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先生,他是一位愛自己國家的人,應該得到我們的尊敬
從九派新聞獲悉,6月18日凌晨,武漢市東湖路梨園隧道南出口處發生一起車禍。一輛車牌號為鄂AA9S01的別克商務車在由北至南行駛至南出口處時,所駕車頭撞擊路中隔離花壇,發生單方交通事故,致車內司乘人員2死3傷。一名遇難者為前駐法國大使吳建民。事發時,吳建民正在從機場趕往市區的途中。應邀赴武漢大學講學途中遭遇車禍,不幸身亡。
聞此噩耗,甚為錯愕。本以為建民先生遠在天邊,不曾想就在我身邊遇難身故。他是資深外交家,我乃草根一個,不久前對他的外交理念,我曾經發文表示委婉批評。他是國力不強國勢不盛時代的外交官,弱者的陰影一直揮之不去,他擔心中國誤判世界,希望中國繼續韜光養晦,他的觀點我不贊成。但他心是好的,和那些仇視和憤恨祖國的公知母知有天壤之別。在此,我謹向吳建民先生辭世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以下是我曾經寫過的《今日中國外交,需要達成六點重要共識》一文,如今再讀,感慨良多,建民先生已經仙逝,77歲高齡的他,是在奔波講學的路上遇到的意外,我甚哀之,亦敬之。為表敬意,今后我的所有外交評論的批評文字,將不再直呼其名。以示對一位愛自己的國家,但外交觀點不同的長者、逝者的尊重。建民先生,一路走好!
吳建民與胡錫進、吳建民與羅援關于外交觀念之爭,是最近的熱點。網友分成了情緒激動的兩派。我發現,支持吳大使的總體人數明顯偏少,倒是知識界、外交界、外交學院的師生站在吳大使這邊的居多。社會其他各界和網民,則是支持羅援和胡錫進觀點的居多。這倒不是吳大使多么曲高和寡,確實是因為他的外交觀念過于理想化、過于書生氣,難以服人。
很多人已經指出,雙方的觀點都有合理之處,很多文章也詳盡地批駁了彼此的觀點。我不打算在兩個陣營選邊站。我只是感到,雙方論戰原文和眾多參戰新文,都有點意氣用事,聳人聽聞,但都沒有把問題談透。整個論戰仿佛現代版的盲人摸象,大家各執一詞,都對,又都不那么對。這個問題如此爭下去,意義并不大,很可能還會誤導我國外交政策的制定。
因此我這個文化個體戶、草根觀察家,想跟這幾位體制內的大名人,大專家,大學者談談我的一點見解。雖然按照幾位肉食者的態度,我這樣的草民是不應該在如此專業、如此嚴肅的課題上胡亂插嘴的。可是國家不是你們幾個人的,外交也不能說就是外交家的專利,因此我想斗膽談談我的以下觀點,我認為你們對外交的總體認知有誤差,希望引起你們的思考。
第一個觀點:外交有大外交和小外交之分。在今天這個世界上,人類是命運的共同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獨善其身,獨利自己,不可能單獨獲得安全與發展。習總書記提出的新國家安全觀,謀求的是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
大外交就是包含維護上述安全利益與發展機會的國內政策的對外延續,是在國與國交往中捍衛國家多種安全利益的行為的總和,軍事外交,經濟外交,文化外交等各領域的對外交往交織在一起,構成大外交。因此有的國家叫外交通商部;有些國家搞二加二外長與防長會談;像氣候談判、貿易談判、軍事論壇、防恐合作、核安全峰會等,都不是外交部一家的事情。
小外交就是外交部負責的部分。它只是國家外交的冰山一角。外交部相當于是國家大外交的綜合服務部門,它是外交禮儀執行機構,外交事務辦理機構,外交活動組織機構,外交行為代表機構,外交問題交涉機構,外交磋商專門機構,外交工作象征機構等等,但不管怎么說,外交人員只是大外交的服務人員,要求外交只聽他們的,別人不能插嘴,這未免太好笑。
第二個觀點:外交本來就應該有多種聲音。外交涉及眾多領域和部門,因此也涉及到各種不同的利益述求。大家不要以為相關的人物都是愛國愛得發狂的人,他們都各有自己的考慮,屁股決定思維。吳大使要影響力,胡總編要發行量,羅先生要發言權。比如強調中國威脅論,就有利于美國軍方增加軍費;比如強調輸出民主,中情局就能搞到大筆經費等等。
很顯然,如果強調軍事斗爭,軍人就有了較大發言權;如果強調談判解決一切問題,那談判專家職業外交官就成了外交香饃饃。歷朝歷代文死諫武死戰,就是這個理兒。所以,關于外交,有眾多不同聲音是正常的,沒有不同聲音才不正常。各方提出各自的見解,有利于破除思想的壟斷,有利于澄清事實的迷霧,有利于外交決策者做出正確的判斷。
當年是四國聯合占領日本還是一家獨占,美軍方和國務院拿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方案,最后由杜魯門做出了有利于美國的選擇,盡管蘇聯勃然大怒。外交有不同聲音,說明外交決策機制是成熟的。有時候,這也是一種外交技巧。大家看看美國歷任總統、國務卿、防長和其他人關于釣魚島是否屬于日美安保條約范圍的表態,就知道外交是一件多么撲所迷離的事情。
美日與西方大國,哪個是舉國一致一個聲音談外交?吳大使盡管德高望重,但是在外交總體謀略方面,還是蠻書生氣的。他的長項在于具體外交事務的折沖樽俎上,從外交戰略上來看,他并不在行。吳大使擔心胡總編、羅先生的報紙和演講擾亂了國家外交決策,誤導世界人民對中國的看法,會綁架國家走上戰爭之路,顯然,吳大使對自己這一派的影響力很不自信。
第三個觀點:外交要和國家的實力相匹配。這個觀點我是贊成的,一個國家的外交戰略和策略,一定要和自己的實力相吻合相匹配,否則就會像某鄰國動不動聲稱要徹底消滅美國一樣貽笑大方。同樣,一個國家在它的人民60多年胼手砥足的瘋狂努力下,已經全面崛起了,它的領導人已經意識到,全世界都希望在很多問題上聽到它的聲音、它的方案、它的意見。
但它的外交機構和外交官還生活在弱小時期的陰影中,他們仍然墨守韜光養晦、忍讓妥協、和談至上的陳規,即便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重大戰略利益的問題上,也主張夾著尾巴做人。甚至連軍人和報人反映一下軍方和人民的不同意見和呼聲,都驚恐惱怒,惟恐激怒了它國。難怪西方媒體笑道,中國是一個奇怪的大國,它懦弱的外交舉措與它的實力極不相稱。
吳大使這一派強調不能高估了我國的實力。他們所謂的實力,主要指軍事、經濟的硬實力,而忽略了一個國家的實力,還包括國家領導人的鋼鐵意志與正確決策,人民對國家領導人的擁戴和支持,軍隊在裝備落后的條件下敢于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嚇倒的英雄氣概,鷹派的思想家、評論家、軍事家和敢于在談判桌上唇槍舌劍維護國家利益的鴿派外交官。
第四個觀點:今天中國大外交的主要任務。我認為有五項:一是在國際社會力主公道正義,倡導建立民主公平的政治與經濟秩序,促進世界的和平發展,也為中國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二是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以軍事實力為后盾力保和平。尤其要與企圖分裂中國、侵擾我國領土領海的敵對勢力展開斗爭,在事關國家尊嚴、戰略安全、核心利益、政治原則的問題上,必須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三是動用一切力量和手段,維護我國在海外的幾十萬家企業、一萬多億美元投資、數億游客、數千萬海外華人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四是廣交朋友,擴大貿易,推動一路一帶為代表的多種多邊多元合作機制,完成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的深度對接;五是傳播中華文化,介紹中國經驗,講好中國故事,不斷增強軟實力,進而深刻影響世界。
要完成以上這五條任務,處處充滿著抗爭、斗爭、競爭、需要我國的外交軟硬兼施,軟硬相濟,變化無窮,哪里是單打一的一味的談判與妥協就能勝任工作的呢?吳大使一方面強調今日世界和平與發展才是主流正道,一方面又警告中國誤判世界就會遭到挫敗,擔心任人欺凌的歷史重演,這說明吳大使自己也明白,這個世界不光是和平與發展,也有戰爭與倒退啊。
第五個觀點:外交要有大政治家全面掌控。如上所說,外交是國家內政的外延,外交和內政構成了一個國家發展的完整政策框架。外交,決定國家生死存亡,非大政治家不可為也。外交如果成為職業外交人員吳建民、資中筠的專利,他人不容置喙,則中國外交軟矣,中國國家利益危矣。中國外交領域主要由翻譯人員、外交官員近親繁殖,是外交缺鈣的主要原因。
美國歷任國務卿都不是職業外交官,多為政治家,是很有道理的。外交主官應該由政治家出任,職業外交官組成的是一架龐大系統的外交機器,而開機啟動人,應該是政治家。中國外交最輝煌、最波詭云譎、最令人贊嘆、最富有成效、最具有魅力的時期,是毛澤東、周恩來、陳毅聯合主導的時期。
讓我們來聽聽陳毅當年慷慨激昂的演講:“如果美帝國主義決心要把侵略戰爭強加于我們,那就歡迎他們早點來,歡迎他們明天就來。讓印度反動派、美帝國主義者、日本軍國主義者也跟他們一起來吧。讓現代修正主義者也在北面配合他們吧,最后我們還是會勝利的。我們等候美帝國主義打進來,已經等了十六年。我的頭發都等白了。”
朋友們,你們信嗎,這是一個外交部長的答記者問。你們回憶一下,已經有多少年沒有聽到這樣令人熱血賁張的演講了?如果今天有人以這樣的痛快淋漓回擊挑釁者,吳大使和他的同僚也許會驚恐萬狀,斥為荒唐。我倒是希望外交學院的師生認識到,儒雅的吳院長的并沒有窮極外交的真理,大家也應該聽聽胡錫進、羅援的演講,天塌不下來,補一點鈣沒有壞處。
第六個觀點:職業外交官的基本職業操守。我認為外交學院的學生應該意識到,作為職業外交官,應該牢記自己的本分。不應該越俎代庖,更不能指責媒體人和軍事思想家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國家的外交戰略、策略、方針、政策,是由國家最高層決定的,是由主管外交的政治家決定的。政治學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外交學家等等是他們的外交參謀。
而職業外交官的任務就是一個:忠實地執行決定。職業外交官需要的是蘇武式的堅貞精神、張騫式的冒險精神、唐僧式的奉獻精神、鄭和式的百折不饒精神、孔明式的舌戰群儒精神、藺相如式的不卑不亢精神、晏嬰式的不辱使命精神、鄧芝式的敢下油鍋的精神。職業外交官就是戴著鐐銬跳舞的人,留給他的發揮余地和空間極小,惟其如此,優秀的職業外交官才更需要過人的創造力。
職業外交官不能做的是:一、不安于自己的本分試圖影響外交政策的制定;二、將一己之見摻雜進外交工作;三、視自己為專家藐視對外交細節不熟悉的政治領導人(據說喬冠華就有過這樣的舉止);四、為自己的工作叫苦叫屈或自我歌功頌德,好像外交的成績不是國家力量使然而是外交官努力使然,五、像吳大使這樣反感其他人談論對國家的外交政策的不同見解。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