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最近常州外國語學校因選址緊鄰“毒地”而導致的學生健康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報道稱,該校很多學生出現淋巴結腫大、甲狀腺結節、血液指標異常、白細胞減少等異常癥狀。這還只是土壤污染的冰山一角,也許你的所住地也是一片“毒地”,污染就在我們腳下。這主要是來自工礦業大量排放未經處理的廢氣、廢水、廢渣,還有化工農業所大量使用的化肥、農藥、地膜等,這些都會給我們的生態環境和食品安全帶來重大危害。更關鍵的是,因為土壤污染的隱蔽性而難以發現,或者發現了也難以引起重視。我們必須要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不能只顧短期利益而不管社會長遠效益,要不斷加大對污染防治和生態農業的支持,否則終有一天凈土難覓。 2016年常州“毒地”事件 ,2013年湖南“鎘大米”事件,2012年曲靖市“6·12”鉻渣非法傾倒致污事件......一次次重大公共安全事件,暴露了土壤的條條傷痕,這些傷痕還有多少?為了摸清土壤污染的嚴峻情況,近日,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發布首張土壤污染風險源分布地圖。

IPE篩選出化工、礦業、冶煉等13個土壤污染重點行業,并在2006年以來數據積累分析的基礎上,選取4500家重點行業企業和廢棄物處理單位,以及729個重點行業工業園區,定位、繪制成土壤污染風險源分布地圖。 “這張地圖已經顯示出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的嚴峻。”IPE和蔚藍地圖app的創始人馬軍表示。從地圖可見,東部、中部和沿江地區土壤污染風險源密集,西藏、新疆、青海等少數西部地區土壤污染風險源密度低。 其中,南方比北方更集中。珠三角、長三角、湖南東部地區,乃至浙江南部沿海和贛南地區的土壤污染源密集;此外,多沿河分布。土壤污染源不僅沿珠江三角洲水道河網、長江中下游、黃河沿線以及錢塘江分布了,還集中沿湘江以及海河與淮河部分支流;同時,部分高風險行業分布密集。比如珠三角的電鍍和金屬表面處理,湘江流域的有色金屬開采及冶煉,河南焦作孟州和浙南的皮革行業,河南三門峽地區的礦產行業等。 事實上,早在2014年,環保部、國土資源部歷經八年調查,共同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以下簡稱公報)也顯示,我國土壤污染總體形勢不容樂觀。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16.1%,耕地點位超標率為19.4%。在占中國國土三分之二的630萬平方公里被調查土地上,有7%的點位被測出鎘超標。

馬軍表示,造成我國土壤污染的原因首先來自工礦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其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都可能造成場地及周邊土壤超標。
以珠三角為例,在珠江三角洲的水道河網之間,電鍍、金屬表面處理、印刷線路板和電池等企業密集分布,這些行業不但造成大量三廢污染排放,還會產生大量含重金屬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危險廢棄物,一旦不能很好的處理和處置,就可能擴散形成土壤污染。而此前廣東省農業部門調查中超標最嚴重的汞也主要來自燒堿、汞化物的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廢水污物排放。 長江三角洲
而長江三角洲也不例外,長三角的重點行業風險源集中分布在江蘇省長江沿線、浙江省錢塘江流域,以及上海市。記者獲悉,江蘇省副省長曾在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座談會上介紹,迄今江蘇已經關停了7000多家化工企業,而這僅占總數的三分之一。
有色金屬礦藏的南方地區,土壤污染風險防控也會面臨很大壓力。比如,在江西贛州市大余縣,可以看到重金屬國控污染源密集分布于礦山邊和縣城;湖南作為有色金屬之鄉,有色金屬工業、礦業也較密集。 “從事化工業、礦業、冶金業的企業,主要對土壤造成鋅、汞、鉛、鉻、砷和多環芳烴污染。”馬軍解釋道,這些有毒有機物質不僅會使糧食受到污染,對人體的健康也產生極大威脅,嚴重者可能會致癌或致畸。

此外,污水灌溉,化肥、農藥、農膜等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養殖等,也是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根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農作物畝均化肥用量21.9公斤,使用量遠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每畝8公斤),但利用率卻很低,氮肥的利用率僅為33%。“農藥和制藥行業企業中,涉及氰化物、吡啶、揮發酚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質以及難降解的有機污染物排放,對場地土壤造成污染。”馬軍說。
除了化工、農業導致的耕地土壤污染,在城市化進程中,“棕地”的污染矛盾也開始集中爆發。馬軍指出,“棕地”是國際上對那些由于之前因工業使用受到污染的土地,包括被廢棄或仍在使用的場地。比如,由于產業結構調整,一些重污染企業從城區搬遷,其原廠址成為棕地。此外,廢棄的加油站、垃圾處理站等場所都是“棕地”產生之源。 讓人擔憂的是,大量污染企業搬出城區后,遺留的“棕地”被一些地方政府、地產商視為“搖錢樹”,未經“清毒”即建成經濟適用房或商品房。據《人民政協報》報道,全國工業企業搬遷遺留的嚴重污染場地超過50萬家。 “棕地”中的有毒物質滲入地下后,可通過土壤、管道等,緩慢揮發、釋放有毒物質,毒性持續可達上百年。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拉夫運河小區在堆滿化學廢物的大垃圾場建造,導致當地56%的嬰兒有生理缺陷,孕婦流產率增加了300%。其污染物清理工作直到2004年才宣告完成,用時24年,耗資4億多美元。

拉夫運河廢棄用地 圖片來源: Google Images 馬軍強調,由于產業的調整,城市開發用地日益稀缺,“棕地”再開發產生的風險,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凸顯。而降低風險,首先必須了解土壤風險源的分布,讓公眾可以獲取完整的“棕地”地圖,參與監督“棕地”的污染清理和安全再利用。 馬軍指出,土壤污染本身具有滯后性和隱蔽性,而且,一旦被污染,土壤修復耗資巨大。如荷蘭2000~2009年土壤污染修復成本為每年3.35億歐元。所以,摸清土壤的“家底”,防止土壤污染將是關鍵。 值得期待的是,被稱為“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土壤污染防治法》都即將出臺,環保部也即將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司。馬軍希望政府以此為契機,從源頭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同時做好對社會公眾的信息公開。 此外,企業函需建立責任意識。“拉夫運河事件”的慘痛教訓促使美國設立“超級基金”批準設立污染場地管理與修復基金。同時超級基金法,對企業的污染責任進行嚴厲的追溯,并要求其承擔全部清理的費用。正是因為這些教訓,今天的西方大型企業特別關注土壤的污染情況和防控。但國內的企業,對于土壤污染并沒有概念,對土壤污染物的管控也常常很粗放。

超級基金法案 圖片來源: Google Images 企業信息披露也存在重大漏洞。國際上對化工、農藥等產業制定了嚴格的企業信息披露制度,美國叫做有毒物質排放清單,歐盟將其擴展為污染物排放轉移登記制度。但在國內,相關有毒化學品的排放和處置主要依靠企業自行向主管部門報告,而企業級別的公開披露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因此也嚴重缺乏社會監督,由此帶來巨大的環境和健康風險。 最后,馬軍認為,我們都生活在厚土的懷抱中,它承載了我們的農耕、工業等文明,也承載了每一個人,每一個國家的夢想。剝奪土壤的健康,無異于自我傷害。關注、規避土壤污染,監督企業的排放源頭,推動做好防控、整改,是我們共同的責任,也應該是我們對厚土的承諾。
(來源:生命時報)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責任編輯:昆侖俠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