艱難的是這樣一句話:“我們的團長從師部的防空洞里鉆出來滿身快活,抹抹嘴巴說,‘好消息,好消息,今天喝了一碗開水’” 。此時的團長是王詳,從王團長的這句話,就可以想象當時的條件是多么艱苦。
然而,我覺得吳金峰的信,寫到了“艱苦”,但未寫出“卓絕”,對長津湖慘烈的戰斗,巨大的傷亡,信中是回避的。比如,58師11月27日夜間在零下40度氣溫下涉長津江發起戰斗,雖然消滅美軍800多人,但自身出現嚴重凍傷亡減員沒有寫到;比如,172團占領下碣隅里,攻擊長津河大橋時,被美軍40輛M26潘興坦克組成的強大火力所阻,造成巨大犧牲沒有寫到;比如,172團攻占和守衛東山,特別是守衛1071高地和小高嶺,戰斗8天全團打得只能編成8個排的慘烈沒有寫到。
就是吳金峰所在2營的“卓絕”也未寫到。比如,在楊根思率3連3排接替之前的28日,2營6連1排奉命攻守小高嶺一天,打退美軍6次進攻,消滅美軍100多人,而1排41人也付出30多人傷亡的情況沒有寫到;比如。楊根思壯烈犧牲后,堅守東山包括2營5連和6連的5個連隊,拼命奪回失去高地,打退敵人數次進攻的慘烈沒有寫到;比如,為阻止美軍南逃,2營兩個連隊,在水門橋南設伏襲擊,由于夜間氣溫驟降至,全部凍死或凍僵無法戰斗,師長黃朝天現場看到號啕大哭的情景,信中更是沒有提及。
我相信這肯定是吳金峰“有意為之”,也十分理解他為什么只寫“艱苦”,不寫 “卓絕”,只寫環境惡劣,不寫巨大犧牲。一方面,在當時惡劣的戰爭環境下,為鼓舞士氣,只能報喜,不能報憂,要表現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來;另一方面,這是善意的“隱瞞”,傳統的美德,前方的環境不管如何惡劣,戰場的傷亡不管如何慘烈,只能隱忍心底,不能讓親人知道后為之牽腸掛肚,擔驚受怕。
這封信記錄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的親密關系
吳金峰信中,大篇幅披露了志愿軍與朝鮮當地老百姓親如一家的事例和細節。這種情景,我在一些志愿軍官兵當年所寫信件也曾看到過,但像這樣以細膩文字和強烈的畫面,描述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密切關系的卻少見。20軍抗日戰爭時期在蘇南的陽澄湖畔留下了軍民魚水情的故事;在解放上海時,留下“露宿街頭”的故事。172團是著名的紅軍團,1939年5月,陳毅司令員在寫給這支部隊的一封信,親切地稱其為“良團”,并諄諄教誨:“我們要知道,人民是我們的父母,我們是人民的兒子,天下沒有兒子不孝順父母的道理啊。” 這個團在國內戰爭中注重軍民關系,出國作戰得到了進一步發揚。其“良團”風范,信中一個又一個畫面是最好的詮釋:
—— “這次過舊歷新年(朝鮮風俗也是過舊歷新年的),我們部隊照例要娛樂一番,按著老規矩,大年夜燒好了兔肉,請老百姓來吃了飯,飯后一起開娛樂晚會。很多單位都和老百姓一起熱烈地聯歡,唱歌跳舞演戲。”從這個畫面可以看到,志愿軍完全把朝鮮人民當作了自己的親人,一同會餐,一同娛樂,親密無間。
——“因為不出產棉花,這里不穿棉衣,只穿單薄的衣裳,能夠熬著風雪做工作。中國人都非常怕寒冷,他們就讓出熱炕的房間給我們住。”通過這一畫面,看到朝鮮人民對志愿軍戰士的感情之深厚,真正把他們當自己人。
——“……一個七十多歲的老漢站了起來,他說:‘我活到七十多歲了,沒有見過你們這樣的好軍隊,對我們多客氣多規矩啊,為了我們離鄉背井地到朝鮮來打仗,我現在要跳一支舞給大家快樂快樂。’”這一畫面特別讓人動容,別小看這跳一支舞啊,這是對志愿軍抗美援朝的最高獎賞。
信中還有不少這樣畫面難以忘懷。
這封信真實反映了吳金峰的強烈愛國心、報國情
從這封信的字里行間,看不到一絲對強敵的擔心害怕,看不到一絲對艱苦環境的埋怨和苦惱。而讓人看到的都是敢打必勝、信心滿滿、樂觀向上的英雄氣概,看到的是鐵血男兒的愛國心、報國情。
首先,吳金峰本來因抽到上級寫軍史,又生病醫院,被確定在營區留守,領導當時還留話給他:“你身體還未完全恢復,這次就不要去了。”但吳金峰不顧勸阻,堅決要求上戰場,毅然離開醫院,自己購買了火車票,晝夜兼程;趕到朝鮮的江界后,又步行數天終于追上部隊,投身到11月27日發起的長津湖戰役。而這些在信上僅以“步行數天追上部隊”一筆帶過。這就是我們志愿軍的鐵血戰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面對強大的美軍,吳金峰筆下的志愿軍戰士是無所畏懼的:“美國的飛機控制著白天,戰場上難得有三分鐘發現沒有飛機。成天的嗡嗡轟響。但美帝國主義怎樣苦惱地對著黑夜而無可奈何地嘆氣,他們軍隊在夜里被我們攻擊,被我們殲滅,坦克和大炮也救不了他們的命。我們戰士是手持步槍手榴彈和輕機槍,燃燒著對祖國人民無限的熱愛和忠誠的心,摸進搏斗的圈子里去戰斗的。”
吳金峰的信,反映的是志愿軍如何不怕艱苦,如何敢于勝利。“在長津湖周圍的那一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天寒地凍漫天大雪,北風橫掃,在零下三十度進行戰斗。加上我們衣履不全,糧彈難繼,困難非常巨大。然而我們仍然打敗了美國軍隊,殲滅了美國人最自豪的陸戰一師大部分,勝利非常巨大。我相信這完全表現了我軍具備的舉世難得的優良品質。”
這封信自始至終充滿著革命的樂觀主義,表現出高度自信心:“根據各方面看,在朝鮮的美軍只有兩個前途,一個是逃走一個是被殲。也許第二個可能性更大些。因為美帝絕不肯甘認失敗自動滾出去的。我正希望著參加將在朝美軍最后殲滅的那個戰役。”“至于何時回國,上級說的很好,什么時候朝鮮的美國軍隊殲滅了,什么時候回國。據我看不遠了。”
我們在信中看到的,是志愿軍戰略上如何敢于藐視強大的敵人的英雄氣概,就像吳金峰所在團3連連長、特級英雄楊根思講的那樣:在革命戰士面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附件/吳金峰寫自朝鮮咸興的信
以上為吳金峰信件(部分)
我系于去年十一月十八日晚上乘火車越過鴨綠江到江界,步行數天追上部隊,參加東線戰役——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長津江兩岸發起十二月中旬結束——現在正準備著參加新的戰斗。
自志愿軍入朝到目前為止,已經勝利結束了三個大戰役,第四個戰役正在漢江南岸展開。前三日消息,已攻占橫城殲敵一萬余。根據各方面看,在朝鮮的美軍只有兩個前途,一個是逃走一個是被殲。也許第二個可能性更大些。因為美帝絕不肯甘認失敗自動滾出去的。我正希望著參加將在朝美軍最后殲滅的那個戰役。
在長津湖周圍的那一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天寒地凍漫天大雪,北風橫掃,在零下三十度進行戰斗。加上我們衣履不全,糧彈難繼,困難非常巨大。然而我們仍然打敗了美國軍隊,殲滅了美國人最自豪的陸戰一師大部分,勝利非常巨大。我相信這完全表現了我軍具備的舉世難得的優良品質。
在這半個多月中,我們日日夜夜的在山頂上澗溪邊進行戰斗,難得進一進房子避風。戰士們困了就在防空洞里睡著,醒來時身上蓋滿了厚厚的白雪。餓了就咽幾下口水,當炊事員同志在萬分困難中送來一點已經結成冰的熟馬鈴薯時,這是多么令人高興。渴了戰士們就抓著雪吃,或者到山溝里鑿開冰舀潔凈的甘露喝。半個月中可以說難得喝到一碗熱水。我們的團長從師部的防空洞里鉆出來滿身快活,抹抹嘴巴說,“好消息,好消息,今天喝了一碗開水。”他們是用繳獲的美國罐頭吃空后盛水搭著磚塊燒出來的。美國的飛機控制著白天,戰場上難得有三分鐘發現沒有飛機。成天的嗡嗡轟響。但美帝國主義怎樣苦惱地對著黑夜而無可奈何地嘆氣,他們軍隊在夜里被我們攻擊,被我們殲滅,坦克和大炮也救不了他們的命。我們戰士是手持步槍手榴彈和輕機槍,燃燒著對祖國人民無限的熱愛和忠誠的心,摸進搏斗的圈子里去戰斗的。
在這一個戰役里,我參與了對全團戰場政治工作的指導工作。我努力想指導得好一點,但事實上與指戰員的偉大英勇相比,我的工作就明顯的做得不夠好。戰后我已經做了檢討研究,希望下次戰役我仍做著這一工作,從而讓我能夠在豐富了這一次戰役的經驗以后可以指導得更加好。感謝上級對我們愛護的好意。
自東線戰役以后,我們一直休息到現在了,過了一個很美的冬天。我們住在山谷中分散的村莊里,和朝鮮人民在一起。除了服裝和言語與我們中國人不同外,我在他們身上看不出何處相異。他們的相貌一如我們中國人,很多生活風俗也一樣,我感受不到是身處異國。門上也貼著中國字寫的對聯,房間里掛著中國式的畫和中國古來已有的頌詞,用很多大楷小楷的紙糊著窗和門。朝鮮人民是很好的人民,勤勞和艱苦,不怕寒冷。因為不出產棉花,這里不穿棉衣,只穿單薄的衣裳,能夠熬著風雪做工作。中國人都非常怕寒冷,他們就讓出熱炕的房間給我們住。我非常愛朝鮮的小孩子。在我們的庭院里,小姑娘們攜著繩子來跳繩,或畫地為方格,按著嚴格的規矩,一腳提起一腳跳,一邊跳一邊將一塊磚頭一格一格地踢到底。她們不怕羞,集合起來就唱歌,要她們跳舞她們也跳,整天的玩,活活潑潑地跳、跑、笑。孩子們身上都只穿單衣或夾衣,女孩子身上束一條布裙子,赤著腳拖一雙膠皮船型鞋,不怕雪不怕冰,成群結隊地在結了冰的河上滑冰,或拖著雪橇在雪地滑雪。仰著紅紅的小臉,紅紅的小手永遠不空,不是捏雪就是捉冰。有時和我們纏在一起打鬧。一天下了大雪,小孩子們在家里閑不住,冒著雪打掃了院子,在雪花里跳繩踢磚,尖銳的笑聲送進關門取暖的我們的房子里來。
這次過舊歷新年(朝鮮風俗也是過舊歷新年的),我們部隊照例要娛樂一番。按著老規矩,大年夜燒好了兔肉,請老百姓來吃了飯,飯后一起開娛樂晚會。很多單位都和老百姓一起熱烈地聯歡,唱歌跳舞演戲。我二營營部在那天晚上吃過酒飯,在房子里開了電燈(朝鮮很多鄉村里都有電燈),高高興興地說故事、唱歌。全村的老百姓男男女女都來了。我們唱一支歌,他們唱一支歌,非常起勁地輪流著唱。同志們鼓動小女孩們跳舞。跳了幾支舞以后,一個七十多歲的老漢站了起來,他說:“我活到七十多歲了,沒有見過你們這樣的好軍隊,對我們多客氣多規矩啊,為了我們離鄉背井地到朝鮮來打仗,我現在要跳一支舞給大家快樂快樂。”說著他就跳起舞來,跳得滿身冒汗。我們勸他休息,他說:“不累不累,我一定要在未死之前跳個頂好的舞給我們的中國軍隊看。”另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太婆也從人群里跑出來跳舞。她剛跳完,一個背著孩子的母親跳起柔軟舞。這一天歌聲唱到半夜,我們都非常感動(朝鮮人民一般都識字,不分男女老少都會跳舞)。但這一天通訊班住的那家人家卻在炕上哭泣。通訊班的同志們驚慌起來,連忙找來翻譯問清原由。原來他們家里有兩個兒子在人民軍當兵,好久沒有消息,過年十分想念。老母親說,看到你們住在我家這樣好,這樣快樂,不知我們孩子在外面怎么樣。通訊班同志們連忙想各種方法安慰他們。
我在這里生活也非常安定。買了一罐頭雪白的美國砂糖,人家又送我半罐頭牛奶粉。每天沖奶粉吃,有時也沖咖啡吃。現在奶粉吃完了,正要想辦法再買。感謝祖國對志愿軍的愛護,克服了巨大困難給我們送來了魚肉和菜蔬,使我們目前的生活過得比在祖國還要好。這里還是蘋果的豐產區,吃不完的蘋果。一百元朝鮮幣(合人民幣兩千元)可以買到二十余只蘋果。我們初來時更加便宜,一百元買五十只。我們幾乎沒有一個人不是吃了兩百個蘋果以上的。而且這里的蘋果新鮮清脆好吃,不似南京市上的蘋果像爛棉絮。
我每天都能抽些時間讀書,已經讀完半本《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覺得有些領悟。你所知道的我要著手寫的小說,說來非常慚愧,一個字有沒有增加。思想雜亂,要顧工作,一點也寫不出來,令人苦惱。怕在朝鮮是寫不出來了,要待回國后才會有心思寫。至于何時回國,上級說的很好,什么時候朝鮮的美國軍隊殲滅了,什么時候回國。據我看不遠了。當然,非常想念你。幾個月來得不著一個字,不知你的情形怎樣,有時作各種猜想,當然也是徒然。軍郵恢復后,收到父親和朋友們去年寫的信,我明知由于我曾通知過你,你不會來信,但不由得老是盼望會奇跡似的寄來一封。但愿這時候你身體很強健,精神很快樂,工作很努力,思想也進步得很快。特別在這個抗美援朝的運動中,望你也在自己的范圍對祖國有所貢獻。你什么時候能夠穩穩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并爭取到做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呢?
入朝以來第一次給你寫信,一寫就寫得這樣長。你的父母親處,他們也一定希望得到我的消息的,但我不想另外寫信了,就一起在這里祝福他們吧。祝他們長壽健康快樂!望你代我問候吧。平弟一定是非常興奮和活潑的,祝他在學習中進步!
你寫信給我,信封上可以這樣寫著:中國人民志愿軍九兵團二十軍五八師一七二團政治處。這一封信不知什么時候能寄到你手里,愿它越快越好。
致 敬禮
(作者:王仁山,曾任20軍政治部新聞干事、湖北知音傳媒集團總編室主任、編務出版部主任,武漢信息傳播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湖北省委宣傳部新聞閱評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仁山 | 長津湖戰役:九兵團未能實現全殲美陸戰一師戰役目標的三大因素
2023-07-19錢昌明:“長津湖”勝利是“吹”出來的嗎??——兼評長津湖戰役的意義
2021-10-0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