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島核電站輻射值升高,
法國核電站的風機發生爆炸;
這些事情再度將核安全問題帶入到公眾的視野中,中國的核工業是否安全,未來會有什么樣的規劃?
最近新華社的一篇文章透露了很多信息。
日本福島核電站
2月15日,新華社發表社評文章,
在文章中,國防科工局副局長、國家原子能機構副主任王毅韌透露:
“十三五”的核工業規劃文件已經正式印發,
“空間核動力”、
“海上浮動核電站”、
“乏燃料后處理科研專項”等重大項目都將實施。
核動力衛星:中國深空探測開始跨步
“空間核動力”指的是空間設備使用的核能源,現有各國太空設備所使用過的核動力包括兩種:有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空間核反應堆。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尺寸較小重量較輕,實質上更接近電池范疇而非核反應堆范疇,也是現有衛星電力來源的主流。
現有用于衛星的反應堆技術多為超熱中子堆熱離子直接轉換,設備體積相對較小,在功率和持續工作狀態的優勢有利于深空探索等。
因此目前相對可靠的熱離子轉換器已成為最主要的空間核反應堆電源技術。
有專家表示:作為一個核工業國家,中國此次對于“空間核動力”的規劃表現出巨大的技術進步和理性規劃態度,而非好高騖遠的“一窩蜂”項目。
將一臺核動力衛星打入深空,在無維護的狀態下多年持續運行正常工作是非常高難度的技術,
對整個反應堆尺寸設計,維護要求、火箭推力上都有極高的要求。
而對于擁有了長征-5等大推力火箭的中國而言,這些技術已經不再遙遠。
冷戰時期蘇聯的黃玉系列空間核反應堆試驗中已經達到了5千瓦電功率,可運行1300小時。
中國的核反應堆計劃不會滿足于5千瓦,計劃中的空間核反應堆將在2020年定型,2025年左右將發射“百千瓦級核反應堆試驗星”,進行在軌演示驗證,真正掌握超大功率空間核反應堆電源技術。
空間核反應堆
未來中國核工業或將遍布海陸空
海上浮動核電站也叫海上核動力浮動平臺,能解決海上油井、海島的用電問題,對推動遠洋油氣資源開采和核動力艦船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王毅韌的介紹,目前中國已將其列入“十三五”核工業發展規劃,并安排專項科研經費。
按照規劃,中國可能先行開展海上核動力平臺相關標準規范研究,重點支持總體設計及關鍵技術攻關,而后適時啟動示范工程建設。
目前中國一方面正自主研發海上核動力平臺,另一方面也謀求同俄羅斯等國的技術合作來加速研發進程。
因為海上造核電站成本比陸地上更高,在技術攻關的同時,也在尋求市場用戶,預計會在海上石油勘探、天然氣開采等領域率先實現應用。
乏燃料的處理將取得突破
在另一項關鍵的核工業技術——乏燃料后處理的技術攻關方面,目前中國制定了“三步走”計劃:一是已經完成建設每年60噸規模的后處理廠;
二是要建設每年200噸規模后處理示范工廠;
三是實現每年800噸的工業規模后處理能力。
乏燃料又稱輻照核燃料,是使用過的核燃料。
前世界各國對乏燃料的處理有三種政策:
一是通過后處理進行循環利用,如法國、英國、俄羅斯和日本等;
二是作為放射性廢物直接深地質處置,如瑞典、芬蘭等;
三是進行干式或水池臨時貯存,根據未來核技術發展情況再做決定,如美國、西班牙、韓國等。
上世紀80年代,中國確定了核燃料“閉合循環”的技術路線,并在頂層設計、規劃引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不過,目前中國尚未具備建設大型后處理廠的能力,因此國家設立乏燃料后處理科研專項,致力于攻克相關技術。
乏燃料貯存池
據經合組織和國際能源署聯合預測,到2050年,全球核電發電量將在現有基礎上翻番,發電比例將達世界發電總量的17%。
“十三五”期間,中國核電運行和在建裝機將達到8800萬千瓦。
發展新能源是實現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應對氣候變化、優化能源結構、減少環境污染的必然選擇。
核電作為低碳能源,是新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未來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來源:綜合整理自新華日報、觀察者網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