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9時04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三乙”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送入預定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長三乙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老搭檔,新“肚量”
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制的長三乙火箭是一型三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是長征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三甲”系列火箭)中運載能力最大的一型。
對于長三甲系列火箭來說,此次衛星發射采用的“東方紅三號B”衛星平臺已是“老搭檔”了。2015年,由長三乙火箭發射的“老撾一號”通信衛星,用的就是“東方紅三號B”衛星平臺。
此次發射中,這對“老搭檔”有了新使命——開啟我國衛星通信的“高通量”時代。據了解,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的“肚量”更大,其通信總容量是以往的10倍左右,可以讓人們在飛機、高鐵上更加流暢地接入互聯網,意義非凡。
“低溫動脈”有備無患更可靠
長三甲系列火箭主任設計師胡煒介紹,這次發射既是我國高通量衛星的首發,也是一次典型的商業發射。作為我國商業發射的主力,也作為一個成熟型號,長三乙火箭的可靠性持續提高,為我國開拓商業發射市場提供穩定的支撐。
“除了在制造、測試、發射的過程中,把關越來越嚴格,這次執行任務的長三乙火箭在設計上也有新改進。”胡煒說,長三乙火箭的三子級采用了低溫燃料,它的增壓輸送系統負責把燃料送到發動機、保持貯箱壓力,相當于“動脈”,很復雜,也很關鍵。其中,一些關鍵點會直接影響到任務成敗。在這次發射的火箭上,設計人員為三子級增壓輸送系統的一些關鍵點增加了備份,做到有備無患。
發射前操作人員將更早到達安全區
在完成好發射任務的同時,長三乙火箭試驗隊還有一項任務——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協調發射前無人值守的相關技術改進問題。“發射前夕,火箭已完成燃料加注,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發射前,火箭周邊的操作人員撤離得越早,安全性越好。”胡煒介紹,長三甲系列火箭型號隊伍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在近年來的高密度發射中不斷摸索,形成了進一步提高發射前人員安全性的方案,包括改進硬件設施以實現遠程控制、優化射前流程將發射前的部分操作動作提前等等。“硬件的改進主要集中在地面設備上,這次已經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技術對接上達成了一致,在此后的發射中,我們會逐步完成各項改進工作,預計將在今年年底實現發射前1小時無人值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長三乙火箭成功發射我國首顆高通量衛星 在飛機、高鐵上網更便捷
2017-04-14?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