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企業參謀 > 戰略發展 > 閱讀信息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中國企業“出海”參考對策
點擊:  作者:國企    來源:昆侖策網,根據網文編發  發布時間:2016-12-07 09:37:08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走出去的方式已經變了

 

  中國鐵路建到了非洲、大疆無人機成為好萊塢和美劇新寵、比亞迪的公車穿梭在歐洲街道上……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已經擺脫了過去粗制濫造的標簽,以高質量的形象獲得國際市場的青睞。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已不是個新鮮話題,而這種從中國制造、到中國質造,甚至是中國智造的轉變,讓我們窺見中國企業“出海”的新姿勢。

 

  過去,中國的產品多為貿易式擴張,依靠低成本、低價格進入市場,品牌競爭力較薄弱。而現在,漸漸開始向資本、產能輸出轉型,一方面越來越重視提高產品附加值、將技術變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更加重視自身的知名度、認知度以及美譽度等。

 

  10年前,美的集團新建越南工業園, TCL開始收購國外品牌,聯想通過收購IBM的PC業務將自身的品牌和產品擴散到世界各地。那個時候就已經初現資本輸出的端倪。

 

  而跨境并購、海外并購,是企業國際化最常用的手段。這幾年,資本輸出的流量逐年加大。從2004年到2014年10年間,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數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9.5%,交易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為35%。根據商務部的統計,2002年至2015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幅高達35.9%。中國已經變成了僅次于美國的凈資本輸出國。

 

  在今年前九個月時間里,中國企業進行的境外并購交易的總價值達到了1739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68%。

 

  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達1456.7億美元。許多企業在近兩年通過海外并購讓自己的國際化進程大大加快。騰訊以86億美元收購國際游戲巨頭Supercell 84.3%股權,以此布局國際手游市場,成為橫跨端游、手游兩大平臺的帝國;美的相繼斬獲東芝白電業務、意大利中央空調企業Clivet的大部分股權,海外營收占總收入比重接近50%。由此可見,并購確實能幫助企業有效實現資源整合及配置,讓中國企業的品牌和市場在海外土地上野蠻生長。

 


  11月23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與社科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聯合在北京發布了企業國際化藍皮書《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2016)》:根據各個上市公司公告及其他公開資料的數據,通過企業的跨國并購金額以及跨國并購的影響力這兩項指標,評價中國企業的跨國并購行為,由此評選出“2016年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十強”榜單。

 

  2016年中國企業跨國并購十強。

 

  同時,按“走出去、走進去、可持續發展”的企業海外發展路徑,這些機構也評比出了 “2016年中國企業全球化發展50強”。其中,海航、美的、萬達等知名企業在兩個榜單上均排名靠前。

 

  2016年中企全球化50強推薦榜。

 

  擴張野心背后的危機

 

  然而撐起1456.7億美元這個龐大數字的,有成功的輝煌,也有失利的黯淡。

 

  2015年9月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的《迎接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新時代》報告中稱,中國買家的海外并購交易完成率僅為67%,遠低于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企業的水平。而到了2016,《2016年企業海外財務風險管理報告》報告指出,中企海外并購有效率僅有1/3,加權跨境跨文化整合因素,只有不到20%的海外并購能夠真正成功。我國資委研究中心、商務部研究院等聯合發布的《中國企業海外可持續發展報告2015》顯示,我國“走出去”的企業,僅有13%的企業盈利可觀,有24%的企業處于持平和虧損狀態。

 

  國際化最大問題其實不是收購,而是整合,收購是可以通過資本買就可以,而整合則涉及到更多的問題。首先,收購發達國家的企業,沒有那么多人才去管理。另外,中國企業習慣用已有的中國成功方法去套國外市場,缺乏因地制宜的靈活性。這還屬于公司整合的主觀問題,而客觀現實也不容回避。以印度市場為例,跨州要交稅、水電氣供應都很困難,而印度消費者接受中國產品也需要一個時間周期。

 

  美的在研究了其他公司的國際化途徑過程中,體會到:在海外,中國進行異地投資、建立本地的產銷,然后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一個非常痛苦和漫長的過程。即便是并購式的海外拓展,也面臨著很多困哪和挑戰。

 

  除了并購方面,中國企業在國際化運營的其他方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中國企業一開始就缺乏生產和產品的國際化意識、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薄弱,導致品牌先天性不足,沒能在研發、生產和品牌規劃設計中注入國際化元素。二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相關研究也相對滯后,許多企業在國際化的過程中缺乏經驗,更缺乏系統的研究,因此很難把握正確的國際化路徑。三是資源障礙,包括國際人力資源、本土人力資源的缺失,以及制造業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的供應不足等等。除此之外,許多外部因素也成為了國際化的阻礙。譬如政治政策、國家間的關稅貿易壁壘等。

 

  特朗普在總統競選階段就揚言要對中國商品收取45%的關稅。

 

  哪條擴張之路更值得借鑒?

 

  對于海外并購這個飽受關注的議題,即使未來的形勢一片大好,中國企業還要不斷地問自己這么幾個問題: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理由是什么?在并購過程中,是主動出擊還是消極被動等待?

  并購一旦完成之后,兩家企業如何走在一起?是否制定出了詳細的利益和激勵機制?還是要將管理層都裁光?如果這樣的話怎么保證這家企業能在被并購后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

  并購過程中,董事會如何組成?起到怎樣的作用?董事會和經理層之間又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這些問題的本質是在提醒我們,企業一定要有國際的視角,要有一群國際視角的人才,有清晰的戰略目標和明晰的企業經營文化和價值觀,才能在海外經營、并購取得偉大的成就。

 

  形成一套完整的國際化戰略是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不僅要考量國內外經濟環境,也要對企業經營的資源狀況進行評估,調查擬進入市場的狀況、競爭者狀況等等。

 

  在這里,我們可以參考一些成功實現國際化的中國企業的做法,得出一些國際化路徑選擇的對策。

 


  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有系統的戰略規劃,循序漸進

 

  從依靠供應鏈和生產制造體系走出去到依靠品牌和研發體系走出去——這是中國企業普遍選擇的路徑。從OEM(委托制造),到ODM(制造+設計)再到OBM(自有品牌創造),這樣的國際化路徑十分清晰,走得也很穩。美的就依據這個路徑很穩地進行國際化布局。

 

  第一階段實行貼牌生產,打開國際市場,在海處市場投資建廠;美的通過在國際市場具有價格競爭優勢的小家電等產品,,率先切入國際市場,在越南的美的生產基地, 也以當地沒有競爭者的電飯煲、電磁爐等產品為主。美的這種有機結合各種不同產品的優勢, 有市場針對性的發展模式, 是一種理性的、利于公司長遠品牌戰略的國際化模式。

 

  第二階段,爭取在全球新興市場的自主品牌話語權,以合資或合作的方式積極參股或控股一些國際品牌;美的通過與國際上很多知名品牌達成合作關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此突破管理與技術兩大難題, 盡快建立起自己的核心能力。

 

  第三階段,通過合資合作獲得先進技術和國際品牌經驗、并打開國際市場渠道后,自主品牌與被并購廠商的品牌形成梯隊格局,最終成為全球性的品牌運營商。美的選擇自己的主打業務——空調,作為自己樹立國際品牌的基礎, 此時已經學習過國際上先進的技術、品質管理而建立起自己核心優勢的空調業務, 已經可以盡職的為美的品牌樹立良好形象, 并帶動其他業務走向國際化。

 

  在逐漸轉向OBM的階段中,中國企業要注意加大創新研發,提高產品附加值以提升整體競爭力。華為在進行海外市場開拓的過程中,采取了先易后難、“農村包圍城市”的做法,先在發展中國家大肆收割市場,再進軍歐美市場。通過建立研發中心的方式快速占領發達國家的高端市場,憑借其研發創新能力加強品牌擴張的深度,現在華為已經成為了全球三大手機商之一。

 

  無論是并購還是打開新市場,都要有布局意識

 

  Interbrand發布2016全球最佳品牌榜上,華為和聯想榜上有名。聯想的國際化布局同樣也堪稱典范。2004年聯想并購IBM PC業務,用全球并購和業務創新,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家業務范圍遍布全球的跨國公司。

 

  騰訊從2005年首次出海收購,到現在,海外并購涉及游戲、社交、電商等領域拓展業務邊界。隨著Supercell并購案的落實,騰訊將占據全球游戲業規模13%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了世界第一的位置。

 

  美的對庫卡的收購屬于跨國跨界收購,但即使這樣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其目的和路線。庫卡曾被德國總理默克爾譽為“德國工業的未來”,在德國“工業4.0”戰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美的要約收購庫卡94.55%的股份,可以說是收購了德國工業的未來。從產業鏈、品牌架構的角度看,美的這次收購也將助力其“智能制造”戰略的實施,讓美的更順利地進入智能家居領域。除了戰略性收購,美的也著眼于實際效益明顯的技術性收購。美的拿下東芝白電超80%的股權,意味著獲得了東芝5000項與白電相關的專利。東芝本身就已經在東南亞和中東市場有廣泛的影響力,這一步棋著實讓美的在國際化的進程中又邁出了一大步。

 

 

 

  企業在文化整合的過程中要調整管理模式

 

  TCL在早期的國際化拓展路徑中采取了自由品牌+國際收購+本土化品牌結合的策略,市場拓展難易互補的方式本身沒有問題,然而其在2003年收購了幾家公司的部分業務后,不但沒有打開歐美市場,反而遇到了文化融合的大挑戰,最終造成了巨額虧損。中國企業大多數并購失敗的案例也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文化背景與西方迥然不同的國家,在國際化進程中遇到的困難也相對更大。

 

  提起華為,有的人會聯想到其“狼性文化”。而即便是這樣一個具有進取精神的企業,在國際化的擴張過程中也需要妥協。任正非對華為的國際化歷程提過管理哲學的6個字:開放、妥協、灰度。也正是這樣的戰略讓華為在進入新市場時總能保持高度適應性和靈活性。我們可以從中得出一個結論——企業在資本輸出的過程中其實也伴隨著文化的輸出,那么企業就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創造力,即將自身文化轉化為一種國際市場廣為接受的文化的能力。

 

  美的雖然把東芝、庫卡等企業的大部分股權收入囊中,但在整合企業文化的時候絲毫不顯得霸道。比起一口氣換掉高層,美的更傾向于它可能會保持收購對象在一定時期之內的穩定性,比如保持Clivet核心高管團隊的穩定性、工人工資待遇不變、不裁員,支持庫卡集團監事會及執行管理委員的獨立性,對東芝,美的表示充分尊重其經營的獨立性,只派幾名高管入駐,以安穩度過收購后的動蕩期。

 

  結語

 

  國際化的實質還是要真正地發揮和提升企業的領導力。一個企業施加自身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并不只靠資本輸出,而是要通過并購、合作等方式,展現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以及自身的文化、理念以及價值觀。

 

  而全球化競爭,最終落腳點仍是硬實力和軟實力之爭。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不僅在資本上和規模上要勝人一籌,不僅要有更多的企業進入世界五百強,更重要的是未來在文化、理念、價值、信仰上占據制高點。

 

  所以,中國雖然已經實現了資本凈輸出,但與文化軟實力輸出的境界仍存差距。中國企業雖然已經到了資本輸出階段,但國際化征程依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中國企業要真正實現國際化,仍需要我們積極求索。

 

  (來源:昆侖策網,根據網文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

  網址: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高天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