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求是網 作者:“學習筆記”小組
一個前提:深刻認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
今后5年黨和國家各項任務,歸結起來就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我國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重大判斷沒有改變
——從國際看,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總體上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大局,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國際力量對比趨向平衡,我國發展具有相對穩定的外部環境。
從國內看,我國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本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在增長速度不可避免換擋的同時,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動力持續轉換,改革開放釋放出新的發展活力,良好發展態勢可以保持。
如何準確把握和扎實推進目標順利實現——
1、目標要求是對全國的要求,各地不可能整齊劃一。比如,“兩個翻番”意味著“十三五”時期全國年均經濟增長要保持在6.5%以上,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5.8%以上,力爭發展和居民收入增長同步,但各地不可能都保持這樣的速度,有些高一點、有些低一點才符合實際。
2、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不是新一輪大干快上,不能靠粗放型發展方式、靠強力刺激抬高速度實現“兩個翻番”,否則勢必走到老路上去,那將會帶來新的矛盾和問題。我們不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要考慮更長遠時期的發展要求,加快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發展方式。
一個系統:五大發展理念引領國家發展新常態
發展理念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這五大發展理念不是憑空得來的,是我們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也是在深刻分析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也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我們必須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系上。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十分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安全食品、優美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現在的問題不是要不要對外開放,而是如何提高對外開放的質量和發展的內外聯動性。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總體上還不夠高,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還不夠強,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國際經濟話語權的能力還比較弱,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也不夠強,需要加快彌補。
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這方面問題解決好了,全體人民推動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就能充分調動起來,國家發展也才能具有最深厚的偉力。因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一個關鍵:下大氣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
第一,轉方式,著力解決好發展質量和效益問題。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很大,這其中有全球性、階段性因素的影響,但根本上是結構性問題。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關鍵是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采取果斷措施化解產能過剩,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轉方式調結構是“十三五”時期的關鍵任務。關于轉方式調結構的重點任務,《建議》提出了具體要求,關鍵是要實現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一是投資要有效益。二是產品要有市場。三是企業要有利潤。四是員工要有收入。五是政府要有稅收。
第二,補短板,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強調的不僅是“小康”,而且更重要的也是更難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目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表現在生態文明建設、民生領域與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同時,要處理好發展經濟和保障民生的關系,既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也不要脫離財力作難以兌現的承諾。此外,對城鄉地區收入差距,也要全面認識。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不能僅僅看作是縮小國內生產總值總量和增長速度的差距,而應該是縮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
第三,防風險,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我們面臨的重大風險,既包括國內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社會風險以及來自自然界的風險,也包括國際經濟、政治、軍事風險等。如果發生重大風險又扛不住,國家安全就可能面臨重大威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就可能被迫中斷。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出現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風險,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責任感和自覺性,把自己職責范圍內的風險防控好,要加強對各種風險源的調查研判,出手及時有力,力爭把風險化解在源頭。
一個原則:提高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
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于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那種習慣于拍腦袋決策、靠行政命令或超越法律法規制定特殊政策的做法,已經很難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
——要更加注重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分析和預判,完善決策機制,注重發揮智庫和專業研究機構作用,提高科學決策能力,確保制定的重大戰略、出臺的重要政策措施符合客觀規律。
——要更加自覺地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來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依法治理經濟,依法協調和處理各種利益問題,避免埋釘子、留尾巴。
——要發揮政治優勢,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及時了解群眾利益訴求,及時解決群眾思想認識問題和現實利益問題。
——要加強學習,加強調研思考,加強實踐歷練,增強把握和運用市場經濟規律、社會發展規律、自然規律的能力,努力成為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家里手。
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保民生能不能取得明顯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進和落實情況。
——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
——要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執行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健全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
——要精心組織好全會精神的宣傳解讀,面對面回應群眾關切,讓全會精神走近群眾、把干部群眾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
——要加強對編制“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的領導,落實《建議》確定的發展理念、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特別是要圍繞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提出具體措施和指標。
“學習筆記”總結: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如果說“四個全面”是戰略布局,“十三五”規劃就是戰役部署。如今,時和勢總體于我有利,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仍然存在,發展的實踐之路也必將在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格局中愈發堅定與寬廣。決勝階段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是我們必須完成的任務和必須邁過的一道坎兒,如何在調結構的過程中解決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防控由于改革發展出現的各類風險,有賴于我們黨提高領導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中國現代化巨輪正揚帆破浪,讓我們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而奮勇前行吧!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