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爭霸的世界近代史昭示,在這個71%被海水覆蓋的星球上,所有大國的興衰都取決于海上。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到大英帝國,他們的興盛無不得益于對海洋的控制,而他們的衰敗,也在于對海洋控制權(quán)的易手——二戰(zhàn)后,美國從大英帝國手里奪過了海洋控制權(quán)的大棒,至今稱雄,風(fēng)光無限。
美國堅持掌控16個海上咽喉要道
如何掌控?zé)o邊無際的海洋?幾個節(jié)點就夠了。世界地緣政治中有這樣一個比喻:“六把鑰匙鎖世界”,意思就是有六個最關(guān)鍵的海上運輸通道,決定著全世界的能源運輸。它們是:巴拿馬運河、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和馬六甲海峽。而這些海峽目前絕大部分控制在美國手中。美國海軍利用超強的實力,把持這些海上咽喉,這就相當于控制了全球的海路,也借此掌握海權(quán)。
實際上,美國人掌控的海上咽喉要道遠不止這六個,而是16個:
1. 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戰(zhàn)略要道,位于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之間,是連接南中國海和安達曼海的一條狹長水道,歐洲、亞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紐帶,被稱為“東方的直布羅陀”,美海軍太平洋艦隊艦只往返于海灣、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最近航線的必經(jīng)之路。
2. 望加錫海峽:位于印度尼西亞群島中加曼丹島與蘇拉威西島之間,連接蘇拉威西島和爪哇海的水道,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通道。
3. 巽他海峽:位于印尼蘇門答臘島和爪哇島之間,是西北太平洋沿岸國家經(jīng)爪哇海至東非和繞道好望角去西非、歐洲的海上要沖,美海軍第7艦隊艦只從西太平洋赴印度洋或從印度洋返西太平洋的重要通道。
4. 朝鮮海峽:日本海進出東海和太平洋的咽喉。朝鮮海峽是對馬海峽和朝鮮海峽的統(tǒng)稱。其中對馬海峽位于日本對馬島和壹岐島之間,從海峽向西南可直達中國東海,向西通過朝鮮海峽與中國黃海相連,向東通過關(guān)門海峽、瀨戶內(nèi)海可達太平洋,向北通過日本海出韃靼海峽到鄂霍次克海。朝鮮海峽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從遠東港口到太平洋的咽喉要道。
5. 蘇伊士運河:位于紅海北端、埃及東北部,是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著名國際通航運河。它處在亞洲、非洲的分界線上,是亞洲、非洲、歐洲通往印度洋和北大西洋的海上捷徑,比繞道非洲大陸西南端好望角縮短航程2970~4320海里。
6. 曼德海峽:與亞丁灣相連,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端和非洲大陸之間,是紅海的南大門。曼德海峽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海上交通要道,被西方人稱為“世界戰(zhàn)略的心臟”。
7. 波斯灣:也稱為海灣,位于印度洋西北部邊緣海,阿拉伯半島和伊朗高原之間,西北起阿拉伯河口,東南至著名的霍爾木茲海峽,為世界最大的石油產(chǎn)地和供應(yīng)地,有“世界石油寶庫”之稱。
8. 霍爾木茲海峽:西接波斯灣,東連阿曼灣,被稱為“海上石油通道的咽喉”、“世界油庫閥門”。波斯灣地區(qū)盛產(chǎn)石油,而這些石油又必須通過霍爾木茲海峽進入印度洋,運往遠東、歐美。平均每8分鐘就有一艘巨型油輪從霍爾木茲海峽通過。
9. 直布羅陀海峽:“西方的海上生命線”。位于歐洲伊比利亞半島南端與非洲大陸西北角之間,北岸為西班牙,南岸為摩洛哥,是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的唯一水道,是西歐、北歐各國進口的原油、原料以及出口的工業(yè)品絕大部分要通過這里。
10.斯卡格拉克海峽:位于瑞典、丹麥之間,西通北海,東經(jīng)卡特加特海峽是波羅的海諸國進入大西洋的要道。
11.卡特加特海峽:位于丹麥的德蘭半島和瑞典之間。該海峽西經(jīng)卡格拉克海峽通北海,南與厄勒海峽相連,是波羅的海諸國通向太平洋的海上重要通道。
12.格陵蘭-冰島-聯(lián)合王國海峽:指格陵蘭和冰島之間的丹麥海峽和冰島與不列顛群島之間的廣闊水域。該海峽北通北冰洋,南連太平洋。俄羅斯北方艦隊南下太平洋的必經(jīng)之路。
13. 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的蜂腰地帶,橫穿巴拿馬。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國際運河和海上交通捷徑,它比繞行南美洲縮短了一萬多公里的航程,被美國視為“地峽生命線”。
14.佛羅里達海峽: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半島和古巴及巴哈馬群島之間,是墨西哥灣與太平洋連接的重要水道。
15. 阿拉斯加灣:世界9大著名海灣之一,位于美國阿拉斯加州南端、介于阿拉斯加半島與亞歷山大群島之間,沿岸分布著安克雷奇、西厄德、瓦爾德茲和科爾多瓦等良港,是美國宣布戰(zhàn)時必須要控制的海上航道咽喉的第一個。
16.最后一個是非洲以南和北美的航道,對美國來說非常重要。
在90%的世界貿(mào)易運輸都要通過海運實現(xiàn)的今天,扼守這16條海上咽喉,對于美國維持其全球霸主的戰(zhàn)略意義,不言自明。
失去馬六甲海峽控權(quán)后的中國
中國近代史的屈辱,則主要在于失去了對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quán),從而使西方列強得以源源不斷地來到東方。
可以說,自唐宋航海技術(shù)大發(fā)展以來,中國一直是西太平洋區(qū)域最重要的海上勢力,中國商船頻繁往來于黃海、東海、南海,甚至印度洋的各個港口。作為南海出入印度洋的咽喉——馬六甲,也在中國掌控之中——是這里的宗主國。但自1511年葡萄牙人攻陷馬六甲之后,西方人紛至沓來,而這一過程,又恰好與中國主動放棄遠洋,采取保守的“海禁”政策的時間段相吻合。
失去了馬六甲的明朝,使帝國最南端的海上大門大開,從此再也無法阻擋西方殖民者的東來。臺灣學(xué)者張存武曾說過,葡人之東來才是中國數(shù)千年來未有之變局。
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來。馬六甲的淪陷使得扼守南中國海的門戶徹底暴露。300年后,中國遭遇了與馬六甲同樣的命運。一則數(shù)據(jù)是:從1840年到1949年這100多年間,中國大陸至少遭受了世界列強479次的入侵,中國幾乎所有的重要港口,還有港灣島嶼,更是屢遭外強蹂躪。
2500年前,古希臘海洋學(xué)家狄未斯托克曾言:“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一切。”也即是說,失去了大海,就失去了未來。因此,中國近代史,就只剩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而擁有了在馬六甲,葡人看到了前進東方的希望,也開啟了葡萄牙海上帝國最“燦爛”的歷史。此后一個多世紀,依靠海上霸權(quán),這個只有20萬平方公里土地、230萬人口的國家,在歐洲保持了無所匹敵的強勢。1512年,征服馬六甲的葡人收買了5位中國船主,開始策劃赴中國的計劃。1517年,葡人正式達到中國東南沿海。1557年,他們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借口,獲準暫居廣州一個稱之為MACAU的小漁鎮(zhèn),也就是澳門。
在東亞,如果說16世紀是葡萄牙人的世紀,那么17世紀則明顯是荷蘭人的世紀。1641年,馬六甲落入新任海上霸主荷蘭的手中,繼而對中國臺灣進行了侵略。然后,大英帝國又從荷蘭人手里奪得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quán),進而主導(dǎo)了包括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南海區(qū)域在內(nèi)的數(shù)百年間的歷史走向……
而稱霸世界后的美國,不僅僅掌控了對中國來說及其重要的馬六甲海峽,而且對中國采取了更加嚴格的限制,以防這位東方巨人的崛起。美國要用“島鏈”將中國這個東方巨龍困死在亞洲大陸——所謂“島鏈”,它既有地理上的含義,又有政治軍事上的內(nèi)容,其是五十年代美國國務(wù)卿杜勒斯提出的島鏈戰(zhàn)略,用途是圍堵亞洲大陸,對亞洲大陸各國,尤其是中國形成威懾之勢。對此,美國有一個形象的稱呼:“太平洋鎖鏈”,是美國目前在亞洲戰(zhàn)略部署的重點,而它所要圍困的主要目標就是中國。
島鏈又分第一島鏈、第二島鏈、第三島鏈。
第一島鏈是源自位于西太平洋,靠近亞洲大陸沿岸,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臺灣島,南至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在第一島鏈的“封鎖鏈條”中,最為關(guān)鍵的是臺灣島。它位于第一島鏈的的中間,具有極特殊的戰(zhàn)略地位,掌握了臺灣島就能有效地遏止東海與南海的咽喉戰(zhàn)略通道。也有了與“第二島鏈”內(nèi)海域的有利航道及走向遠洋的便捷之路。
美國著名軍事家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甚至把第一島鏈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因為該島鏈僅距中國160公里,從這里能夠向整個中國大陸東部沿海地區(qū)投射力量。
第二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經(jīng)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帕勞群島,延至哈馬黑拉群島。
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對于美國而言,它既是支援亞太美軍的戰(zhàn)略后方,又是美國本土的防御前哨。
從戰(zhàn)略上看,黃海和南海都處于美國對中國戰(zhàn)略封鎖的“第一島鏈”。在美國戰(zhàn)略界看來,如果中國在周邊海域取得戰(zhàn)略優(yōu)勢,將突破美國對華封鎖的“第一島鏈”。因此,從“冷戰(zhàn)”期間開始,美國通過各種雙邊、多邊軍事合作方式,先后在“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上建立了以日韓為核心的東亞軍事基地群,以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為核心的東南亞軍事基地群,以美國關(guān)島為核心的第二島鏈軍事基地群。這些軍事基地體系配置有序,并能相互支援,扼守住了亞洲大陸走向太平洋的所有咽喉要道。對美國而言,這些“島鏈”既是遏止亞洲大陸國家向海洋發(fā)展的重要籌碼,也是美軍在西太平洋地區(qū)的重要依托。
中國要崛起,自然需要“突圍”,因此,可以說,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和近年來多次的“狹路相逢”事件,都與此有關(guān)。
中國的戰(zhàn)略性突圍
隨著中國海軍的不斷壯大,走出“第一島鏈”已經(jīng)成為一種必然的戰(zhàn)略趨勢。已經(jīng)沒有誰能夠阻擋中國的突圍:2010年4月10日中國海軍在公海的一次合成演練成了日本政府和各大媒體關(guān)注的焦點。由10艘軍艦及艦載直升機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駛?cè)霙_繩島和宮古島之間海域,并與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軍艦進行了“近距離接觸”,世界對此高度關(guān)注。
只要海軍足夠強大,走出去并不困難,然而,中國若要從美國手中奪取那些海上咽喉要道的控制權(quán),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軍力上,還是經(jīng)濟上,美國遠遠沒到衰亡的時刻,中國與之還有很大的差距。
奪不得,又需要這類咽喉要道,怎么辦?中國采取了大手筆的戰(zhàn)略開拓:一帶一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先說一路,使歐亞大陸有效鏈接,避免了美國在海上對中國的封堵。
1.北線A: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韓國——東海(日本海)——海參崴(扎魯比諾港,斯拉夫揚卡等)——琿春——延吉——吉林——長春——蒙古國——俄羅斯——歐洲(北歐,中歐,東歐,西歐,南歐)
2.北線B:北京——俄羅斯——德國——北歐
3.中線:北京——鄭州——西安——烏魯木齊——阿富汗——哈薩克斯坦——匈牙利——巴黎
4.南線:泉州——福州——廣州——海口——北海——河內(nèi)——吉隆坡——雅加達——科倫坡——加爾各答——內(nèi)羅畢——雅典——威尼斯
5.中心線 :連云港——鄭州——西安——蘭州——新疆——中亞——歐洲
再說一帶,你美國不是掌控著海上咽喉要道嗎?不要緊,我不和你爭,我開辟新的道路就行了。
關(guān)心國際大勢的微友一定關(guān)注到中巴經(jīng)濟走廊規(guī)劃與瓜達爾港已開始啟用這些新聞。特別是瓜達爾港已開始啟用這個細節(jié),這其實宣告中國已經(jīng)獲得戰(zhàn)略性突圍。
美國對中國圍堵,特別是馬六甲海峽之困,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膀子上的枷鎖。為解此困,中國在泰國、緬甸等國沒少下功夫,緬甸的輸油輸氣管道幾經(jīng)周折,結(jié)果美國又挑起緬內(nèi)戰(zhàn),緬甸的輸油輸氣管道不僅量不足解困,而且也不可靠。
瓜達爾港最早是由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建項目,但新加坡為了防止中國獲得該港口使用權(quán),破解馬六甲海峽之困,搶先獲得該港的經(jīng)營權(quán),合同經(jīng)營十年也就閑置了十年,直到兩年前巴國政府收回使用權(quán)交給中國經(jīng)營。中國從此在印度洋上距石油進口最近的地方獲得一個港口。該港口與波斯灣近在咫尺,從瓜達爾港直接裝卸油氣并通過管道運到新疆,節(jié)約上萬公里的航程。由此,中國的油路可完全不繞道12000公里馬六甲海峽,直接從瓜達爾港上岸通過管道或高鐵,只要約2400公里就進入喀什。以后,中東到中國的油氣將全程管道運輸,無需油輪。現(xiàn)在,瓜達爾港口已交付使用,接下來,中巴經(jīng)濟走廊中的高鐵、輸油輸氣管道、高速公路、電力、通訊等等也都會大規(guī)模開工建設(shè)。中國同時也對巴基斯坦的電力、通訊、高鐵網(wǎng)路進行全面的基礎(chǔ)建設(shè)與改造。巴國也將由此而獲得經(jīng)濟起飛。
瓜達爾港的使用與中巴經(jīng)濟走廊建設(shè),使得中國徹底繞開了馬六甲海峽和印度半島。此戰(zhàn)略突圍對中國來說將會產(chǎn)生十分重大的收益。比如說,前些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克拉運河簽約事件——雖然會得到更多的阻撓,開挖仍需時日,但相信會是遲早的事,這條運河對中國戰(zhàn)略價值極大,但對泰國來說,經(jīng)濟效益卻極為可觀。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約有8萬艘船只、裝載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貨物通過這條海峽,將來“克拉運河”建成后,控制咽喉位置的泰國,將是最大獲利者之一。而對中國大陸而言,開鑿“克拉運河”不僅惠及廣東、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帶,更有助大陸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各國的貿(mào)易往來,尤其能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gòu)思中的“一帶”中起重要作用。
除此,在美國“重返亞太”政策下,美國和新加坡有密切的軍事合作,一旦中美發(fā)生沖突,目前中國大陸80%進口石油必經(jīng)的馬六甲海峽遭美方封鎖,等于掐斷大陸的經(jīng)濟命脈,但“克拉運河”的開通,可讓大陸擺脫此困局,東南亞戰(zhàn)略格局也將產(chǎn)生重大改變。
“克拉運河”有“東方巴拿馬運河”之稱。早在17世紀,泰國就有開鑿這條運河的構(gòu)想,約100年前,由泰王拉瑪五世(1868年10月至1910年10月在位)正式提出;但是因工程成本過高,以及爆發(fā)兩場世界大戰(zhàn),該計劃始終未能實現(xiàn),直到2004年,才又被泰國前總理他信再度提起。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緬甸的輸油輸氣管,以及規(guī)劃中的克拉運河,分屬3個國家,不僅有效破解了美國對中國的圍困,而且可以使得中國游刃有余,不至于受控于某一個國家。還有,中國對整個東南亞的國家關(guān)系處理也就更有底氣,包括中國對付越南在南海的挑釁。
馬六甲這一致命枷鎖失效后,美國可打的牌越來越少。
當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海洋世紀還遠遠沒有到來!
關(guān)心國際大勢的微友一定關(guān)注到中巴經(jīng)濟走廊規(guī)劃與瓜達爾港已開始啟用這些新聞。特別是瓜達爾港已開始啟用這個細節(jié),這其實宣告中國已經(jīng)獲得戰(zhàn)略性突圍。
美國對中國圍堵,特別是馬六甲海峽之困,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膀子上的枷鎖。為解此困,中國在泰國、緬甸等國沒少下功夫,緬甸的輸油輸氣管道幾經(jīng)周折,結(jié)果美國又挑起緬內(nèi)戰(zhàn),緬甸的輸油輸氣管道不僅量不足解困,而且也不可靠。
瓜達爾港最早是由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援建項目,但新加坡為了防止中國獲得該港口使用權(quán),破解馬六甲海峽之困,搶先獲得該港的經(jīng)營權(quán),合同經(jīng)營十年也就閑置了十年,直到兩年前巴國政府收回使用權(quán)交給中國經(jīng)營。中國從此在印度洋上距石油進口最近的地方獲得一個港口。該港口與波斯灣近在咫尺,從瓜達爾港直接裝卸油氣并通過管道運到新疆,節(jié)約上萬公里的航程。由此,中國的油路可完全不繞道12000公里馬六甲海峽,直接從瓜達爾港上岸通過管道或高鐵,只要約2400公里就進入喀什。以后,中東到中國的油氣將全程管道運輸,無需油輪。現(xiàn)在,瓜達爾港口已交付使用,接下來,中巴經(jīng)濟走廊中的高鐵、輸油輸氣管道、高速公路、電力、通訊等等也都會大規(guī)模開工建設(shè)。中國同時也對巴基斯坦的電力、通訊、高鐵網(wǎng)路進行全面的基礎(chǔ)建設(shè)與改造。巴國也將由此而獲得經(jīng)濟起飛。
瓜達爾港的使用與中巴經(jīng)濟走廊建設(shè),使得中國徹底繞開了馬六甲海峽和印度半島。此戰(zhàn)略突圍對中國來說將會產(chǎn)生十分重大的收益。比如說,前些天鬧得沸沸揚揚的克拉運河簽約事件——雖然會得到更多的阻撓,開挖仍需時日,但相信會是遲早的事,這條運河對中國戰(zhàn)略價值極大,但對泰國來說,經(jīng)濟效益卻極為可觀。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約有8萬艘船只、裝載價值約5000億美元的貨物通過這條海峽,將來“克拉運河”建成后,控制咽喉位置的泰國,將是最大獲利者之一。而對中國大陸而言,開鑿“克拉運河”不僅惠及廣東、福建、上海、江浙等沿海地帶,更有助大陸加強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各國的貿(mào)易往來,尤其能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構(gòu)思中的“一帶”中起重要作用。
除此,在美國“重返亞太”政策下,美國和新加坡有密切的軍事合作,一旦中美發(fā)生沖突,目前中國大陸80%進口石油必經(jīng)的馬六甲海峽遭美方封鎖,等于掐斷大陸的經(jīng)濟命脈,但“克拉運河”的開通,可讓大陸擺脫此困局,東南亞戰(zhàn)略格局也將產(chǎn)生重大改變。
“克拉運河”有“東方巴拿馬運河”之稱。早在17世紀,泰國就有開鑿這條運河的構(gòu)想,約100年前,由泰王拉瑪五世(1868年10月至1910年10月在位)正式提出;但是因工程成本過高,以及爆發(fā)兩場世界大戰(zhàn),該計劃始終未能實現(xiàn),直到2004年,才又被泰國前總理他信再度提起。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緬甸的輸油輸氣管,以及規(guī)劃中的克拉運河,分屬3個國家,不僅有效破解了美國對中國的圍困,而且可以使得中國游刃有余,不至于受控于某一個國家。還有,中國對整個東南亞的國家關(guān)系處理也就更有底氣,包括中國對付越南在南海的挑釁。
馬六甲這一致命枷鎖失效后,美國可打的牌越來越少。
當然,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海洋世紀還遠遠沒有到來!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quán)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yīng)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guān)信息
內(nèi)容 相關(guān)信息
美國還有“戲”:民主黨醞釀再度彈劾特朗普 特朗普醞釀赦免自己和親友?
2021-01-09聞韜:特朗普眾叛親離、四面楚歌,民主黨威脅彈劾,蓬佩奧逼宮罷免
2021-01-09圍繞國會風(fēng)暴的11大詭異:毀了誰?誰受益?暴徒是誰?彭斯和共和黨大佬扮演什么角色?……
2021-01-09?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wù) 新前景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qū)建設(shè)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diào)查 ?
圖片新聞